楊來玉
摘 要:劍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是滇藏茶馬古道上的千年重鎮(zhèn),縣內(nèi)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達48個,劍川被國內(nèi)外專家譽為白族文化聚寶盆。白族音樂歌舞令人心醉,“阿吒力”佛樂舉世獨有……劍川木雕藝術聞名遐邇,被文化部、國務院命名為“中國木雕藝術之鄉(xiāng)”和 “國家級非遺項目”; 劍川白曲、劍川石寶山歌會也都是“國家級非遺項目”?!懊穲@石雕”、“劍川布扎”、“霸王鞭”、“劍川泥塑”被列入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劍川泥塑歷史悠久,距今5300年的劍川海門口遺址出土的雙耳彩陶罐和土陶生活器皿證明了泥塑的歷史淵源。
關鍵詞:劍川;文化遺產(chǎn)
天津、無錫、西北地區(qū)泥塑名揚天下,而劍川泥塑作為中國傳統(tǒng)民間泥塑中的一分子,有其獨特的民族風格,其流派中兒童玩具是滇西北泥質(zhì)玩具藝術之代表,體現(xiàn)了劍川人民精湛的手工制造技藝。除兒童玩具外,宗教泥塑類造像分部到每個自然村的廟宇、祠堂之中,在云南省廟宇中占著很大的比例,且本主廟中的神祇構成體系豐富多彩獨具民族特色,在全國堪稱一絕,反映出白族人民智慧的結晶。
一、基本內(nèi)容
劍川泥塑主要分布在縣內(nèi)金華、甸南、沙溪、羊岑、馬登、老君山、彌沙、象圖等鄉(xiāng)鎮(zhèn)。以典型的民族本主崇拜和朵希薄教為主,所塑“丞仙鬼神”,將其供奉祭祀,以求保佑平安,求得幸福。泥塑神像的造型、彩繪都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和風味。劍川泥塑大致分以下幾種:(1)瓦磚窯泥塑燒制實用工藝類。精美圖案的白族勾頭瓦、滴水、飛檐瓦、封火古?。挥斜苄盎奈蓓斖哓?、金馬、碧雞、獅子、麒麟;有花、鳥、獸、魚、竹菊梅蘭、山水圖案等的花磚、花盆等, 美化裝點白族民居,在民間甚為流傳和普遍,從古至今滲透到千家萬戶;(2)喪葬、陪葬器類。劍川火葬墓群中出土了大量造型各異、紋飾圖案多樣的火葬罐、玉壺春瓶、風水罐陪葬及生活器皿等;(3)大型宗教人物類泥塑。 劍川白族的宗教雖然推崇中原文化“道、釋、儒”三大教,但也有本民族自己獨特的內(nèi)容?!鞍⑦噶Α狈鸾叹褪前鬃宸鸾痰拿茏?,除此之外,白族還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崇拜,即最有代表性的本主崇拜。劍川許多地方都建有本主廟、城隍廟、道觀、佛寺和孔廟或魁星閣,本主廟中由于各地供奉不同,有的塑李靖像、大黑天神像、當?shù)匾压实拿褡逵⑿?、德才兼?zhèn)涞闹匾宋铩⑸踔潦峭饧渌褡宓慕艹鋈宋锏?。道觀中以玉皇大帝、李靖太上老君、王母娘娘、二郎神、龍王最多,另有文珠、八仙等塑像。佛寺中多以釋伽佛、阿南、伽葉、觀音、彌勒等塑像俱多;(4)人物類泥塑。劍川白族的人物泥塑種類甚多,民族英雄、文、武將;高僧道士、老人、兒童俏像;滑稽人像;岳飛、徐霞客、李白、水滸人物、三國人物;還有劍川白族名人趙藩、趙式銘、最早的革命家張伯簡塑像等;(5)小型工藝品及玩具類。泥塑如煙窩吹哨、點水雀吹哨、獅子滾繡球,十二生肖。這些泥塑有的進行燒制,有的沒有燒制,但大多數(shù)都加以彩繪,以此吸引兒童。
二、泥塑藝人
泥塑工藝主要的傳承方式以數(shù)代父子家傳及拜師學藝的師徒傳承方式進行。主要代表性傳承人有徐國珍、張勝炎、歐陽貴齊、歐陽慧麒等,他們傳承著民族文化,守護著精神家園,對劍川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徐國珍(1923-2003年),男,劍川縣馬登新華村人,云南省民族民間美術師。他在繼承和弘揚優(yōu)秀白族民間美術雕塑方面有突出成績。1973年至1995年,二十多年一直在昆明、大理專業(yè)從事泥塑工藝。1973年至1982年,在圓通山作品彌勒佛、五百羅漢塑像深得專家和中外游人的好評。徐國珍老人畢生從事大型宗教人物的泥塑,創(chuàng)作了數(shù)以萬件的上乘泥塑作品,而且他樂于授徒,熱心教授徒弟,傳帶出50余個有成就的學徒。
張勝英,男,白族,1942年生,劍川縣金華鎮(zhèn)西門社區(qū)人,大理州工藝美術大師。從事泥塑、雕塑(包括木雕石雕)行業(yè),作品有佛像、現(xiàn)代工藝品、大型現(xiàn)代城市雕塑設計。早先他師承泥塑大師徐國珍,并在徐國珍泥塑藝術基礎之上有所創(chuàng)新、改革。1976年,參加大理州紅軍長征過云南的大型展覽活動,制作了主題雕塑“工農(nóng)勇躍支紅軍”作品,成為展覽的典型之作。
1984年,在張伯簡紀念館中,創(chuàng)作了劍川白族籍第一代共產(chǎn)黨員、革命烈士先驅(qū)張伯簡泥塑作品,成功表現(xiàn)了張伯簡烈士為中國革命事業(yè)作出卓越貢獻和英勇獻身精神。同年,《白族婦女泥塑頭像》作品參加云南省美展,爾后還赴北京參加全國第六屆雕塑展。
歐陽慧麒,男,白族,1975年11月生,劍川縣沙溪鎮(zhèn)寺登街人,雕塑師。師從著名白族畫家何佩珍、陳永發(fā)、楊郁生學習繪畫、木雕設計。1995年至1996年間,跟隨民間泥塑藝人楊國泰在鶴慶縣內(nèi)等地塑了七百多座佛像。1999年又隨歐陽貴奇在祥云水目山進行五百羅漢的泥塑創(chuàng)作。其后,在昆明、呈貢、安寧、景東、保山、緬甸等制作了許多不同題材的產(chǎn)品,著名景點等都留下他高超的技藝,深受各界人士高度贊揚。
三、結語
劍川泥塑是白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世代相傳、技藝精湛,是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區(qū)特色的傳統(tǒng)手工制作技藝,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集中體現(xiàn),是民族情感和理想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李光宇,祝立業(yè),楊亮泥.塑.雕刻[M].云南省十二五本科規(guī)化教材玉雕系列教材,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