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晶晶
摘 要:中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這階段的孩子由于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都不成熟,所以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敏感性,思想不穩(wěn)定使得他們出現心理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班主任作為中學教育溝通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橋梁,可以說對于中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的,所以在現代中學教育中必須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引導功能,幫助中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和思維意識,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實現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中學生 班主任 心理健康
近兩年由于社會的高度發(fā)展,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競爭也在不斷加劇。越來越多的家長后悔曾經,所以將希望全部壓在了孩子的身上,而學校也迎合家長這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不斷的加大教育力度,使得無論從生活還是教育都對中學生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負擔。然而中學生由于正處于成長期,無論是思維意識還是心理抵抗力都非常薄弱,在越來越大心理壓力下,許多中學生形成了偏失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心理不健康的成長為孩子的未來發(fā)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而班主任作為中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班主任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甚至是決定性的。所以對于現代中學教育來講,必須充分發(fā)揮班主任的價值,通過班主任的積極引導,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動中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的培養(yǎng)出具有更大發(fā)展?jié)摿Φ男率兰o人才。
一、心理健康對于中學生成長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由于我國相關政策的指引,每個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個孩子,所以這些孩子都承受著親人的無限寵愛和期待,但是對于中學生來講,這種寵愛與期待卻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而且我國一直以來都是以應試教育作為教育模式,同學之間的對比,家長的失望,班主任的責罵對于中學生的心理來講無異于劃開巨大的傷口。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心中的這道傷疤會成為他們的心理上的漏洞,面對著復雜多變的社會環(huán)境,會使得他們出現自負、自卑、自我封閉或是盲目崇拜等現象,這些現象會嚴重影響到他們的行為與想法,進而使得他們無法適應社會生活,甚至于出現報復社會的嚴峻后果。所以中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不僅僅決定了其幼生期是否能夠擁有幸福的生活,還決定了其未來發(fā)展的方向和途徑。但是可惜的是,一直以來我國的教育嚴重忽視了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層面,甚至于出現認識偏失,認為中學生的不良行為是受思維意識的影響,進而忽略了中學生的心理引導和保護?,F代社會是高度發(fā)展的社會,對于人的心理和思維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中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發(fā)揮出班主任應有的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
二、改變教育主體,班主任應建立平等溝通環(huán)境
一直以來,我國的中學教育始終都是以班主任為教育主體,不僅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中學生在年齡上特有的好奇心和主動性,而且在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障礙,學生在面對班主任的時候時刻處于防備狀態(tài),使得教育效果不佳,許多中學生對學校、學習失去興趣。而且這種壓制性教育嚴重影響中學生創(chuàng)造天賦的發(fā)展,思維僵化,心理狀態(tài)不穩(wěn)定,不能適應生活。所以如果要想發(fā)揮出班主任在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與價值,就必須從現在開始轉變教育主體,充分認識到中學生所具有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余時間,班主任都必須以中學生為教育主體,尊重中學生的話語權和思考權,把握中學生的心理動向,消除中學生與班主任之間的隔閡,帶給學生親切感。而且班主任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思維,從主觀的角度去迎合中學生的思維,要站在中學生的視角去思考問題,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真正的走進中學生的內心,并對中學生的心理進行引導,幫助中學生逐漸完善自己的內心,讓自己變得成熟。
而且班主任要能夠因材施教,時刻觀察中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習慣,通過對中學生的行為、語言、表情等方面的分析,并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心理教育,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并讓學生真正的接受班主任的心理引導,樹立良好的心理標尺和道德標準。
三、營造和諧班風,班主任應樹立良好的班級文化
中學生的心理成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班主任的心理引導作用也是潛移默化的,所以對于班主任來將,要想科學的提高中學生的心理能力,就應該給中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教育、生活環(huán)境,通過環(huán)境來實現對中學生進行長期穩(wěn)定的積極影響。我國中學教育在中學生的心理層面上始終都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班主任將關注的目光更多的放在了成績的提高上,對于中學生的心理只是在日常的教學生活中隨意處之。但是這種隨意性嚴重的阻礙了中學生的健康發(fā)展,一旦中學生的心理層面上出現偏差,班主任不能夠及時解決問題,所以在中學生的心理上留下了巨大的隱患。
所以班主任應該主動去營造一個團結的、堅強的、積極的、有朝氣的班級環(huán)境,通過集體的力量去影響中學生的個體,同齡人之間的相互鼓勵,相互扶持往往效果要好于班主任,畢竟年齡上的差距是客觀存在的問題。而且班主任可以在班級內部樹立榜樣機制,發(fā)揮出中學生在年齡層次上所具有的樂于模仿的特性,榜樣的存在能夠刺激中學生主動的改變心理狀態(tài),更積極的面對學習、面對生活。
四、加強與父母的關系,班主任應促進教育生活化
心理教育不僅僅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更應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上,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僅僅在于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討論上,很少有班主任能夠因為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與家長進行仔細的溝通。而家長有許多也因為“家丑不可外揚”這種心理限制,使得許多家長不能夠與班主任之間實現真誠的溝通,這就使得班主任不能夠深入了解中學生心理問題的真正的原因,對中學生的心理引導也就無所適從。所以現代中學教育要求班主任必須加強與家長之間聯(lián)系與溝通,能夠從多角度去分析中學生的心理問題,并找到能夠解決問題的最優(yōu)辦法,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中學生的心理健康。
五、結語
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中學生心理層面的健康發(fā)展對于現代教育的意義。并充分發(fā)揮出班主任這個中學教育的重要核心,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班主任與中學生之間的強制關系,注重對中學生心理能力上的引導,加強對中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觀察與分析,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及時解決問題,打破傳統(tǒng)教育與生活之間的隔閡,讓生活成為現代教育的延展地,與父母共同為中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增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真正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興文.淺談中學班主任工作[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9(22)
[2]趙勇.淺談如何開展中學班主任工作[J].才智 2010(03)
[3]張迎新,林君華.談中學班主任工作[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 2010(01)
[4]李桂益.淺談中學班主任實踐教學的方法[J].甘肅農業(yè) 2010(03)
[5]武思敏.中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J].江西教育科研. 2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