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歌兒
兒子穿著格子襯衣,靜靜地站在茶幾旁,顯得乖巧可愛。然而就像是一個漂亮精致的布娃娃,任你旁敲側擊,軟硬兼施,他兀自垂著頭,一言不發(fā)。
這讓我無端地有些火大,事實上,自參加了兒子的家長會,我的火氣就一直在飆升。兒子上小學二年級,家長會上,他的班主任委婉地表達,兒子這幾次的數學作業(yè)很糟糕,糟糕到所有運用到簡便計算法則的題目,一道都不對。就像被一記無聲的巴掌甩在臉上,我難堪,但更多的是對兒子未來的無措和倉皇。
我一直僥幸地認為,兒子只是不適合學習而已,但現實卻將我微薄的希冀一一碾碎,兒子的笨,實在是笨出了創(chuàng)意和極限。
那個時候兒子還很小,他在花園里跟一群親戚家的小孩玩兒。我買來零食,他們競相爭搶著自己愛吃的,只有兒子,搶的竟是一包干燥劑。送兒子去美術班,同班的小朋友很快畫完了老師留的作業(yè),可是當小朋友吃完飯再來找兒子玩的時候,兒子竟然還沒有畫完。兒子將玩具拆開后再也組裝不起來,給花瓣洗澡弄得滿地狼藉,諸如此類的事情太多,一點點耗盡了我對他的耐心和期望。
晚上躺在床上,我輾轉難眠,老公開解說:“其實笨點兒也沒什么,只要健康平安就好?!睙o可奈何之下,我也只能用這句話聊以自慰,既然兒子天生如此,只有我跟老公辛苦些,早早為他的將來謀個出路。老公說:“你太焦慮了!”他遞給我一張景區(qū)門票,“同事送的,據說風景不錯,周末咱去轉轉,順便散散心?!?/p>
那天陽光和煦,大巴車上有不少孩子,氣氛格外熱鬧。有個孩子歡歡喜喜地唱起了歌,稚嫩的嗓音、清脆的吐字,一首接一首,其他會唱的孩子也跟著唱了起來,大人們的掌聲不斷。
都說孩子是父母最得意的作品,誰不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給眾人看呢?大人們的話題很快轉移到了孩子的各項技能上,有的會畫畫,有的會跳舞,有的彈琴,真是多才多藝。鄰座的是一個年輕媽媽,帶著一個四五歲的男孩,我逗他說:“寶寶,你看哥哥姐姐們多厲害啊,你會什么呢?”
小男孩兒仰起小臉,脆生生地應著:“我會玩。”
這話把很多人逗樂了,年輕母親摸摸兒子的頭,溫和地笑。我拿出一袋桃子,又問:“你們有幾個人呀?阿姨請你們吃桃子。”“3個?!蹦泻⒄f完,周圍的人又開始樂,小孩子數數,似乎總是會把自己忘掉。我也笑,看來這個小孩兒也是個小笨蛋兒。
然而,當我送了4個桃子給他們,小男孩卻將其中一個退了回來,他說:“我不喜歡吃桃子?!蔽业男拿偷亍翱┼狻币幌拢路鹩懈冶蝗溯p輕地撥動,因為不喜歡桃子,所以只要3個就夠了,多聰明的選擇。我們并不清楚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卻輕而易舉地給他貼上了“笨小孩”的標簽。我忽然想到了多年前被兒子搶到的那包干燥劑,或許只是因為對他來說,干燥劑要比零食有趣得多。
那天回來之后,我想了很久,搜索著被遺忘在柴米油鹽里的零星記憶。我曾因為他把鹽當作糖撒在水里而批評他,也曾因為他總踩水把鞋子弄臟而生氣。尤其是幾年前的一次,我發(fā)燒了,心情格外不好,那天兒子把所有的退燒片都攪拌到了水里,我狠狠地批評了他。后來才知道,兒子是學著大人們沖沖劑,想給我泡一杯藥。穿越時光,驀然回首,才發(fā)現原來不是兒子太笨,而是我太蠢。這么多年,我究竟錯過了什么?我從未蹲下身子,用與孩子同樣水平的眼光看過這個世界,從未尊重過孩子那些看似笨拙的行為,也從未探究過那些藏在笨拙行為背后的故事。
此后,我不動聲色地觀察了兒子好久,期間兒子又有過很多看似笨拙的行為,然而細細琢磨,卻都頗有一番深意。兒子以前做過的那些看似荒謬的游戲,原來都是從書上看來的,然后一個人興致勃勃地動手實驗,再告訴別人每一次的感受。而曾經的我,竟然選擇了無視這一切。
期間我曾婉轉地提及他糟糕的數學作業(yè),他很認真地告訴我:“媽媽,老師講的我都會,我只是在用自己想的另一種計算方法?!彼駛€迫不及待與人分享甜美果子的小孩,將他自己的算法告訴我。方法自然是不科學的,可是這一次我是那樣欣慰,肯自己動腦子想問題,即使結果并不如意,又有什么要緊呢?
每個孩子都是聰明的天使,他們的行為往往看似荒謬可笑,但總有他們自己的道理。每個笨小孩兒的心里,都藏著一個智慧小人兒,我們要做的,只是輕輕地蹲下身子,敲開他們心靈的那扇門,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在門外貼上標有“笨小孩”的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