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際春
電影《海底總動員2》自放映以來非常受小朋友和家長的歡迎。在歡樂和感動之余,您是否知道,這部電影還包含著許多關于成長的主題呢!
時隔13年,電影《海底總動員2》來了。這部讓孩子和成人都很喜歡的影片,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一條名叫多莉的藍唐王魚,活潑開朗,但是患有短期記憶喪失癥,幾秒鐘就會把之前發(fā)生的事情忘光光。以至于有一天她忘記了一件大事—她的父母、她的家。她向好朋友小丑魚父子馬林、尼莫求助,憑借零星的記憶碎片,踏上尋找父母的回家之路。她歷盡千辛萬苦穿越整個太平洋,克服各種意外、挫折和障礙,終于和一直等她、找她的父母團聚了。
影片的英文名是Finding Dory(尋找多莉),這個名字寓意深遠,既代表多莉一直在尋找中,也代表父母一直在尋找她,還象征著多莉找尋自我的成長過程?;丶也粌H指現(xiàn)實中的家園,更代表與成長對應的心靈家園。
在唯美畫面的反襯之下,影片將真實、殘酷的現(xiàn)實世界不加粉飾地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人生不僅只有溫情的一面,還有悲傷、恐怖、殘忍的一面,而這,正是孩子成長過程勢必要面對和經(jīng)歷的。和許多父母想盡辦法掩蓋世界的丑惡,企圖給孩子營造一個童話般、幻想的美好世界不一樣,有些生活的真相,讓孩子早些知道并無壞處。
從影片中,我們看到這樣幾個成長的主題。
成長主題1—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影片中幾乎所有的角色都有某種程度的缺陷:多莉患有短時失憶癥,小丑魚兩片鰭大小不一,章魚漢克少了一只觸須,還有高度近視的鯨鯊運兒,瘦弱愚鈍的海獅貝利……
角色映射的是人類的同樣問題,和他們的遭遇一樣,人也會因為缺陷遭到同類粗暴的奚落、嘲弄和欺辱。心理咨詢室里,來訪者們時常會回憶起他們小時候被欺負、捉弄的經(jīng)歷:有的因為胖,遭人笑話;有的是書蟲,被同學視為呆子;有的瘦弱,時不時挨打;還有的因為長得丑、成績差、家境貧寒遭受歧視等等。即便時過境遷,不少人回憶起來仍感到無比委屈、氣憤和羞恥,甚至多年后都無法走出當初的心理陰影,認為那樣的經(jīng)歷影響了自己的性格和人際關系,變得過分敏感、自卑、脆弱、內(nèi)向或被動。
父母的態(tài)度對子女面對缺陷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多莉的父母,他們從不把多莉的失憶癥當成多大的事,從未因為她失憶批評或以為她好的名義扳她的“毛病”,他們對她永遠都是接納、耐心和信任的態(tài)度。當多莉因健忘而難過、自責不停道歉時,父母總是安慰她、肯定她、鼓勵她,“不,親愛的,你不需要道歉”“看,親愛的,你做到了”。所以盡管長大后的多莉偶爾也有不自信的時候,但總體來說,無條件愛和接納她的父母為她養(yǎng)成樂觀、開朗、積極的行動派品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因此,即便她和父母走失了,甚至忘記了父母,但最終仍能找到回家的路。
但是,也有許多父母喜歡緊盯著孩子的缺陷或不足,過分嚴格和挑剔,100分滿分的試卷考了98分,不但不表揚,反而批評孩子“為什么丟了那兩分”,更不用提那些考試不及格挨巴掌的了。就在最近,我聽到一位媽媽因為兒子沒完成作業(yè)就控制不住情緒地嚷:“就你這樣還好意思活著?不如死了算了!”我震驚到無法相信自己的耳朵。
這種教育方式會塑造出兩類孩子,一類孩子潛移默化認同了父母的理念,成了“痛苦的好孩子”—他們持有不可救藥的完美主義,成人后再成功還是會惶恐焦慮,嚴重的會發(fā)展成抑郁癥或強迫癥;另一類是自卑的孩子,常常無限放大自己不起眼的缺陷,容易自憐自艾、破罐破摔,成為“扶不起的阿斗”。一些厭食癥、整容成癮還有想象丑陋綜合征(學名軀體變形障礙)的人,偏執(zhí)地認為自己丑陋不堪,為此身心備受折磨,都與不能接納自我有關。
請告訴您的孩子:
★沒有人是完美無缺的,美麗的維納斯也會缺臂。心理健康的重中之重是悅納自己。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不可以改變或提升自己,而是要努力改變可以改變的,坦然接受不可改變的。
★揚長避短,強化正性行為,找到并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資源,忽略缺陷和負面行為。
★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缺陷也有它的正面意義。比如因為健忘,多莉忘卻了痛苦和煩惱,總是快樂地活在當下。
★真實的世界有殘酷的一面,有的時候,面對小朋友、同學甚至個別老師的嘲笑、譏諷,我們要學會自我肯定,必要時能夠反唇相譏,同時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和評價,堅持自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理解和接納自己不完美的同時,也要用同樣的態(tài)度對待他人的不完美,尊重他人,不要嘲笑和戲弄別人的缺陷。
成長主題2—收獲友情
友情和愛一貫是美國動畫片的永恒主題,我們的成長和人生也是一樣,友情與愛萬萬不可缺席。
在《海底總動員1》中,走失的多莉在路上巧遇尋找兒子的馬林,她知道失去家人的滋味,所以義無反顧地加入了和馬林一起尋找尼莫的神奇之旅。而在《海底總動員2》中,多莉閃念之間想起了與自己走散的父母,想要不顧一切地去找尋時,剛開始時馬林還是猶豫的,但是多莉說:“我實在是太想念他們了,你知道那是一種什么感覺?!庇谑邱R林立刻放下成人的盔甲,幫助多莉踏上了穿越太平洋的尋親之旅。而在后面旅途的每一步,多莉不斷結交朋友,并獲得了他們的幫助。
現(xiàn)實中,經(jīng)常碰到許多為不知怎樣才能交到朋友而苦惱的孩子,影片告訴我們:
★助人乃快樂之本,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們往往能收獲牢不可破的友情。
★能夠感同身受,即共情他人是培育友情的秘密魔法,如多莉和馬林正是因為能夠相互理解對方失去家人的滋味,才會義無反顧地幫助對方。
★人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困難與挫折,此時要勇敢地向朋友和他人求助。求助和接受幫助也是一種能力,真正的朋友是很愿意你給TA付出的機會的,當然,別忘了說謝謝。
成長主題3—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愛
相比于友情的直接表述,影片還深入引導人們反思和探索什么才是真正的愛。
影片從動物的視角看待人類的行為。孩子們興致盎然地把手伸進觸摸池來抓魚,他們覺得好玩或者想表達對動物的好感與親近,但在魚的眼中,那就是兇殘的殺身之禍。不光是人與動物,人與人之間的愛也一樣。我們要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警惕以愛的名義束縛、控制、占有、綁架、監(jiān)禁、傷害對方。真正的愛是將心比心,尊重、理解、接納對方和TA的意愿,給予TA所需要的,而不是強加自己的愛給對方,還美其名曰為了對方好。
曾看過一個找出最有愛心孩子的比賽。獲勝的是一個4歲男孩,他的鄰居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先生,剛剛失去了妻子。孩子看到這位先生在哭,就走進他家的院子,爬到他的膝蓋上,坐著。媽媽問他對這位鄰居說什么了,小男孩說:“沒說什么,我只是陪著他哭?!边@才是真正的愛心。
成長主題4—分離和獨立
多莉和父母是意外走失了,不過,即使沒有走失,隨著孩子逐漸長大,TA也必須完成兩項重要的人生任務:和父母分離,學會獨立。為此,父母要和孩子一起盡早做準備。
多莉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呢?他們沒有為她的失憶癥傷心、難過,或因此過度保護她,不讓她出去玩,他們將注意力放在問題的應對和解決上。他們設計游戲訓練多莉的記憶,重復重要的內(nèi)容,其中最關鍵的是如何找到家—他們會鋪上貝殼路,只要她沿著貝殼路走,就能回來。多莉雖然常常忘了這些,但是,當她回到熟悉的環(huán)境,記憶便條件反射般閃現(xiàn)了。當我們的心知道回家的路,我們就不會懼怕分離。
獨自在外的多莉學會了獨立和快速行動。美好的事物常發(fā)生在偶然之間,不確定性是常態(tài),這也是人生的美妙之處。如果一直耽于想象,害怕未知的風險和失敗,就會始終裹足不前。也許多莉有些沖動,但她并不盲目,一旦她依據(jù)心的方向確定了回家的目標,她就沒有怯懦和恐懼。她不怕犯錯誤,總是不斷地積極嘗試各種解決方案,付諸行動,絕不輕言放棄。所以,她才能挑戰(zhàn)種種不可能,創(chuàng)造奇跡。
告訴孩子,獨立和行動力不僅僅是自己應該努力掌握的技能,擁有它更能影響周圍的人。多莉喚醒了朋友們內(nèi)心的勇氣,影響了他們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當他們遇到問題,也會問自己“如果是多莉,她會怎么做?”由于有了這樣的勇氣和行動,多莉和她的朋友們一起改變了生命的軌跡,并始終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