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健 宋萍偉 袁玉艷 王 艷 鞠陶然 楊富國
以家庭為中心的術前訪視對腹腔鏡下疝囊高位結扎手術患兒術前焦慮程度的影響
黃維健 宋萍偉 袁玉艷 王 艷 鞠陶然 楊富國
目的:在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手術患兒術前訪視期間應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訪視模式,分析該訪視模式對患兒術前焦慮程度及麻醉誘導期合作程度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普兒外科收治的腹股溝疝及鞘膜積液患兒104例為研究對象,2016年3月~2016年5月52例觀察組患兒實施以家庭為中心的術前訪視,2015年12月~2016年2月52例患兒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術前訪視,采用改良耶魯圍術期焦慮量表、麻醉誘導合作量表,分析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干預對患兒術前焦慮水平及麻醉誘導期合作程度的影響。結果:觀察組患兒術前焦慮程度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麻醉誘導期合作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以家庭為中心的術前訪視可有效改善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手術患兒術前焦慮水平,提高麻醉配合程度。
以家庭為中心;術前訪視;腹腔鏡手術;腹股溝疝;兒童;焦慮心理
兒童腹股溝斜疝是小兒外科常見疾病,文獻報道發(fā)病率為0.8%~4.4%[1]。近年來,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以創(chuàng)傷小、術后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成為治療兒童腹股溝斜疝的主要方法[2]。有研究顯示,50%~75%的兒童在面對手術時普遍存在恐懼和焦慮等心理障礙,表現(xiàn)為哭鬧、抵抗等強烈的心理應激反應,嚴重時甚至干擾麻醉和手術的順利進行[3]。術前訪視是緩解患兒術前焦慮的有效手段[4]。但由于手術室護士對于該手術患兒的心理問題缺乏關注,且忽視了家庭因素對手術患兒治療態(tài)度的影響,使術前訪視的效果受到很大限制。因此,我院嘗試將“以家庭為中心護理”(FCC)應用于腹腔鏡疝手術患兒術前訪視工作中,初見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2月~2016年5月我院普兒外科收治的腹股溝疝及鞘膜積液患兒104例為研究對象,男91例,女13例;年齡為(8.72±2.33)歲,其中6~7歲43例,7~8歲32例,8~9歲12例,9~10歲8例,10~11歲5例;均處于小學階段。2015年12月~2016年2月期間符合條件的52位患兒及其家庭為對照組。2016年3月~2016年5月期間符合條件的患兒及其家庭為觀察組。以上患者均獲得知情同意權。入選標準:年齡6~11歲;首次擇期手術;全身麻醉;無智力發(fā)育遲緩和智力低下且自愿參與研究的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術的患兒及其父母。 排除標準:急診入院;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父母患有精神疾病或弱智者;單親家庭。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兒家庭接受常規(guī)術前訪視。每個家長及患兒獲得的教育內容基本相同,由手術室護士講解手術前注意事項如:禁飲食時間、著裝要求、手術流程等內容,向患兒發(fā)放常規(guī)手術健康教育手冊(成人、小兒通用),鼓勵家長在術前以微笑、擁抱等方式安慰患兒,并現(xiàn)場耐心解答患兒及父母的疑問。
2.2 觀察組訪視方法 FCC是一種關注患兒及其家庭健康的照護方式,該方式強調訪視計劃圍繞整個家庭提出,所有家庭成員都是護理接受者,F(xiàn)CC的4個核心概念分別為尊重、分享信息、參與、合作[5]。具體做法如下:
2.2.1 組建FCC團隊 首先成立合作小組,由護理部負責協(xié)調,人員包括普兒外科主治醫(yī)師2名、麻醉師2名、手術室護士4名,主要負責患兒術前訪視的實施、手術治療、麻醉、護理干預、隨訪等全過程,同時對醫(yī)護人員進行集中培訓,學習和理解以家庭為中心教育干預的理念和原則,醫(yī)務人員、患兒及家長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動關系,了解腹腔鏡疝修補術患兒及家長術前關注的信息,評估患兒手術前心理焦慮狀態(tài),小組共同討論制定術前訪視教育干預策略。
2.2.2 建立以家庭為中心的術前訪視流程 (1)一般情況介紹。訪視人員到達病區(qū)后,在病區(qū)移動查房車上播放手術室簡介視頻,患兒及家長自行觀看,了解手術室環(huán)境、術前須知及進入手術室流程,訪視人員實時解答疑問。(2)患兒溝通。①訪視人員利用自制的漫畫版訪視手冊“手術室之旅”,向患兒介紹手術室內的人員;周圍各種設備如無影燈、麻醉機的名稱;醒來后看到的蘇醒間布局等。②實施角色扮演游戲,訪視者和患兒利用麻醉面罩分別扮演醫(yī)師和患兒,最終達到將面罩置于患兒口鼻處持續(xù)時間2 min的效果。(3)家長宣教。發(fā)放“家長版訪視手冊”,內容包含腹股溝疝的發(fā)病機理、癥狀、治療、手術步驟、術后注意事項等內容。提供腹股溝疝手術患兒家長心理調適應對技巧,如:適當尋求支持、合理利用資源、向患兒提供正確的信息、科學安排時間、共同制定目標、維持良好的溝通、包容彼此的情緒等。在此過程中,家長通過培訓掌握腹股溝疝及手術治療知識,明確在患兒治療過程中的責任,術前用微笑、擁抱等方式緩解患兒的恐懼;術中調整自身心理狀態(tài)、平和面對手術;術后對患兒行為進行監(jiān)督和教育,促進患兒順利康復。(4)解惑答疑。訪視者對手術患兒及家長予以個性化指導,并用耐心、平等、淺顯易懂的語言回答患兒及家長的疑問。(5)微信宣教。①建立腹股溝疝患兒家長微信群,干預團隊分別加入兩個群,鼓勵家長之間交流困惑、釋放情感、形成家庭間相互支持的模式。②通過科室微信平臺,在訪視后向患兒家長發(fā)送腹腔鏡疝囊高危結扎術3D動畫視頻及相關宣教材料,回復患兒家長的疑問,并進行手術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
2.3 評價指標及方法
2.3.1 患兒術前焦慮情況 采用改良耶魯焦慮量表(mYPAS) ,從5個維度(活力、發(fā)出聲音的方式、情緒表達、覺醒狀態(tài)和對父母的依賴程度)、22個具體行為等方面評估腹股溝斜疝手術患兒入院即時、術前等候期和麻醉前焦慮水平,通過該量表評估人員能在1 min之內判斷出患兒的焦慮狀態(tài)。每項內容得分范圍分別為1~4分(活力、情緒表達、覺醒狀態(tài)和對父母的依賴程度)或1~6分(發(fā)出聲音的方式),各項實際得分除以每項最高得分計算出各項比例得分,相加后為焦慮程度分值。得分越高提示焦慮程度越高。研究顯示,其5個分類項目在同一評估者或不同評估者之間重復評測的可信度良好(κ=0.63~0.90); 效標效度方面:mYPAS亦顯示了良好的有效性(r=0.79)[6]。
2.3.2 患兒麻醉誘導期合作程度 本研究中兩組手術患兒均吸入8%七氟醚,采用“麻醉誘導期合作度量表”(ICC)評定患兒誘導期合作程度,共11項,量化患兒在誘導期的各種負面表現(xiàn)?;純涸陟o脈穿刺給藥過程中無任何負面行為表現(xiàn)、恐懼或焦慮即麻醉誘導完美為0分;患兒在誘導期出現(xiàn)任何一項負性行為均記為1分,累加分數(shù),總分10分。0分為患兒合作極佳,麻醉誘導十分順利,0分
2.3.3 資料收集方法 由經(jīng)過培訓的2名手術室護士對手術患兒不同階段的焦慮程度及麻醉誘導期合作程度進行評價并記錄。
2.4 統(tǒng)計學處理 用SPSS 21.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或重復測量設計的方差分析,檢驗水準α=0.05。
3.1 兩組患兒不同時間段焦慮程度比較(表1)
時間例數(shù)入院后手術等候期麻醉前觀察組5236.72±2.9637.50±1.6338.13±1.41對照組5236.16±2.2439.81±2.1041.56±3.43
注:兩組患兒入院后、手術等候期、麻醉前焦慮程度比較,組間、不同時間點、組間與不同時間點交互作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2 兩組患兒麻醉誘導期合作程度比較(表2)
組別例數(shù)麻醉誘導期合作程度觀察組521.78±1.43對照組524.00±1.41t值7.972P值<0.001
4.1 以家庭為中心的術前訪視對手術患兒焦慮程度的影響 FCC模式是建立在醫(yī)護人員、患者及其家庭三方共同合作基礎上的一種護理方法。FCC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家庭在小兒患者護理及康復中的關鍵作用,向患兒及其家庭全方位傳遞健康信息。FCC已廣泛應用于我國兒科護理工作中,在兒科先心病、癲癇[9-10]等護理領域收效顯著。另有研究證實,父母參與護理的患兒術后在疼痛程度、睡眠干擾及出院時間等方面均有下降[11]。目前本護理模式尚無在術前訪視過程中應用的先例。
術前焦慮是一種發(fā)生于手術前的緊張不安、不愉快的狀態(tài)。63%的住院患兒家長由于缺乏相應知識,擔心患兒麻醉、手術安全及術后康復等原因,存在焦慮。此焦慮會加重患兒對手術的恐懼及焦慮程度[12]。采用以家庭為中心的術前訪視,可向腹腔鏡疝囊高位結扎手術患兒及其家長提供全面、有效的健康教育,對患兒而言,視頻、角色扮演等方法使其提前熟悉陌生的環(huán)境及即將面對的情景。對家長而言,手術室護士提供的疾病、手術及預后方面的信息,可避免知識不對稱導致的焦慮;了解自身的不良情緒及行為會對手術患兒產(chǎn)生不良影響;并能在護士指導下進行心理調適。微信、視頻、手冊等多種宣教方法相結合的模式更易于讓患兒家長掌握相關知識,緩解分離焦慮癥狀,提高手術的適應性。本研究中兩組患兒在入院時焦慮水平相近,觀察組患兒入院后、手術等候期、麻醉前三個階段的焦慮評分波動幅度較小,而對照組患兒焦慮評分在麻醉前達到高峰,提示以家庭為中心的術前訪視在緩解患兒術前焦慮方面效果相對更加明顯。
4.2 以家庭為中心的術前訪視對手術患兒麻醉誘導期合作程度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為對照組患兒麻醉誘導期合作程度評分為(4.00±1.41)分,其中3名患兒哭鬧嚴重,無法配合麻醉。觀察組患兒麻醉誘導期合作程度評分為(1.78±1.43)分,無患兒在誘導期出現(xiàn)嚴重的負性行為,合作程度顯著提高。王臣等[13]研究顯示,術前患兒家長焦慮水平與患兒誘導期合作程度呈正相關,患兒在麻醉誘導期哭鬧與其對手術室用具如面罩的恐懼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以家庭為中心的術前訪視以建立良好的護患信任關系為目標,將患兒及家長作為同等重要的溝通對象,予以疾病知識專業(yè)指導,在一對一的交流過程中,對家長進行有效的行為干預和心理輔導,緩解家長的緊張情緒從而提高患兒的手術合作程度[14]。采用麻醉面罩與患兒進行游戲可以讓患兒提前熟悉麻醉用物,消除麻醉誘導時的恐懼感,達到保障麻醉和手術順利實施的效果。
本研究通過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模式在腹腔鏡疝手術患兒術前訪視中的應用效果,為在全體手術患兒群體中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術前訪視策略提供了依據(jù)。在實施過程中,護士完全執(zhí)行以家庭為中心的術前訪視方案需要充足的溝通與干預時間,在手術室工作忙碌的前提下,可能存在落實不到位的現(xiàn)象。因此,探討固定人員、固定班次訪視的效果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和觀察。
[1] 夏東亮,張麗華,李慶浩,等.腹腔鏡下雪橇針治療嬰幼兒巨大疝的應用體會[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5,9(1):54-56.
[2] 祝華義.小兒腹股溝疝治療新進展[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4,27(3):315-317.
[3] Perry JN,Hooper VD,Masiongale J.Reduction of preoperative anxiety in pediatric surgery patients using age-appropriate teaching interventions[J].J Perianesth Nurs,2012,27(2):69-81.
[4] 郭媛媛.學齡前期手術患兒的術前訪視與干預模式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3,28(6):49-50.
[5] 姜 楠,李小寒,范 玲.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兒科的應用現(xiàn)狀[J].護理研究,2016,30(3):264-270.
[6] Kain ZN,Mayes LC,Cicchetti DV,et al.The 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how does it compare to a “gold standard”[J].Anesth Analg,1997,85(4):783-788.
[7] Varughese AM,Nick TC,Cunter J,et al.Factors predictive of poor behavioral compliance during inhaled induction in children[J].Anesth Analg,2008,107(2):413-421.
[8] Kain ZN,Mayes LC,Wang SM,et al.Parental presence during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versus sedative premedieation:Which intervention is more effective[J].Anesthesiol,1998,89(5):1147-1156.
[9] 顧 鶯,王君俏,張玉俠,等.家庭中心式護理對先心病患兒父母圍手術期心理影響[J].上海護理,2008,8(6):32-34.
[10]王英杰,李 楊.以家庭為中心的教育干預對活動性癲癇患兒服藥依從性及健康狀況的影響[J]. 中華護理雜志,2015,50(10):1157-1162.
[11]羅小茜,王淑清,周 艷,等.住院患兒分離性焦慮護理干預的研究現(xiàn)狀[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14):55-57.
[12]楊園園,劉惠麗.住院患兒家屬感知的護士支持與焦慮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3):183-185.
[13]王 臣,楊 萍.全身麻醉手術患兒家長焦慮水平與患兒焦慮水平及麻醉誘導合作度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15,15(10):706-707.
[14]劉佩珍,溫苑明,鐘 靜,等.家長焦慮水平對擇期手術患兒合作程度的影響[J].現(xiàn)代臨床護理,2008,7(6):7-8.
(本文編輯 馮曉倩)
Influence of family-centered pre-operation visit on the anxiety degree of child patients receiving high ligation of hernia sac under laparoscope
HUANG Wei-jian,SONG Ping-wei
(Yantai Yuhuangdi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Qingdao University,Yantai 264000)
YUAN Yu-yan,WANG Yan,JU Tao-ran,et al
(Nursing College of 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21)
Objective:To apply the family-centered visit model during the pre-operation visit of child patients receiving high ligation of hernia sac under laparoscop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model of the visit model on the pre-operation of anxiety and anesthesia inducement period cooperation degree of the child patients.Methods:Selected 104 child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and hydrocele of tunica vaginalis received in ordinary pediatric surger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5 to May 2016, and from March 2016 to May 2015, 52 chil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he family-centered pre-operation visit, and from December 2015 to February 2016, 52 child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pre-operation visit, improved Yale perioperative anxiety scale, anesthesia inducement cooperation scal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family-centered nursing interference on the pre-operation anxiety of child patients and their cooperation degree in the anesthesia inducement period.Results:The pre-operation anxiety of chil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 anesthesia inducement cooperation of child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family-centered pre-operation visit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nxiety of child patients receiving high ligation of hernia sac under laparoscope and improved their anesthesia cooperation degree.
Family-centered;Pre-operative visit;Laparoscopic surgery;Inguinal hernia;Child;Anxiety psychology
264000 煙臺市 青島大學附屬煙臺毓璜頂醫(yī)院(黃維健,宋萍偉),青島大學護理學院(袁玉艷,王艷,鞠陶然,楊富國)
黃維?。号?,碩士在讀,主管護師,副護士長
楊富國,男,博士,副教授
2016-09-01)
10.3969/j.issn.1672-9676.2017.01.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