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葵歡
[摘要]目的 探討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兒童的自我意識水平。方法 選擇2014年8月~2016年8月我院兒保中心訓練基地收治的42例ADHD患兒作為研究對象,設為觀察組;同時選擇在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42例健康兒童設為對照組。使用瑞文測驗聯(lián)合型(CRT)以及Piers-Harris兒童自我意識量表(PHCSS)測定并比較兩組兒童的自我意識水平。結果 研究組PHCSS量表中行為、智力和學校、軀體和屬性、焦慮、合群、幸福和滿足及總評分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研究組患兒的智商水平為102.55±11.56,顯著低于對照組(115.12±10.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兩組兒童智商水平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兒自我意識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ADHD兒童的自我意識水平相比健康兒童明顯偏低,這與家長的教育存在一定關系。因此,家長在改正自己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同時,還要加強對患兒的行為干預,以提升其自尊心自我意識水平,促進其健康成長。
[關鍵詞]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自我意識水平;家庭教育
[中圖分類號] R749.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01(a)-0101-04
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在我國該疾病又被稱為多動癥,是兒童時期常見的心理障礙疾病之一[1-2]。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患兒年齡以及發(fā)育水平不相稱、注意力不集中或時間短暫、活動過度和易沖動,常伴有學習困難、品行障礙和適應能力差等癥狀[3]。生活環(huán)境、家庭氛圍以及患者教育環(huán)境都會對患兒的治療和預后存在不良影響,同時也會降低患兒的自我意識水平,對其健康發(fā)展產(chǎn)生嚴重影響[5],為探討ADHD患兒的自我意識水平,我院特進行了相應研究,并取得良好成果,現(xiàn)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8月~2016年8月來我院兒保中心訓練基地就診的42例ADHD患兒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兒均有注意力無法長時間集中,意志力薄弱,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差,以及動作缺乏靈活性等表現(xiàn),符合兒童ADHD的診斷標準,并將其設為觀察組,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齡8~13歲,平均(9.6±1.2)歲;選擇同期來我院進行健康體檢的42例健康兒童設為對照組,其中男29例,女13例,年齡9~14歲,平均(9.9±1.5)歲,兩組兒童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經(jīng)過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所有患兒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已簽署研究相應同意書。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具有注意力難集中、好發(fā)脾氣行為易沖動、不能安靜活動過多、自我控制力差、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以及品行障礙等臨床癥狀,符合ADHD診斷標準[4],且患兒監(jiān)護人對本次研究知情且已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軀體功能不全、有藥物不良反應及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患兒。
1.3方法
兩組兒童的自我意識水平測試結果均由專業(yè)人員進行最終評定,所有檢測人員均受過正規(guī)培訓。為兩組兒童的監(jiān)護人發(fā)放我院自制的心理健康狀況調研表,調研內(nèi)容:兒童姓名、性別、年齡、家庭結構、家長職業(yè)以及文化水平、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經(jīng)濟情況、母親妊娠期情況、兒童出生期情況、家長的教育理念、是否在教育觀念方面存在分歧、對兒童的未來期望以及教育方法等基本信息。其中教育方法已在調研表中給出理性說服、斥責、打罵、冷漠拒絕以及不理睬5個選項,并按照從前至后的順序分別標記為1~5級。通過兒童自我意識量表(PHCSS)評定兒童的自我意識水平。根據(jù)我國常模評分標準將PHCSS量表評分≤48分設定為自我意識水平低標準,PHCSS量表評分>58分設定為自我意識水平高標準,處于兩者之間則設定為自我意識水平正常標準。
1.4臨床觀察指標
①PHCSS量表包括行為、智力和學校、軀體和屬性、合群、焦慮、幸福和滿足,最終計6項分量表總分值,分值與兒童自我意識水平之間存在一定關系,即分值高則兒童自我意識水平高[6];②CRT智商水平檢測。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PHCSS量表評分的比較
研究組PHCSS量表中行為、智力和學校、軀體和屬性、焦慮、合群、幸福和滿足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0);研究組患兒的PHCSS總評分為(42.16±7.53)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55.25±7.75)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7.851,P=0.000)(表1)。
2.2 兩組智商水平的比較
經(jīng)過CRT對兩組兒童進行智商水平測定,研究組患兒的智商水平為102.55±11.56,顯著低于對照組(115.12±10.7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160,P<0.01)。兩組兒童智商水平分布情況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2)。
2.3 兩組自我意識水平的比較
研究組患兒的低水平自我意識顯著高于對照組,而高水平自我意識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ADHD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導致兒童患病的原因主要包括遺傳、腦內(nèi)神經(jīng)遞質失衡、神經(jīng)解剖和神經(jīng)生理有部分功能存在異常激活現(xiàn)象,以及不良的環(huán)境因素、家庭因素、社會因素、心理因素等均可對兒童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影響,進而引發(fā)ADHD[7]。ADHD患兒發(fā)生不良行為時,家長往往通過訓斥、責罵等不正確方式進行教育,最終形成惡性循環(huán),使患兒缺乏家長關愛,沒有安全感,導致自我意識水平偏低[8]?;純撼S凶⒁饬θ毕莸谋憩F(xiàn),與其年齡有顯著不相稱的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暫和集中困難,該癥狀是ADHD的核心臨床癥狀,患兒在上課或做活動時極易因為外界的刺激而受到干擾,無法準確注意到生活中的一些細節(jié),厭煩進行長時間的活動,生活中常有丟三落四的現(xiàn)象。此外,患兒還有不安寧、手腳小動作過多,無法安靜、行為沖動以及學習困難,成績偏低,精細動作、協(xié)調運動、空間位置覺等發(fā)育較差,左右分辨困難,或伴有語言發(fā)育延遲、語言表達能力差等表現(xiàn),嚴重影響著患兒的正常發(fā)育[9]。
任何人的自我意識都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通過后天接受教育以及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并且慢慢培養(yǎng)起來的,自我意識出現(xiàn)在嬰兒時期,隨著兒童的年齡增長逐漸發(fā)展成熟[10]。兒童在接受父母撫養(yǎng)期間經(jīng)常采用的教導方式,若在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到各種內(nèi)外因素的不良影響,都導致兒童的個性發(fā)展逐漸偏離正確軌跡,影響其健康成長[11-12]。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父母的教育與兒童自我意識水平之間存在一定關系,正確的教育方式可以促進兒童自我意識水平的提高,家長通過對兒童進行教育活動,將自己的價值觀、行為方式、生活態(tài)度以及道德觀念等思想初步教授給兒童,并且這些思想觀念共同構成兒童在未來發(fā)展中的重要的思想?yún)⒄铡O喾?,不良的教育方式則會打擊兒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其呈現(xiàn)出偏低的自我意識水平[13]。本次研究結果顯示,ADHD患兒的智力檢測水平以及自我意識水平顯著低于正常兒童,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經(jīng)過計算,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自我意識又被稱為自我概念,能夠真實地反映出兒童在自己所處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社會環(huán)境中的地位,以及對自我的認識,同時還能夠有效反映出患兒對自身價值觀念的真實評價,自我意識是個體實現(xiàn)社會化的基本目標,也是兒童成長過程中完善其人格特點的基礎保障條件。個體自我概念的發(fā)展能夠呈現(xiàn)出人類全面發(fā)展的主要內(nèi)容,與人的健康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之間存在直接聯(lián)系,又可反映出人的社會適應能力[14-16]。ADHD患兒的自我意識水平偏低會嚴重影響其心理健康,因此對患兒的自我意識水平進行干預具有重要意義[17-18]。可根據(jù)患兒自我意識水平偏低的基本原因進行分析,并以此為根據(jù)為患兒行心理干預、矯正其不良行為,并結合藥物應用的綜合方案予以治療,糾正家長的不良教育觀念和方式,使其明確教育方式與兒童健康成長之間的關系,并在教育過程中避免斥責、打罵等教育方式的出現(xiàn),并給予患兒更多的關愛,幫助患兒建立自尊心、信心,以提升患兒的自我意識水平。
ADHD患兒的自我意識水平相比健康兒童明顯偏低,并且這與家長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關系,因此需要家長改變自己的教育態(tài)度和方式,加強對患兒行為的正確干預,給予患兒關愛和安全感,以提升其自尊心自我意識水平,促進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杭榮華,劉苓,曹翔宇,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自我意識及其與家庭環(huán)境的關系研究[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13,35(4):497-499.
[2]林紅.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自我意識水平的對照研究[J].今日健康,2016,15(4):73-74.
[3]解金娜,冀永娟,衡中玉,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家庭環(huán)境特征及自我意識的相關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5):468-469.
[4]陳敏榕,薛漳.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父母養(yǎng)育方式與自我意識特征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19(10):935-938.
[5]王長虹,蘇林雁,李晏,等.對立違抗性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沖動行為及社會心理因素[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6):424-428.
[6]薛琴.改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自我意識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14,1(1):44-46.
[7]鄒華,陳娟,衡中玉,等.青島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自我意識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35(6):896-897.
[8]黃燕虹,許崇濤,劉少文,等.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行為問題與自我意識的相關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6, 43(2):197-199.
[9]周國嶺,趙瀅,劉健,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行為問題與自尊[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12,26(5):350-351.
[10]劉漪,李彩霞,杜亞松,等.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兒自我覺知特點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6,24(3):285-288.
[11]張艷,康傳媛,趙興蓉,等.家長培訓合并哌醋甲酯治療對注意缺陷多動癥障礙患兒家庭關系的影響[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6(2):185-189.
[12]楊思淵,麥堅凝,杜志宏,等.家長培訓聯(lián)合哌醋甲酯治療對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干預[J].海峽藥學,2016,28(5):167-168.
[13]Tsai MH,Hsu JF,Huang YS,et al.Sleep problems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current status of knowledge and appropriate management[J].Cur Psychiatry Rep,2016,18(8):76.
[14]Díaz-Román A,Hita-Yá?觡ez E,Buela-Casal G,et al.Sleep characteristics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J].J Clin Sleep Med,2016,12(5):747-756.
[15]Ahmed EE,Mohamed IN.Spectrum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 (ADHD) among Sudanese children with epilepsy[J].Sudan J Paediatr,2015,15(1):42-48.
[16]Aliabadi B,Davari-Ashtiani R,Khademi M,et al.Comparison of creativity betwee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 case-control study[J].Iran J Psychiatry,2016,11(2):99-103.
[17] Lane SJ,Reynolds S,Dumenci L.Sensory overresponsivity and anxiety in typically developing children and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cause or coexistence?[J].Amer J Occup Ther,2012,66(5):595-603.
[18]Salamanca Duque LM,Naranjo Aristizábal MM,Castro Castro ?魣L,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disorder and symptoms of 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with hyperactivity in children in the city of Manizales[J].Rev Colomb Psiquiatr,2016,45(3):156-161.
(收稿日期:2016-10-08 本文編輯:任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