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淑 梅
(吉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
基于內(nèi)在研究視角的心理資本測量進展與趨勢
姜 淑 梅
(吉林師范大學 教育科學學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心理資本是個體在競爭中獲得優(yōu)勢的一種重要心理資源,是能夠被客觀測量、投資開發(fā)及有效管理的積極核心心理要素,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趦?nèi)在研究視角,從心理資本的概念及其構成維度入手,重點梳理了國內(nèi)外心理資本測量工具的進展情況;指出目前心理資本測量存在的問題:概念界定不統(tǒng)一,結構維度不一致,測量工具缺乏有效性檢驗,量表的本土化研究不足;從而指出未來研究的發(fā)展趨勢:統(tǒng)一概念的界定標準;完善心理資本的結構維度;持續(xù)開發(fā)新的測量方法;加強量表的本土化研究。
心理資本內(nèi)涵;心理資本結構;心理資本測量;內(nèi)在研究視角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及國際經(jīng)濟競爭的日趨激烈,社會各領域愈發(fā)認識到,對人力資源的投資和開發(fā)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擁有積極、豐富的心理資源是個體獲得競爭優(yōu)勢的重要條件。心理資本理論在此種背景下應運而生。該理論一經(jīng)提出,迅即引起了相關領域?qū)W者的廣泛關注。近年來,此領域研究成果卓著。本文基于內(nèi)在研究視角,對心理資本測量進展情況予以梳理,總結了心理資本測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未來研究的發(fā)展趨勢,旨在促進未來研究的發(fā)展。
(一)心理資本的界定
心理資本的提出是Luthans等人受美國心理學家Seligmean發(fā)起的積極心理學運動的影響。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核心是關注個體本身所固有的積極特質(zhì),重視發(fā)揮人的優(yōu)勢、潛能和價值,從而幫助個體最終獲得幸福。受Seligmean思想的影響,Luthans等人在組織領域中提出了“積極心理資本”的概念。在這之后,立刻引起了相關領域的學者對“心理資本”概念的高度關注,并激起了相關研究。究竟如何理解心理資本的概念,歸納以往有關文獻,主要存在以下三種不同的看法:
1.特質(zhì)論
特質(zhì)論把心理資本看作是一個人的內(nèi)在特質(zhì)或人格特征,是基于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基礎之上形成的。Hosen等人[1]143-160把心理資本看作是個體的一種內(nèi)在心理基礎架構,具有長期的、相對穩(wěn)定的特點,是通過后天學習等方式所獲得的。Letcher等人[2]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的人格特質(zhì),并把其與“大五人格”特質(zhì)等同。
2.狀態(tài)論
持這種觀點者把心理資本看作是個體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如,Goldsmith等[3]816強調(diào),心理資本是個體積極心理狀態(tài)的一種綜合,包括一個人對自我、工作、倫理及人生信念、態(tài)度和認知等多種因素。Avolio[4]801-823等人也主張,心理資本作為一種綜合的積極心理狀態(tài),它可以對個人工作的工作效率及愉快的工作指數(shù)進行預測。最能代表狀態(tài)論觀點的是Luthans等人。他們認為,心理資本是能夠被測量的一種狀態(tài),而不是特質(zhì)。因此,心理資本可以通過有目的培訓和開發(fā)才能獲得潛在的發(fā)展[5]1-8。
3.綜合論
該觀點主張,心理資本屬于“類狀態(tài)性”(state-like),是兼具狀態(tài)性與特質(zhì)性的一種心理素質(zhì)。Avolio等人通過大量的實證研究證明,心理資本具有狀態(tài)性,可以通過干預手段進行開發(fā),也兼具特質(zhì)性,在個體身上會表現(xiàn)出相對比較穩(wěn)定的特點,兩者其實是同一維度表現(xiàn)出的兩個極端。
目前,狀態(tài)論是主流觀點,綜合論屬于新發(fā)展起來的理論,且也越來越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可。從發(fā)展趨勢上看,國內(nèi)外學者的觀點存在趨同和綜合的趨勢。
(二)心理資本的構成
1.二維說
這種觀點認為,心理資本包括兩個維度。如Goldsmith等強調(diào),心理資本描述的是個人的自我觀點或自尊感,它支配著個體的動機與工作態(tài)度,是影響個體工作效率的心理特征[6]13-22。因此,心理資本主要包括自尊與控制點兩個要素。自尊主要由外表、健康、善良、價值觀和社會能力等成分組成;控制點描述的是一個人對生活的一般看法,包括外控和內(nèi)控[3]816。
2.三維說
這種觀點認為,心理資本的結構由三個維度構成。如,Larson等[7]認為,心理資本由自我效能感、樂觀和復原力三種心理狀態(tài)構成。Luthans[8]247-269與Jensen等人則主張,心理資本包括樂觀、希望及復原力(韌性)。上述觀點皆認為,心理資本是由三個維度組合而成的高階結構,三個維度各自的標準分數(shù)相加之和即為心理資本的最后得分。
3.四維說
這種觀點強調(diào),心理資本是四維度的。Judge等[9]80認為,心理資本包括自尊、控制點情緒、穩(wěn)定性和自我效能感。Luthans等則強調(diào),心理資本包括自我效能感、樂觀、希望和韌性(復原力)。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調(diào)動自己的動機、認知資源和行動方案,以實現(xiàn)高水平績效能力的信心。樂觀是指個體對積極結果的預測。希望由兩部分組成:力量(目標導向的能量)和途徑。韌性是指一個人面臨逆境、不確定、風險或失敗等生活情境時,能夠快速地從消極的情緒狀態(tài)中恢復過來,適應不斷變化、承受壓力生活需求的一種能力。國內(nèi)學者通過本土化研究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
4.多維說
多維說認為,心理資本是發(fā)展中的概念,其是開放的。一些學者認為,心理資本結構由多種要素或成分構成,凡是與積極組織行為相符合的一些心理狀態(tài)、心理要素均可作為心理資本結構的構成要素或成分,因為心理資本的概念歸根結底是源于積極組織行為領域和積極心理學領域的。如,Letcher(2004)主張,心理資本包含類似于大五人格特質(zhì)的五個維度;Luthans和Youssef等人[10]315-332通過進一步分析,認為心理資本可能會納入另外的11個因子。我國學者[11]886[12]28立足于本土研究,也認同心理資本結構的多維度觀點。
總之,雖然不同學者提出的心理資本結構具有相同的要素,但總體看,心理資本結構維度仍存在較大差異。目前,四維說學界占主導地位,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研究趨勢逐漸由二維轉向多維方向發(fā)展,多維結構將是未來心理資本結構研究的一大取向。多維結構理論的提出不僅給心理資本的本土化研究開辟了新的研究視角,也為心理資本的跨文化領域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一)測量方法
心理資本的測量方法一般包括兩種研究視角,即內(nèi)在和外在研究視角。與內(nèi)在研究視角相對應的測量方法是自我報告法,與外在研究視角相對應的則是觀察法或?qū)<以u定法及結果變量的測量。
1.自我報告法
該方法是基于心理狀態(tài)的內(nèi)在視角,即自評方式。主要采用問卷法或?qū)嶒灧ú杉嘘P個人心理資本的一些數(shù)據(jù)和信息。這種研究方法適合大范圍施測,可以使研究者利用較短的時間就能獲得大量的研究資料,方便量化與統(tǒng)計,適合用于心理資本的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其與其他相關變量相互關系的探討,但這種測量方法是依靠被試對自己的認識,收集的數(shù)據(jù)可能會不準確。目前,該方法使用較多。
2.觀察法或?qū)<以u定法
該方法是基于心理資本測量的外在視角的主觀角度,即他評方式。主要借助他人評價的手段,以此獲得有關被評價者心理資本的一些數(shù)據(jù)和信息。雖然用此種方法能夠從多角度獲得被評價者比較全面的信息,但由于個體心理資本具有一定程度的隱避性,他人若想了解被評者的心理資本狀態(tài)則需較長時間,且他人評價缺少客觀性,研究的成本也較高。此外,該法不易量化研究,目前較少使用。
3.結果變量的測量
該方法是基于心理資本測量外在視角的客觀角度,即通過對與心理資本密切相關的結果變量進行測評,考察個體心理資本的狀況。此方法是通過間接的手段描述個體心理資本的信息,不具有說服力,況且在研究過程中,存在其他結果變量是與心理資本相關的,比如幸福感[13]180-188等,研究者若想選取合適的變量進行研究較難。
(二)測量工具
1.二維測量工具
對應于心理資本結構的二維說,即從兩個維度測量個體的心理資本。如Goldsmith等人(1997)從自尊與控制點兩個維度編制了心理資本問卷。該量表屬于心理資本測量的最早形式,它沒有依據(jù)心理測量工具的嚴格編制程序,而是在已有測量工具的基礎上,通過對已有心理測量工具進行簡單的拆分,然后再組合而形成的。因此,早期的二維測量工具現(xiàn)在較少使用。
2.三維測量工具
對應于心理資本結構的三維說,即從三個維度來測量個體的心理資本狀況。主要有Larson等(2004)研制的心理資本量表,Luthans等人(2005)使用的心理資本問卷及Jensen等人(2006)開發(fā)的心理資本狀態(tài)量表。這些量表中,Luthans等(2005)編制的心理資本量表比較有代表性,該量表包括的三個維度分別是希望、復原力和樂觀,它是采用組合的方式把希望量表[14]321-335、生活取向測驗[15]219-247和韌性量表[16]349-361合并成一個總量表。量表共有30個項目,其中希望6個項目,樂觀10個項目,韌性14個項目。個體總體心理資本分數(shù)的計算是把測試后的三個維度的標準分數(shù)相加。
3.四維測量工具
對應于心理資本結構的四維說,即從四個維度對個體的心理資本狀況進行測量。如,Judge等人[9]80和Cole(2006)研制的核心自我評價構念量表,Jenson(2003)開發(fā)的心理資本評價量表,Avey等人(2006)使用的心理資本狀態(tài)量表及Lunthans等人(2007)開發(fā)的心理資本問卷。目前,國內(nèi)外使用最為廣泛的量表是Lunthans等人(2007)開發(fā)的心理資本問卷(簡稱PCQ-24)。該量表是在Lunthans等人(2005)早期開發(fā)的心理資本問卷基礎之上形成的,包括四個分量表(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和韌性),每個分量表由6個項目組成,總計有24個項目。國內(nèi)學者溫磊等人(2009)對PCQ中文版進行了修訂,最后得出包含16個項目的心理資本問卷。
4.多維測量工具
對應于心理資本結構的多維說。如,Letcher(2004)主張用大五人格量表的五個維度(即外向性、宜人性、情緒穩(wěn)定性、開放性和責任感)來測評個體的心理資本;Page等人(2004)開發(fā)的心理資本評價量表則是從希望、樂觀、誠信、自我效能感及復原力五個維度來施測;我國學者柯江林等[11]886立足本土研究,開發(fā)了測量中國人群的心理資本量表,包含二階雙因素結構(包含事務型和人際型兩個因素),每個二階因子又由四個因素組成。此外,吳偉炯等人[17]1349-1370和毛晉平等人[12]28-29以中小學教師為被試,編制了用來測量教師群體的心理資本量表,該量表由8個因子(希望、樂觀、韌性、信心/自我效能、情商/情緒智力、利他、自謙和感恩)及9個因子(自我效能、進取心、韌性、希望、樂觀、熱誠、幽默、公平正直和愛與感恩)組成的二維結構。王芳等人[29]42-55以高校圖書館員為被試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員的心理資本結構,開發(fā)了由8個維度(分別為自信、希望、樂觀、韌性、尊敬、進取、謙虛和奉獻)組成的高校圖書館員心理資本問卷。
總之,國外學者更多支持心理資本結構的三維或四維說,開發(fā)的心理資本測量工具主要是三維或四維測量工具;而國內(nèi)學者對此領域的研究是基于中國文化背景,更多支持心理資本結構的多維說,編制的大多是多維測量工具。
心理資本概念自提出以來,該領域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但由于對心理資本的研究起步較晚,尤其在心理資本的測量領域,尚存在許多明顯的不足,需要未來研究逐步豐富與完善。
(一)概念界定不統(tǒng)一
對已往有關文獻的梳理可知,心理資本概念的界定主要存在三種觀點。盡管現(xiàn)在學界對心理資本概念的認識趨向于趨同和綜合,但一些學者對心理資本屬于“類狀態(tài)性”的觀點還存在一定的分歧。由于各學者在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概念,導致了后續(xù)的研究結果也存在很多分歧。
(二)結構維度不一致
前文所述,不同學者認為心理資本結構包含相同要素,如,Luthans等人(2007)主張的心理資本結構的四維說得到了國內(nèi)外研究者較為一致的認可,但這只是關于心理資本結構模型的一個初步認識,心理資本的結構維度可能還包含其他要素或內(nèi)容,心理資本結構的多維說為此也提供了豐富的證據(jù)。目前學界對心理資本結構維度的認識尚未達成共識,需要進一步探索。
(三)測量工具缺乏有效性檢驗
前文所列的心理資本測量量表,大多是以某一特定人群為被試而研發(fā)的,研究集中在某一特定領域。由于不同領域的研究對象不同,得出的研究結論可能會不一致。這些測量工具在其他領域是否適合非特定的人群,成為一種普遍使用的測量工具,需要后續(xù)研究對國內(nèi)外已有測量工具的有效性進行進一步的評估和驗證。
(四)量表的本土化研究不足
國內(nèi)心理資本的測量工具使用較多的是Luthans等人編制的心理資本問卷(PCQ-24),但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存在差異,我們不能把西方的量表直接照搬,否則會導致研究結果的不客觀,存在較大風險。前文所述,盡管也有學者立足于中國文化背景,對Luthans等人編制的PCQ-24量表進行了修訂,但這方面的研究才剛剛起步,到目前為止,在我國還沒有任何一個測量工具能夠被證實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得到學界的廣泛認可。
(一)統(tǒng)一概念的界定標準
對心理資本概念的理解是進行心理資本后續(xù)研究的關鍵。目前凡是與積極組織行為學(即POB)標準相符合的概念均可納入心理資本這一概念之中,但對于非組織領域里的其他群體,這個納入標準并不適用。因此,未來的研究需要基于這一標準,進一步探索適合其他領域群體的心理資本納入標準,不斷豐富心理資本的內(nèi)涵。
(二)進一步完善結構維度
雖然國內(nèi)外學者對心理資本結構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可他們?nèi)绾未_定心理資本結構的,確定的依據(jù)及標準是否科學。心理資本除了Luthans等人主張的四要素,即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與韌性之外,是否包含其他要素,或者更進一步說,還包含哪些其他要素。后續(xù)研究需要通過制定適用于不同群體的納入標準,深入、系統(tǒng)地進行理論和實證研究。
(三)持續(xù)開發(fā)新的測量方法
目前心理資本的測量主要使用問卷調(diào)查,測量方法比較單一。有學者建議,未來研究可以采用問卷調(diào)查、觀察和訪談三種方法(即所謂的“三角測量”)相結合的方式對個體的心理資本進行測量,已達到對個體的心理資本水平的全面評估,從而彌補問卷法的缺陷。也有學者提出,可以嘗試運用ERP、FMRI等認知神經(jīng)科學的方法和技術對心理資本的生理基礎和認知神經(jīng)機制進行研究,為心理資本的作用和干預提供新的證據(jù)。
(四)加強量表的本土化研究
心理資本的研究現(xiàn)狀表明,該領域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未來需要在對西方研究結果進行驗證的同時,更加注重本土化量表的開發(fā)和應用。已有學者在此方面進行了初步的嘗試。我國學者柯江林等人[11]875、吳偉炯等人[17]1349編制的心理資本量表皆是在中國文化背景下進行的。實踐證明,與西方心理資本測量工具相比較而言,本土心理資本測量工具顯示出更好的信度和效度。因此,跨文化及本土化研究是心理資本未來研究的一大趨勢。
[1] Hosen R,Youssef C M Human.Social,and now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anagement:investing in people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rganizationalDynamics,2004,33(2).
[2] Letcher L,Niehoof B.Psychologicalcapitalandwages:Abehavioraleconomicapproach[R].Paper Submitted to be Considered for Presentation at the Midwest Academy of Management,Minneapolis,MN,2004.
[3] Goldsmith A H,Veum J R,and Darity W.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 capital on wages[J].EconomicInquiry,1997,35.
[4] Avolio,B J,Gardner,W L,and Walumbwa,F(xiàn) O.Unlocking the mask:A look at the process by which authentic leaders impact follow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J].LeadershipQuarterly,2004,15(6).
[5] Luthans,F(xiàn).Psychological capital:Implications for HRD,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future directions [J].HumanResourceDevelopmentQuarterly,2012(23).
[6] Goldsmith A H,Darity W,and Veum J R.Race,cognitive skills,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wages [J].ReviewofBlackPoliticalEconomy,1998,26.
[7] Larson,M D,and Luthans,F(xiàn).Beyondhumanandsocialcapital:Theadditivevalueofpsychologicalcapitalonemployeeattitudes[R].Working Paper,Gallup Leadership Institute,University of Nebraska-Lincoln,2004.
[8] Luthans,F(xiàn).,Avolio,B.J.,Walumbwa,F(xiàn).O.,& Li,W.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J].ManagementandOrganizationReview,2005(1).
[9] Judge T A,Bono J E.Relationship of core self-evaluation traits-self-esteem,generalized self-efficacy,locus of control,and emotional stability-with job-satisfaction and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J].JournalofAppliedPsychology,2001,86(5).
[10] Luthans,F(xiàn).,Youssef,C.M.,& Avolio,B.J.Psych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 [J].JournalofAsianEconomics,2007,8(2).
[11] 柯江林,孫健敏,李永瑞.心理資本:本土量表的開發(fā)及中西比較[J].心理學報,2009,41(9).
[12] 毛晉平,謝穎.中小學教師心理資本及其與工作投入關系的實證研究[J].教師教育研究,2013,25(5).
[13] Carolyn M.Youssef-Morgan & Fred Luthans.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well-being [J].Stress&Health,2015,31(3).
[14] Snyder,C.R.,Sympson,S,Ybasco,F(xiàn).,Borders,T.,Babyak,M.,& Higgins,R.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state hope scale[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6(70).
[15] Scheier,M.F.,& Carver,C.S.Optimism,coping,and health:Assessment and implications of generalized outcome expectancies[J].HealthPsychology,1985(4).
[16] Block,J.,& Kremen,A.M.IQ and ego-resiliency: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connections and separateness[J].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1996(70).
[17] 吳偉炯,劉毅,路紅,等.本土心理資本與職業(yè)幸福感的關系[J].心理學報,2012,44(10).
[18] 王芳,張輝.高校圖書館員心理資本:概念、測量及其有效性研究[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5,41(2).
[責任編輯:何宏儉]
Based on the Internal Perspective on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ment
JIANG Shu-mei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Jilin Normal University,Siping 136000,China)
Psychological capital is an important psychological resource for individuals to g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which is a core psychological factor of positivity that is able to be measured,developed and managed effectively,and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l research,from the concep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its structure dimension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gress of measurement tools at home and abroad.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measuremen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t present: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 is not unified,the structure dimension is not consistent,the measuring tools lack validity inspection and localization of the scale.At last,it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ment:the definition standard of the unified concept;perfect the structural dimension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measurement methods;strengthen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scale.
the Connotation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Psychological Capital Structure;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ment;Internal Research Perspectives
10.16164/j.cnki.22-1062/c.2017.03.033
2016-12-15
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教育部重點課題(DIA150325)。
姜淑梅(1970-),女,吉林磐石人,吉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副教授,心理學博士。
G44
A
1001-6201(2017)03-01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