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浩民
【摘要】目前留學生的中文名存在重復率過高、隨意性強、欠文雅、不規(guī)范等問題。調(diào)查顯示,“90后”漢族學生的姓名具有注重修辭學手段的運用、體現(xiàn)宗教和傳統(tǒng)文化精神的特點。采用修辭手法取出形、音、義俱佳的中文名,或者吸收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精華取出有內(nèi)涵的中文名,是外國留學生取中文名時應當考慮的重點。良好的中文名可以增加留學生的歸屬感與親切感,為他們的生活、學習提供便利,也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跨文化適應能力。
【關(guān)鍵詞】漢語姓名;修辭;傳統(tǒng)文化;留學生
目前,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外國留學生的中文名命名方式五花八門,但主要有兩類,一種是音譯,另一種是按中國人起名方式來命名。調(diào)查顯示,留學生的中文名存在重復率過高、隨意性強、欠文雅、不規(guī)范等問題。例如,通俗隨意的有“羊肉串”、“金銀花”、“冰糖葫蘆”等。以日常事物來起名而導致重名現(xiàn)象的也有不少,如“白云”、“白雪”、“梅花”等。其實,一個良好的中文名可以增加外國留學生的歸屬感與親切感,為他們的生活、學習提供便利,同時也有助于增強他們的跨文化適應能力。
人們對漢族人姓名文化的研究由來已久,有大量的著述面世,尤其是在姓名的形式(姓、氏、名、字、號)與內(nèi)容(姓名的社會功能、民族特征、地域特色、歷史變遷)方面研究成果十分豐富。隨著對外漢語國際教育的興起,人們也開始了對漢語人名文化應用方面的研究,但是由于研究歷史比較短暫,并沒有形成完整具體的體系。筆者擬在參考已有的漢族姓名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當前學生取名實際,從修辭學、社會學角度對漢語姓名多學科具體的分析和闡述,以期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有益的參考。
本文資料主要來自暨南大學歷屆學生名單,從暨南大學學生名單中篩選出2000名1990年代出生者的姓名作為研究樣本。樣本研究重點關(guān)注兩個方面,一是“90”后學生取名用字特點,二是留學生中文名取名問題。
一、90后學生漢語姓名特點分析
1、注重修辭學手段的運用
(1)運用語音修辭手法
從語音修辭手段看,姓名語音修辭主要手段有雙聲、疊韻、諧音、疊音四種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可以使姓與名之間音律和諧,體現(xiàn)出相似之美的形態(tài)效果。
雙聲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傳統(tǒng)雙聲韻形式,如李麗、吳畏、黃驊,另一種相當于英文的“頭韻”,如鐘志忠、張志忠。
疊韻主要有三種情況:其一,存在于姓和名之間的以單姓單名居多,如楊絳、張亮、王光。其二,存在于姓和名的最后一字之間的,以雙名雙姓居多,如李云麗、李國立、汪大江、王明陽。其三,存在于名的兩字之間,以三字名居多,如陳敏林、劉民勤。
諧音一般由聯(lián)想得來,分為姓氏聯(lián)想、姓名聯(lián)想、諧音聯(lián)想三類。例如姓氏聯(lián)想:元(源)泉、葉(夜)明珠;名字聯(lián)想:沈塵曦(晨曦)、石葳來(未來);姓名聯(lián)想:陳工(成功)、叢蓉(從容)。
疊音即字形不同而聲韻相近的字詞。例如廖瞭(韻母iao相同,字形卻不同),張章(韻母ang相同,字形卻不同)等。
在暨南大學的2000個姓名樣本中,使用雙聲的有40個,占2%,使用疊韻的有220個,占11%,使用諧音的有120個,占6%,使用疊音的有20個,占1%。
(2)修辭格的運用
姓名中常用的修辭格有比喻、倒裝、順連、引用等。
比喻用在人名中,是用與人相貌、品性有相同特點的事物來比附被命名的人,例如小姑娘的樣貌清純可愛,而蓮花也很純潔,兩者之間有相似之處,這樣就可以把小姑娘比作蓮花,例如人名張碧蓮。
倒裝就是對字、詞的順序進行變式、顛倒以達到加強語勢、協(xié)調(diào)音節(jié)的修辭效果。倒裝是為了突破姓氏對詞語搭配的限制,與普遍化的人名相區(qū)別,例如“張?zhí)m若”,蘭若就是若蘭的倒裝,而若蘭二字使用者過多,進行倒裝就可以收到一種陌生新奇的效果。
順連這種修辭格被陳望道稱為拈連,是指利用上下文的聯(lián)系,巧妙地把適用于甲事物的詞用于乙事物。這種辭格常用在連姓成文格式中,即用姓氏連帶相關(guān)文化材料,使姓名具有一定的具體含義。例如項藉字羽,古代文言“藉”通“羽”,即鵲鳥飛行需靠羽翼,這樣名和字順連便有了文化功效。各個朝代連姓成文的例子不勝枚舉,如漢代的鄭當時(正當時)、明代的古樸、清代的白云上、民國的何許人等。2000例樣本中也有這樣的姓名,如白雪、梅香。
引用成語典故命名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引經(jīng)據(jù)典所取之名大多含蓄雋永,意境優(yōu)美。
從表1可知,用典姓名中,使用詩詞歌賦的比例是最高的,達到了32%,其次便是成語典故達到了30%,表明這兩項的使用更加大眾化。
2、體現(xiàn)宗教和傳統(tǒng)文化精神
社會學是新興的一門學科,它包含許多分支,如政治、經(jīng)濟、歷史、民俗等分支學科。尤其是民俗學科下的儒教、道教和宗族思想等中華傳統(tǒng)思想文化,歷來對漢族人取名有重要影響,即使在對當代學生的姓名中也表現(xiàn)得非常突出。
從上表可以看出,其中儒教思想所占比例最大,達到了21.08%,道教思想的影響僅次于儒教思想,表明人們?nèi)∶麜r重視傳統(tǒng)的道教陰陽五行思想。從所獲得的資料看,宗族觀念對中國人的影響有逐漸減小的趨勢。佛教思想所占比例最小,只有25例,占1.25%。
(1)儒教思想的影響
不同語言的國家有著不同的信仰,英語國家信仰的是基督教文化,而中國則有一部《論語》治天下的說法,儒教思想對中國人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由古至今仍在延續(xù),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精髓。根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2000例姓名樣本中,男子姓名中像張忠仁、張興禮、張智文、張孝明、張傳義,女子姓名中像張淑儀、張秋涵、張嫻、張靜都體現(xiàn)了儒教思想的觀點。
(2)道教思想的影響
易學認為,漢字含有五行,數(shù)理中含有五行,五行即是中國古代的一種物質(zhì)觀,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zhì)。易學認為,一個姓名只有當五行和諧、陰陽平衡時,人的運勢才會吉祥順暢、發(fā)達興旺。命主的生辰八字已決定了其五行的強弱,比如一個寒冬臘月出生的土命人,其八字中火的力量相對弱些,因為寒冬臘月,金寒水冷,木火不生,所以起名時適宜有火五行的漢字或者火五行的數(shù)理進行補救,以化解土的冰凍之災,從而使命主自身的五行氣場增強,運勢暢通。
在暨南大學2000例姓名樣本中,姓名用字五行屬性較明顯的有:
①“水”:徐浩、陳水涵、李雨;
②“木”:林森、楊樹林、楊柳;
③“火”:張炎、張晨曦、劉焜;
④“金”:王剛、劉金強、張錕;
⑤“土”:王基、李遠山、張奎。
(3)佛教思想的影響
佛教基本教義以解脫眾生的苦難作為出發(fā)點,以四圣諦、八正道作為核心教義,又以持戒、禪定、修慧來教化人們不斷地完善自己的德行和品格。其中四圣諦是指:“苦諦、集諦、滅諦、道諦”。八正道是指:“正見解、正思想、正語言、正行為、正職業(yè)、正精進、正意念、正禪定?!备鶕?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2000例人名中,體現(xiàn)佛教思想的有:張覺明、李堅忍、楊慧、薛慈、郭正。
(4)宗族思想的影響
中國人的宗族思想根深蒂固,主要包括家族的和睦相處,宗族的光耀,家族的興旺延續(xù)。根據(jù)調(diào)查,體現(xiàn)家族和睦之道的人名有張孝賢、周宗仁等,體現(xiàn)光耀宗族思想的有吳耀祖、陳光宗等,希望家族興旺延續(xù)的有周永福、張世安等。
二、留學生中文名命名方式建議
1、采用修辭手法取出形、音、義俱佳的中文名
中國人命名時注重語言美的藝術(shù),擅用語音修辭和修辭格,因此出現(xiàn)了一些形、音、義俱佳的姓名,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所以在為留學生起中文名時,我們可以運用修辭手段取出音美、形美、義美的名字。
(1)音美
注意諧音問題。首先要避免使用漢字意義不好的諧音,有些英文名翻譯過來造成了不好的諧音而不易覺察,例如,“朱軼群”(豬一群)、“杜紫藤”(肚子疼)等。其次選用漢字意義美好的諧音,上文提到諧音分為三種:姓氏諧音、名字諧音、姓名諧音。姓氏諧音較好的參考例子如“李(理)想”、“劉(流)暢”,名字諧音較好的如“甘璐(露)”、“叢蓉(從容)”,姓名諧音較好的如“程宮(成功)”、“艾昕(愛心)”等。
慎用同聲韻母字。同聲韻母即發(fā)音相近的聲母韻母。使用同聲韻母字起名一般會使姓名發(fā)音含混不清。
(2)形美
漢字屬于方塊字,如果在姓名中使用相同偏旁部首的字,會收到形體相近之美的效果。例如姓與名偏旁相同案例:“馬馳”、“汪洋”、“楊梓”。名字偏旁相同的案例:“王仲仁”、“張晨曦”。
(3)義美
選用漢字含義美好的名詞或形容詞。中國人給男子起名時較多使用“龍”、“?!?、“玉”等字,給女子起名時常用“淑”、“儀”、“嫻”、“雅”等意義美好的字。
連姓成文或連名成文。“順連”這一修辭格的使用可以收到較理想的文化功效。連姓成文的參考案例有“甘露”、“路躍”等,連名成文的參考案例有“白云上”、“何許人”等。
2、吸收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精華取出有內(nèi)涵的中文名
因為價值取向不同,所以外國人在取中文名時體現(xiàn)的求同與存異兩種態(tài)度非常明顯。有些外國人的名字體現(xiàn)出保持本土文化的心態(tài),如湯普森、麥凱恩等。另一些人名則力圖求同,以體現(xiàn)對中國的儒家思想文化的認同,如昔日的歷史學家John K Fairbank取中文名費正清,傳教士Ferdinandus取中文名南懷仁,近年來參加漢語橋全球大賽獲得的總冠軍的外國選手吳家齊、張家昱等,他們的中文名則表現(xiàn)出對儒家或宗族思想的強烈認同。
留學生在為自己選取中文名時,就可以選取一些能夠體現(xiàn)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宗族思想以及佛教思想的字詞傾注在中文名中,從而更好地融入中國文化中,這不僅對跨文化交際中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文化敏感性,減少差異,而且為增進雙方相互了解,更好地進行雙向溝通也是大有裨益的。
【參考文獻】
[1] 白朝霞. 姓名文化與對外漢語教學[J]. 云南師范大學學報, 2006(4):7-9.
[2] 何秋蘭. 對外漢語教學與文化教學[J]. 現(xiàn)代語文, 2008(08):7-11.
[3] 陳望道. 修辭學發(fā)凡[M]. 上海: 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