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娟
●世界史研究
水力應用與中世紀英格蘭谷物碾磨的機械化
張 娟
英格蘭的食品加工工業(yè)是從水力機械的發(fā)展中受益最大的一個產業(yè)。雖然早在古羅馬時期歐洲人已利用水力來碾磨谷物,但直至中世紀,水力磨坊的應用程度和范圍才得以真正擴展。水力磨坊的發(fā)展并非是一帆風順的。領主與農民圍繞磨坊壟斷權所產生的沖突與妥協(xié),既體現(xiàn)了二者之間復雜的權利與義務關系,又為審視水力磨坊擴展的原因提供了“自下而上”的新視角。水力磨坊的普及應用使得磨面基本實現(xiàn)了機械化,這不僅極大提升了碾磨效率,解放了人力,更促進了谷物碾磨的專門化,改善了磨坊所碾磨出的產品的質量,而且也反映出中世紀晚期商品因素在磨坊產業(yè)中的逐漸滲透。
中世紀;英格蘭;水力磨坊;磨坊壟斷權;機械化
能源是整個世界發(fā)展和經濟增長的最基本驅動力。它同資本、勞動力、原料和土地一樣,都是工農業(yè)生產中重要的生產投入要素。①Roger Fouquet and Peter J.G.Pearson,“A Thousand Years of Energy Use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Energy Journal,vol.19,no.4(1998),p.2.中世紀時期的能源是“綠色”的,幾乎所有能源都是自然的或可再生的——人力、畜力、水力、風力。②Steven A.Epstein,A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Later Medieval Europe,1000-1500,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pp.192,197.其中尤以水力的應用最為顯著。水力被廣泛應用于呢絨漂洗、金屬冶煉、鞣革、造紙等一系列工業(yè)生產部門后,生產效率極大提升,以致有學者認為中世紀發(fā)生了一場“工業(yè)革命”。③關于中世紀歐洲是否存在一場工業(yè)革命的問題的討論,可參見Adam R.Lucas,“Industrial Milling in the Ancient and Medieval Worlds:A Survey of the Evidence for 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Medieval Europe,”Technology and Culture,vol.46,no.1 (Jan.,2005),pp.1-30;alsoWind,Water,Work:Ancient and Medieval Milling Technology,ch.6,Leiden:Brill,2006,pp.201-232.15、16世紀更被稱為是“水力的時代”。④劉景華、張功耀:《歐洲文藝復興史》(科學技術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24頁。直至工業(yè)革命時期蒸汽機得到推廣和普及,水力磨坊才逐漸淡出歷史舞臺。盡管如此,在水力的諸多應用中,用于碾磨谷物的水力磨坊始終居于主導地位,磨面亦基本實現(xiàn)了機械化。
在以小麥、大麥、燕麥等為主食的中世紀西歐社會,人們需要將這些粒狀谷物碾磨成面粉以供食用。⑤B.M.S.Campbell,English Seigniorial Agriculture,1250-1450,Cambridg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p.238.由此,碾磨谷物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項基本勞動。各種能源形式驅動的磨坊都因地制宜地發(fā)揮著作用,水力磨坊尤其如此。然而,水力并非最早被用于碾磨谷物的能源類型。在應用水力之前,西歐社會仍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來碾磨谷物。最初人們僅用兩塊粗糙的石頭將谷物磨碎,史前時期則開始由婦女使用杵或石碾子等簡單工具來碾磨。約公元前2或3世紀時,意大利人發(fā)明了旋轉磨盤,但仍主要由人力驅動。①Marc Bloch,“The Advent and Triumph of the Watermill,”in Maurice Aymard and Harbans Mukhia eds.,French Studies in History,vol.I,The Inheritance,trans.J.E.Anderson,New Delhi:Orient Longman Limited,1988,p.215.旋轉磨盤的出現(xiàn)使得依靠馬或驢等畜力來碾磨谷物成為可能,這極大節(jié)省了人力。但鑒于畜力碾磨效率較低及其適用范圍的局限性,人們開始找尋能夠替代畜力的新的動力源,由此將目光投向了同樣可朝著一個方向連續(xù)且有規(guī)律運動的流水。于是,水力磨坊日益發(fā)揮重要作用。
水力磨坊起源于約公元前1世紀的地中海地區(qū)。它是利用流水的動力沖擊水輪,進而驅動磨石旋轉的一項重要的機械發(fā)明。依水輪安裝位置的不同,可將其分為臥式和立式兩種。古希臘地理學家斯特雷波(Strabo)提及的位于本都(Pontus)的卡貝拉(Cabeira)的一座水力磨坊可追溯至公元前1世紀初,這可能是已知最古老的水力磨坊。約生活于公元前1世紀的薩洛尼卡詩人安提帕特(Antipater)贊美了水神,因其將人類從繁重枯燥的碾磨活動中解放出來。同一時期的古羅馬工程師和建筑師維特魯威(Vitruvius)則首次描述了立式水輪和齒輪傳動裝置,此乃運用齒輪來傳輸大量動力以完成繁重勞動的已知最早例證。②Abbott P.Usher,A History of Mechanical Inventions,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54,pp.164-165,168-169.
關于水力磨坊在羅馬世界應用的證據(jù)不斷出現(xiàn)。老普林尼指出,公元1世紀時水力驅動的磨盤在意大利運轉。在巴爾貝格爾、高盧以及哈德良長城沿岸、不列顛等行省的考古發(fā)現(xiàn),說明了3世紀時水力磨坊在羅馬世界的存在。4、5世紀時,羅馬皇帝頒發(fā)的敕令中頻繁提及水力磨坊。③Bradford B.Blaine,“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Power to Industry During the Middle Ages,”Ph.D.dis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66,pp.38-42.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應用水力磨坊的傳統(tǒng)在拜占庭延續(xù)著。6世紀初,東哥特人圍攻羅馬城并切斷了其水源,指揮官貝利撒留建造了浮動磨坊,并藉此解決了城內的糧食危機。④George W.Brooks, “The Mechanization of the Middle Ages: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Medieval Machine Building,”Ph.D.diss.,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2003,pp.43-44.然而,盡管羅馬人已應用水力來碾磨谷物并掌握了磨坊的相關技術,其時水力的應用程度和范圍仍相對有限。
中世紀時期,水力磨坊逐漸由地中海世界擴散至歐洲其他地區(qū),應用水力的工業(yè)生產部門亦不斷增多。⑤關于水力磨坊在中世紀歐洲的擴散及其傳播路徑,可參見Bradford B.Blaine,“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Power to Industry During the Middle Ages,”pp.44-68,182;Terry S.Reynolds,Stronger than A Hundred Men:A History of the Vertical Water Wheel,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83,pp.48-51.其時幾乎每個莊園里都有靠流水驅動的磨坊,以致有學者稱“在整個中世紀里水車比教堂更普遍”。⑥卡洛·M.奇波拉主編:《歐洲經濟史》第一卷,徐璇譯,吳良建校,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年,第120頁。但就發(fā)展與延續(xù)性而言,從羅馬時代末期到中世紀初期水力磨坊一直都在歐洲大陸運轉著,而其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英格蘭則發(fā)展得相對遲滯,甚至一度消失。該狀況直到11世紀才真正改觀,1300年時,英格蘭磨坊與人口的比例已可與歐洲其他地方相比擬。⑦John Langdon,“Was England A Technological Backwater in the Middle Ages?”in Grenville Astill and John Langdon eds.,Medieval Farming and Technology: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Change in Northwest Europe,Leiden,New York:Brill,1997,p.284.
中世紀英格蘭已知最早有文獻記載的水力磨坊位于其東南部的多佛,出現(xiàn)在762年由肯特國王埃塞爾伯特所發(fā)布的一份王室特許狀中。⑧查爾斯·辛格等主編:《技術史》第Ⅱ卷,潛偉主譯,上??萍冀逃霭嫔纾?004年,第434頁。水力磨坊由此在英格蘭東南部,進而在整個英格蘭傳播開來。⑨H.P.R.Finberg,ed.,The Agrarian History of England and Wales,vol.1,II.A.D.43-1042,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2,p.499.9世紀時,位于麥西亞、韋塞克斯和肯特的水力磨坊進一步被提及。⑩Bradford B.Blaine,“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Power to Industry During the Middle Ages,”pp.60-61.至末日審判時期,水力磨坊已在英格蘭穩(wěn)固建立并迅速擴展。其時,磨坊被視為一項重要的稅收來源,征服者威廉派專員對磨坊進行了調查,《末日審判書》中共記載了至少6,000座水力磨坊。①根據(jù)瑪格麗特·霍金的估算,《末日審判書》中共列出5,624座水力磨坊,這一數(shù)值曾被學界廣為引用。倫納德認為霍金的估計太低了,達比則進一步指出,其時磨坊總數(shù)應為6,082座。相較而言,約翰·朗頓、理查德·霍爾特等學者認為達比的估算更為準確。參見Margaret T.Hodgen,“Domesday Water Mills,”Antiquity,vol.13(1939),pp.261-279;Reginald V.Lennard,Rural England 1086-1135:A Study of Social and Agrarian Conditions,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959,p.278;H.C.Darby,Domesday Englan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p.361;John Langdon,“Water-Mills and Windmills in West Midlands,1086-1500,”The Economic History Review,New Series,vol.44,no.3 (Aug.,1991),p.424;Richard Holt,The Mills of Medieval England,Oxford:Basil Blackwell,1988,pp.7-8.此項調查牽涉范圍甚廣,大概涵蓋了34個郡,9,250個莊園,其中1/3以上的莊園至少都擁有一座磨坊。就全國而言,11世紀時平均每50戶家庭就有一座水力磨坊。水力磨坊可供應的人口數(shù)量因各郡情況而異,如威爾特郡的390座磨坊供10,150個家庭使用,即每座磨坊滿足26個家庭的需要,而在薩??丝?,每座磨坊要滿足93戶家庭的需求。②Jean Gimpel,The Medieval Machine: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Middle Ages,New York:Penguin Books,1976,p.12.簡·金佩爾的闡釋基于瑪格麗特·霍金對末日審判時期英格蘭磨坊數(shù)量的估算數(shù)字(即5,624座)。在薩??丝さ娜丝诔砻艿穆邋a蘭德(Lothingland)百戶區(qū),30個村莊中只有3個村莊擁有磨坊。在更深入內地的哈特斯米爾(Hartesmere)和塞德威斯垂(Thedwestry)百戶區(qū),53個村莊中僅有7個有磨坊。在赫特福德郡的埃德溫斯特里(Edwinstree)和奧德塞(Odsey)百戶區(qū)以及白金漢郡的大部分地區(qū),情況亦如此。③Richard Holt,The Mills of Medieval England,p.11.而在人口定居較早且領主權較強的西密德蘭地區(qū),平均每個莊園則有0.9座磨坊。④John Langdon,“Water-Mills and Windmills in West Midlands,1086-1500,”p.425.整體而言,末日審判時期水力磨坊已在英格蘭得到廣泛應用,只是其在各地分布得并不平衡。
11世紀末至14世紀初,伴隨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的發(fā)展,英格蘭的磨坊數(shù)量持續(xù)增長。正如1185年圣殿騎士團對其在英格蘭的所有地產進行的清查中所寫明的那樣:這些規(guī)模不大卻為數(shù)眾多的莊園谷物磨坊要碾磨產自很廣闊的地區(qū)、供相當多的人口所需之谷物,而且密集在莊園主控制的自營地上。⑤亨利·斯坦利·貝內特:《英國莊園生活:1150-1400年農民生活狀況研究》,龍秀清、孫立田、趙文君譯,侯建新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07頁。13世紀末14世紀初,英格蘭經歷了一場修建磨坊的浪潮,至1300年時磨坊數(shù)量已達到一個峰值,增至末日審判時期的近兩倍。據(jù)保守估計,當時水力磨坊和風力磨坊的總數(shù)近10,000座,⑥Richard Holt,The Mills of Medieval England,p.116;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p.15.且直至黑死病爆發(fā)前夕仍在不斷建造新的磨坊。只是到14世紀20年代之后,磨坊數(shù)量才開始日益減少,這一狀況一直持續(xù)至15世紀??偟膩碚f,磨坊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促進了谷物碾磨的機械化。至14世紀初,英格蘭80%的谷物都是由水力和風力磨坊碾磨的,⑦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19.磨面基本實現(xiàn)了機械化。
綜上所述,水力磨坊的擴展歷經五六個世紀之久,直到中世紀時期才得以普及應用。究其原因,古羅馬時期大量奴隸的存在為生產生活提供了充足且廉價的動力來源,奴隸制的盛行成為水力磨坊傳播的主要障礙。羅馬奴隸主等社會上層對技術革新和工業(yè)進步缺乏興趣,以及崇尚自然、蔑視體力勞動等態(tài)度,又延緩了水力磨坊的發(fā)展步伐。然而,至中世紀時期,經濟社會狀況都發(fā)生了改變,為水力磨坊的普及應用提供了契機。例如,羅馬帝國晚期既已開始的奴隸制衰落以及中世紀早期歐洲的人口危機使得勞動力嚴重短缺,人們不得不尋求利用外在動力以彌補人力的不足;基督教會推動下的尊重勞動和積極利用自然的觀念促使人們逐漸認識到人的尊嚴和價值,并為水力磨坊的傳播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西歐廣泛分布的湍急河流為水力磨坊的普及應用提供了客觀條件,等等。此外,水力磨坊的發(fā)展乃是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結果,水力磨坊的廣泛傳播也離不開封建領主的投資和農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的推動,這在領主與農民圍繞磨坊壟斷權問題所發(fā)生的爭端與妥協(xié)中得到了充分說明。
中世紀英格蘭的磨坊產業(yè)結構十分復雜,其大體可分為領地磨坊、承租人磨坊、家內磨坊以及自治市鎮(zhèn)磨坊四個部分。①John Ambler and John Langdon,“Lordship and Peasant Consumerism in the Milling Industry of Early Fourteenth-Century England,”Past and Present,No.145(Nov.,1994),pp.5-6.其中以領地磨坊在將水力用于碾磨谷物方面所發(fā)揮的作用最大。在自給自足的莊園經濟體制下,效率較高的水力磨坊為碾磨收獲季節(jié)領主自營地上堆積如山的谷物提供了極大便利,亦滿足了依靠領主自營地為生的大量扈從和農奴的食品需求。同時,領主還可利用其對磨坊的壟斷權強制佃農到領地磨坊中碾磨谷物,并收取高額的磨谷費。②磨坊壟斷權(“suit of mill”),亦稱“磨坊義務”,指領主強制佃農到其領地磨坊中碾磨谷物,并禁止民眾擁有或建造水力或風力磨坊,以及在家內用手推磨或馬拉磨碾磨谷物的一項特權(有時也涉及漂洗領域);磨谷費(“multure”),亦稱“磨坊捐”,指佃農到領地磨坊中碾磨谷物時所繳納的磨坊使用費,由磨坊主從佃農準備碾磨的谷物中抽取一定份額的谷物,通常為混合谷物。整體而言,十六分之一的磨谷費比例可能較為普遍,但其常因征收地域和對象的不同而變化,差異極大。藉此,領地磨坊不僅成為莊園中的一項基礎服務設施,亦構成領主收益的重要來源。
磨坊壟斷權由來已久。根據(jù)布洛赫的論點,領主的壟斷權首次在法國被采用是在10世紀時,在英格蘭則稍晚,約在11世紀末和12世紀初。③Marc Bloch,“The Advent and Triumph of the Watermill,”in Maurice Aymard and Harbans Mukhia,eds.,French Studies in History,vol.I,The Inheritance,pp.229-230,233.理查德·霍爾特則認為,末日審判時期之前既已建造的大量磨坊強烈表明,領主對谷物碾磨的壟斷權早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的末期就已在英格蘭確立了。④Richard Holt,The Mills of Medieval England,p.37.梅特蘭也曾指出,一些大的英格蘭的教會領主早在9世紀時就在獲取領主權。⑤Adam Lucas,Ecclesiastical Lordship,Seigneurial Power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Milling in Medieval England,Farnham:Ashgate,2014,p.59.這一壟斷權最初是有違慣例的,但10世紀以來鄉(xiāng)村經濟與法律結構的變革以及國家司法權的薄弱給了領主以可乘之機,使其能夠運用封建特權施行所謂的“禁令”和壟斷。這些“禁令”逐漸成為新的慣例,變成封建領主權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領主頒發(fā)“禁令”的范圍很廣,如烤箱、磨坊、葡萄酒壓榨機、村莊耕牛等,⑥詹姆斯·W.湯普遜:《中世紀經濟社會史(300—1300年)》下冊,耿淡如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第394頁。其中最古老、最普遍的可能就是對磨坊的壟斷。至14世紀初,磨坊立法已穩(wěn)固確立,并一直延續(xù)至18甚或19世紀。磨坊壟斷權的施行范圍亦逐漸擴展為包含一個莊園的所有佃農,從某種程度上講,一個領主所控制的區(qū)域可能比佃農的人身地位更重要。⑦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292,pp.287-288.因此,幾乎一個莊園內的所有共同體及其居民都負有磨坊義務,必須到領地磨坊碾磨谷物。如拉姆西修道院的布勞頓(Broughton)、沃德博伊斯(Wardeboys)、科爾德科特(Caldecot)和伍德赫斯特(Woodhurst)等莊園的人們就必須將其生產的谷物送到布勞頓去碾磨,因為修道院院長在那里擁有一座磨坊。⑧亨利·斯坦利·貝內特:《英國莊園生活:1150-1400年農民生活狀況研究》,第108頁。
據(jù)此,佃農經常要長途跋涉地將谷物送至領地磨坊碾磨,在繳納高額磨谷費的同時還要忍受磨坊主的謾罵和盤剝。磨坊主通常被認為是詭計多端的,仿若羅馬稅吏一般,極盡剝削之能事。⑨G.G.Coulton,The Medieval Villag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25,p.58.埃塞克斯的沃爾瑟姆(Waltham)莊園的一份法庭案卷登記簿(1303年)表明,磨坊主彼得·富勒從約翰·斯壯特送來碾磨的3蒲式耳谷物中掠奪了半蒲式耳之多。⑩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292,pp.287-288.為此,佃農經常通過光顧收費更低或服務更好的鄰近莊園的領地磨坊,或在家用手推磨或馬拉磨碾磨等方式來逃避磨坊義務。黑爾斯歐文的佃農就經常到位于弗蘭克利(Frankley)的鄰近的世俗領主的磨坊去碾磨谷物,以此逃避光顧修道院院長的磨坊的強制要求。?John Ambler and John Langdon,“Lordship and Peasant Consumerism in the Milling Industry of Early Fourteenth-Century England,”p.28.
針對此類違法行為,領主通常會對違犯者處以罰款。例如,1332年在薩??丝さ耐郀柹崮防胀澹╓alsham le Willows),8個佃農因不在領地磨坊磨面而被判處每人繳納3至6便士的罰金。?克里斯托弗·戴爾:《轉型的時代:中世紀晚期英國的經濟與社會》,莫玉梅譯,徐浩審校,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第90頁。1323年,謝菲爾德許多人被罰款40便士,因其用手推磨碾磨自己及他人的谷物。①G.G.Coulton,The Medieval Village,p.56.領主有時也會將同領地磨坊相競爭的其他磨坊摧毀掉。12世紀末時,伍斯特的修道院院長就拆毀了阿斯特利的奧斯伯特與金斯福德的沃爾特新建的一座磨坊。②John Langdon,“Water-Mills and Windmills in West Midlands,1086-1500,”p.440.此外,領主還經常罰沒手推磨。在約克郡的希珀霍爾姆(Hipperholme)和奧爾德伯勒(Aldborough),佃農的手推磨就分別于1285年和1338年被查禁了。③John Ambler and John Langdon,“Lordship and Peasant Consumerism in the Milling Industry of Early Fourteenth-Century England,”pp.19-22.1300年,在西倫塞斯特,修道院院長的管家強行扣押了幾戶人家的磨盤,并將其送至修道院,西倫塞斯特的人們交納了100馬克才解決糾紛。④亨利·斯坦利·貝內特:《英國莊園生活:1150-1400年農民生活狀況研究》,第110頁。
領主強制施行壟斷權并罰沒手推磨的行為引發(fā)了佃農的不滿,甚至釀成暴動。1274年起,圣奧爾本斯(St Albans)的佃農為捍衛(wèi)其在家漂洗和碾磨谷物的權利而與修道院展開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不斷的斗爭與妥協(xié),甚至兩次圍攻修道院。⑤Jean Gimpel,The Medieval Machine: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Middle Ages,pp.15-16.但此種暴力沖突并非常見,佃農通常會以集體或個人名義繳納一筆錢的方式來豁免磨坊義務。據(jù)13世紀時諾森伯蘭郡的一份賬目記載,基利(Keyley)的村社共同體每年支付56先令8便士以免除使用距離較遠的領主磨坊。12世紀時,該郡的三個城鎮(zhèn)中的佃農每年支付4英鎊以免除對達勒姆主教的磨坊所負有的義務。⑥John Ambler and John Langdon,“Lordship and Peasant Consumerism in the Milling Industry of Early Fourteenth-Century England,”p.22;Richard Holt,The Mills of Medieval England,p.81.相較而言,在英格蘭南部和其他地區(qū)通常只需交納2英鎊或更少即可免除磨坊義務。1301至1302年,位于漢普郡的東伍德海(East Woodhay)和阿什曼斯沃茲(Ashmansworth)莊園上的佃農就分別支付10先令和4先令7便士以使整個村莊免除了到伯克萊爾(Burghclere)的一座風力磨坊碾磨的義務。⑦Richard Holt,The Mills of Medieval England,pp.45-47.整體而言,實際違犯磨坊壟斷權的事例很少,且多表現(xiàn)為地方性的。13、14世紀時,大多數(shù)莊園中平均每年只有一例,甚至沒有。1350年以后,特別是14世紀末,這種強制性的壟斷權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即使在黑爾斯歐文這一領主權最頑固的堡壘,15世紀時磨坊義務也告終結。⑧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p.283-286.領主很少重申其壟斷權,所處罰金通常僅為3至6便士,其已轉變?yōu)榈柁r為獲準到別處碾磨而支付的象征性費用。
綜上所述,磨坊爭端是中世紀時期封建領主與佃農之間復雜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一個縮影。一方面,領主可憑借壟斷權強制佃農到領地磨坊碾磨谷物,佃農亦有履行這一義務的職責;另一方面,此種關系并非單向度和絕對的,佃農亦可依據(jù)習慣法傳統(tǒng)及村社共同體的抵抗力量,來限制領主的過分盤剝并維護自身的權益。實際上,領主與佃農之間的矛盾沖突與最終妥協(xié)均源于雙方出于自身實際利益的考量,亦為在領主強制施行壟斷權的情況下水力磨坊仍得以蓬勃發(fā)展給出了某種解釋:
一方面,這是領主營利需求推動的結果。因領主權強弱的差異,磨坊壟斷權施行的程度呈現(xiàn)出顯著的階段與地域特征,且多有例外發(fā)生。在英格蘭大部分地區(qū),磨坊產業(yè)都極具競爭力,領主無法壟斷谷物碾磨的全部市場。愛德華二世時期的一項調查(I.P.M.s)表明,在亨伯河以南地區(qū),領地磨坊僅碾磨了莊園地產上40%的谷物。⑨John Ambler and John Langdon,“Lordship and Peasant Consumerism in the Milling Industry of Early Fourteenth-Century England,”p.31.而當無法嚴格施行壟斷權時,領主不得不默許佃農到別處碾磨,并適時調整策略來吸引顧客以獲取收益,如降低磨谷費比例,或將磨坊按恰當距離分散開來以提供更便利的服務等。因此,即使領主權相對薄弱,領地磨坊仍相當繁榮。大體而言,11世紀末至14世紀下半葉,磨坊產業(yè)都是有利可圖的。13、14世紀時,世俗和教會領主所有莊園收入中的平均5%至8%都來自磨坊,而磨坊收益占一個修道院總收入約6%至10%,在英格蘭北部地區(qū)該比例平均約為14%。⑩Adam Lucas,Wind,Water,Work:Ancient and Medieval Milling Technology,Leiden:Brill,2006,p.189.因此,磨坊壟斷權的施行并非磨坊產業(yè)發(fā)展的必要條件,其只是諸如領主權較強的北方領主營利的一種手段,領主對磨坊的大量投資仍主要出于利潤的考量。
另一方面,這離不開農民不斷增長的需求之促進。傳統(tǒng)上講,碾磨谷物這項耗時費力的勞動通常由婦女在家用手推磨完成。但鑒于水力磨坊的較高效率及其便利性,“與他們自己的手推磨相比,許多農民仍會優(yōu)先選擇使用水力和風力磨坊”,①Richard Holt,The Mills of Medieval England,p.52.尤其是在沒有封建強制且收取較低比例的磨谷費之時。盎格魯-撒克遜后期,卷入非農業(yè)生產活動的人口數(shù)量的逐漸增多強化了人們對機械碾磨的需求,促進了商業(yè)碾磨的發(fā)展。②John Ambler and John Langdon,“Lordship and Peasant Consumerism in the Milling Industry of Early Four-teenth-Century England,”p.40,p.36.而面粉存儲條件的改善等技術變革又加強了該趨勢。至14世紀初,亨伯河以南地區(qū)的磨坊產業(yè)已發(fā)展為大部分已商業(yè)化的服務性產業(yè),這正是領主策略調整與農民消費需求增長這兩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③John Ambler and John Langdon,“Lordship and Peasant Consumerism in the Milling Industry of Early Four-teenth-Century England,”p.40,p.36.
此外,非領主磨坊的大量存在為磨坊產業(yè)發(fā)展注入了活力。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大多數(shù)水力磨坊都在領地范圍內并處于領主的直接控制之下,④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p.16-17,pp.136-143.但在諾曼征服的20年內,佃農通過支付現(xiàn)金租金的方式從領主那里自由持有了大量磨坊。至12世紀,領主認為磨坊并非那么有利可圖,故允許此前由佃農自由持有的那些磨坊轉變?yōu)槭酪u或習慣保有,或將其贈與修道院。⑤Richard Holt,The Mills of Medieval England,pp.68-70.這樣,在12和13世紀,加之黑死病爆發(fā)時期即14世紀下半葉及其以后,在英格蘭南部和東部的許多地區(qū),可被視作“放松的領主權”的時期,它為小土地持有者進入谷物碾磨行業(yè)并控制大量磨坊提供了機會,非領主磨坊逐漸增多。⑥Adam Lucas,Ecclesiastical Lordship,Seigneurial Power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Milling in Medieval England,p.61.相較領地磨坊而言,非領主磨坊通常較少擁有壟斷權,它所提供的是一種沒有封建強制的、營利性的谷物碾磨服務。非領主磨坊的出現(xiàn)對領地磨坊的發(fā)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亦極大吸引了消費者,為較關注消費需求且以市場為導向的商業(yè)化磨坊產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契機。
水力磨坊的普及應用不僅給封建領主帶來了可觀收益,亦滿足了農民對機械碾磨日益增長的需求。它解放了大量人力以從事其他生產活動,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民家庭勞動模式的改變。就磨坊產業(yè)自身而言,中世紀時期雖遠未達到工廠組織生產的程度,但講求經濟效益的機械化、專門化和商業(yè)化生產而非滿足單個家庭有限需求的谷物碾磨模式逐漸發(fā)展起來,谷物碾磨效率和面粉質量均得到極大提升。
早在古羅馬時期水力磨坊便已顯示出巨大的生產潛力。如建于公元2世紀的巴爾貝格爾面粉廠的日產量平均約為28噸,足夠8萬人之需。有學者藉此認為與手推磨相比,可將立式水磨的發(fā)明視作谷物碾磨史上的一次革命。⑦查爾斯·辛格等主編:《技術史》第Ⅱ卷,第426-427頁。盡管如此,當時許多磨坊仍主要由人力驅動,水力應用相對有限。中世紀時期水力磨坊的數(shù)量顯著增加,谷物碾磨效率大為提升。在1342至1343年關于德文郡的盧芬科特(Luffincott)的一座水力磨坊損毀的訴訟案中,原告聲稱“過去經常用水力磨坊晝夜不停地碾磨8夸特的各種谷物”。1449年,該郡塔維斯托克城(Tavistock)中的水力磨坊據(jù)說也能在24小時內碾磨8夸特谷物。而軍隊伙食賬簿(purveyance accounts)中所記載的黑死病以前(1296至1346年)的11組水力和風力磨坊的碾磨情況則表明,每座磨坊的日碾磨量變化極大,從約1又1/3夸特至13夸特不等。綜合考量,4至6夸特的日碾磨量對于只有一副磨石且24小時運轉的一座磨坊來說可能較為合理。此外,作為磨谷費所收取的谷物的數(shù)量亦為考量磨坊的生產能力提供了間接證據(jù)。據(jù)朗頓對均位于英格蘭南部的四個莊園中的水力和風力磨坊在14世紀初的碾磨量的估算,在假定的三種不同的磨谷費比例(即1/16、1/20和1/24)下,每座磨坊的日碾磨量在從不到1夸特至約2.5夸特的范圍內變動。其對1290至1339年間全國范圍內的18個莊園中的磨坊在單獨一年內的碾磨量的調查亦得出了相似的結論。但磨坊的日碾磨量波動極大,從低至不足0.5夸特到高達超過3夸特,后者可能是在正常的日間操作情況下的最大碾磨量。⑧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p.16-17,pp.136-143.
平均來說,1至2.5夸特可能是水力和風力磨坊在正常的日間操作(以10小時計)情況下的日碾磨量,而4至6夸特更適用于只有一副磨石且24小時運轉的磨坊。雖無法獲知中世紀時期手推磨的日碾磨量,但可參考古羅馬時期的記錄進行估算。古羅馬時期兩個奴隸使用手推磨的碾磨量約為每小時7千克,①Jean Gimpel,The Medieval Machine: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of the Middle Ages,pp.8-9.即每人每小時可碾磨3.5千克谷物,其日碾磨量則為35千克(10小時)或84千克(24小時)。若按照機械磨坊的日碾磨量的平均值即1.75夸特(10小時)和5夸特(24小時)來計算,機械磨坊的日碾磨量約為人力碾磨的9至13倍。②根據(jù)常用谷物品種國際單位換算標準,在英國,1夸特等于8蒲式耳,1蒲式耳等于27.216千克小麥、22.68千克大麥。平均而言,機械磨坊工作10小時可碾磨381.024千克小麥、317.52千克大麥,手推磨碾磨量約為其1/11和1/9;機械磨坊運轉24小時可碾磨1088.64千克小麥、907.2千克大麥,手推磨碾磨量約為其1/13和1/11。大體而言,使用手推磨的人均碾磨量不足機械磨坊碾磨量的1/10,③徐浩:《成就與局限——中世紀英格蘭工業(yè)機械化探微》,《史學集刊》2013年第2期,第96-97頁。水力磨坊的碾磨能力顯著提升。1300年左右,許多磨坊都顯然是在遠低于其最大的生產能力的情況下運轉的,谷物碾磨能力似乎顯著過剩,足以滿足當時的人口需求。④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p.146-147,p.147,p.151.
水力磨坊的碾磨能力雖有提升,但其出粉率仍有待提高。根據(jù)對治安官賬簿和隨后的登記賬簿中的11個例證(1324至1347年)中小麥碾磨效率的調查可知,共碾磨3,960.41夸特的小麥,從中生產出了4,600.51夸特的面粉和麥麩,即平均碾磨6夸特的小麥可產出7夸特的面粉和麥麩。相較現(xiàn)代的谷物加工業(yè)中近兩倍(約1.75至1.875倍)的膨脹率而言,中世紀時期的膨脹率似乎過低。⑤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152;L.A.Moritz,Grain-Mills and Flour in Classical Antiquity,Oxford:The Clarendon Press,1958,p.187.此外,面粉的重量比為85%以上的提取率表明仍有相當多的麥麩存留在面粉中,⑥L.A.Moritz,Grain-Mills and Flour in Classical Antiquity,p.183.這意味著當時的人們可能比現(xiàn)代人消費了更高比例的麥麩。盡管如此,相較手推磨而言,農民似乎仍更愿意到效率較高的水力磨坊中碾磨谷物,而谷物碾磨的日益專門化則促進了面粉質量的不斷提高。
谷物碾磨的專門化可追溯至14世紀初甚或更早,因莊園賬簿清楚地顯示出至少專營某些種類的谷物或試圖產出麥麩更少的面粉的一些磨坊。⑦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p.146-147,p.147,p.151.最基本的專門化在于專門碾磨用于制作面包的谷物(即小麥、黑麥、混合谷物)以及用于釀造啤酒的谷物(即大麥和各種麥芽制品)。盡管在中世紀時期許多磨坊尤其是規(guī)模較小的鄉(xiāng)村磨坊仍同時碾磨這兩類谷物,且主要服務于一種自給自足的經濟,但在磨坊被出租并要求以特定種類的谷物來支付租金的那些地方,卻表現(xiàn)出強烈的區(qū)域性和專門化的傾向。例如,從1322年10月30日至1325年復活節(jié)期間,坎伯蘭郡阿爾代爾(Uldale)的一座已被罰沒充公的水力磨坊繳納了83夸特和2蒲式耳的燕麥作為租金,這或許可被視作在英格蘭北部的鄉(xiāng)村共同體中主要以燕麥為導向的谷物碾磨類型的典型。⑧John Ambler and John Langdon,“Lordship and Peasant Consumerism in the Milling Industry of Early Fourteenth-Century England,”p.18.在埃塞克斯和南薩???,小麥、黑麥或混合谷物的租金占據(jù)主導地位。而在諸如肯特或諾??诉@樣的地區(qū),用大麥和麥芽來繳納的大量磨谷費或租金可能反映出該地區(qū)存在著為滿足倫敦消費需求的繁榮的啤酒釀造工業(yè)。因為盡管大麥也被用于制作面包,甚或用作牲畜的飼料,但最普遍的是將其制成麥芽并用來釀酒。在中世紀時期,大麥已成為首要的用于釀酒的谷物,作為英格蘭最大的大麥和麥芽生產基地的諾??擞绕淙绱恕"酛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151;B.M.S.Campbell,English Seigniorial Agriculture,1250-1450,p.223.
將谷物磨坊分為專門用于碾磨面包谷物的磨坊(bladum)以及專門用于碾磨麥芽的磨坊(braseum)的傾向在城市中尤為明顯,并在中世紀后期變得日益普遍。什羅普郡的惠特徹奇(Whitchurch)的市鎮(zhèn)磨坊就從15世紀初的一座通用磨坊發(fā)展為20年后的一座專營麥芽的磨坊。約克郡的提克希爾(Tickhill)的三座水力磨坊中的一座至少從1423至1424年起就被稱作“麥芽磨坊”。而溫徹斯特主教的一座磨坊似乎至15世紀就已開始專門碾磨小麥,并一直持續(xù)至20世紀。⑩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p.146-147,p.147,p.151.此種分工主要是由于用同一組磨石來碾磨面包谷物和麥芽“并非十分恰當且令人滿意的,因為有特殊味道且很黏的麥芽通常會使隨后被碾磨的谷物受到污染”。因此在擁有一座甚或兩座以上磨坊的共同體中,通常會將這兩種用途區(qū)分開。①Richard Holt,The Mills of Medieval England,p.148.黑死病結束后,人們更加敏銳且挑剔的味覺促使這一分工變得更為顯著。因此,谷物磨坊可同時作為通用設施或服務于供應行業(yè)的某一方面更加專門化的設施而運轉。總的來看,規(guī)模較小的磨坊尤其是鄉(xiāng)村磨坊更傾向于作為通用設施而為村社共同體服務,而規(guī)模更大的磨坊則傾向于更加專門化,尤其在城市。②John Langdon,Mills in the Medieval Economy:England 1300-1540,p.152.谷物碾磨的專門化無疑提高了磨坊所碾磨出的產品的質量,在滿足人們對谷物碾磨的日益精細化的需求的同時,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區(qū)域經濟專門化的某種發(fā)展趨向。
900至1300年乃是中世紀技術進步較為顯著的時期,涌現(xiàn)出了諸如重犁的使用、馬匹作為牽引動力的應用、水力和風力磨坊的擴展等一系列技術革新,其中,能源利用是整個技術革新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世紀時期對能源的利用可謂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正如著名技術史家(?。┝侄鳌烟厮赋龅模骸皬?2世紀甚至11世紀起,在工業(yè)需要大量動力或所需運動如此簡單以致人能夠被機械替代的地方,非人力能源快速替代了人力。中世紀的最高成就和輝煌不是它的大教堂、敘事詩或經院哲學,而是歷史上第一次構建起并非由汗流浹背的奴隸或苦力的脊背,而主要由非人力的動力來支撐的一種復雜文明?!雹跮ynn White,Jr., “Dynamo and Virgin Reconsidered,”inMachina ex Deo:Essays in the Dynamism of Western Culture,Cambridge,Mass.:The MIT Press,1968,pp.70-71.而在諸多非人力能源中尤以水力的應用最為顯著。作為水力能源與技術革新完美結合的典范,水力磨坊在中世紀的普及應用對社會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水力磨坊從古代向中世紀的擴展經歷了漫長而曲折的過程,其在中世紀的普及應用得益于諸多經濟與社會因素的互動,是領主的大量投資與農民不斷增長的消費需求共同促進的結果。同時,領主與佃農圍繞磨坊壟斷權問題而產生的爭端與妥協(xié)也反映出二者之間復雜且充滿彈性的權利與義務關系。水力磨坊的普及應用不僅提升了磨谷效率,解放了人力,更促進了谷物碾磨的專門化,提高了面粉的質量,亦推動了商業(yè)碾磨的發(fā)展。朗頓指出:“盎格魯-撒克遜后期水力磨坊的出現(xiàn)及其應用的擴展,可能標志著英格蘭的谷物碾磨從以家庭為導向的活動逐漸轉向面向市場的商業(yè)化產業(yè)的第一個重要轉變。”④John Ambler and John Langdon,“Lordship and Peasant Consumerism in the Milling Industry of Early Fourteenth-Century England,”p.36.
整體而言,在11世紀以前的歐洲社會,人們主要將水力用于碾磨谷物以制造面粉,故食品加工工業(yè)是從水力機械的發(fā)展中極大受益的一個產業(yè)。⑤Bradford B.Blaine,“The Application of Water Power to Industry During the Middle Ages,”pp.181,190.然而,水力磨坊的普及應用不僅推動了機械磨面的發(fā)展,亦為工業(yè)革命時期的大機器生產和機械化的全面進步奏響了序曲。中世紀中后期,水力能源的觸角逐漸從谷物碾磨延伸至呢絨漂洗、金屬冶煉等諸多工業(yè)生產部門。至16世紀早期,水力已成為整個經濟中更為重要的能源,⑥克里斯托弗·戴爾:《轉型的時代:中世紀晚期英國的經濟與社會》,第164頁。而且直至工業(yè)革命前期,水力都是工業(yè)生產的主要動力??偟膩碚f,中世紀時期的水力應用與技術革新發(fā)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近代以來英格蘭鄉(xiāng)村工業(yè)的發(fā)展以及18世紀工業(yè)革命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雖然能源利用并非影響一個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的決定性因素,但它為審視轉型時期英格蘭以及西歐的經濟社會發(fā)展情況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亦為探尋18世紀工業(yè)革命的“中世紀之根”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維度。
(責任編輯:孟鐘捷)
張娟,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郵編100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