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 娜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
【文學評論】
論《隱身衣》中“隱身”背后的原因
賈 娜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遼寧 大連 116081)
《隱身衣》中格非延續(xù)了借音樂感悟人生的風格,向我們傳達著他對人生的思考。《隱身衣》借發(fā)生在“音樂發(fā)燒友”崔師傅身邊的事以及他提到的眾多音樂曲目,剖析人們因何而隱、如何隱、隱的目的,表達了作者因受人生、現(xiàn)實困擾的無奈,對人們褪去隱身衣、重獲自由、擁有平等自在生活的渴望與期待。
《隱身衣》;隱;不隱;音樂;自由
格非曾說:“《隱身衣》是我沒有遺憾的作品,歷經多次修改和字斟句酌,以往寫作中往往有些遺憾,但是寫完這部作品后我沒有任何遺憾?!痹诠P者看來,作家的沒有遺憾,第一來源于作者對作品的認知,能從作品中得到滿足。第二來源于社會及讀者對作品的認知,老舍文學獎與魯迅文學獎便是社會對《隱身衣》最大的褒獎。隱身是一種態(tài)度,無論生活賦予了我們什么,隱身終究是為了以更好的姿態(tài)面對生活。
《隱身衣》的扉頁上引用了尼采的一句話:“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謬誤?!币虼?,格非便在《隱身衣》中極盡可能地描述音樂。統(tǒng)觀全文,突出的特點便是小說每個章節(jié)的標題都與古典音樂有關,有的是膽機名稱,有的是膠片名稱。首先,文章雖看似是在低調行文,但實則卻是在高調地炫耀自己對古典音樂的熟知,是出其不意的有意為之。我們深知格非酷愛并熟知古典音樂,寫作《隱身衣》實現(xiàn)了他多年的愿望——把對音樂的感悟和熱愛寫進小說。他將古典音樂包裹在“隱形衣”下,用音樂的樣態(tài),反觀這個世界。其次,傳統(tǒng)的小說體系,標題一般都是這一部分的提煉與總結,統(tǒng)觀各個標題,于細節(jié)處統(tǒng)觀整體,可以看出小說行文的蛛絲馬跡。但如果沒有讀過《隱身衣》,首觀題目則無法獲知任何消息,完全阻斷了小說本身的敘述性,阻礙了讀者對小說的想象。
文中的音樂大多是些曲目,如一些鋼琴曲、帕蒂《玄秘曲》、理查·施特勞斯《莎樂美》等,舒緩的曲子讓人心靜,一個人傾聽會稍顯凄涼孤獨。在這部小說里,音樂是一種工具,作者借用音樂突顯自己,突顯自己在社會中的突兀與不相稱,突顯是社會讓自我學會了隱身,人們不得不帶著面具生活,收斂自我的鋒芒,小心翼翼地在社會中生活。無論社會還是社會中的人都顯現(xiàn)了稍許的悲哀,也許“哀樂”唱出的就是我們自己——穿著隱身衣的我們。
《隱身衣》看似結構完整,實則卻處處見不完整,堪稱“懸念叢生的無頭案”。比如:關于姐姐崔梨花、丁采臣以及他別墅里戴面紗的女人等。細讀小說,問題接二連三。崔師傅在為丁采臣調試設備時,選用了薩蒂的《玄秘曲》,丁采臣說聽此曲就感覺身處朦朦朧朧的霧中。其實這部小說就像《玄秘曲》,給讀者的閱讀感受也就像是霧里看花,于不明朗處見明朗,說是明朗卻又委婉。這種不明朗衍生出無限想象和可能性,使讀者在心里開始各種猜測,每個人都按照自己心中的標準給予故事情節(jié)相應的走向和不同的人物命運結局。這樣的留白就是無解。我們的周遭,無解的事處處可見。生活,更是讓人感覺無解。
作者是個明白人,他行走于江湖,不言他物,但字里行間卻處處顯現(xiàn)著他對生活的態(tài)度。他想要明白地訴說,但深知明白不如糊涂,鉆牛角尖、刨根問底、怨天尤人都是一種“不聰明”的處世哲學。既改變不了現(xiàn)實,又改變不了自我,還改變不了他人。只會愈發(fā)的自我為難與自我糾結,繼而自我崩潰與抱怨社會。因此,不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含混過活,首先尋求自我安慰,繼而尋求自我滿足。這其中隱藏的生活奧秘,使得人們在面對世人和生活時,為了保護自己,便習慣性的穿起了隱身衣。
初次聽到《隱身衣》便想到了楊絳先生的散文《隱身衣》,先生認為:“凡間也有隱身衣,但這種隱身衣的料子是卑微。”筆者認為,小說中的卑微只是隱身衣的一種。卑微隨處可見,它不僅屬于小說,也屬于整個社會。就小說而言,主人公崔師傅是卑微的,他工作不穩(wěn)定、收入不高、社會地位低。他說:“在目前的中國,這大概是最微不足道的行業(yè)了。這個社會的絕大部分人,幾乎意識不到我們這伙人的存在,這倒也挺好。我們有足夠的理由來蔑視社會,躲在角落里,過著一種自得其樂的隱身人生活?!盵1]崔師傅抱著這樣一種態(tài)度——既然社會認為我是卑微的,但我卻很喜歡這份讓我卑微的職業(yè),我不想改變,那我就隱藏起自己,讓世人對我視而不見。我生活在自我建構的空間里,自得其樂,自得其所,我與世人互不妨礙。
另一種隱身衣便是讓作者極盡亢奮的古典音樂。除了各章節(jié)的標題與音樂有關外,小說中還出現(xiàn)了許多作曲家以及曲子。主人公崔師傅雖然身處社會底層,是個收入低、工作不穩(wěn)定的人,但是作者卻賦予了他高雅的音樂追求,他會制作膽機以及一些高端設備,熟諳各種音樂器材。而崔師傅的顧客,縱使社會地位高但卻不懂得追求生活,不能很好地欣賞崔師傅為他調試的設備,二人的心靈無法碰觸。
當真正懂的人沉浸在音樂里,他面對的是一個自我的世界。那是一個純凈的殿堂,善良、真誠、信義、真實。[2]人們愿意藏躲在音樂的世界,其實是為了遇見更真實的自己與社會,想要更真實地面對自我、聆聽自己的內心,以更真實地反觀這個社會。愿人們都能夠在社會中獲得尊重、自由、自我滿足和自得其樂,這樣我們便可不再尋求隱身衣和藏匿物,自在地活著,活得自在……
[1]格非.隱身衣[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14.
[2][捷]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M].董強,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96.
【責任編輯:周 丹】
I206.7
A
1673-7725(2017)01-0058-02
2016-10-20
賈娜(1995-),女,山西忻州人,主要從事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