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洋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150081)
淺析微信群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焦 洋 (黑龍江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150081)
微信群的日益盛行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人際關系、社會觀念等方面都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它如網絡一樣,也是一把“雙刃劍”。微信群聊對用戶及時交流、廣交朋友、獲取新知、展示自我都大有裨益,但與此同時,它也表現(xiàn)出議題分散、資本滲透、權力控制、話語消費、低俗娛樂等方面的問題。針對微信群正在高速發(fā)展這一趨勢,對人們的看法和態(tài)度進行問卷調查,分析微信群對人際交往的影響,是十分有必要的。
微信群;人際傳播;行為分析
近年來,隨著微信的廣泛普及,網絡社交從傳統(tǒng)的聊天室走向手機媒體的個人空間。而微信群作為網絡群聊的新形態(tài),已隨著微信用戶相繼“入群”而成為流行的群體生活方式。本文通過樣本量為500的問卷調查(有效問卷499),得知有95.98%的人都有一個或多個微信群,加入微信群已成為網絡生活的“規(guī)定動作”。人們雖然越來越多的使用微信群,但無論是參與的微信群數(shù)量還是其微信群的容量,都呈現(xiàn)出小的態(tài)勢。68.07%的人擁有的微信群數(shù)量小于10個,78.91%的人更是僅有5個以內常用的微信群。而人們最常加入的,是容量小于15的微信群,其次是容量在16-40人的微信群,加入容量為300人以上的微信群的人數(shù)僅占7.2%。
人們對微信群的使用基本呈現(xiàn)出“高加群率,低參與度”的特點。雖然95.98%的人都有微信群,但58.87%的人每天僅用不到1小時的時間使用微信群。從不屏蔽微信群的人僅占12.39%,有消息就會查看的人占28.72%,而通常不參與群聊的人占了66.4%,這些數(shù)字無一不說明人們并沒有想象中那樣依賴微信群聊。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離群”將會被孤立,人們會通過社交來避免孤獨。但在微信世界中,人們似乎并不害怕不發(fā)言導致的“邊緣化”。另外,在交流方式上,81.6%的人以文字為主要方式來進行微信群聊,表情次之,語音緊隨其后。
通過交叉分析,可知不同群體在使用微信群時呈現(xiàn)出不同的行為特點。
(一)性別
男性會將在微信群中聊得來的和對自己有幫助的朋友擴展到現(xiàn)實中;而女性則很少選擇將微信群中的朋友關系擴展到現(xiàn)實中。由此可知,男性在通過微信群擴大朋友圈的態(tài)度更積極,并注重自身利益訴求;而女性在將虛擬關系轉變?yōu)楝F(xiàn)實關系時則更加謹慎。
(二)年齡
當被朋友拉入陌生的微信群時,18至35歲的人群主要做法是“不好拒絕朋友,不退群但是會關閉消息提醒”;而36歲以上,特別是46歲以上的人大部分會“賣朋友個面子,加群后適當參與群討論”。由此可知,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會更多考慮人情和面子因素,在微信群聊中更擅長“寒暄式”的人際交往。
(三)受教育程度
??啤⒏咧屑耙韵聦W歷的人查看群消息的習慣主要是“只要有消息就會查看”;而本科、碩士、博士及以上學歷的人查看群消息的習慣主要是“偶爾查看”。由此可知,隨著學歷的升高,使用微信群在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占據(jù)的時間就越少,人們對微信群的依賴也就越小。
首先,微信群擴大了人們的社交范圍,滿足了人們廣泛交友的訴求。21.6%的人參與微信群聊是希望可以交到朋友,59.92%的人認同微信群聊可以擴大朋友圈;33.6%的人參與微信群聊是為了拉近與朋友之間的關系,60.96%的人認同微信群聊在增進朋友感情方面的作用。在被朋友拉入一個陌生的微信群后,僅有16.08%的人會選擇退群,另外,有78.13%的人加入了興趣群,70.23%的人加入了老鄉(xiāng)群,諸如此類的微信群無疑會幫助人們認識新朋友,擴大交際圈。然而,這樣的交際圈僅僅是虛擬的人際關系,它能夠擴大人們在現(xiàn)實中的交際圈嗎?33.4%的人不會將通過微信群形成的朋友關系擴展到現(xiàn)實中,58.46%的人會有選擇的將微信群朋友關系擴展到現(xiàn)實中,而微信群組織的線下活動,人們的參與度也并不高。弗洛伊德曾提出過“怪熟”現(xiàn)象,即對于某些群體成員,“覺得非常熟悉,但同時又非常陌生,導致一種不舒服的、異樣感覺的情形”。因此,微信群可以看作虛擬人際傳播與現(xiàn)實人際傳播的橋梁,但對其擴大現(xiàn)實社交范圍的效果,我們仍需謹慎看待。
其次,微信群在一定程度上是現(xiàn)實朋友圈的映射?,F(xiàn)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充滿了權力、資本及人情等因素,微信群亦然。第一,在技術層面,無論是自主建群、面對面建群,還是受邀進群,微信群的建立都十分容易。然而在社交層面,是否進群以及是否退群都成為了關乎人情、面子的選擇。在被朋友拉入陌生的微信群后,選擇賣朋友個面子,加群后適當參與討論的人有28.18%;由于不好拒絕朋友而選擇不退群但會關閉消息提醒的人有55.74%;還有40.6%的人礙于人情而選擇不退群。第二,權力、資本也會對微信群內的交流產生一定的影響,73.4%的人認為與微信群成員的關系會影響自己在群內的發(fā)言頻次。當群內有領導、老師、長輩時,45.72% 的人會在發(fā)言時更加小心謹慎,另有22.13%的人甚至基本不講話。在微信群中,每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角色,按照地位、年齡、學識等因素的不同,角色排位也不同。這種由現(xiàn)實因素形成的不同,也會直接映射在微信群中?!袄习濉?、“老總”等有“身份”的成員,以及導師、長輩等地位高的成員在微信群中往往處于中心地位,這些身份地位高者即使發(fā)表一些有失偏頗的觀點,身份地位低者也很難公開批判。鑒于此,雖說微信群是觀點的自由市場,但難以形成真正的公共領域。
最后,微信群既有“精華”,又有“糟粕”。56.8%的人是因為學習或工作需要參與微信群聊,44.2%的人關閉群消息但不退群是因為群里有重要消息,由此可見,微信群在傳遞信息上有其積極的作用。然而,56.79%的人認為微信群消息太吵,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53.65%的人認為在微信群中總是被迫參與投票、點贊等活動;45.93%的人認為微信群聊不利于隱私保護。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明為什么人們一邊希望通過微信群改善各自的人際交往,另一邊卻不愿花費大量時間在微信群聊上。因此,我們一方面要正視微信群傳播大眾文化的屬性,正面看待其群體交流、傳播資訊等功能;另一方面,又必須看到微信群泛濫、低俗、盲從、監(jiān)控等負面影響,從而樹立正確的微信群交往觀、價值觀,警惕微信群聊對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割裂。
[1]蔣建國.微信群:議題、身份與控制[J].探索與爭鳴,2015(11).
[2]紐曼著,郝大海譯.社會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3]周念慈.微信群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28).
[4]王瑞.淺析微信紅包對人際傳播的積極影響與消極表現(xiàn)[J].東南傳播,2015(7).
焦洋(1992- ),女,漢族,黑龍江省大慶市人,黑龍江大學2015級新聞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聞傳播理論與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