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宇琪 (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730070 )
淺析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生命關懷
歐宇琪 (西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 730070 )
一千個觀眾有一千個宮崎駿?!霸娨狻笔侨魏巫髌范疾豢扇鄙俚囊兀瑒赢嬍撬囆g工作者的鏡子。動畫無限的可能性打開了導演的想象力,技術的進步使動畫藝術的形式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宮崎駿就是用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堅定的毅力,善良的心在創(chuàng)作動畫。從宮崎駿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對生命的那份關懷與對生命意義的思考。
宮崎駿;動畫電影;生命關懷
宮崎駿作為當今為數不多堅持手繪的世界動畫電影大師,他的電影充滿感動,總能讓人回味無窮,他的動畫電影畫面大多溫馨而美好,他的動畫作品有夢想有內涵有力量有許多的隱喻,若只簡單的看過一遍是肯定不能體會到宮崎駿動畫電影作品里深層次的內容,本文就是從生命關懷這一新的視角探索宮崎駿作品的深層意義。
動畫會動,是因為人類的眼睛由于“視覺殘留”(視覺暫留)產生的幻覺,這是制作動畫的原理。早在1992年,法國影評家埃利?福爾曾預言:“終有一天動畫片會具有縱深感,造型高超,色彩有層次……會有德拉科瓦爾的心靈、魯本斯的魅力、戈雅的激情、米開朗基羅的活力。一種視覺交響樂,較之最偉大的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有聲交響樂更為令人激動?!卑耸甓嗪?,宮崎駿是世界動畫界做到最接近埃利?福爾夢想的人。
宮崎駿是日本動畫界的一個傳奇,可以說沒有他的話日本的動畫界的成就會大大的遜色。他是第一位將動畫上升到人文高度的思想者,同時也是日本三代動畫家中國,承前啟后的精神支柱人物。宮崎駿在打破手冢治蟲巨人陰影的同時,用自己堅毅的性格和永不妥協的奮斗為后代動畫家做出榜樣。
宮崎駿的動畫是能夠和迪斯尼、夢工廠共分天下的一支重要的東方力量。宮崎駿的每部動畫作品,題材雖然不同,但卻將夢想、環(huán)保、人生、生存這些令人反思的信息,融合其中。他的這份執(zhí)著,不單令全球人產生共鳴,更受到全世界的重視。
在很多中國人的眼中宮崎駿就代表了日本動畫,是因為他的動畫作品有很多的隱喻和力量。宮崎駿說,“他希望通過影片,讓大家能夠鼓起勇氣看到希望,未來的世界仍然美好,值得我們繼續(xù)生存和探索”。
在宮崎駿的很多動畫電影中都是以討論生存環(huán)境為題的,從《風之谷》到《天空之城》再到《幽靈公主》,甚至在《千與千尋》中也有對保護環(huán)境的思考。作為呼吁保護自然為代表的作品《幽靈公主》,動畫中有很多風格晦澀暗淡的場景,無論是結局還是劇情或者色調相對于宮崎駿其它動畫電影來說也是更為悲傷,每一幀都有一種宮崎駿對現實的擔憂。
《風之谷》里更多的是對各種生命共存的探討。宮崎駿在談到《風之谷》的創(chuàng)作時說到“當我開始做《風之谷》時,我的觀點的是一種滅絕的觀點,當它結束時我的觀點是一種共存的觀點。人們不能自大,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只是這個星球商眾多物種中的一個小物種,如果我們希望人類再生存上一千年,現在就必須為它創(chuàng)造一個環(huán)境,那正是我們嘗試在做的事。”。在心理學分析中,人有一種全能自戀感,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正是這種自戀讓我們漸漸走向毀滅。
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中可以看到這樣一個情節(jié),在城堡里有通往四個不同方向的按鈕,綠色是通往哈爾的秘密花園,在那里有哈爾的童年。
《哈爾的移動城堡》里充滿了愛與平等、對和平的贊美和對生命的尊重,宮崎駿的影片里面總是伴隨著愛和成長,總是有很多溫柔的場景?!豆柕囊苿映潜ぁ防锏膼鄄粌H有愛情(哈爾和蘇菲),也有友愛(如蘇菲與蘿卜頭、小孩與蘇菲),也有對曾傷害過自己的人的愛,這些愛的表現在片中顯得毫無刻意十分自然,是因為這些愛中都包含著寬容、平等與對生命的尊重的理念在內。蘇菲沒有在哈爾變成怪物后離開他,她希望自己能幫助愛人;而哈爾在遇見蘇菲以后從沒有心的魔術師變成可以為了蘇菲犧牲自己的人,或許這就是愛情,是但丁所說的愛情使人心的憧憬升華到至善境界。同樣,蘇菲對荒野女巫的態(tài)度也是包容的體現,是對生命的尊重。和平的理念在這部片中尤為重要,雖然蘇菲在戰(zhàn)前的生活因受到荒野女巫的詛咒也不盡如人意,但是在影片中當戰(zhàn)爭開始時卻無人不希望戰(zhàn)爭快點結束,在影片中沒有表現戰(zhàn)爭血腥的場面,但是它卻告訴我們一旦戰(zhàn)爭開始那么就意味著有人必須要和自己的愛人分離,生死不知,這比那些血腥的場景更能觸摸到人柔軟的內心。
這部影片延續(xù)了宮崎駿以往的風格,將動畫上升到哲學的高度,影片以童趣的方式寄托著人類的夢想和懷舊的情懷。在宮崎駿的動畫影片中,盡管時空背景不同,但不變的是勇敢的女孩,廣闊的天空,以及畫龍點睛的配角來告訴我們人應該活在和平和愛中。宮崎駿的動畫電影永遠都有很溫暖簡單的主題,能給在泥潭中的人帶來相信未來,勇敢面對未來的力量。
成長是宮崎駿動畫電影永遠的主題。
《貓的報恩》里面有一句經典的臺詞:“生命可以隨心所欲,但是不能隨波逐流?!蔽覀儜搶W著面對真實的自己,面對自己好的一面,也學會面對自己差的一面。在心理學中有這樣一種說法,人就像是一個向四面八方伸展的能量體,若是我們這些四處發(fā)散的能量觸手被人接住,那么被接住的能量就會變成好的光明的力量。
在《貓的報恩》中男爵對小春說,“做你自己,不要迷失自己”。這句話讓我久久不能釋懷。我不禁想起了《千與千尋》中的情景。在《千與千尋》中充滿了比喻意味。湯屋在影片中被比喻為充滿誘惑、欲望、嫉妒和排擠的現實社會,卻也能讓我們在當中找到生命的真,善,美。千尋就像是一個剛剛從象牙塔走出的女孩,名字在這里其實是指人最初的價值觀。千尋被湯婆婆改了名字,變成了小千,象征初入職場人原有的價值、底線會受到環(huán)境影響改變。想起名字就是把握住自己最初的原則,忘了名字就是忘了自己的原則?;夭蝗ナ侵甘チ俗晕?,找不到初心,偏離了航線。影片中河神是那么骯臟,渾身充滿了垃圾,以至于被誤認為腐爛神。也許,這正象征著人類對自然的破壞,對江河的污染,人類種下的惡果,只會自己吃下。千尋通過湯屋一行,從當初的懶惰,厭學,膽小,轉變成為一個堅強勇敢,有擔當的女孩。
各花入各眼,本文從生命關懷這一新的視角探索宮崎駿作品的深層意義。很多人都在探索宮崎駿作品中的人文關懷,人文主義,我卻從宮崎駿的作品中看到的是他對生命的那份關心。在宮崎駿動畫電影中再小的灰塵都被賦予了靈魂,成長與愛是宮崎駿動畫電影永遠的主題。這兩個主題都離不開生命關懷,對生命的關懷,讓人與世界溫柔相處。
[1]于為政,馮文.《動畫筆記》[M].海洋出版社 ,2009.
[2]秦剛.《感受宮崎駿》[M].文藝藝術出版社,2004.
[3]楊曉林.《動畫大師宮崎駿》[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
[4]宮崎駿.《思索與回憶—日本動畫片和我的出發(fā)點》[J],支菲娜編譯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4,3.
歐宇琪(1993.8- ),女,籍貫:重慶市,學校:西北師范大學,學歷(2015級碩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