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淼,程文廣
(1.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遼寧 沈陽 110102;2.沈陽體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2)
體育對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的影響分析
王 淼1,程文廣2
(1.沈陽體育學院研究生部,遼寧 沈陽 110102;2.沈陽體育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2)
體育在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過程中發(fā)揮著特殊的功能,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的建設。本文從體育內容分類角度出發(fā),運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等,分析了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體育文化等對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群眾體育促進不同的社會群體接受并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競技體育促進人們學習并將競技體育精神融入生活;學校體育培養(yǎng)學生的意識品格迎合時代發(fā)展需要;體育文化通過精神、物質和制度共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
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體育文化;精神文化
古代體育起源較早,可追溯到原始居民在農業(yè)生產和生活之中的狩獵、采集等。這種原始的刀耕火種時代孕育了體育的雛形,也推動了古代文化的發(fā)展。現(xiàn)代體育雖經歷了波折發(fā)展,但仍對推動文化的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文獻和期刊的檢索發(fā)現(xiàn),對體育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研究比較多,但針對體育對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影響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研究從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體育文化的角度分別分析了體育對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的影響。
“體育”一詞誕生之初,往往被各國列入教育。我國體育的發(fā)展歷史悠久,但“體育”一詞對我國卻是舶來品,最早見于1904年的《癸卯學制》。體育的本質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教育和社會文化活動,它是一種復雜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以培養(yǎng)完善的社會公民為終極目標。
體育作為教育內容,通過身體練習來增強體質,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豐富社會文化生活;體育作為社會文化現(xiàn)象,是一種有意識、有組織的社會文化活動。社會主義精神文化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已融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體育不僅內涵廣博,而且作用獨特,它與文化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社會主義精神文化是文化的內容之一,其建設與發(fā)展必然與體育產生關聯(lián)。體育與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之間存在聯(lián)系,世界普遍聯(lián)系的原理告誡我們,要堅持用聯(lián)系的觀點來看問題、辦事情,體育在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中必然會起到作用。
體育的概念比較寬泛,體育與社會主義精神文化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復雜,如果籠統(tǒng)地談論體育對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的影響,無法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因此,本文主要從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體育文化等4個方面來分別闡述體育對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的影響。
群眾體育的范圍很廣泛,本文僅從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體育、農村體育和老年人體育來分析群眾體育對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的影響。
近年來,全國民族運動會和民族體育運動會越來越得到國家和少數民族的重視,項目增多,規(guī)模擴大。少數民族體育得到強力度和大范圍的極大發(fā)展,逐漸規(guī)模化和規(guī)范化。
我國傳統(tǒng)的少數民族體育經過了幾千年的傳承和發(fā)展,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特色。對于我國這樣一個56個民族的社會主義大國,少數民族體育是社會主義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有獨特的異域民族文化,又吸收社會主義文化并不斷創(chuàng)新,成為社會主義文化重要內容。體育是沒有民族和地域界限的共通語言,使難以相互交融的文化芥蒂得到化解,使少數民族更易融入社會主義大家庭中,以獨特的民族文化特色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
據國家統(tǒng)計局《分省區(qū)市農村住戶及人口情況(1996年底)》的數據顯示,農村住戶合計戶數213 827 500戶,農村住戶合計人口873 772 239人。農民作為一個龐大的群體,一直受到黨和國家在各個方面的重視,這其中也包含著體育。
我國作為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體育的發(fā)展情況制約著整個國家的體育發(fā)展動向。同時,農村體育的發(fā)展與農村的經濟發(fā)展,以及思想文化發(fā)展存在著必然聯(lián)系。以往,在意識形態(tài)相對落后的農村,受陳舊思想束縛導致其思想僵化,難以和社會主義文化兼容。在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后,農村體育走上了歷史的舞臺。農村體育憑借獨特的體育精神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包括身體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農村體育使農民有更多的娛樂項目,擺脫昔日打牌、賭錢等陋習。 開展農村體育活動,凈化了農村的社會風氣,使農民易于接受社會主義精神文化。
老齡化已經成為困擾我國的社會問題之一,老年人在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不容小覷。若想使老年人跟上社會主義文化步伐,老年人的健康是關鍵。保證老年人的健康,體育是關鍵。
老年人健康標準多維評價包括:日常生活能力、軀體健康、精神健康、社會健康等。這些健康維度多數可以通過體育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軀體健康大致可視為一類,通過觀察很容易被發(fā)現(xiàn)。生活能力問題不太嚴重的老人經過循序漸進的體育鍛煉,存在著簡單日常生活能力的可能。軀體通過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易于擺脫疾病困擾,這類問題比較容易通過體育改善。精神健康和社會健康大致分為一類,除特別嚴重的狀況外,外觀很難發(fā)現(xiàn)問題。體育雖然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根治作用,但是卻可以進行循序漸進的改善。老年人體育多是走向公共場所,增加與周圍人群的接觸。容易緩解內心不健康暗示和精神狀態(tài),使其更加容易融入社會,與社會主義精神文化保持高度一致。
競技體育憑借著特有的專業(yè)性及觀賞性,在人們的精神領域逐漸占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其中的奧林匹克精神和頑強拼搏精神深深影響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和精神狀態(tài)。
無論奧運會將如何向前發(fā)展,它的精神內涵都不會發(fā)生改變,即公平、公正和公開,而這也與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相得益彰。奧林匹克精神強調一種彼此團結、相互借鑒的文化氛圍和精神境界。在這種氛圍中,各國摒棄彼此之間的文化差異、矛盾和沖突,相互促進,形成百花齊放的文化圖景。在這種境界中,公民跳出狹隘的籬墻,展開博大的胸襟,接納外物,融匯于心。社會主義精神文化是建立在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先進文化,其成果由廣大人民共享。其中包含著平等與共享的精神,這也體現(xiàn)出奧林匹克精神充實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內涵。
總是少數奧運健兒摘金奪銀,絕大多數的人民都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從事著平凡的工作,能夠將平凡的工作一直做好也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只要發(fā)揚頑強拼搏的精神,同樣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
奧運會是短暫的,而奧運會中蘊藏的競技體育精神卻是永恒的。我國在現(xiàn)階段積極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旨在激勵人們?yōu)樯鐣髁x建設披荊斬棘。而在人民為包括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在內的社會主義建設奮斗中,頑強拼搏和永不放棄的競技體育精神成為強大的后盾和力量??梢?,競技體育頑強拼搏的精神是可以促進社會精神文化發(fā)展的。
學校體育關系著下一代人的生存與發(fā)展,貫穿于整個學校教育體系之中,旨在促進學生在參與身體活動的過程中獲得身心的全面發(fā)展,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學校體育是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的基礎階段,對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在青少年時期身體正處于迅速的生長發(fā)育時期,體育從青少年抓起,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這個時期也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樹立和養(yǎng)成的重要階段。通過教師講解和同學間交流使學生更加熱愛體育,在運動實踐中不斷培養(yǎng)吃苦耐勞和頑強拼搏的精神,并在受體育熏陶的團結集體中身心健康發(fā)展,培養(yǎng)其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即創(chuàng)造出先進的、健康的社會主義嶄新的精神文化。在“萬眾創(chuàng)新,大眾創(chuàng)業(yè)”的社會主義文化感召下,針對這種精神文化建設的要求,學校體育也走上創(chuàng)新的道路來順應新形勢。學校體育不再是以老師為中心的授課形式,也會有學生講課和討論交流等形式。運動會也改變了形式,除了有常規(guī)運動會以外,也新增了趣味運動會和素質拓展等形式。
學生面對種種創(chuàng)新的教育內容和形式,也會不由自主地形成一種創(chuàng)新性思維,這就與社會主義精神文化中的創(chuàng)新與創(chuàng)造不謀而合。
文化層次理論包括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體育文化亦可以如此分類。三者有機結合,形成體育文化的復雜主體,三者共同發(fā)展并促進體育文化的整體發(fā)展。
體育精神文化是體育文化的核心內容和精髓所在,一旦形成,在很長一段時間之內,都將滲透在體育文化之中,控制體育文化的走向和發(fā)展脈絡。體育精神文化作為中心力量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體育觀,規(guī)范人們的體育思想和體育行為。體育精神文化通過在體育領域對人們體育行為取向的引導,使人們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又使人們在運動的過程中,不斷培養(yǎng)出堅強的意志、頑強的品格以及樂觀的精神。
體育精神文化是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文化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社會主義精神文化的建設與發(fā)展。
體育物質文化主要包括體育場館、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材等一些和體育相關的客觀存在的事物。這些體育物質不僅滿足了人們的發(fā)展的物質需要,更是體育文化的一種物質載體和表現(xiàn)形式。
體育物質文化通過其中蘊含的體育思想來影響和感召人,這些體育物質文化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的思想,感染著人們的價值觀念。在人們與體育的接觸中,不僅滿足了對體育物質的需求,也受到體育思想和觀念的熏陶,體驗著運動真正的內涵。體育物質文化不僅從外觀上符合了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內在的思想內涵更加促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
體育制度文化作為體育文化的組成部分,既是體育精神文化的產物,又是體育物質文化的工具,使人們的體育精神通過體育制度轉化為體育物質成果。
體育制度文化是人類體育活動帶來的產物,限制人類不規(guī)范的體育活動。體育制度文化貫穿體育發(fā)展的始終,發(fā)展于整個體育領域。制約著體育文化發(fā)展的邊界和范圍,也制約著體育參與者的人文素養(yǎng)。這種對參與者的制約會幫助參與者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將這種行為習慣延伸到其他領域。體育制度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制度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規(guī)范著人們的體育文化建設,同時也規(guī)范著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
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學校體育、體育文化等4個方面,每個方面都對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產生不同的影響,它們所發(fā)揮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在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建設中全社會都應高度重視體育的作用。
[1] 胡慶山,王健.新農村建設中發(fā)展“新農村體育”的必要性、制約因素及對策[J].體育科學,2006,26(10):21-26.
[2] 方程.論農村體育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意義[J].新西部,2010(11):12,21.
[3] 陳德旭.競技體育社會功能論析及其文化價值新解[J].上海體育學院,2015,11(6):23-28.
[4] 劉道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育文化建設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4.
G80-05
A
1674-151X(2017)20-12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20.066
投稿日期:2017-08-25
王淼(1993—),碩士。研究方向:體育公共管理。
程文廣(1968—),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體育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