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瑜珊
摘 要 青少年運動員如何掌握好體能訓練的科學性與實效性,是筆者研究的關鍵所在。本文以青少年中長跑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針對青少年生理年齡、身體素質等特點探討中長跑項目亞高原訓練的方法,了解其體能訓練現(xiàn)況,為從事中長跑訓練提供參考。
關鍵詞 體能 中長跑 亞高原訓練
中圖分類號:G822 文獻標識碼:A
1研究方法
1.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沈陽市圖書館資料、期刊及中國知網(wǎng)等遠程電子資源獲取資料的主要來源,查看有關書籍等相關資料。
1.2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
監(jiān)測數(shù)據(jù)用 X€盨D 表示,用 SPSS13.0 軟件統(tǒng)計包處理。
1.3專家訪談法
亞高原訓練期間訪問運動隊教練員、體科所的有關專家,旨在找出適應青少年體能訓練的最佳方式。
1.4邏輯分析法
通過邏輯分析法,從多角度進行研究,力求論證充分、有力。
2相關概念的界定
2.1青少年運動員
青少年運動員訓練年齡段一般在12歲~18歲之間,依據(jù)青少年隊員的心肌、血液、肌纖維等器官組織的水分遠遠大于成年人,所以青少年運動員的最大攝氧量水平也大大低于成年運動員,青少年中長跑運動員的無氧乳酸供能的比例僅僅是成年運動員的30%~40%。
2.2中長跑項目
中長跑以克服自身體重,較長時間多次重復相同動作為技術特征。在運動過程中它要求運動員的有氧代謝供能約為 70%-95%。對于訓練中長跑運動員運動能力來看,亞高原環(huán)境是非常適合的選擇,在亞高原環(huán)境下,運動員的血液運輸功能、造血功能以及氧氣向組織彌散功能等各項機體功能都會得到顯著提升,從而有利于提升中長跑運動員機體的有氧代謝能力和耐力。
2.3體能訓練
體能是一種滿足生活需要和有足夠的能量完成各種任務活動的能力。體能訓練是指在運動訓練過程中改善運動員身體形態(tài),提高機能 ,發(fā)展素質的訓練。經(jīng)過體能訓練,將可增加肌耐力、心肺功能、敏捷度、及自信心。
2.4亞高原訓練
筆者認為在運動訓練中500—1500 米之間地域應稱為亞高原。研究發(fā)現(xiàn)亞高原地區(qū)很適合青少年運動員訓練,其理由有三.缺氧程度輕,不會影響機體的力量和速度素質。亞高原地區(qū)無明顯低溫情況.亞高原訓練的風險小、易操作。
3結果與分析
3.1亞高原訓練對于中長跑運動員體能訓練的影響
運動員在亞高原地區(qū)訓練,從生理機能角度分析,一般處于亞高原、低氧的條件下,紅細胞生成增多,呼吸循環(huán)功能增強是機體在該條件下進行的生理性代償?shù)幕痉绞?,從而提高耐受缺氧的能力,適應惡劣的低氧環(huán)境,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3.2亞高原訓練生理生化監(jiān)控指標
3.2.1血紅蛋白(HGB)
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重要的含鐵蛋白,是最常用的紅細胞參數(shù),是當前機能評定中的重要指標。
運動員血紅蛋白數(shù)據(jù)對照表(g/L)
3.2.2晨脈
晨脈是指在清晨醒后未下床前安靜狀態(tài)下的脈搏數(shù)。通過晨脈發(fā)現(xiàn)在亞高原訓練初期運動員晨脈出現(xiàn)了極高值。經(jīng)驗表明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主要是非訓練因素所致,運動員初上亞高原和高原受氧運輸能力下降的影響,導致晨脈的升高是正常的,這種代償性的增加可以補償氧運輸能力的下降。
3.3亞高原訓練對發(fā)展耐力素質影響
亞高原訓練是青少年發(fā)展耐力項目的最主要方法。運動隊在亞高原訓練期內一般采用法特萊克法訓練,根據(jù)運動生理學理論可知,普通人的心輸出量在20~251/min之間,而青少年在進行耐力訓練后其肺通氣量會高達140~1601/min,那么想要一直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在亞高原地區(qū)訓練應多采用法特萊克法或者是越野跑方法,但值得注意的是要關注運動員心率變化。
3.4亞高原訓練對發(fā)展力量素質的影響
力量素質是人體神經(jīng)—肌肉工作時克服或對抗阻力的能力,是人體運動的最基本素質和評價身體訓練水平的重要指標。中長跑技術腳著地時會形成一股支撐反作用力,其大小受落地方式和速度影響,約為體重的2~3倍,若不加強力量訓練很容易造成身體受傷,必須采取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肌肉力量訓練。
4建議
(1)在訓練過程中教練員應該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提高訓練系統(tǒng)化程度,預防青少年運動員專項體能過早開發(fā)。
(2)青少年運動員在進行訓練時應遵循科學營養(yǎng)規(guī)律、運動恢復和動員機制,科學地調控運動員訓練負荷、參賽時機和比賽次數(shù)。
(3)教練員在對青少年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的同時,也要關注對運動員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
(4)加強與訓練水平較高的世界強隊交流學習??茖W探求適合青少年亞高原地區(qū)訓練的獨特方法和手段。
參考文獻
[1] 田麥久,等.運動訓練科學化探索[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3):322-355.
[2] 楊世勇.體能訓練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22+13.
[3] 林祖明.對充分利用我國高原訓練基地優(yōu)勢進一步提高女子田徑耐力項目競技水平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1):1558-1559.
[4] 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運動訓練的生理生化監(jiān)控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131-157.
[5] 邊文斌.青少年中長跑訓練應注意的人為影響因素[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