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長沙市岳麓區(qū)博才中海小學 張 練 黃 萃 劉林溪
近幾年來,在教育實踐領域和教育研究領域,“核心素養(yǎng)”成為一個非常時髦的熱詞。
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褚宏啟對“核心素養(yǎng)”的概念和本質進行了梳理:第一,核心素養(yǎng)是“關鍵素養(yǎng)”,不是“全面素養(yǎng)”,要根據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發(fā)展來確定核心素養(yǎng);第二,核心素養(yǎng)要反映“個體需求”,更要反映“社會需求”;第三,核心素養(yǎng)是“高級素養(yǎng)”,不是低級“素養(yǎng)”,甚至也不是“基礎素養(yǎng)”,主要是由于核心素養(yǎng)是跨學科的,高于學科知識并且是綜合性的,是對于知識、能力、態(tài)度的綜合和超越;第四,核心素養(yǎng)要反映“全球化”的要求,更要體現(xiàn)在“本土性”的要求。
從“雙基”到“三維目標”再到現(xiàn)今“核心素養(yǎng)”,是新課程改革的一步步邁進,有繼承更有超越。
為探索“核心素養(yǎng)”這一教育理念,做教育創(chuàng)新的先行者,博才中海小學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學習與研究。我們以學科為抓手開展過“科技節(jié)”“英語節(jié)”“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閱讀節(jié)”五大校園傳統(tǒng)節(jié)日。為了在傳統(tǒng)節(jié)日上有所創(chuàng)新,在課程界定上有所突破,學校決定在春季開展主題實踐周活動,真正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高級素養(yǎng)”。在萬物復蘇,柳綠花紅的陽春三月,主題周實踐活動討論小組擬定了“茶”“竹子”“紙鳶”作為備選主題。以“童趣性”“可操作性”為評選標準,最終選取了傳統(tǒng)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紙鳶”作為本次教學活動周的主題。
草長鶯飛天,乘風放紙鳶。學校結合自身特色和“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理念特安排了以“紙鳶”為主題的“放飛吧 兒時味 做有根的健康人”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不斷提升孩子的素養(yǎng),培養(yǎng)其綜合素質。
此次活動主要是在一二年級低年級學段進行開展,老師們積極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素材的搜集。此階段的孩子都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紙鳶”主題更能激發(fā)低學段孩子們的興趣,真正做到讓孩子們學中玩,玩中學。
在教學內容確定后,由學校反復檢查,教學老師反復修改,通過專人校稿和排版設計,最終形成了《 放飛吧 兒時味——紙鳶主題教育周教案集》(一)(二)。
講究課堂的實效性和趣味性是這次主題教育實踐活動集體備課的出發(fā)點。
了解紙鳶:老師們首先帶領學生主要從追本溯源解紙鳶、博大精深展紙鳶、通古博今道紙鳶即歷史、文化、傳統(tǒng)三個方面來了解紙鳶。教師通過布置講故事、朗讀短文、背詩歌、寫話等作業(yè)來提升孩子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適當的口頭作業(yè)也增強了親子交流和培養(yǎng)了孩子表達傾聽的習慣。
觀察紙鳶:瞧一瞧!一只只形態(tài)各異,五彩繽紛的紙鳶,讓孩子們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對稱美;量一量!孩子們用小手在比劃紙鳶的骨架,初步感受到紙鳶有多長、多寬;分一分!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分類標準,把手中的紙鳶進行了分類整理;擺一擺!操場上,孩子們小組合作,擺出了各式各樣的紙鳶。沒有書本的課堂中,那一張張笑臉、一聲聲驚呼、一陣陣歡笑,開創(chuàng)了幸福的課堂。
彩繪紙鳶:學校為孩子準備了許許多多動物外形的“參賽風箏”,有活潑的燕子,有兇猛的老鷹,有靈動的鯉魚……孩子們拿到風箏非常興奮,可是,這些風箏全是黑白的,孩子們通過課堂上對色彩的了解回到家和家長們一起動手填色。有的孩子給燕子穿上了粉紅的裙子;有的孩子給老鷹穿上了帥氣的戰(zhàn)袍;有的孩子給鯉魚披上了動人的花衣。二年級的孩子則在父母的幫助下用宣紙、竹棍、紙膠制作了一個個不同形態(tài)的紙鳶,并且在自己心愛的紙鳶上繪上了心思各異的奇妙造型。孩子們紛紛在自己的紙鳶上寫下了對未來,對世界的美好心愿和祝福。
樂唱紙鳶:伴隨著琴聲,教室里傳來陣陣歌聲,“看風箏飄飄,看風箏飄飄,它飛向藍天,它飛向云霄,好像一只美麗小鳥……”孩子們在家里給家長表演唱時,大方可愛的孩子們都贏得了陣陣喝彩。
放飛紙鳶:綠茵紅毯似的的田徑場上,陽光兒童在盡情奔跑著,牽著手中的線,用期待的眼光盼望著風箏能飛起來,越飛越高。在快樂的課堂里學到了新的運動技能,在歡聲笑語中鍛煉了身體。
暢話紙鳶:讓孩子們大膽的想象“假如我是一只紙鳶”,小小的話題卻帶來了大大的驚喜,以孩子之手寫了孩子之心?!凹偃缥沂且恢患堷S,我要飛得更高,去看大大的世界?!薄叭绻沂且恢患堷S,我想自由自在地飛翔,不想被線綁的太緊”……不同的孩子寫出了不同的心愿,誰是紙鳶?誰是孩子?竟有一刻難以分清,孩子的表達是自由的,孩子的心愿是快樂的!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在美麗的靳江河畔,一個個五彩繽紛的紙鳶自在地飛翔在天空中。
親子放飛紙鳶,通過理論和經驗總結,再投身實踐,這就是孩子“會學”的方式。學科內容是點,紙鳶知識是線,核心素養(yǎng)是面,而實踐就是讓所有知識變得更加立體,更加能夠切身、直觀的感受。
孩子,是家的孩子,是學校的孩子,也是社會的孩子。教育唯有齊心協(xié)力方能彰顯教育的最佳效果,方能帶給家庭、學校、社會最大的快樂!此次學校的主題周教育實踐活動便是齊心協(xié)力促教育的典型案例,學生、家長和老師都從中收獲了成長,收獲了快樂!
以“紙鳶”為主題的教育“微課改”,通過對教材的重構和創(chuàng)生,將多學科知識融合在一起,以世界為教材,以孩子為主體,讓學習資源遍及學生身邊,讓學習發(fā)生在學習身上。這是博才中海小學全體師生的大膽嘗試,是教育人教育夢的放飛,讓孩子、老師、家長對教育都有了新的定位。
作為教育者有創(chuàng)新也有反思,核心素養(yǎng)如何去培養(yǎng)?學科知識如何轉變?yōu)椤皩W科素養(yǎng)”?應該在哪些方面實現(xiàn)突破?這些也留給了我們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