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荀 子
國學選萃
箴賦
[戰(zhàn)國]荀 子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處于室堂。無知無巧,善治衣裳。不盜不竊,穿窬①而行。日夜合離,以成文章。以能合從,又善連衡。下覆百姓,上飾帝王。功業(yè)甚博,不見賢良。時用則存,不用則亡。臣愚不識,敢請之王。王曰:此夫始生鉅,其成功小者邪?長其尾而銳其剽②者邪?頭铦達③而尾趙繚④者邪?一往一來,結(jié)尾以為事。無羽無翼,反覆甚極。尾生而事起,尾邅⑤而事已。簪⑥以為父,管⑦以為母,既以縫表,又以連里,夫是之謂箴⑧理。
(原文據(jù)中華書局1988年版《荀子集解》)
【注釋】
①穿窬(yú):穿越。
②剽:指針尖。
③铦(xiān)達:銳利。
④趙繚:纏繞的樣子。
⑤邅(zhān):這里指工作結(jié)束時,用針繞線并打結(jié)。
⑥簪:形似針而大。
⑦管:盛放針的管具。
⑧箴:通“針”。
【譯文】
這里有種東西,產(chǎn)生于山岡,放置在內(nèi)屋廳堂。沒有智慧沒有技巧,卻善于縫制衣裳。既不偷盜也不行竊,卻先打洞然后前往。日夜使分離的相合,從而制成花紋式樣。既能夠聯(lián)合豎向,又善于連結(jié)橫向。下能夠遮蓋百姓,上能夠裝飾帝王。功勞業(yè)績非常巨大,卻不炫耀自己賢良。用它時,它就在身旁,不用它時,它就躲藏。我很愚昧不知其詳,大膽地拿它向大王請教。大王說:這東西是開始生產(chǎn)時很大,而制成后很小的嗎?是尾巴很長而末端很尖的嗎?是頭部銳利而暢通無阻、尾巴搖曳而纏繞的嗎?它一往一來地活動,把尾打結(jié)才開始。沒有羽毛也沒有翅膀,反復來回,動作迅速。尾巴一長工作就開始,尾巴打結(jié)工作才結(jié)束。把大型簪針當父親,而母親就是那盛針的管子,既用它來縫合外表,又用它來連結(jié)夾里,這就是關于針的道理。
【簡析】
《箴賦》選自《荀子》,全文以君臣問答的形式,描寫針的形象與功能、品德,確實不愧是“為物微而用至重”。全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從開頭到“敢請之王”,以四字句發(fā)問,句末用韻,連續(xù)鋪陳,用詞巧妙?!按尽痹副I竊行為,此處借其意而用之,設喻奇特,匪夷所思,“合縱”“連橫”本是當時人所熟知的各國在政治和外交上交替運用的兩種策略,這里借指針把布帛或直或橫地連綴起來,真可謂能近取譬的神來之筆。第二部分從“王曰”至結(jié)尾。句式參差多變,押韻自由轉(zhuǎn)換,將針的功能與用途寫得十分具體形象,令人仿佛看到縫紉者親手制作的情景。全篇在一問一答中贊美針善于將布帛合縱連橫、首尾相接以成衣裳服飾,工作日夜不停而絕不居功自傲、順時行藏、無所企求、物雖微而用至重的美德。最后以“夫是之謂箴理”收束全篇,尤其是“箴理”一詞,語意雙關,可謂點睛之筆。荀子或許是在以“針”暗喻當時“士”的功能和品德,但也非常契合當代社會普通崗位上的公務員兢兢業(yè)業(yè)為人民服務的樸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