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100089)
俄語區(qū)漢語學習者數量詞偏誤分析及教學
于海嬌
(首都師范大學, 北京100089)
隨著近年來中國經濟的發(fā)展、國力的增強以及在國際社會中影響力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漢語作為交際工具的重要性,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的作用逐漸凸顯。而數量詞作為漢語學習中的難點,一直受到漢語國際教學學界的重視。列舉俄語區(qū)漢語學習者在數量詞學習中出現的偏誤,將其歸納總結,并從母語負遷移、目的語知識過度泛化和中俄語言差異的角度探討偏誤形成根本原因,提出關于解決問題、提高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和建議。
漢語國際教育詞匯教學;偏誤分析;俄語區(qū)漢語學習者;教學策略
俄羅斯作為中國的鄰國,一直以來同我國交往密切。俄羅斯?jié)h語教學已經有 300 年的歷史,目前在俄羅斯有超過3.7萬名漢語學習者,其中包括1.9萬名大學生,赴中國學習漢語的俄羅斯留學生數量也在不斷增多。但目前漢語國際教育界的研究大多是針對以英語、法語、日語等語言作為母語的學習者學習中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而進行的,將俄語為母語的漢語學習者作為研究對象的相關文章則相對較少。對俄語區(qū)的漢語學習者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將對中俄等國開展文化交流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
2013 年 9 月至2015年6月,本人受國家漢辦總部的派遣,在莫斯科市立師范大學進行了為期兩年的漢語教師志愿者教學實踐,在教學中發(fā)現了很多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在日常的教學、作業(yè)及考試中發(fā)現他們在數量詞上出現了較多的偏誤。從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出發(fā),以莫斯科市立師范大學中文系學生出現的數量詞偏誤為例進行分析,對教學中遇到的典型問題進行歸納總結,就產生問題的原因作出分析,找出行之有效的教學對策。
在現代漢語中,數詞和名詞組合時中間一般需要加一個量詞,如何組合數詞、量詞和名詞有著很大的規(guī)約性。中國人能熟練地使用這些數詞及量詞,但對于不同語系的俄羅斯學生來說,學習數量詞十分困難。
1.同量詞相關的偏誤
(1)量詞的缺失
這是俄羅斯學生,特別是在初級學生中最常出現的關于量詞的偏誤。量詞缺失即學生在應該使用量詞的時候沒有使用量詞,在數詞后直接加上名詞,導致了量詞的缺失。如:
我有五鉛筆。(我有五支鉛筆。)
一貓在睡覺。(一只貓在睡覺。)
母語為俄語的漢語學習者之所以會經常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在俄語中量詞的概念并不具體,量詞的數量和使用同漢語相比非常有限。大部分情況下俄語中數詞可以直接修飾名詞。
如“一只貓”在俄語中的表達方式是:
один кот
一貓
初級的學生還沒有真正形成量詞的概念,按照俄語的表達方式來使用漢語。量詞缺失雖然是學生學習漢語時的一個普遍問題,但是隨著語言水平的提高,基本可以得到修正。
(2)量詞的錯用
量詞的錯用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量詞本身使用錯誤,一種是相近量詞的混用。
①初級階段的學生經常會用錯量詞,也就是將不匹配某一名詞的量詞用來修飾該名詞。這種情況主要是由于學生詞匯量和語言積累不夠豐富,將有限的已知量詞套用到新學的名詞上。最典型的是濫用量詞“個”和“只”,如:
一個火車票(一張火車票) 一個衣服(一件衣服) 一個新課文(一篇新課文)一只馬(一匹馬) 一只魚(一條魚)
初級階段學生所積累的量詞數量不夠,而“個”和“只”是他們最先接觸的并且廣泛使用的量詞,很多學生認為它們可以和所有名詞組合。
遇到這種問題,應該及時糾正并告訴學生正確的量詞。雖然多數情況下初級階段的學習者才會有這樣的偏誤,但是一旦形成習慣就很難改正。在教學實踐中,也確實遇到過中高級階段學習者甚至俄羅斯?jié)h語教師也會犯這樣的錯誤,如這個情況(這種情況)、一個很麻煩的事情(一件很麻煩的事情)等。所以筆者主張對這種錯誤加以重視,及時糾正。
②相近量詞的混用是指學習者不能明確區(qū)分兩個量詞的差別,將它們混淆使用,可以分為詞義相近量詞的混用和字形相近量詞的混用。
如“對”和“雙”這兩個量詞,在漢語學習者看來十分相似,經常會混用。此時教師就應該從詞義下手加以解釋。
而量詞“顆”和“棵”的混用則是因為學習者對形聲字的造字方法不夠了解而造成的誤用。對待這種偏誤應從字形下手,使學習者對形聲有所了解,并能夠通過形聲字的字形判斷量詞和名詞組合的正誤。
(3)同量詞相關的語序錯誤
同量詞相關的語序錯誤即把量詞放在不恰當的位置上。這種錯誤大多與句子結構有關,是將句子中的數量短語前置或者后置造成的,因為同量詞密切相關,在此也將它作為量詞使用的一種偏誤。如:
我兩本書買了。(我買了兩本書。)
這個句子在俄語中的表達方法遠不止一種,句中各成分的位置并不固定,很多時候可以任意調換順序:
Якупиладве книги.Две книгиЯкупила.Ядве книгикупила.
我買了兩本書。 兩本書 我 買了。 我 兩本書 買了。
以上三種說法在俄語中都是正確的,在口語里甚至可以省略主語:
Две книгикупила.Купиладве книги.
兩本書 買了 買了 兩本書
漢語語法中句子成分的位置是固定的,但在俄語語法中是詞的語法形式在起語法作用,句子成分的位置并不能引起異議。俄語屬于屈折語,句子中的從屬關系即補語、狀語和修飾詞都通過改變單詞的尾部得到變化,因為句中關系已經由詞尾給出,所以并不強調語序的作用。俄語中只要動詞變位和名詞變格正確了,就可以明白句子的含義,需要強調的詞有時放在句首,有時放在句尾;疑問句中的疑問詞可以放在句首,也可以放在句尾;詩歌中的語序更是自由隨心。這種巨大的不同導致學生在漢語學習中會出現語序錯誤,使得學習者把量詞放在不合適的位置上。
2.同數詞相關的錯誤
數詞即代表數字的詞,漢語中的序數通常由整數前加“第”構成,如“第一”“第十五”等?;鶖当硎臼挛锏亩嗌?,序數表示事物次序的先后。
(1)基數詞讀法錯誤
在母語為俄語的學習者最初接觸漢語數詞的時候,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錯誤,但在中高級學習者中基本可以避免,因此基數詞的讀法在學習漢語的初級階段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例如:
113讀作“一百十三” 107讀作“一百七”
1040讀作“一千四十” 30000讀作“三十千”
這種錯誤是同俄語數詞的讀法密切相關的,在俄語中數詞分為簡單數詞、復合數詞以及合成數詞。簡單數詞即只有一個詞根,包括一到十、四十、一百、一千、百萬、十億、萬億等。復合數詞由兩個詞根組合而成,包括11—19的十幾;除40之外的20、30、50等的幾十;200、300到900中的幾百等。上文列舉出的錯誤均為合成數詞,合成數詞是由兩個及兩個以上的、簡單數詞和復合數詞組合而成,在俄語中只需要按順序將數詞讀出即可。113(сто тринадцать)即一百十三,107(сто семь)為一百七,1040(тысяча сорок)為一千四十,在俄語中百以上的、千以上的簡單數詞有百萬(миллион)、十億(миллиард)和萬億(триллион)等詞,并不是每一位都有,因此母語為俄語的漢語學習者并沒有萬、十萬、千萬、億的概念,所以會將30000讀作“三十千”。
面對這種錯誤,教師首先要明確漢語中每一位表示數字的詞都單獨為一個數詞,讀的時候要讀出每一位才行,數字中間的0不能省略。但是要注意數字中間有多個0的時候只讀一個0即可,避免學生將1001錯讀成一千零零一。
(2)基數序數混淆
由于在俄語中基數詞和序數詞單獨為兩套系統,在漢語中的區(qū)別卻并不十分顯著,而漢語表達的方式和俄語也有很大區(qū)別,在表達中學生有時理解不當,會混淆使用基數和序數。例如:
我是第一年級的學生。
教室在第五樓。
以上兩個例子并不能說明學生完全是錯誤的,因為在漢語中有時會借用基數形式來表示序數,隱含有“第”字,從翻譯的角度來說,這兩個句子應該是正確的。如果和學生說明此處的“第”應該省去,學生往往認為這里不應該使用序數而應該使用基數。由此看來,正確的解釋方法應該是同義變化把“第”字補出,將上述例子改寫成:
我是第一個年級的學生。
教室在第五個樓層。
然后告訴學生按照中國人的表達習慣,“第”和“個”需要省略,避免學生混淆基數和序數。
此外,漢語中一個形式可能表示基數,也可能表示序數,需要通過具體語境來辨別,在翻譯中并不對等,例如:
你的文章在三期發(fā)表(“三期”為序數,等同于“第三期”,表示次序)。
我買了三期《環(huán)球時報》 (“三期”為基數,等同于“三份報紙”,表示數量)。
通過以上資料可以看出,俄語區(qū)漢語學習者在數量詞的學習中存在很多問題,筆者認為母語負遷移、目的語知識過度泛化及中俄語言文化的差異是造成偏誤的主要原因。
母語負遷移是使初學者產生偏誤的最主要原因。漢語屬于漢藏語系漢語語族,為孤立語,主要特征是:沒有豐富的詞形變化,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詞、短語、句子的結構原則基本一致,詞類和句法成分不是簡單的對應關系,量詞十分豐富。而俄語屬于印歐語系斯拉夫語族,為屈折語,主要特征是:有豐富的詞形變化并通過詞形變化來顯示詞與詞之間的關系,語序十分靈活,語法嚴謹且邏輯性強,量詞不豐富。上文所舉的例子中,大部分也是因為母語負遷移造成的。在學習中學習者無形中習慣于用俄語的語用規(guī)則來思考,正因為俄語中量詞的概念不甚明確,俄羅斯學生學習漢語量詞和數詞時才會出現缺失量詞、語序錯誤、數詞讀錯等問題。
目的語知識過度泛化即學習者把他所學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語知識,用類推的辦法不恰當地套用在目的語新的語言現象上所造成的偏誤。特別是初級階段的學習者在有了一定的漢語基礎之后,對于并沒有完全掌握的漢語語用規(guī)則,會通過主觀推理的方式對其進行過度泛化,用自己的理解去進行“創(chuàng)造”。這種過度泛化在量詞、數詞的使用偏誤中表現為量詞的增加和濫用。
中俄在語言和文化上有著巨大的差異。俄語和漢語的對應關系非常復雜,既存在漢語的詞匯意義多于俄語的情況,也存在俄語的詞匯意義多于漢語的情況,很多時候學生找不到對應關系或者分不清詞匯意義,就會導致混淆用詞。
通過對偏誤的總結和對偏誤形成原因的分析,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量詞和數詞教學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學實踐是一個發(fā)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過程,下面為此提出幾點建議:
1.課程設計和教材選用
量詞及數詞的學習屬于基礎課、綜合課的內容,但是教師也應該從學生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最優(yōu)化地選擇課程,在其他課程中適當增加相應內容或者進行專項講解,在無法找到適用的教材時,必要條件下教師可以自己編寫教材。
2.培養(yǎng)學生的對比分析能力
學好第二語言需要積累和經驗,也需要思考和分析。培養(yǎng)學習者的對比分析能力,可以提高他們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能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自主性。針對量詞和數詞的使用偏誤問題,對比分析是最合乎實際且易于操作的方法,它能夠大大降低母語負遷移所帶來的影響。
3.對待偏誤的態(tài)度
偏誤是第二語言習得中必然有的現象,是正常的現象,伴隨習得的始終。如何對待偏誤、到底應不應該糾正偏誤,一直是存在爭議的。關于本文關注的量詞、數詞的使用偏誤,應該加以重視并及時糾正,否則會影響學習者后續(xù)的學習。同時要注意總結歸納,教會學生自己糾正。
4.強調跨文化語言交際的作用
學習一種語言,最終的目的是進行交際,跨文化語言交際能夠調整學習者的心理,促進對所學語言的理解和吸收,幫助學習者積累知識和拓展知識面。隨著跨文化語言交際的進行,學習者可以培養(yǎng)語感,語感是建立在對語言材料大量感知的基礎上的。對于第二語言習得者來說,這種對語言文字的無意識的感知比強制性有意識的學習更合適。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學習一種語言是為了運用它實現交際,因此,如何能夠讓漢語學習者說一口地道的漢語,同中國人進行順暢的交流,這就是漢語國際教育學科的主要任務。針對俄語區(qū)學習者數量詞偏誤進行分析,對俄語區(qū)漢語教學有著重要意義。
[1]呂叔湘.現代漢語詞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2]干紅梅.淺析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中的泛化性偏誤[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5,(3):56—59.
[3]魯健驥.對外漢語思考集[M].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4]劉珣.邁向21世紀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1).
[5]呂文華.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M].北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李珠,姜麗萍.怎樣教外國人漢語[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8.
[7]黃穎.新編俄語語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8]張家驊.新時代俄語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責任編輯:崔雅平〕
H359.34
:A
:1008-6714(2017)09-0041-03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9.019
2017-06-12
于海嬌(1990—),女,吉林人,碩士研究生,從事漢語國際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