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 潔 (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 443000)
從《山楂樹之戀》看中國式純愛電影
談 潔 (三峽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 443000)
《山楂樹之戀》是導演張藝謀根據(jù)艾米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講述了一段發(fā)生在七十年代的純潔愛情故事。據(jù)作者艾米介紹,《山楂樹之戀》的故事原型來自好友的親身經(jīng)歷,本片中的不少情節(jié)也來到故事的發(fā)生地湖北進行實地拍攝。本片于2010年上映,取得了1.6億票房,并被打上了“史上最干凈的愛情電影”的標簽。無論是從故事內(nèi)容還是影片的風格基調(diào),以及大眾的評價來看,《山楂樹之戀》無疑可以算作是一部純愛電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打造出了中國式純愛電影。
《山楂樹之戀》;純愛電影;中國式;電影類型
中國電影市場中似乎很難看到對純愛電影這一類型的劃分,只有明確的對愛情電影的定義:“以愛情為主要表現(xiàn)題材并以愛情的萌生、發(fā)展、波折、磨難直至團圓或分離的結(jié)局為敘事線索的類型電影。1”“純愛電影”這一電影類型最早興起于日本,脫胎于日本的“純愛文學”?!凹儛邸弊畛跏侵浮盀榱藙e人不惜犧牲自己的愛、不帶有肉體關(guān)系的愛、不求回報的愛2”。在谷崎潤一郎和川端康成的時代,日本純愛文學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他們的作品中,愛情是純真唯美又傷感凄美的,愛情超越世俗的一切,成為了一種至高無上的信仰。隨著《伊豆的舞女》被搬上銀屏開始,越來越多的純愛文學作品受到日本電影市場的青睞,純愛電影類型便應運而生。而之后的《情書》《四月物語》等影片讓純愛電影成為了日本電影類型的代表,并開始風靡整個亞洲。如今,純愛電影已經(jīng)占據(jù)了日本電影市場的重要一塊,幾乎每年都會有一部賺足票房與口碑的純愛電影,如《戀空》《屬于你的我的初戀》等,對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電影創(chuàng)作也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
隨著時代社會的發(fā)展,對于“純愛”的定義變得更加寬泛,純愛電影類型的劃分也變得模棱兩可。如今的電影市場,愛情幾乎已經(jīng)是所有影片必備的元素之一,而愛情電影這一類型則是以愛情為主題的影片。由于在中國電影市場中沒有明確的純愛電影類型,我們不妨以愛情電影中那些表現(xiàn)純粹的、沒有目的性情感的影片作為中國純愛電影的討論對象??v觀中國愛情電影,1980年的《廬山戀》可以算作是最早的中國純愛電影之一,講述的是前國民黨軍官的女兒周筠與中共高干子弟耿華相識相愛的故事,他們的愛情沒有受到身份地位的影響,單純的愛情被著力放大,片中的廬山美景也成為電影的一大亮點。然而至此之后,中國電影市場中鮮少出現(xiàn)這樣的純愛電影,其中比較成功的1999年《我的父親母親》與2005年《情人結(jié)》、2006年《云水謠》之間也是相隔了數(shù)年,再到2010年的《山楂樹之戀》。
電影《山楂樹之戀》由張藝謀導演,在上映之前就宣傳其為“史上最干凈的愛情電影”,就連主演也全是由新人演員周冬雨和竇驍擔當。本片除了賺足了1.6億的票房外,還獲得了國內(nèi)外不少獎項。在《山楂樹之戀》上映的2010年,中國電影市場已經(jīng)充滿了各種多元化的商業(yè)大片,對于中國觀眾而言,現(xiàn)實世界尤其是都市生活里充斥著喧囂浮躁,人情變得冷漠,包括愛情電影在內(nèi)的諸多類型影片都不可避免的沾染時代的物欲與浮華氣息,而《山楂樹之戀》如同一股清流。作為備受關(guān)注的張藝謀導演的作品,本片也受到了不少負面的評價。當然,片中靜秋與老三的愛情確實感動了觀眾的心,在張藝謀的導演下,純愛的主題得到了很好的突顯,也使得《山楂樹之戀》成為一部具有中國特點的中國式純愛電影。
首先要談到的是《山楂樹之戀》中的時代感與文化滲透。老三和靜秋的愛情故事發(fā)生在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除了在開頭用字幕交代了年代之外,片中許多場景對白也指明了時代的特殊性。女主角靜秋是城里的高中生,由于父親是“走資派”的緣故而前途未卜。男主角老三是高干子弟,也有著一份好工作,為人善良真誠。兩人因為編寫革命教材而在農(nóng)村相識相愛,但靜秋為了能留校當老師必須好好表現(xiàn),在靜秋母親的反對下,兩人錯過了最好的時間。愛情遇到矛盾與阻礙是電影中常規(guī)的橋段,但時代因素在靜秋與老三的愛情受阻中占據(jù)了很大的分量,在文化大革命的年代,兩人的相愛對于當時出身不好需要好好表現(xiàn)才能當老師的靜秋來說是會帶來負面影響的,兩人在相處過程中也一直是偷偷摸摸地約會,走在街上需要一前一后,還時不時四處張望怕被認出來。還有用糧票去老鄉(xiāng)家里吃飯、排練歌舞贊頌毛主席等等,這些都是在那個時代才會有的情節(jié),在時代的襯托之下,靜秋和老三的愛情也更顯得純真無畏。中國純愛電影有不少是具有時代感的,類似《我的父親母親》、《云水謠》等,阻擋在愛情面前的往往是門第階級或政治因素,這與中國特殊的歷史和文化是分不開的,雖然愛情電影往往會弱化時代背景,但具有時代感的愛情或許比浪漫唯美的二人世界更動人,這也是中國式純愛電影的特點。
在意象的選擇上,電影《山楂樹之戀》以山楂樹來代表靜秋與老三純真的愛情。靜秋隨老師到農(nóng)村學習,途經(jīng)那棵“被革命烈士鮮血澆灌的”山楂樹,對此充滿了敬仰和好奇。山楂樹這個意象在影片開頭便出現(xiàn),一直貫穿全片,包含著深刻的情感和意蘊。靜秋第一次見到老三就是在聽完一首名叫《山楂樹》的蘇聯(lián)歌曲之后,認識老三后兩人也因為山楂樹開紅花的話題日漸生情。靜秋回城后老三托人送她山楂果,老三希望靜秋做一件山楂色的衣服,以及在醫(yī)院老三買的印有山楂圖像的臉盆等等。可以說是山楂樹促成并見證了兩人的愛情。影片最后的長鏡頭里只有一顆山楂樹默默佇立在山間,如同老三對愛情的付出與堅守,山楂樹下深埋著的是老三的骨灰和他對靜秋永遠的愛。山楂樹是中國很常見的植物,山楂在中國各種軼聞傳說里也從不曾缺席,山楂花潔白,山楂果鮮紅,深受人們的喜愛,可算作中國人文的一部分,以山楂樹來象征靜秋與老三質(zhì)樸干凈的愛情再適合不過了。張藝謀對于山楂樹意象的運用和著力表達為這部純愛電影增色不少,而在他另一部純愛電影《我的父親母親中》也選擇了能代表中國文化的青花瓷作為愛情的信物,可見中國式純愛電影在意象的表達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頗具人文特征。
電影《山楂樹之戀》在人物塑造上貼近生活,以簡單干凈的效果來詮釋愛情的主題,這也是《山楂樹之戀》作為中國式純愛電影的特點之一。扮演靜秋的周冬雨在當時并不是專業(yè)演員,只是一個普通的高中生,當然,這也讓很多人質(zhì)疑她的演技和表現(xiàn)。導演張藝謀在選角的時候看中的是周冬雨清純的眼神:“一個人清不清純看眼神就知道了,但擁有清純眼神的人實在太少了。”3清純的面容正是靜秋這個角色需要的,片中的靜秋經(jīng)常咬嘴唇、天真的大笑,甚至因為缺少表演經(jīng)驗而不太會控制表情,但這恰好是一個年輕的女孩在遇到愛情時的樣子,可謂本色出演。除了樸實無華的表演,片中的靜秋本身就是一個普通女孩的形象,會為了家人哭泣、在玩樂時放聲大笑、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等等,故事也因此更具感染力。影片想通過人物的塑造來營造一種純粹干凈之感,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表現(xiàn)老三與靜秋之間純真美好的愛情,這對于純愛電影的主題表達無疑是加分的。演員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影響角色塑造的,而人物的表現(xiàn)也會影響主題的表達。在《我的父親母親》中,張藝謀同樣啟用了當時還沒有表演經(jīng)驗的章子怡,其他配角也盡量選擇當?shù)仄胀ㄈ?,從而達到貼近生活的感覺,讓觀眾被平凡真實的愛所打動。
畫面與色彩是電影《山楂樹之戀》的又一大特色。整部電影的畫面十分干凈簡單,除了人物對話用到近景之外,常使用遠景將人物放置于景中,如靜秋與老三在水里嬉戲、靜秋跟隨老師走山路等等,背景也多數(shù)為小溪、山坡、田地等自然風光,構(gòu)圖顯得十分樸素。色彩的運用在畫面中也尤其重要,張藝謀就是一位十分擅長運用色彩的導演,而《山楂樹之戀》的色彩卻有別于《十面埋伏》、《英雄》等影片的鮮艷和沖擊,導演采用了近乎黑白的簡單色調(diào),避免了艷麗的顏色出現(xiàn),一切都是自然的色彩,使畫面顯得干凈清新。我們可以看到片頭片尾除了簡單的字幕之外并沒有過多的效果制作,就連片名也選用了灰度較高的藍色。但片中唯有一種紅色是特別被突顯的,這代表山楂樹的紅色也是相對較暗的紅色,在整部影片質(zhì)樸干凈的基調(diào)中既能增色又不突兀,尤其在最后靜秋去看望即將離世的老三時的那一幕,她身上的山楂紅渲染出濃濃的凄美之感。張藝謀在《山楂樹之戀》中很好的體現(xiàn)了他對于電影畫面的要求:“求飽滿,忌松散;求簡潔,忌繁雜。4”中國式純愛電影可能并不需要絢麗的顏色和復雜的畫面構(gòu)圖,簡潔中的飽滿也不失為一種表達。
自2010年《山楂樹之戀》后,中國純愛電影又銷聲匿跡于多元的電影市場中。如果說2012年的《第一次》是中國純愛電影的又一次亮相的話,那顯然沒有驚艷到觀眾,青春靚麗有余,真摯情感不足。相比之下,同年上映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過的女孩》以及2015年的《我的少女時代》卻打動了無數(shù)的觀眾并且打破了票房紀錄。然而,這兩部電影都是中國臺灣創(chuàng)作的純愛電影,無論是在劇情設置還是表現(xiàn)手法上深受日本純愛電影的影響,很難視其為中國純愛電影的代表??梢哉f中國純愛電影在電影市場中并沒有走出屬于自己的道路。
從中國的電影受眾而言,純愛電影是絕對擁有市場潛力的。在現(xiàn)今社會,人們對于來自生活中的種種壓力疲憊不堪,渴望從電影作品中獲得精神的安慰和享受。而純愛電影可謂是“在愛被污染的今天提供了未被污染的愛,在沒有古典式羅曼司的時代拾回了古典式羅曼司5”。中國愛情電影也并不少,但卻很難出現(xiàn)一部優(yōu)秀的純愛電影,難以形成類型,究其原因,還是特色和模式的缺乏。因此,中國電影市場才迫切的需要建構(gòu)中國式純愛電影類型。
當然,所謂中國式純愛電影不只包括《山楂樹之戀》中所體現(xiàn)的這些特點,還需要更多優(yōu)秀導演與影片的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為中國式純愛電影定義。而收獲了良好口碑和票房的電影《山楂樹之戀》為中國式純愛電影形成了一個大致的基調(diào)與風格,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中國電影市場中純愛電影類型的缺失,相信能為以后的中國純愛電影創(chuàng)作提供靈感和思路。
注釋:
1.郝建.《影視類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鈴木淳史.《<電車男>是誰——非轉(zhuǎn)向長期囚化的交流》.中央公論新社,2005年版.
3.《張藝謀詳解山楂樹之戀》.《河南日報》,2010年9月16日第五版.
4.張明.《與張藝謀對話》,中國電影出版社,2004年.
5.林少華.《落花之美》,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年.
[1]郝建.影視類型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鈴木淳史.《電車男》是誰——非轉(zhuǎn)向長期囚化的交流[M].中央公論新社,2005.
[3]劉洋.純愛電影與當代日本社會[J].電影藝術(shù),2010(05).
[4]林少華.落花之美[M].中國工人出版社,2006.
[5]張曉波.中國內(nèi)地和日本青春純愛電影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