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素春
河南省太康縣教師進修學校
淺談語文新課導語的設計
鄒素春
河南省太康縣教師進修學校
教師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設計恰當?shù)膶дZ,適時恰當?shù)倪\用,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最佳的狀態(tài)下學習,對教學活動的開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導語;興趣;積極性;事半功倍
導語設計在語文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凡有經(jīng)驗的語文教師都十分注重導語的設計。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啟迪,催人奮進。”的確,好的導語是開啟課堂寶庫的金鑰匙,放射出獨特的光芒。在語文新課的教學中,運用恰當?shù)膶дZ,可迅速打開學生渴求知識的心扉,激發(fā)對本學科的興趣。
導語的設計方法有很多,它沒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應力求省時高效,在短時間內(nèi)體現(xiàn)知識性、趣味性和啟發(fā)性。下面介紹我在教學中設計的幾種導語。
托爾斯泰曾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可見,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動力。一堂課的導語一旦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主動地跟隨教師去探討知識的奧秘。
針對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在導人時引用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故事趣聞,從而使學生思路開拓,興趣變濃。
如我在講授《競選州長》一文時,先講了一則關于馬克·吐溫的小故事導入:馬克·吐溫發(fā)表《競選州長》后,一次在大街上遇到了紐約州州長霍夫曼。霍夫曼見到這位大名鼎鼎的小說家,便惡意攻擊說:“馬克·吐溫,你知道世界上什么東西最堅固嗎?什么東西最銳利嗎?我告訴你,我的防彈轎車的鋼板最堅固,我手槍里的子彈最銳利。”馬克·吐溫聽了微微一笑說:“我覺得世界上最堅固的是你的臉皮,最銳利的是你的胡須。你的臉皮那么厚,可你的胡須居然能刺破它長出來,還不銳利嗎?”故事引起學生們的笑聲,教師可以乘興提問:“馬克·吐溫的語言特色就是幽默辛辣,你能就對《競選州長》一文的理解說說這種語言特點嗎?好,我們今天就開始學習這篇課文?!?/p>
同樣我們在講《統(tǒng)籌方法》時,可以講“田忌騫馬”的故事,講《麥琪的禮物》時可以講講歐·亨利的故事,講“回文”時可以講卓文君與司馬相如寫信的故事……讓學生在繪聲繪色的故事中增加濃厚的興趣,集中注意力,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教授新課時,導語中巧妙的設下一個懸念,能夠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解愿望,積極的思考問題。
如:學習《皇帝的新裝》一文,教師可以給學生設下一個懸念:一個一眼就能看穿的騙局,竟然暢通無阻,最終演出一場荒唐的鬧劇。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裝”面前,從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說自己根本看不見它,這是為什么?讓學生帶著這個懸念去積極地思考問題。
又如:教魯迅的《孔乙己》是這樣導入的:“魯迅說:‘我最喜歡的作品就是《孔乙己》?!癁槭裁呆斞竸?chuàng)作了許多小說,而最喜歡《孔乙己》呢?魯迅究竟用怎樣的筆墨,來塑造孔乙己這樣一個形象呢?我們學習課文后,就可以得到正確的答案。魯迅的《孔乙己》寫的是孔乙己一生的悲劇。讀悲劇時人們的心情往往很難過,灑下同情的眼淚。但讀《孔乙己》時,你的眼淚流不出來,心里陣陣絞痛,眼淚往肚子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命運悲劇、性格悲劇,還是社會悲劇呢?讀課文后我們就可以找到正確的回答?!边@則導語抓住課文重點:孔乙己是怎樣一個人,巧布疑陣,而且還明確告訴學生答案就在文中,讓學生對課文有興趣,學習主動性自然會提高。
疑問讓學生有了探究欲望,教師再加以引導,學生沿著線索,積極思考從而找到答案?!坝幸蓜t思,進而解疑”,久而久之會培養(yǎng)學生積極思考的習慣。
一定的情境產(chǎn)生一定的情感,教者動情,學者方能動容。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或利用多媒體教學創(chuàng)設一種意境,從而讓學生深受感染,激情澎湃。
如:在講《狼》一文時,讓學生閉上眼睛,給他們描摹一種這樣的場面:“暮色已濃,你一個人穿行于森林中,風聲颯颯,一股涼氣涌上心頭。你不由加快了腳步。突然,你意識到后面尾隨著什么東西。伴隨著一聲野獸的嚎叫,你知道這是狼的叫聲。當你還在猶豫之時,那只狼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說到這里,讓學生睜開眼睛,問他們該怎么辦。這時學生思維活躍,回答出各種答案。然后我順勢引入課文:“有個屠戶也在毫無準備之時遇見了狼,而且是兩只狼,他選擇了哪種方式呢?”這樣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
再如:教學《黃河頌》一文時,首先用幻燈片打出一幅幅氣勢磅礴的黃河圖片同時播放聲音,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的立體角度進入情境,感受黃河的豪邁氣魄。然后播放配樂詩朗誦《黃河頌》,讓學生融人描繪的意境。最后導入:當抗日烽火燃遍中國大地時,詩人正隨軍行進在黃河岸邊,雄奇壯麗的山河,英勇抗敵的戰(zhàn)士,使他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頑強的奮斗精神與不屈的意志。于是,他向著黃河母親,唱出了豪邁的頌歌。又如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可先讓學生聽崔健的歌曲《父親》,在聽歌時讓學生思考父親給自己的感覺,悠揚的旋律會讓學生想起生活中的情節(jié),感人的歌詞會在學生內(nèi)心深處激起層層的波瀾。
可見,描摹具體的實境可以讓學生如臨其境地加強他們的情感體驗,震撼他們的心靈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
在學習一些反映愛國主題的文章,如《土地的誓言》時,學生由于年齡所限,根本沒有家國之痛、民族之恨這些經(jīng)歷和體驗,所以情感很難被調(diào)動。教師可以簡介寫作背景導入?!熬拧ひ话恕笔伦冎螅瑬|北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至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戰(zhàn)爭正處于十分艱苦的階段,流亡在關內(nèi)的東北人依然無家可歸。作者懷著難以遏制的思鄉(xiāng)之情寫下了這篇文章。學生們內(nèi)心有著樸素的感情,也有豐富敏感的心靈,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始之前,務必努力喚起學生的內(nèi)心情感,當學生情感被調(diào)動起來后,本文的教學就易于進行了。
總而言之,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靈活巧妙合理地運用這些方法,能夠緊緊抓住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開端,只要再精心設計恰當?shù)膶дZ,再適時、科學的運用,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最佳狀態(tài)下學習,對教學活動的開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