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寒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刑事訴訟證人出庭作證的必要性分析
——以程序正義理論為視角
高 寒
(太原科技大學,山西 太原 030024)
我國刑事訴訟證人出庭率低、以書面證言代替證人出庭的問題普遍存在,直接影響訴訟程序的公正性。文章以程序正義理論具有的中立、平等、參與和公開原則為標準,強調(diào)證人出庭作證的必要性。該制度有助于促進法官中立、當事人平等,健全程序參與,推動程序公開。只有證人出庭作證,當庭陳述證言,刑事訴訟才會取得良好的司法效果,實現(xiàn)社會正義。
刑事訴訟;證人出庭;程序正義
證人出庭作證是現(xiàn)代庭審制度的基本要求,是刑事案件審理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法院獲取案件信息的重要途徑,更是保證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因此,推動刑事訴訟證人出庭作證制度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刑事訴訟制度已經(jīng)建立起了控辯審判形式,要求認定事實、舉證質(zhì)證、辨明是非、罪責確認和公開裁判均在法庭上進行。但在司法實踐中,證人出庭作證率偏低,以書面證言的方式代替證人出庭作證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了案件證據(jù)的真實性,不利于對案件事實的調(diào)查,妨礙了控辯雙方的舉證、質(zhì)證,不利于公開審判。[1]
正義不僅要得到實現(xiàn),而且必須是以人們能看得見的方式實現(xiàn)。程序正義是立法者在程序設計、司法者在程序操作過程中所要達到的目標。程序的本質(zhì)特點既不是形式性也不是實質(zhì)性,而是過程性與交涉性,[2]其本質(zhì)上是一種“過程價值”,主要體現(xiàn)于程序的運作過程中,是評價程序正義與否的價值標準。程序公正在現(xiàn)代社會中,特別是在訴訟法學界越來越受到重視。中西方學者從不同的角度闡述了不同的判斷標準,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中立原則
訴訟程序是居于中立的第三方進行裁判的過程,中立是保證程序結果具有公信力的有效支撐。從這個意義上說,中立原則是訴訟程序的基礎性原則。中立原則源于裁判中立,是指在訴訟構造中,法官與雙方當事人保持同等的司法距離,對案件保持超然和客觀的態(tài)度。[3]中立原則的核心和精髓在于第三方的公正介入,一方面要求裁判者同爭議的事實和利益沒有關聯(lián)性;另一方面要求裁判者不得對任何一方當事人存有歧視或偏見。在訴訟中,證人作為重要的訴訟參與人,當庭陳述證人證言對法官保持中立、依法裁判具有重要作用。
(二)平等原則
訴訟本質(zhì)上是建立在雙方平等對抗基礎上,由中立第三方運用國家賦予的裁判權就爭議予以裁判的規(guī)則、制度,即在訴訟主體結構層面應當強調(diào)訴權的平等與對等。在訴訟中,應當保證當事人享有平等的訴訟權利,在立法上享有“靜態(tài)的平等”;法官應當平等地保護當事人訴訟權利的行使,在訴訟過程中享有“動態(tài)的平等”。申請證人出庭既是法律賦予當事人的權利,同時也是保證訴訟雙方當事人在訴訟過程中平等對抗的重要條件。
(三)程序參與
司法權是一種消極的、被動的權力,司法運行的過程離不開訴訟各方的參與。司法者必須是在受判決直接影響的各方參與下,通過提供證據(jù)并進行說理性的說服和辯論,以此為基礎進行裁判的制作?,F(xiàn)代訴訟離不開有關各方的參與,廣泛參與是程序正義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程序參與是一種自愿、直接、廣泛的參與,不僅包括當事人參與,還應當包括證人、鑒定人等各方的參與,而且“參與審判的各方應以言詞陳述的方式從事審理、攻擊、防御等訴訟行為。”[4]
(四)程序公開
程序公開就是要使訴訟的每一個階段和步驟都以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看得見的方式進行。公開的目的在于讓民眾親眼見到正義的實現(xiàn)過程,這一過程對當事人和社會公眾具有提示、感染和教育作用,同時程序公開提供了對訴訟過程實施社會監(jiān)督的可能性。證人出庭當庭陳述證人證言,有利于當事人和社會公眾目睹正義的實現(xiàn)過程,實現(xiàn)訴訟程序的價值。程序公開是證人當庭作證必不可少的原則,更是推動司法民主、人權保障水平提高的必由之路。
總之,程序正義的實現(xiàn)離不開證人出庭作證,離不開證人的參與,證人有必要也應當出庭作證。
刑事訴訟程序正義的實現(xiàn)要求證人出庭作證,證人出庭當庭陳述證人證言,對程序正義的實現(xiàn)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證人出庭促進法官中立
證人作為控辯雙方以外的第三人參與到刑事訴訟程序中,對于法官查明案件事實、依法做出裁判具有重要作用。證人本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決定了證人在訴訟中的重要作用。雖然證人并非訴訟程序中訴的利益的當事人,但證人出庭,憑借自己的感官與記憶力,客觀地陳述相關事實,能夠推動法官形成自由心證,中立的做出裁判。同時,證人的出庭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司法裁判權的濫用,對案件形成完整的證據(jù)鏈、最大限度地接近客觀真實,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具有重要作用。
訴訟裁判堅持中立性有利于裁判結果的公正,而證人出庭則是公正裁判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證人作為第三方介入訴訟程序中,可以盡可能還原案件事實,也能對法官的權力進行有效制約,最終實現(xiàn)案件的公正處理。
(二)證人出庭有利于當事人平等
刑事訴訟中,往往由當事人一方提出證人證言支持己方觀點,證人并非是爭議的當事人。證人不出庭,實質(zhì)上就剝奪了對方當事人聽取證人當庭陳述、向證人發(fā)問的機會,無法對證人進行詢問、質(zhì)證,顯然是對其訴訟權利的嚴重侵犯,導致雙方權利失衡,可能會直接影響法官斷案和當事人對訴訟結果的接受程度。作為一種法定義務,證人出庭行為是保證訴訟程序正常進行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只有證人當庭陳述證人證言,當事人才有機會對證人進行交叉詢問,才能夠有效地推動訴訟雙方在訴訟中平等對抗,實現(xiàn)訴訟程序的交涉性,從而明辨真理是非,使法院做出公正的裁判,達到解決糾紛的目的。
(三)證人出庭健全程序參與
證人作為訴訟中非常重要的一方參與者,甚至可能對案件的結果起著決定性作用。毋庸置疑,從程序正義的角度而言,訴訟的順利進行離不開證人的參與。證人作為案件的記錄者甚至是親歷者,具有不可替代性,理應受到重視與保障。證人出庭作證是現(xiàn)代庭審制度的主流,是刑事審判實現(xiàn)公開、公平和公正的重要因素,也是貫徹直接言詞原則的必然要求。法官必須在法庭上親自聽取被告人、證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的陳述,案件事實和證據(jù)必須以口頭方式向法院提出,調(diào)查必須以控辯雙方口頭辯論、質(zhì)證的方式進行。通常來講,只有證人親自出庭做出陳述并現(xiàn)場回答控辯雙方的質(zhì)證和詢問,其證言才可能被法庭采信,進而成為法庭裁判的相關依據(jù)。證人證言在訴訟中作為一種應用廣泛的證據(jù),與物證、書證、鑒定意見等其他證據(jù)相互印證,使各種證據(jù)之間成為有機的證據(jù)鏈,來共同證明案件的事實情況,其證據(jù)價值歷來受到司法審判實踐的重視。證人出庭作證對于查明案情,核實證據(jù)的真實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證人出庭推動程序公開
程序在陽光下運行不僅是程序正義的要求,更是司法改革發(fā)展的方向。證人出庭,在庭審的過程中陳述證言,不但可以接受雙方當事人的詢問,促進控辯雙方有效辯論,而且可以推動訴訟程序的進行,使當事人和社會公眾了解案件的是非曲直以及整個訴訟程序的運行過程。將案件的整個過程置于當事人與公眾的視野內(nèi),能夠使當事人對案件的接受程度大幅度提升,避免案件出現(xiàn)“案了事不了”的局面,節(jié)省了成本,提升了訴訟的經(jīng)濟效益。同時,也極大地發(fā)揮了司法對整個社會的教育意義,有利于形成“崇法、尚法”的社會風尚,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綜上而論,從程序正義理論的角度看,刑事訴訟程序運行的整個過程離不開證人的出庭作證。證人出庭作證會促進庭審的公正,實現(xiàn)刑事訴訟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的雙重價值。
程序正義理論是衡量訴訟程序運行好壞的重要標尺。一方面,程序正義理論要求證人必須出庭作證,當庭陳述證人證言;另一方面,證人出庭作證也能有效推動司法程序的良性運行。刑事訴訟證人出庭的現(xiàn)狀確實與理論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改變此種現(xiàn)狀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應首先在觀念上認識到證人出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要在實踐中完善相關配套措施,才能實現(xiàn)刑事司法懲罰犯罪和保障人權的雙重目的,實現(xiàn)良好的司法效果與社會效益。
[1]姚海斌.我國刑事訴訟中證人出庭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1.
[2]季衛(wèi)東.法律程序的意義——對中國法制建設的另一種思考[J].中國社會科學,1993,(1).
[3]樊崇義.訴訟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
[4]陳瑞華.什么是真正的直接和言詞原則[J].證據(jù)科學,2016,(3).
責任編輯:孫 暢
The Necessity of Criminal Witness Presenting at Cour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cedural Justice Theory
GAO Han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iyuan 030024,China)
The problem of low frequency of criminal witness at court is popular in China. The usual practice is to present written testimony at court. This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justice of judicial procedures. Procedure justice requires the standards of neutrality,equality,participation and opennes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ask the witness to show in the court. The system is helpful to promote the degree of judge neutrality,parties’ equality,complete procedure participation,and open procedure. Only when the witness attends in the court and makes statements,criminal procedure will achieve good judicial effect and social justice can be realized.
criminal procedure;the witness attending at court;procedure justice
1004—5856(2017)09—0043—03
2016-11-15
高 寒(1991-),男,河北保定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訴訟法研究。
D925
A
10.3969/j.issn.1004-5856.2017.0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