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自芳
(湖南財經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和工作機制研究*
□ 謝自芳
(湖南財經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2)
在加強高校學生科學文化素養(yǎng)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高校立德樹人任務的實現路徑和工作機制為出發(fā)點,對高校進行立德樹人任務的原因進行分析,從教育理念、教育者素質、教育目標等六個方面對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途徑進行探究。
立德樹人;高校教育;道德教育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教書育人是老師的職責,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書傳道促進學生知識文化提高的同時,也不能忽視育人,即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促進道德教育這一環(huán)節(jié)。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進行更深層次學習的重要場所,其發(fā)展目標不僅是要培養(yǎng)學術型人才,而且也要培養(yǎng)品德高尚的人。下面,筆者對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和工作機制進行幾方面的淺談。
想要促進學生的德育,促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首先就需要教育者能夠清楚地認識了解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原因,把握立德樹人的內涵。教育者只有在充分認識了解了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毛澤東同志曾說過:青少年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是祖國未來的希望。但最近幾年來,類似于馬加爵那樣因為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就將與自己朝夕相處的室友殘忍殺害的報道一次又一次地刺痛了我們的眼睛。人們在遺憾、惋惜、指責的同時,也不止一次地問道:“這個時代里的孩子們怎么了?”他們的這一不理智行為,與當今社會他們德育的缺失存在著很大關系。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以往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大多數教育者都忽視了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培養(yǎng)出了許多類似于馬加爵那樣有德無才的人。德育不論是對學生的個人成長還是對社會的發(fā)展都有著重要影響。傳統(tǒng)教學中不重視學生德育的這一教育觀念是需要積極轉變的。德育教育缺失問題間接性地導致了一次次慘案的發(fā)生。因此,積極、及時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就顯得十分迫切。
有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無才無德是‘廢品’,有德無才是‘半成品’,有才無德是‘危險品’,有德有才是‘精品’”。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出于時代要求相符合的人才,以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如果單一的只對學生進行科學文化教育,提升他們的知識素養(yǎng),而不注重他們的道德修養(yǎng),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不僅不符合當今時代背景下的人才需求標準,而且還可能對國家和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產生不良的影響效果。因此,高校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要積極加強學生的德育。其次,大學等高校常常具有良好的文化和學習氛圍,積極地在學生邁出社會前對高校學生進行正確德育思想的灌輸、加強對高校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更加有助于促進學生正確道德觀的形成。在高校中進行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可以有效地借助學校的良好文化氛圍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道德熏陶,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推動學生的健康成長。加強學生的德育,促進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的任務,不僅有助于讓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成長,而且也有助于培養(yǎng)出德智健全的、符合社會發(fā)展要求的新人才。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成長,與此同時,它對祖國未來的繁榮強大也有著重要影響。那么要怎樣在高校中實現立德樹人的任務,在教學中有哪些有效的實現途徑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為著手點來推動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
(一)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
德育的作用和重要性不容忽視。因此,要促進高校的立德樹人任務,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要高校的教育者們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老師樹立了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教學觀念,有助于老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播的過程中,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正確思想道德觀念的引導,糾正學生所存在的不正確或不恰當的道德觀念,促進學生更深一步地理解道德的深刻內涵,吸收老師所傳授的道德知識,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其次,教師們樹立了德育理念,還有助于老師用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來作為教學指導,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更好的指引;與此同時,也還能夠讓老師的教學更有目的性和計劃性,促進老師更好地進行教學,有效推動課堂教育的開展。
(二)提高教育者的自身素質,進行榜樣的引導
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是服務學生成長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和保障。高校在實現立德樹人的任務時,光讓老師們樹立德育的教育觀念也還是不夠的,還需要積極地完善校園的師德建設,樹立良好的德育風范,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氛圍,在潛移默化中促進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以真正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完善校園的師德建設,可以讓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地以身作則,通過自己在社會生活中無聲的道德行為,來加深學生理解一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本質與深刻內涵,促進學生吸收道德知識;同時,老師也能更好地成為學生的學習榜樣,對學生進行正確德育觀的引導和指引。換個角度想想,如果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本身就存在著不良的道德品質,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學生進行立德樹人教育,可能還會給學生進行一些錯誤的示范,帶來適得其反的學習效果。因此,加強高校中教師們的師德建設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只有加強了教師的師德建設,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觀念,才能更好地推動高校的德育教育,有效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實現立德樹人的這一目標。
(三)把學生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學工作的主要目標
高校在實現立德樹人的這一教學過程中,還需要讓進行德育的教師們積極地將學生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樹立以學生為本、服務至上的理念,服務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并且教師還應在教學過程中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學生道德品質、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作為重要工作目標。除此之外,在這一過程中老師們積極地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一個人的道德素養(yǎng)如何,常常都是在相互交往的過程中,通過一些生活中的細微小事體現出來的。教師的年齡、學歷基本上都比學生要高得多,生活經驗往往也比學生豐富得多。因此,教師可以在與學生的接觸中,通過與學生的溝通或者觀察學生做事、生活的一些行為習慣,敏銳地從中勘探到、并且快速地了解到自己的學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存在著哪些德育上的缺失,或者存在著哪些不恰當或不正確的道德觀。這樣的深入了解有助于促進老師更好地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對癥下藥,對其不恰當的道德觀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糾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崩蠋煹穆氊煵还庠谟趥鞯溃皶r地對學生所存在的困惑進行解答也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把學生放在教學工作的首位,促進師生間的溝通交流,還有助于讓老師既做學生的良師又做學生的益友,多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讓學生在遇到他們不能解決的問題或存在困惑的煩惱時,能夠更加主動地尋求老師的幫助,向老師們傾吐出自己的煩惱,讓老師幫忙開導自己,而不是沖動地像馬加爵那樣意氣用事,造成無法挽回的悲痛后果。老師多與學生進行溝通,多關心學生,也有助于讓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減少大學生常有的孤獨感,使他們感受到社會中存在的正能量,推動他們與其他同學友好地相處。
其次,要促進師生間的溝通,推動教師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也需要高校在教育中多設置一些愛心輔導員,使老師更加平易近人,能夠有耐心地對學生進行開導,推動師生間更好地進行溝通。時代是在不斷發(fā)展著的,不少人對新事物的吸收能力都比較緩慢,有的人甚至覺得是難以接受的。在這樣的影響下,常常就造成了各種不同年齡的人之間存在著代溝,阻礙了他們之間正常、有效的溝通。因此,高校在輔導員的挑選過程中,也應盡量挑選一些與學生年齡差距不是太大的輔導員,以減少師生間的溝通障礙,解決學生所存在的問題。以此來實現高校立德樹人這一任務,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突出、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
立德樹人——要先幫學生立好了德,才能推動老師們更好地對學生的“人”進行塑造。因此,高校在實現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與目標時,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同時也是高校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大學生一般都已成年,對于事物都有自己的判斷和理解能力,但此時他們最終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都尚未形成。在這變化多端的新時代里,在學生未真正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時,他們思想的可塑性依舊很大。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用先進的理念來感染學生,促使學生更好地將抽象的道德理論概念進行吸收。突出、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需要高校在對學生的課程進行設置時,多加大思想道德課在教學中的比重,讓學生意識到思想道德的重要性,以此來推動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實現。
(五)創(chuàng)新教學科目,創(chuàng)新實踐路徑
在高校在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的過程中,還需要高校積極地對教學科目進行創(chuàng)新。將德育有機地蘊含在學生的學科教育中,促進學生更好地吸收道德知識。積極的創(chuàng)新道德教育的實踐路徑也是促進高校立德樹人任務實現的有效方法之一。老師在教育中要注重學思結合,充分發(fā)揮教書育人的引領作用。因此,要實現老師的引領作用,就可以讓老師們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過程中積極地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進行相應的社會實踐。將知與行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更加清楚地認識和了解到加強自身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還能夠推動學生們進一步理解道德的深刻內涵,從而在生活中以嚴格的道德標準來規(guī)范自身行為、加強自身道德素養(yǎng)的提高。其次,學校也可以在學生學習的課余時間里多開展各類文娛活動,強化實踐對人的塑造功能,讓學生在實際的活動的過程中,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品德,推動學生們積極地吸收和借鑒他人的長處,對自己所存在的不足之處努力地加以改進,從而讓高校對學生的立德樹人教育更有效,得到更好的實現。
(六)在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老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如果在課堂教育的過程中學生不主動地吸收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或者老師不注重學生知識的吸收情況,那么這樣的教學效果也是極差或徒勞無用的。因此,高校在教育過程中想要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首先就不能忽視掉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一重要信息和關鍵點。其次,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還需要老師們積極地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學習方向的正確引導,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幾乎是少得可憐,甚至也可以說師生間幾乎沒有相互互動的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想真正達到立德樹人的這一教育目標,老師在學生進行立德樹人的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態(tài)度是需要積極轉變的。老師不光要完成教學內容,還要積極地關注學生對知識的吸收情況和掌握程度,積極地對學生進行自主思考的引導,促進學生更好的、更有效的吸收德育知識,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高中是學生學習的一個特殊時期。在這一期間,不少老師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常常給學生灌輸一種進了大學就什么都好了的學習觀念。在這一錯誤觀念的指導下,不少學生在進入大學后都過度地放松自我,不把學習當回事兒,并且不能深刻認識和了解到大學學習的重要性,甚至丟掉了高中時期那股有沖勁兒的學習習慣,無故逃課、曠課、上課玩手機不認真聽課的情況比比皆是。高校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實現立德樹人的之一根本任務,還需要教師積極地對學生的習態(tài)度進行轉變。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多給學生強調一下大學學習的重要性,糾正學生中存在的大學不用好好學習的錯誤思想觀念,讓學生樹立自主學習的意識,積極主動地吸收德育知識,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也應該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制定相應規(guī)章制度,對無故缺課、曠課的學生給予嚴懲,對上課不認真的學生進行相應批評,用施加外力的方法來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以此來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作用,推動老師立德樹人教育的有效開展,促進學生德育知識的吸收,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總而言之,在高校要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首先就需要教育者們充分認識、了解到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性,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然后再在此基礎上積極地在教學過程中將促進學生的道德教育放在教學首位、作為主要教學目標。其次,還要重視老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以身作則的引導作用,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推動教師多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糾正學生所存在的不恰當或不正確的道德觀念。再者,高校在學生學習的科目上也要積極地進行創(chuàng)新,加大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此來推動學生更好吸收德育知識,提高自身道德素養(yǎng),真正實現高校立德樹人這一教學目標!
[1]許彩標.民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和工作機制研究.教育課程研究2016(6).
[2]王彩麗.高校“立德樹人”的實現困境及路徑探索.運城學院學報,2015(6).
[3]李巖.高?!傲⒌聵淙恕钡臅r代內涵與實現路徑.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3).
[4]金更興.高校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和機制.新西部(理論版),2013(4).
[5]車先里,張然,許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現路徑和工作機制研究與實踐——以山東農業(yè)大學為例.高等農業(yè)教育,2013(10).
G641
A
1008-4614-(2017)02-0055-04
2017-3-9
謝自芳(1974—),女,湖南長沙人,湖南財經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政工師,學生處資助干事,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學生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