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川鋒
(南陽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3)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高職高專院校慕課教學模式的構建
黃川鋒
(南陽醫(yī)學高等??茖W校,河南 南陽 473003)
慕課時代已經到來,慕課具有的大規(guī)模開放性在線學習的獨特優(yōu)勢引領了當前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潮流,成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的新生力量,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在此背景下,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模式亟待改革,以迎接慕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目前,大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的慕課建設還處在起步階段,基于慕課的教學模式還未建立,慕課平臺所需的軟、硬件條件還不完善,高水平的慕課團隊少之又少,校內外適合高職高專院校的優(yōu)質慕課資源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慕課教學的需要。各高職高專院校需高度重視慕課教學,從頂層設計、教育教學理念、師資建設和慕課聯(lián)盟建設等方面著手,積極探索基于慕課的教學模式改革,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慕課;高職高專院校;教育信息化
慕課(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指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其理念是將全球大學優(yōu)質課程資源通過在線教育讓學生共享。2013年慕課進入中國,2014年清華大學推出全球首個中文版慕課平臺,同年中國大學MOOC上線,開啟了中國高校慕課時代。教育信息化是必然趨勢,教育部專門印發(fā)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guī)劃》,慕課是教育信息化的最佳載體,對高職高專院校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和實現內涵式發(fā)展是一個難得的機遇[1]。當前,基于慕課教學理念的教學改革已在全國各高校中展開,有力推動著高校教學模式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方式轉變。相對本科院校,高職高專院校的慕課教育理念、師資和硬件條件還比較落后,慕課教學資源有限。各校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內建外聯(lián),著力構建基于慕課的新型教學模式,做好內涵建設,提升教師教學水平,方是立足之本。
慕課的優(yōu)勢在于基于信息化和網絡化的在線教學形式和以“學”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通過網絡即可進行自主學習和提問,這種個性化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2]。課程內容碎片化和學習完成率低是其主要缺點[3]。
1.1 慕課的優(yōu)勢
(1)慕課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慕課將課程講授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大數據深度融合,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活動轉移到互聯(lián)網平臺,讓更多的學生在這個虛擬的課堂里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自由學習。這種在線教育形式集中體現了“以學為主,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在改變傳統(tǒng)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4]。慕課的主要特點是大規(guī)模、開放性和網絡性,便于學生自學和交流。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說,其優(yōu)勢在于“微課程”“在線測驗”和“實時交互”這3個方面?!拔⒄n程”是慕課的核心,每個“微課程”教學視頻大約10分鐘左右,由課程團隊進行教學設計和視頻制作,主題突出,內容精練,容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拔⒄n程”教學視頻中包含“小測驗”,答對了才能繼續(xù)觀看視頻,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及時進行檢測。測驗包括每章測驗、期中和期末考試,系統(tǒng)能夠自動判斷正誤和評分。慕課的“實時交互”可實現教師在視頻中提出問題,學生回答正確方可繼續(xù)學習,學生有問題也可隨時向教師請教,這種“一對一”的互動過程,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不可能實現。除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互,學生和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論壇進行交流討論。每門慕課都有開課和結課時間,便于學生選課和按時完成課程學習。在課程的開放周期內,學生可以觀看教學視頻、完成并提交作業(yè)、在社區(qū)討論、互評作業(yè)、參加測試。教師可通過云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的主要問題,在課堂上給予有效輔導,通過師生互動來完成教學目標。在課堂上,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討論、案例分析、歸納總結等方式掌握所學知識。慕課通過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的無縫對接,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5]。
(2)優(yōu)質資源共享,讓學生學得更好。慕課是一種優(yōu)質的教育教學資源。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不同的教師授課水平不一樣,而優(yōu)秀師資數量有限,不能使每個班級的學生都能獲得最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這種差異化教學導致人才培養(yǎng)質量不一致。慕課的授課視頻一般是由課程團隊進行設計制作,課程內容主要采用模塊化結構,對講授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精心設計,并突出課程特色,大部分視頻由名校名師或骨干教師主講,產出的是精品化的教學資源。任何學生都能夠通過網絡得到最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并且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水平選擇性地進行個性化學習,如果遇到問題,還能夠隨時進行討論和在線交流。慕課使每位學生都有機會向名校名師學習與交流。目前,適合高職高專院校的優(yōu)質慕課資源還很少,專業(yè)課慕課資源更少,但各所學校都十分重視慕課資源建設,在硬件和師資培訓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高職高專院校慕課資源建設除了要引進優(yōu)質的慕課資源,還需要根據專業(yè)特點和課程特色,通過團隊合作,制作適合自身教學要求的精品慕課,突出人才培養(yǎng)特色。
1.2 慕課的局限
(1)慕課對課程團隊素質和資金投入有很高的要求。慕課打破了傳統(tǒng)由一位教師備課和授課的教學模式,作為一種優(yōu)質共享的教學資源,其設計制作和線上運行需要一流的課程團隊和大量的資金投入。課程團隊既要對課程體系進行集體研究,又要分工合作,對慕課進行精細化設計、制作和完善,確保語言表達、內容銜接、動畫技術配合恰到好處。還需依托大數據、學習分析和云平臺的支撐,這就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和人力維護,對許多高職高專院校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負擔。
(2)慕課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都是一個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由教師進行教學組織,而慕課更多的是學生自我管理和主動學習,因而對學生的自控能力和自學能力要求很高。然而,正是因為慕課缺乏傳統(tǒng)的課堂學習氛圍和教師的組織引導,使學生在線課程完成率很低[6]。文獻顯示,多數學生兩星期左右就會失去持續(xù)學習興趣,大多數學生靠自我約束難以完成慕課學習。慕課知識碎片化帶來的問題也不容忽視,每門慕課一般制成許多“微課程”,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對單個知識點的理解,但另一方面不利于學生對課程內容和知識體系的綜合應用和總體把握。另外,慕課缺乏針對專業(yè)或社會需要構建的系統(tǒng)化的課程體系,不利于學生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素質的全面提升。從教師的角度來看,在慕課模式下,學生的學習通過線上學習完成,課堂教學教什么、怎么教,對教師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每一門課程都適合慕課教學,例如實踐性強的課程。
2.1 做好頂層設計和整體規(guī)劃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要大力開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實踐的深度融合,以教育信息化打破長期制約教育發(fā)展的瓶頸,努力實現信息技術對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革命性影響[7]。雖然各高校普遍重視慕課建設,但多數高職高專院校的慕課建設缺乏頂層設計和整體規(guī)劃,且面臨經費不足和教師積極性不高等諸多難題,往往是說的多而做的少,導致慕課建設有很大的盲目性[8]。這類學校的首要任務是以慕課為契機提高教學質量,將課堂教學與慕課相融合。開放的慕課課程,主要定位于公共課、專業(yè)基礎課和素質拓展課等優(yōu)質課程。充分利用名校的資源優(yōu)勢,建立共享平臺和合作聯(lián)盟,實現優(yōu)質課程資源共享。經過充分調研和論證,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做好頂層設計,制訂規(guī)范的管理辦法、科學的工作流程和完善的資金保障機制。將慕課教學加入教師評價體系,鼓勵教師開發(fā)和應用慕課進行教學。
2.2 多元化的慕課建設模式
高職高專院校面臨課程結構有待優(yōu)化、學生數量多、教師相對缺乏以及信息化教學能力亟待提升等問題??上冉柚谌侥秸n平臺創(chuàng)建課程,如“中國大學慕課網”“愛慕課”等,以公共課程和素質拓展選修課程為試點推行慕課教學模式。選配校內指導教師,培訓慕課教學方法,探索教學方法改革。同時,通過課程招標建設方式,建設高質量、有特色的校本慕課資源。積極和兄弟院校合作,創(chuàng)建慕課共享聯(lián)盟。每所學??梢愿鶕约旱膶I(yè)特色和優(yōu)勢課程,組建優(yōu)秀課程團隊,以專業(yè)課為重點,合作學校分別建設不同的精品慕課,實現優(yōu)質課程資源共享,彌補師資短缺以及優(yōu)勢課程不足等問題。通過多種慕課建設模式,使更多的課程實現慕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2.3 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9]?;谀秸n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課程教學與在線學習的課時之比不低于1∶1,以保證知識體系的完整性與連續(xù)性。這種基于慕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了重構?!靶畔鬟f”是在課前進行的,學生先在網上進行自主、個性化學習,完成課程視頻觀看、問答互動和習題測試等;“吸收內化”主要是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來完成,教師能夠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困難,在課堂上給予有效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吸收。為避免慕課知識的碎片化,各章節(jié)的“微課程”要有編號和標題,便于學生系統(tǒng)學習。慕課教學要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實現對學生學習的及時評價與反饋,包括在線討論、測驗考試、課堂表現等多種方式,督促學生高質量完成課程學習。
慕課目前還不可能取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畢竟校園文化、課堂氛圍的熏陶都是在線課程難以替代的。加上高職高專院校自身條件限制,慕課建設只能是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面對慕課時代的到來,高職高專院校要根據自身特點和優(yōu)勢,大力加強慕課建設,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實現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目標。
[1]汪瓊.慕課運動對高等教育的滲透性影響[J].開放教育研究,2016,22(3):37-43.
[2]王海波.國外當前慕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探析[J].復旦教育論壇,2015,13(4):25-30.
[3]Fisher A,Anderson G B,Peng R,et al.A randomized trial in a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 shows people don't know what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looks like,but they can learn[J].Peer J,2014(2):672.
[4]李普華,薛宏麗,趙玉濤.多主體視域下MOOC的混合式學習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6,10(6):88-92.
[5]汪衛(wèi)芳,樊祎斌.MOOCS時代高職教學模式改革路徑選擇[J].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2014,23(2):7-10.
[6]令狐新榮.慕課背景下的高校信息素養(yǎng)教育探討[J].經濟管理,2015,29(10):101.
[7]Waldrop M M.Online learning:Campus 2.0[J].Nature,2013(40):160-163.
[8]方璇璇,余國江.面對“慕課”: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困境及應對策略[J].合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4(2):53-57.
[9]Hill P.Online educational delivery models:a descriptive view[J].Educause Review,2012,47(6):84-86.■
G40-03
A
1671-1246(2017)10-0021-02
2015年河南省醫(yī)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Wjlx201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