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志剛
【摘 要】目前我國小學生語文經典誦讀教學雖然已經在全國大多數小學開展這門課程,但是在課程的開展過程中卻存在著許多問題,使經典誦讀教學無法對學生的產生深刻的影響。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詳細闡述了優(yōu)化小學經典誦讀教學效果的積極策略。
【關鍵詞】小學;經典誦讀;教學;誦讀方式;背誦
一、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師對經典誦讀教學的認識有誤
一些教師對經典誦讀教學的認識有誤,認為經典誦讀就是讓學生閱讀、背誦大量的古詩文,把古詩文教學與經典誦讀教學混為一談。為了讓學生更快地背誦詩文,教師就會在教學過程中花大量時間來解釋古詩文的背景以及含義,殊不知經典誦讀真正的目的在于利用小學生良好的記憶力背誦大量有價值的經典作品,讓其在日后的學習與生活中不斷探索這些經典的含義。這樣的差別表明了教師對經典誦讀教學的認識有誤,導致了大量寶貴的教學時間被浪費。
(二)學生理解經典文化有障礙
小學生畢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知識儲備少,對傳統(tǒng)經典文化不了解,這樣的話導致了小學生對經典文化理解有障礙。大多數的小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嘗試新鮮的東西,卻缺乏耐性,討厭無聊的東西。對于小學生而言,經典文化既深奧難懂,又枯燥無味,而且整個背誦過程困難,時間長,背過后又很容易忘記,
這些都會打擊學生學習經典文化的積極性,對經典誦讀教學產生厭惡、抵觸的情感。
(三)學校對語文經典誦讀教育評價體系不完善
學校對語文經典誦讀教育的評價體系不完善表現在評價內容單一,無法對教師教學成效進行全面的了解,評價方式不靈活,不能將教學評價很好的發(fā)揮其作用。例如,學校經常以抽查一些學生的背誦情況來評價教師的教學成果,這樣雖說可以減少大量的時間,但是這種方式卻很死板,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經典作品的
積極性,也不能為語文經典誦讀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
二、優(yōu)化小學經典誦讀教學效果的積極策略
(一)加強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培訓
經典誦讀以誦讀為重,故教師的誦讀能力是需要大力培養(yǎng)的,因為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講解者,更要以身作則,與學生一起誦讀經典。然而據調查教師的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有的教師自身誦讀水平差就不作示范,利用音頻范本來領讀,這樣不利于與學生的互動。
在每個教師心中應樹立這樣的觀念,教師對于自己的涵養(yǎng)應自覺地提高,身體力行做到知行統(tǒng)一,以自己的言行去展示良好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另外,經典誦讀常常作為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出現,所以教師應該同時提升自己的課程主體參與意識、資源開發(fā)意識、課程生成意識與反思評價意識。
(二)靈活運用多種誦讀方式
1.齊讀與領讀
每天的早讀或午讀以齊讀的形式進行,在齊讀中學生大聲誦讀,忘情在經典詩文中,而且還能擁有強烈的班級歸屬感。領讀可由擅長誦讀的同學擔任,既能起到帶頭作用,又可以營造誦讀氛圍;也可由學生輪流領讀,讓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都可得到鍛煉的機會。
2.自讀
“書讀百遍,其義白見”,讀的遍數多了,領會的自然就多。每個學生的誦讀水平不同,即個人記憶力和領悟力不同,所用的時間也就不同了。自讀兼顧了不同學生的能力水平,給學生以一定的自由空間來誦讀,除了課上的自讀,學生課余時間的自讀也很重要。
3.合作誦讀
可運用小組齊讀、小組輪讀、表演讀等學生喜歡的形式來進行經典誦讀。大家共同配合的誦讀,學生很樂于參與,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既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更能增加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凝聚力。
4.配樂朗讀
在國學經典誦讀中,配樂朗誦是學生喜愛的誦讀方式,尤其是唐詩宋詞的誦讀。配樂朗讀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因為音樂對人的感染是最迅速、最直接、最深刻的。再者,配以恰當的背景音樂,有利于學生感悟經典的內涵,有助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
(三)加強背誦指導,強化誦讀效果
1.抓住關鍵詞語背誦
有的文章段落有重點字詞可以作為背誦的關鍵詞,牢記這些關鍵詞,可防止漏背、混背,能夠提高背誦效率。
2.要鼓勵學生進行聲情并茂地背誦
“朗讀便于記憶,默讀便于思考”誦讀必須出聲,汜憶效果才會最好。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通過聲情并茂地朗讀進行記憶,并讓學生明白朗讀背誦的效果最好,養(yǎng)成正確的背誦習慣。
3.指導學生進行分解背誦
有些經典作品篇幅較長,誦讀起來難度較大。誦讀時可以先通讀全文,初知大意,理清文章的層次,然后再引導學生逐層反復誦讀,各個擊破,直至背誦全篇。如誦讀《弟子規(guī)》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按總序——孝順父母篇——尊敬長輩篇——為人處世篇——讀書求學篇這樣的層次去背,化繁為簡,曰積月累,最終達成誦讀目標。
4.合作背誦
教師在指導學生誦讀時,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合作進行背誦,互相糾錯,交流討論,切磋記憶方法,這樣能極大提高背誦的精準度。合作背誦形式多樣,可以小組比賽背,也可以是組內搶背、組員對背等。如誦讀《三字經》《聲律啟蒙》等部分內容時就可以用這樣的方法。
(四)增加教學手段的靈活性
首先教師的知識儲備要足夠豐富,教師不單單要會“教”、會“背”,還應擁有更多的知識儲備。豐富的知識儲備,才能使教學手段更為靈活,運用自如。經典誦讀涉及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多個領域,不單單需要教師的基本語文常識,更需要更加深入廣博的傳統(tǒng)文學、傳統(tǒng)文化知識。這樣同時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顯示出教師自己獨特的教學魅力。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教師應順應時代潮流,走在歷史的前端,潛心研究電子白板等技術,在經典作品的教學過程中,給予視聽等多方面的感受,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幫助其加深記憶。
(五)學校健全教學評價體系
學校要逐步健全教學評價體系,督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真正接受到經典作品的熏陶。可以在校園內大力宣傳經典誦讀,出一些校園板報,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激勵學生學習經典作品。還可以舉行一些以班級為個體的背誦比賽或者舉辦一些經典誦讀的文藝節(jié)目,不僅可以考察學生背誦狀況與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背誦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熱愛經典文化,讓經典文化深深地注入到學生的血液里。
三、結語
綜上,經典誦讀教學作為語文教育的熱點問題,其在學校的實施發(fā)展備受關注。經典誦讀教學仍然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實踐方面的經驗也比較零散,仍存在許多待解決的問題。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的長足發(fā)展還需要通過更多的實踐去調整、修改、充實和完善。
參考文獻:
[1]程紅艷,范仕菊.從經典誦讀走向知行合一[J].中小學德育.2016(12)
[2]中小學經典誦讀:價值審視與實踐探新(下)[J].中小學德育.2016(12)
[3]溫小軍. 對實現經典誦讀有效性的必要追問[J]. 語文建設. 2012(09)
[4]劉德夫. 在經典誦讀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 成功(教育). 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