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晶晶+沈云霞
摘要:目的 探討穴位埋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OPD)穩(wěn)定期中的臨床效果及護理。方法 選用隨機分組對比法,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5例,實驗組選用穴位埋線結合常規(guī)療法治療,對照組選用常規(guī)療法治療。結果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86.7%,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1.1%,P<0.05。實驗組治療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 穴位埋線結合常規(guī)療法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的臨床效果滿意,可臨床推廣。
關鍵詞:穴位埋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觀察及護理
中圖分類號:R256.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2-0106-02
慢性阻塞性肺疾?。╟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種以持續(xù)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其氣流受限多成進行性發(fā)展,與氣道和肺組織對煙草煙霧等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慢性炎癥增強有關[1]。據 WHO 預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至 2020年將排到疾病經濟負擔的第 5 位,到 2030 年會成為全世界第 3 大死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發(fā)病的誘因多考慮與吸煙、空氣污染、氣道炎性介質等因素有關。目前,雖然在抗炎、舒張支氣管方面靶點明確,但尚無特效治療藥物,無法遏制其反復發(fā)作,漸進加重的病勢[2]。中醫(yī)技術在非特異性免疫調節(jié)方面有顯著優(yōu)勢,可減少本病復發(fā),改善生活質量。為探討穴位埋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筆者選取 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接診收治的90例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4年1月—2016年1月本科接診收治的90例COPD穩(wěn)定期患者的臨床資料,入選病例均符合衛(wèi)計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規(guī)范(2013年版)》相關診斷和分級標準,經體征檢查、肺功能檢查確定存在不完全可逆性氣流。將 90例患者按照不同臨床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觀察組男 25例,女 20 例;年齡 49~79 歲,平均年齡(64.18±5.06)歲;病程 2~28 a,平均病程(13.22±2.10)a;對照組男 27 例,女 18 例;年齡 51~82 歲,平均年齡(65.34±5.45)歲;病程 1~26 a,平均病程(15.30±1.97)a。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選擇標準
1.2.1 納入標準[3] ①符合中醫(yī)肺脾腎虛型辨證分型標準:主證:呼多吸少、咳嗽無力、痰稀且清;次證:舌質淡紫。②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值)<70%,并合并咳嗽、咳痰等癥狀;處于穩(wěn)定期且1個月內無急性發(fā)作。
1.2.2 排除標準 支氣管哮喘、支氣管擴張、支氣管腫瘤、肺結核、刺激性氣體或過敏等因素所致的慢性咳嗽、喘息患者;COPD合并心血管系統(tǒng)、肝腎系統(tǒng)和造血系統(tǒng)嚴重的原發(fā)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妊娠、哺乳期婦女。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用常規(guī)療法:西醫(yī):勸患者戒煙,根據病情使用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并給予祛痰平喘藥。中醫(yī):肺氣虛證治以人參胡桃湯合人參養(yǎng)肺丸加減。肺脾氣虛證治以六君子湯加減。肺腎氣虛證治以人參補肺飲加減。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穴位埋線。取穴:雙側(肺俞、心俞、脾俞、膈俞、腎俞、定喘、豐隆、足三里穴)。取背部穴時患者呈坐俯位,指壓取穴位后,常規(guī)消毒穴位皮膚,戴無菌手套,將0000號醫(yī)用羊腸線用無菌剪刀剪成 0.5~1 cm 長,裝入一次性穴位埋線針前端內,將一次性埋線針以90度向背部穴位斜刺,進針約 1~1.5寸左右,上下提插得氣后,左手固定,右手推針芯后拔出針管,使羊腸線置入穴位皮膚內,線頭不外露于皮膚外。按壓片刻,消毒針孔,指導患者2~3 d內不洗澡。每15~20 d治療1次,3次后,觀察效果。
1.4 療效判定標準[3] 結合治療前后中醫(yī)癥候積分變化及臨床癥狀評估治療效果,主要癥狀和次要癥狀無記為0 分,輕記為1 分,中記為 2 分,重記為 3 分,計算總分,積分改善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顯效:積分改善率≥ 95%,臨床癥狀完全消失,體征恢復正常;有效:70% ≤積分改善率<95%,臨床癥狀明顯所改善,體征好轉;緩解:30% ≤積分改善率;無效:臨床癥狀未改善甚至加重。
1.5 觀察指標 ①治療效果 參照上述療效判定指標評估 2組治療效果,統(tǒng)計治療總有效率。②安全性。治療前后監(jiān)測患者血常規(guī)、肝腎功能。
1.6 方法 采用 SPSS17.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x±s)表示,采用 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 檢驗。
3 結果
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4 討論
COPD 屬中醫(yī)“肺脹”范疇,蔡光先等[4]認為虛是 COPD 發(fā)病的主因,緩解期以肺脾腎三臟虛損為主,主要證型有肺氣虛證、肺腎氣虛證、肺脾氣虛證。根據其中醫(yī)病程發(fā)展規(guī)律,應當格外重視 COPD 穩(wěn)定期的治療[5]。
《難經·六十七難》曰:“五臟募皆在陰,而俞皆在陽者,何謂也? 然: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故令募在陰,俞在陽?!北倦y經說明臟腑之募穴、俞穴的陰陽相通,內外相合,治療上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調節(jié)經絡氣血,從而達到醫(yī)治的目的。穴位埋線根據《難經》理論,以俞穴為主要取穴原則,選用脾俞、腎俞、足三里和豐隆穴,起到健脾益腎的功效。肺俞配心俞、膈俞、定喘穴,具有宣通肺氣、利氣開胸膈、止咳平喘,增強呼吸功能。為本病的治愈及康復奠定基本條件。穴位埋線療法早期為機械刺激,晚期為生物化學刺激,具有短時間速效和持久續(xù)效作用。埋線時出血效應起刺激穴位局部,使局部血管床增加,改善微循環(huán),達到調理氣血、疏經通絡的作用。埋線后的穴位線是一種異性蛋白物質,在身體中長期緩慢軟化吸收,對人體產生緩慢特異性刺激,有長期針灸留針的效果。還能改變肺內相關感受器,使肺泡表面的活性物質的功能增強,提高肺的功能[6]。綜上所述,穴位埋線治療效果滿意,對COPD穩(wěn)定期有明顯效果。90例觀察結果說明實驗組效果優(yōu)于對比組。由于治療后觀察時間短,所取樣本量較小,還需要進一步觀察。在治療中,實驗組沒有發(fā)生不良反應,療效好,痛苦小,在臨床中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病診治指南(2013 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13,36(4):255-264.
[2]張平云,付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醫(yī)臨床研究現狀[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5,36(1):81-82.
[3]李竺,談慧,陳絲.穴位埋線融合中醫(yī)時間醫(yī)學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的應用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2016,11(21):267-268.
[4]蔡光先.從脾胃論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體會[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0,26(2):42-46.
[5]張雙勝,區(qū)淑娟,胡紫光.穴位埋線干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的BODE指數、CAT 問卷評價[J].中國民間療法,2014,22(1):20-21.
[6]顧桂英,郭慧敏.穴位埋線醫(yī)治支氣管哮喘的觀察及護理[J].大家健康,2015,9(22):24-25.
(收稿日期:2016-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