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強 楊晨
王建安原名王見安,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永佳河鎮(zhèn)桃花沙河王家村人。1924年,王見安放火燒了欺壓自己的地主的房子,然后去武漢到吳佩孚部當兵,并更名王建安。因對舊軍隊中的惡習不滿,王建安于1926年返回家鄉(xiāng),召集了60個貧苦農(nóng)民建立一支武裝隊伍,不久與中共黃安縣地方組織取得聯(lián)系。1927年,王建安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并參加了著名的黃麻起義。后擔任紅四軍政委,參加了長征。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山東縱隊副指揮。解放戰(zhàn)爭時期是華東野戰(zhàn)軍第八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東線兵團副司令員,參與指揮了濟南戰(zhàn)役和淮海戰(zhàn)役。解放后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歷任第八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第九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沈陽軍區(qū)副司令員,濟南軍區(qū)副司令員,福州軍區(qū)副司令員,中共中央軍委顧問。1956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王建安一生戰(zhàn)功卓著,為人剛直磊落,是我軍一位杰出的領導人。2016年12月,在河南舉辦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暨李德生同志誕辰100周年”書畫巡展上,本刊記者采訪了前來參加活動的王建安之子王海波,他向記者回顧了父親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遲到”的上將軍銜
王建安參加革命早,在軍內職務較高,歷經(jīng)土地革命、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抗美援朝,功勛卓著,對黨忠心不二,但為何沒在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反而在1956年才被授予上將軍銜呢?對此,王海波說:我父親這個人,從來不跟我們說過去的事,在家里也從來不說部隊里的事,也不寫書,所以對于這個事情我們家里人也沒有確切的答案。但是后來通過一些渠道了解和我們的分析,我們認為很可能是出于以下原因。
據(jù)說當年解放軍高級將領評銜小組把名單遞交毛主席過目時,毛主席在授予上將軍銜的建議名單中在王建安的名字下圈注了一下,寫到:此人驕傲自滿,授以中將為宜!評銜小組一看毛主席的意見,倍感棘手,按照毛主席的意見辦吧,不少軍功資歷不如他的都躋身上將,名單公布以后豈不議論紛紛。但不按照毛主席的意見辦吧,主席又有明確指示,怎么辦?只有拖,拖到1956年,評銜小組再向毛主席陳述應當給王建安授予上將的理由,毛主席覺得評銜小組言之有理,也就不再多說什么了,這也就是我父親在1956年被補授上將軍銜的緣由。
為何說父親“驕傲自滿”,是父親曾經(jīng)因工作上有不同意見,與他的上級領導陳毅拍了桌子,后來這件事傳到了中央,于是有了對父親這一口頭“評價”,但是父親的這種表現(xiàn),完全是從工作角度出發(fā),并非什么原則性的錯誤。因此,后來評銜小組再次向毛主席陳述王建安應授上將軍銜的理由時,毛主席還是表示同意了。
父親是行伍出身,帶兵打仗要雷厲風行,未免會養(yǎng)成脾氣大的性格。這一點,就連在全國都出了名脾氣大的許世友上將也有同感。我在南京工作期間去拜訪許世友將軍,談及此事,許世友說:當年你父親是紅四軍政委,我是紅四軍軍長,我跟你父親都是牛脾氣,會上意見不合時,經(jīng)常拍桌子罵娘,但是會下不拆臺,所以我們把部隊帶得生龍活虎,總是打勝仗?,F(xiàn)在很多人聽不得批評意見,會上當面不說,背后搞小動作,很不好。你爸爸改不了,還是那個脾氣,很多人不適應。
開誠布公 坦率直言
王建安直言率性,不善含蓄,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文革后期,毛主席提議,讓中央軍委通知王建安來北京擔任中央軍委顧問,但王建安認為當時“四人幫”很是囂張,政治局勢不太明朗,而且中央軍委讓王建安擔任顧問的文件是通知不是命令,可以不執(zhí)行,就沒有上京赴任。“文革”結束后的1977年,由徐向前元帥負責中央軍委顧問工作,調王建安來北京,王建安就問,讓我來北京干什么呢?徐帥說,中央最近一直在考慮,現(xiàn)在的軍隊究竟能不能打仗的問題,許多部隊嘴上說起來很能打,但真是那么回事嗎?老王啊,你是指揮打仗的,要讓你下去做些調查,你是中央軍委顧問,你就代表中央軍委、代表我到基層部隊去搞調研,你想去哪支部隊檢查就去哪支部隊檢查,把真實的情況摸上來。
1977年4月的一天,王建安來到南方一個城市駐軍調研,得知這一消息后南京軍區(qū)詹大南副司令帶一軍軍長、政委,要求陪同??赏踅ò矃s講部隊工作很忙,不要陪。談話不到十分鐘就讓他們走了。第二天早晨四點鐘,王建安沒有和任何人打招呼就出發(fā)前往硬骨頭六連考察。天剛蒙蒙亮,王建安乘坐的小汽車就在營門外停住了,他特意囑咐司機要等起床號響后,車才能開進營區(qū),而自己卻下車朝連隊走去。
忙累了一天的基層官兵們此刻還多在夢鄉(xiāng)里,王建安獨自來到連隊操場、豬圈查看。王建安就穿著一身舊軍裝,也不佩戴領章帽徽,年輕的飼養(yǎng)員性格很開朗,還以為王建安只是一位當過兵的老軍人,王建安問一句,他就回答一句。王建安問:“小伙子,你養(yǎng)的豬夠肥的,每周能宰一頭嗎?”“不行,按上級規(guī)定,存欄豬要達到連隊人數(shù)的三分之一。上個月宰了兩頭,達不到規(guī)定的數(shù),為應付參觀檢查,從旁邊那個連隊的豬圈借來3頭。硬湊在一起的豬不合群,把耳朵都咬裂了?!迸c飼養(yǎng)員交談過后,戰(zhàn)士們已經(jīng)起床了,王建安隨即進入了戰(zhàn)士的宿舍。看到連隊的內務衛(wèi)生整齊劃一,床單平整得像剛熨過一樣,棉被疊得有棱有角,有的還壓上一個方凳。王建安順手摸了摸方方正正的被子,感到有些潮濕,就囑咐士兵把被子抱出去曬曬,聽到的回答卻是:“那可不行,一曬就疊不整齊了,今天軍委首長要來檢查?!?/p>
早飯過后,軍、師、團、營領導陸續(xù)趕到六連,來迎接和陪同早已到場的王建安。在王建安的勸說下,陪同人員漸漸離去。王建安決定只和連隊同志一起開座談會,會上沒有領導參會,讓連隊干部戰(zhàn)士們暢所欲言,把心中想說的話都掏給了王建安。他分別召開干部和新老戰(zhàn)士三個座談會。檢查中王建安發(fā)現(xiàn)連隊訓練中摻了不少假的東西。比如,一部分人練習這個課目,另一部分人練習那個課目;成績不好的,上邊來參觀時,干脆不準到訓練場。了解情況后,王建安又決定將隨后六連的軍事表演改為連隊防御土工作業(yè),可六連不會。
調研過六連后,王建安接著又檢查了不同軍兵種的六個連隊。這次視察部隊結束后,王建安專門給中央軍委寫了一份調查報告,呼吁要大力反對形式主義,“搞這種八路軍糊弄八路軍的把戲,平時可以馬虎過去,打仗要付出血的代價!”并在調查報告中做了總結,直言不諱地指出,現(xiàn)在的部隊戰(zhàn)斗力下降明顯,不能適應現(xiàn)實戰(zhàn)爭。根據(jù)王建安的報告,軍委決定1978年開展“從難從嚴,從實戰(zhàn)需要出發(fā)”的全軍大練兵運動。
調查報告出來后,中央和軍委的各位領導都受到很大震撼,也十分重視,并迅速組織全軍大練兵,使部隊戰(zhàn)斗力下滑的局面得以扭轉。一年后的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打響了,中國軍隊取得勝利,這與頭年大練兵如火如荼開展不無關系。
王建安批評人常常不分場合,不留情面,越是對領導越不客氣。有人對王建安的批評不滿,告到葉劍英那里。葉劍英提醒王建安:“有人告你的狀呢!”王建安說:“肯定是我批評過的那些人吧?!比~劍英笑了笑:“你批評得對,我們照個相吧!”葉劍英以此表示對王建安的支持。
王建安在1979年中紀委恢復工作初期擔任中紀委常委。凡是涉及軍隊的信訪件,中紀委領導一般都批轉給王建安閱批。王建安對他在戰(zhàn)爭年代的老戰(zhàn)友、老部下從不袒護和包庇,對高級干部存在的問題總是如實地向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反映。鄧小平曾在王建安的調查報告上親筆批示“總政要特別注意這種調查報告,隨時掌握干部的情況,適當時加以調整?!庇幸淮危瑱C關在印發(fā)王建安向軍委的報告時提出,是否不提被批評的軍委某領導人,王建安沒有同意。他說:“共產(chǎn)黨員就是要敢說真話,實事求是地反映問題,怕個鬼呀!不但書面材料要發(fā),我見到他還要說?!睂εc自己發(fā)生過沖突的人,王建安不歧視、不排擠。某軍區(qū)有位副參謀長曾因工作和王建安爭吵過,但當他了解到該同志是個德才兼?zhèn)涞母刹繒r,主動向總政干部部提出了對他晉升建議。
廉潔奉公 嚴于律己
在生活上,王建安堅決反對搞特殊。文革中物資緊缺,凡物品均按計劃供應。他身患高血壓、心臟病,醫(yī)生要他少吃豬油??伤铱腿硕?,按標準供應的植物油又不夠吃,秘書通過管理部門在地方糧店買了10斤花生油。王建安知道后嚴肅指出:“高級干部免票買幾斤油,看起來不是大事,但卻超出了規(guī)定范圍。如果高級干部都這么做,豈不把黨風帶壞了!”直到秘書按議價油向糧店補了錢,此事才算了結。又某日,王建安視察某地收音機廠,回住處,見桌上擺兩只收音機。將軍問明緣由,說是廠領導送給他的禮物。王建安對送禮的行為深感不滿,隨即命廠長跑步取回,并送其一份黨風廉政準則。
作為高級領導干部,王建安的革命風范和磊落人格,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凡是和他接觸過的同志,對他兩袖清風地為人民辦事的優(yōu)良作風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王建安常說,共產(chǎn)黨的干部只能做人民公仆,要講廉潔,首先應從黨的高級干部做起。他的愛人牛玉清1955年從部隊復員,后來有幾次機會可以再穿上軍裝,并且這種情況已有了不少先例。于是,有位領導同志向他建議:也給玉清辦個手續(xù)吧!王建安卻堅決拒絕了。
王建安將軍一生儉樸。喜穿布衣布鞋,戴國產(chǎn)手表。1977年進京后一直住單元式老房,臥室無地毯,無沙發(fā),一桌,一椅,一床,床為條木拼成的硬板床,短去一節(jié)的一條床腿是用磚頭墊齊的。將軍去世后,李先念至家中轉了一圈,感慨道:“想不到建安同志生活這么儉樸!”
1954年,王建安從朝鮮戰(zhàn)場回國,后歷任沈陽軍區(qū)副司令員、濟南軍區(qū)副司令員、福州軍區(qū)副司令員。1975年,王建安任中央軍委顧問,爾后歷任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央紀律檢察委員會常務委員。王建安在建國后一直擔任副職,他的一些上級都是昔日的部下。葉劍英元帥曾對他說:“建國以來,你不計較職務高低,任勞任怨,很不容易?。 ?/p>
五不將軍 特殊貢獻
王建安將軍有四子,均在外地工作。組織上考慮他四個兒子全在外地工作,打算調回一兩個到身邊照顧他,但他堅決不讓。他說,子女在哪兒參加工作就在哪兒干,不能借故調進大城市。有一天,將軍夫人聞知按規(guī)定可以調一子女于身邊工作,試探問將軍:“我們年紀都大了,是否也調一個孩子回京,好有個照應?!睂④姶鹪唬骸白优皇俏覀兊乃接胸敭a(chǎn),要服務于國家和人民,只要我還沒有死,他們一個也別想調回來!”后來,果如其言,王建安突發(fā)心臟病去世,四個兒子俱在外地,無一人能趕回來見父親最后一面。再后來,王建安夫人病重時,四個兒子輪流從外地趕回北京,值班陪護母親,母親稍有好轉,就又回到各自單位工作??蓻]過多久,母親卻突然因病去世,四個兒子也因都在外地工作,沒能見上母親最后一面。
1980年7月25日,王建安不幸病逝。在去世不久前,王建安同夫人牛玉清以及工作人員一起看電視,當他看到一位外國政府首腦的葬禮時就說:“現(xiàn)在,我們有的追悼會越開越大,花圈越送越多,在人力物力上造成很大浪費。我死了以后,就不要開追悼會,不要送花圈,把骨灰撒到老家的土地上肥田。”在自己病重的時候,他又多次說過類似的話。所以,王建安去世的當天,牛玉清就向組織上反映了王建安生前的囑咐,建議按照他的遺愿辦。幾個孩子從外地趕回來之后,他們開了個家庭會,最后形成了五個“不”:第一,不開追悼會;第二,不送花圈;第三,不組織向遺體告別;第四,不通知生前好友;第五,不請負責同志護送遺體火化。8月4日,《解放軍報》以《贊喪事新風》為題,發(fā)表評論員文章,贊揚中央軍委顧問王建安和他的家屬辦喪事一切從儉節(jié)約的高尚情操。
不僅如此,王建安去世后的遺體還貢獻給我國醫(yī)學事業(yè)。王海波說,父親活的時候沒有進過301醫(yī)院看病,死后卻進了301醫(yī)院。父親去世后,301醫(yī)院的領導來到家中,提出醫(yī)院想為老干部的健康搞一點研究,可否對王老的遺體進行解剖研究?母親聽后,考慮到為防止其他老同志因此病而去世,同意301醫(yī)院解剖遺體,徹查病因。就這樣,王建安將軍從客觀上用自己的遺體,為他人做了最后一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