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云
時間如梭,加入陳曉華計算機名師工作室已經(jīng)有兩年的時間?;仡櫾诠ぷ魇业膶W習,我感受到了名師們深厚的底蘊和熱心教育的魅力,感受到了工作室伙伴們孜孜以求、勤于實踐、勇于探究的精神。這個集體給我?guī)砹藲g樂與收獲。
我們工作室的主持人是陳曉華老師,她治學嚴謹、理念先進,安排工作室的活動時總是精心準備,面面俱到。從工作室的年工作計劃到工作室成員的個人成長計劃,從每次的活動安排到工作小結,她都作了詳細的指引和規(guī)劃,每個科研項目都能根據(jù)成員特長分配到位。記得剛加入工作室時,她要求我們制訂自己的個人成長計劃,本以為是例行公事,沒想到每月一至兩次的活動都緊緊圍繞著工作計劃開展,個人成長方面陳老師要求我們每次活動都要有總結與感悟;每月至少讀一本與專業(yè)相關的書,并寫出相關的讀書筆記,每年上交驗收;每一學年都要取得一定成績,如優(yōu)質(zhì)課評選、說課比賽、帶學生參加各種比賽,等等。這在無形中督促我們每天都要抽出時間有計劃地學習,擠時間梳理自己的經(jīng)驗,從學習中積累感悟。
兩年來,借助工作室這個平臺,我領略了多位名師在課堂上的風采,學習了許多先進的理論和獨到的做法。記得一次公開課后的評課,王世銀老師說:“教師說課不但要說教材,更要說教材在本專業(yè)中的地位,只有對專業(yè)走向了然于心,才能有的放矢地教育學生。”這句話讓我受益匪淺,從這一點出發(fā),我從更高的角度擬定教學計劃,教學效果有了很大改觀。在這里,我找到了彌補不足、縮短差距的捷徑,自己學習的腳步已經(jīng)不再停歇,我開始以一個名師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并帶動身邊的同事們。
在工作室,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們,他們來自各地的中職學校,是各校的一線骨干計算機教師,他們各有特色、各懷絕技。雖然平時工作繁忙,但只要是工作室的活動大家都積極參加。計算機學科領域?qū)拸V,不學則退,每個人在學習中不免會遇到困惑,工作室就是解決問題的好平臺,在這里,成員們交流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煩惱,大家一起支招。在工作室里我們一起交流的不止是教學教法,也有專業(yè)難點、課題研究。在講授關于photoshop如何運用案例時,大家都把自己的方法講出來,取長補短,力求完美;學習微課制作時,大家互幫互助,共同進步,每學到一招都感到如獲至寶,那種尋尋覓覓終見真跡的感動無法用言語來表達。
工作室除常規(guī)的活動如聽課、評課、探討教法等內(nèi)容外,最大的特色是“請進來、走出去”。工作室常聘請專家為我們舉辦專題講座,2014年10月,銳捷教育集團楊鋒學術總監(jiān)給我們做了題為“崗前實訓與企業(yè)需求”的專題報告,讓我們更進一步地了解到專業(yè)教學只有緊跟崗位需求,教出來的學生才能供不應求。2015年12月,工作室又聘請河南師范大學薛占熬教授為我們介紹了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機遇與挑戰(zhàn)。工作室還組織大家到企業(yè)和學校了解行情,學習經(jīng)驗。我們曾到漯河阿里巴巴產(chǎn)業(yè)帶、慧聰網(wǎng)等地了解企業(yè)的經(jīng)營模式和人才需求,以此來指導專業(yè)教學。為了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工作室又組織成員到南京參加全國中小學微課專題講座,在那里,我們聽取了李玉平、張渝江等多位專家的精彩報告。通過學習,我們愈發(fā)認識到網(wǎng)絡把世界打通,學習無處不在。
陳曉華名師工作室就像是巨人的肩膀,它讓我站得更高,望得更遠,思考得更深。我感到非常幸運,學校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讓我遇到了陳老師這樣的引路人和一群好同伴,在這里我不斷感悟著、成長著……
(責編 李亞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