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永杰
學生一升入三年級,就要面臨一個語文難題——習作。很多學生在面對一個習作文題的時候腦子空白,無從下手;有的學生一節(jié)課的時間擠出三四句話,挖空心思,樣子甚是痛苦。都說寫作文要“我手寫我心”,可是現(xiàn)在的學生生活體驗太少,能產生共鳴的文題實在不多,教材上很多作文題目太大,距離學生的生活太遠,引不起學生的習作興趣。筆者認為,要讓學生學會寫作文,對作文有興趣,必須讓他們借助留心觀察這個“助跑器”:觀察生活中的人、物、景,觀察生活中的事、情、感。
一、用五覺留心觀察
生活中不缺乏精彩,而是缺乏人們發(fā)現(xiàn)的眼睛。為了讓學生學會留心生活細節(jié),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素材、積累素材以備習作時隨時提取,筆者整理總結了“觀察五覺法”讓學生背誦學習:
觀察事物用“五覺”,觀察方法容易學。眼看耳聽心要想,觸覺嗅覺和味覺。觀察事件要連貫,生活細節(jié)細體驗;觀察人物抓特點,神態(tài)動作和語言;觀察動物很容易,外形習性牢牢記。觀察植物方法多,生長過程分四季;萬事萬物皆有情,聯(lián)想想象觀具體。觀察不怕根基淺,竅門就是天天練。
光會背口訣還不行,需要在具體習作中針對口訣進行詳細、具體的指導。例如,在進行“秋天的圖畫”寫作主題時,學生對秋天的景色并不陌生,每年他們都要經歷這個季節(jié),然而學生對秋天的印象很多都是書本上的描寫: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很多學生對身邊的秋天,對生活中的秋天是缺乏觀察和了解的。因此,筆者在習作前讓學生先到家的周圍去觀察秋天的植物,采集飄落的植物的葉子,通過詢問家長、上網查詢等方法,了解植物的名稱,用眼睛仔細觀察葉子的形狀、正反兩面的不同、葉子上的葉脈等,用鼻子聞一聞葉子的氣味,用手試一試葉子的“體溫”??傊?,啟發(fā)學生用各種感官去感受秋天的葉子,學生對這項作業(yè)積極性特別高。高子豪在媽媽的幫助下制作了12種植物葉子的簡易標本,有名稱、屬性等內容。董卿源興奮地說:“原來落葉正反兩面的顏色是不一樣的,以前我怎么沒注意呢?!睆堫0l(fā)現(xiàn)法桐葉的表面有一層白白的絨毛,而且還聞到了葉子稍有苦澀的味道。學生的這次習作也在自己的“五覺”觀察后變得異彩紛呈。
二、梳理觀察順序
學生有了觀察的興趣,發(fā)現(xiàn)了他們以前沒有留意到的身邊的事物,但是在習作批改時,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的文章都是一個句子一個句子的簡單羅列,雜亂無序,想到什么寫什么,條理性很差,導致素材不能很好地呈現(xiàn)出來。當然,觀察的順序可根據(jù)具體情況和需要而定,并有合理的安排和計劃。例如,在進行《我最熟悉的一個人》的習作時,大多數(shù)學生選擇了自己的媽媽,學生在介紹媽媽的樣子時,一會兒說眼睛,一會兒說頭發(fā),一會兒說身材,條理混亂。學生對媽媽很熟悉,但是還不會有條理地介紹。我選擇了一位媽媽的照片,指導學生按照從頭部到腳部、從上到下的順序進行觀察,之后讓學生進行匯報,邊觀察邊描述,你一言我一句,既鍛煉了學生按照順序的觀察能力,又提高了口頭敘述能力。在和諧融洽的氣氛中,學生嘗到了按序觀察的甜頭,也掌握了許多素材。
三、學寫觀察日記
在生活中,很多現(xiàn)象并不是通過一次或一天觀察就能得到全面的結論,有的事情或現(xiàn)象可能連續(xù)發(fā)生在幾天、甚至更長時間之內的,我們需要連續(xù)觀察才可以了解它,掌握它。這就需要把每天的情況,或有突出變化的幾天的情況記錄下來,記下自己的認識、收獲、感受、樂趣等,這也就是觀察日記。觀察日記的積累素材為學生的習作提供了大量真實、豐富、新奇的素材,學生能在連續(xù)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他們之前不知道的有趣的事情。在三年級上冊第四組習作中出現(xiàn)了學寫觀察日記的訓練,在剛進入單元學習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回家找能發(fā)芽的豆子或種子,將他們泡在水里每天觀察他們的變化,并將他們的變化隨手記錄下來。我提出記觀察日記的要求:仔細觀察,如實記錄,你看到的現(xiàn)象是什么樣的就記錄什么;觀察時還要記下自己不同情況下的不同心情,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把自己的心情或者感受真實地流露出來,這樣的日記才能形象生動,有血有肉。這次觀察日記,讓學生很有成就感,他們通過自己動手增添了生活的樂趣,增長了知識,還從中受到了啟迪。
四、觀察與想象結合
觀察能力需要教師指導,聯(lián)想能力更需要教師的引導。習作離不開學生豐富、合理的想象。在觀察活動中,小學生往往是看到什么就如實述說,與自己的成長過程和生活經歷聯(lián)系較少,所以教師必須要有目的地進行引導,以問題做引子,引學生產生聯(lián)想。如在冬天下雪時,我領著學生到操場體驗,學生有的仰起臉任雪花落在小臉上,有的伸手試試雪花的溫度,有的在跑道上飛奔……回到教室后,我興致勃勃地問學生:“冬爺爺送給的禮物,大家喜歡嗎?來說說你剛才和雪寶寶都玩了什么游戲?”這一下打開了學生的想象思維,有的學生說:“剛才雪寶寶親了我的臉,它很調皮,總是跟我捉迷藏,不過它悄悄地告訴我它喜歡我呢?!庇械膶W生說:“我和雪寶寶在風中賽跑,我們倆誰也不肯認輸。不過最后還是我贏了?!彼麄兊牧曌魇澜缇蜁兊酶佣嗖省?/p>
把觀察與習作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長期訓練,使學生養(yǎng)成勤于動腦、勤于動手的習慣,再加上豐富的想象,他們才能把習作寫得有血有肉,清新鮮活。有觀察做“助跑器”,學生的習作之路會跑得更穩(wěn)、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