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平
摘 要:英語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協(xié)助者和欣賞者。筆者所了解的英語課堂雖然不是目前有些專家所強調(diào)地只允許教師講授十分鐘,但也不是某學名師定義的“零效益”或者“負效益”的傳統(tǒng)課堂。
關(guān)鍵詞:傳統(tǒng)教學;高效課堂;英語教學高中生作業(yè)繁忙,課余時間很難保證學好英語,全靠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和自覺性。某些學生只能依賴課堂內(nèi)的有限時間來強化訓練,而教師無法取代學生練習聽說讀寫譯,所以英語教師是不可能通過“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能力。筆者就此談以下幾點做法。
一、聽
除了課本錄音,我一般都會為學生精選一些英文新聞錄音、英文視頻片段、美文錄音、新概念英語等并播放,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說
除了聽錄音、看視頻訓練聽說,課堂上還可以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大膽開口講英文。例如,在“安妮日記”一課,有道閱讀理解題:How did Anne feel about nature before 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在安妮和家人隱藏起來之前,安妮對大自然有什么感覺?)教參答案:Before she and her family hid away,she took nature for granted, but now she appreciates its beauty and majesty.(在安妮和家人隱藏起來之前,安妮對大自然沒什么感覺,但現(xiàn)在她贊美大自然的美麗壯觀)答案中很多是學生尚未學過的詞匯,其實學生根本不會想到這么復雜的答案。于是,我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學生經(jīng)過小組討論后,紛紛給出了十幾種表達方式,甚至有一位學生連續(xù)三次站起來給出三種不同的表述。我們不妨欣賞下學生想出來的一些答案:
She paid no attention to nature.(她完全沒注意過大自然)
She took no notice of nature.(她完全沒留意過大自然)
She thought nature was nothing special.(她不覺得大自然有什么特別)
She felt that nature could never have kept her spellbound.(她從不認為大自然會令她著迷)
三、讀
每個單元只學習課本上的一兩篇課文,學生的閱讀量遠遠不夠。一般我都會選幾篇高考閱讀文章、熱點英語新聞、美文欣賞等發(fā)給學生限時閱讀,并建議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和實際情況選定一兩本中英對譯或者純英文的簡寫本名著或者原著,也可以訂閱英文版的報紙雜志,學生之間可以交流互換來擴充閱讀量。
記得一節(jié)公開閱讀課,一位教師抱進來一箱子,里面有很多格子,每個格子插著不同等級的讀物,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詞匯量自行選擇符合自己水平的讀物,看完后到教師處領(lǐng)取相應(yīng)的測試卷,完成并交給教師評分登記成績。如果讀得快還可以繼續(xù)換讀物和測試卷,直到下課。整節(jié)課教室靜悄悄的,大家都在埋頭讀書做測試卷。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都很多,整節(jié)課很緊湊,讀了很多東西還做了測試卷。學生將不懂的地方記下來,并在課后自行查工具書或者向教師、同學請教,但課堂上不允許討論以免影響他人閱讀。我認為,只要學生在單位時間內(nèi)學到盡量多的知識就可以稱之為“高效課堂”。
四、寫
“寫”的訓練方式更是不勝枚舉。下面以“安妮日記”一課為例。例一:當我講到句型“There was once a time when…(曾經(jīng)有段時間)”的時候,我讓每個組短暫討論后各派一名學生到黑板上寫出該組句型所造的句子。教師評價后讓未過關(guān)的組繼續(xù)派人上黑板完善句子直到完全通過。然后,學生互相欣賞句子的內(nèi)容并評判哪個組的書寫工整美觀。
例二:因為本單元主題為Friendship(友誼),在拓展部分教師讓學生討論“How can you become a good friend at school?(在校如何做同學的好朋友)”小組限時討論完后再讓每個組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上黑板寫出自己組的見解,寫的建議越多得分越高。
例三:模仿高考讀寫任務(wù)型寫作第一段概括原文,限定學生在五分鐘內(nèi)用30~35個詞把課文“安妮日記”的大概寫出來。小組討論一結(jié)束馬上抄到黑板上,大家一起欣賞。
五、譯
中英對譯的練習相對于其他練習并不算多而且比較簡單。首先,我們不提倡學習外語時總是想著母語,不如直接讓學生多用固定搭配、固定句型來造句;其次,中學生的詞匯量和知識面還不足以讓他們靈活精確地進行中英對譯。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常見的英文諺語和經(jīng)典名家名句的中英文對譯供學生欣賞,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1.莎士比亞名句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a question. (Hamlet)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哈姆雷特》
Whats done cannot be undone. (Macbeth) 覆水難收?!尔溈税住?/p>
2.英文諺語
Love me, love my dog. 愛屋及烏。
Seeing is believing.百聞不如一見。
3.經(jīng)典名家名句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When Heaven is about to place a great responsibility on a great man, it always first frustrates his spirit and will.
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中發(fā)動學生去搜索積累,每日交流一條,堅持下來,高中三年就可以積累很多名句。
六、疑
每個單元結(jié)束后,可以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研討問題、解答問題。例如,“I can well remember that there was a time when a deep blue sky, the song of the birds, moonlight and flowers could never have kept me spellbound.”細心的學生提出:“There was a time when…”這個句型中,“when”后面的定語從句要用過去時,為何這個句子用的是現(xiàn)在完成時“have kept”,而且前面還有一個過去時的情態(tài)動詞“could”。我先讓各小組查閱手頭的工具書,討論答案,直到各個小組都嘗試提出可能的答案后,我才告訴學生真正的答案,學生經(jīng)過思考,對比答案,最后獲得解疑,印象就會深刻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