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海英
山東省樂陵市人民醫(yī)院,山東德州 253600
脈血栓是腦卒中患者的常見并發(fā)癥,主要是指血液凝結在深靜脈血管內,造成下肢靜脈回流障礙,嚴重的甚至會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對于腦卒中患者來說,如果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會給患者的治療帶來一定的影響,所以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是至關重要的[1],而此次研究也是討論護理干預對預防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意義,特選擇該院于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2例腦卒中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此次研究的患者為1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卒中的臨床診斷標準,經CT或MRI等影像學檢查明確診斷,患者及家屬均對該研究知情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將上述患者根據護理方式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具體資料見表1。
表1 患者的臨床資料
對照組患者采用較為傳統(tǒng)的護理干預,觀察組患者采用針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干預,如下所示。
1.2.1 健康教育 首先向腦卒中患者介紹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因素以及所帶來的后果,引起患者和家屬的重視,可以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加大患者的認知能力,并且對腦卒中患者進行心理溝通,降低患者對護理人員的陌生感,讓患者可以積極主動的配合護理和治療,確保護理措施的順利實施。與此同時,腦卒中患者大多數存在焦慮、不安的心理情緒,患者往往擔心自身疾病治療后的情況,因此會出現負性情緒,護理人員在和患者溝通的過程中,就應該了解患者心理,對其進行心理疏導,講解疾病以及治療的方式和成效,用溫和的態(tài)度拉近和患者之間的距離,讓患者完全的放松,緩解其不良情緒,讓其更加配合治療。
1.2.2 日常護理 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多飲水,并且飲食要清淡,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以低脂和低鹽的食物為主,多吃些維生素高以及纖維高的食物,避免油膩以及高脂肪的食物,這樣才能有效的控制血液粘稠度,保證其大便的通暢,另外禁止患者吸煙飲酒,因為尼古丁和酒精均會刺激血管,導致靜脈出現收縮的情況。
1.2.3 體位干預 護理人員應加大患者的翻身力度,改善患者受壓部位的血液流通,降低下肢靜脈的壓力,這樣能有效的使靜脈進行回流,同時增加患者下肢活動,由于腦卒中患者需要臥床休息,因此護理人員可以將患者的下肢抬高,利用重力的作用幫助靜脈回流,對患者的下肢進行按摩,其按摩的力度以患者舒適為宜[2]。
1.2.4 輔助干預 針對于年齡較大或者恢復較慢的患者,可予以其彈力襪進行治療,可選擇合適的尺寸予以患者穿戴,在白天穿上,夜間脫下,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彈力襪的穿戴時間,也要根據患者的身材以及體重等選擇適宜的彈力襪,觀察患者下肢血流情況,包括顏色以及皮膚等,有效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
1.2.5 病情觀察 護理人員應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癥狀有所了解,定期觀察患者足背動脈、皮膚溫度以及皮膚顏色等,并進行記錄,同時對患者進行被動牽拉足趾時,患者是否出現疼痛感,如有異常應及時的告知醫(yī)生[3]。
1.2.6 靜脈護理 在輸液的時候,應避免采用下肢輸液,降低對血管內膜的損傷,另外,輸液時盡量使用留置針,避免同一靜脈的反復穿刺。另外,盡可能的選擇患者生殖靜脈血管進行輸液治療,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減少對患者下肢靜脈血管的損傷,達到降低靜脈血栓的目的。
1.2.7 藥物護理 采用阿司匹林、右旋糖酐、丹參等藥物來降低患者血液粘稠度,保證患者血液的流暢性,降低血小板凝聚情況,采用抗凝藥物進行治療時,如低分子鈣素,皮下注射一定要正確,避免出現皮下出血以及皮下血腫的情況,并且注射的位置可以選擇在腹部,值得注意是使用藥物時,一定要觀察是否出現出血的情況,出現異常,一定要及時處理[4]。
1.2.8 康復鍛煉 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按摩肢體充分放松患者的肌肉,促進神經系統(tǒng)的恢復,并將鍛煉由被動向主動轉變,在患者被動康復鍛煉期間,護理人員應注重按摩的力度,以患者舒適為宜。并且根據患者的情況,制定主動鍛煉,并制定卡片,在運動初期,先活動患者的踝關節(jié),進行踝關節(jié)的屈伸和外翻等活動,逐漸的增加活動量以及活動時間,針對于活動效果較為良好的患者,可實施膝關節(jié)以及髖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4次/d,每次的時間最少為15 min,同時對患者實施鍛煉教育,提高患者鍛煉積極性,同時利用各種康復器械幫助患者進行鍛煉,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具體康復活動應和自身條件適當的進行調節(jié)。
觀察上述患者護理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以及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滿意度和護理前后SDS、SAS比較。上述指標數據均采用自擬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生活質量的滿分為25分,分值越高,質量越高;SDS以及SAS的分值越低,患者焦慮和抑郁恢復情況越好。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組實驗全部數據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并將各組間的計數資料通過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由表2可以明顯看出,觀察組患者的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其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比對照組優(yōu)異,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由表4明顯看出,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 14.28%,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的分值差異較小,而護理后,其數據均有所改善,但是觀察組患者數據明顯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2 患者護理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n(%)]
表3 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表3 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比較[(±s),分]
組別 心理功能 身體功能 情感功能 社會支持觀察組(n=56)對照組(n=56)P值19.6±2.8 13.7±3.6<0.05 21.5±1.7 15.9±1.6<0.05 19.9±3.9 14.1±1.8<0.05 19.8±2.2 15.6±4.1<0.05
表4 患者滿意度對比
表5 患者護理前后SDS、SAS情況比較[(±s),分]
表5 患者護理前后SDS、SAS情況比較[(±s),分]
組別SDS護理前 護理后SAS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n=56)對照組(n=56)P值25.36±2.37 24.69±3.01>0.05 10.91±1.62 19.22±2.08<0.05 22.39±4.27 23.08±4.17>0.05 10.41±1.08 17.42±2.81<0.05
近年來,隨著腦卒中的發(fā)病率呈直線上升的趨勢,導致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也逐年上漲,腦卒中患者需要長期臥床治療,而長期臥床會導致患者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患者臥床后,下肢的血液循環(huán)出現障礙,導致其血液非正常的凝結在深靜脈血管中,進而出現回流障礙,腦卒中患者出現該情況,會讓患者飽受痛苦。對于腦卒中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下肢靜脈血栓,這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恢復,還會導致患者死亡,對患者影響較為嚴重,因此在治療的過程中必須要予以患者相應的護理干預,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在此次研究中,我們針對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采用對應的預防措施,并根據患者的病情,結合臨床的實踐,為患者制定針對性較強的護理干預,從藥物、環(huán)境以及體位和心理等多方面實施護理,有效的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保證患者的健康,進而提高了其生活質量[5]。
通過此次研究結果得出,觀察組患者的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明顯比對照組低,同時患者的生活質量比對照組的高,另外在滿意度方面,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比對照組高14.28%,同時兩組患者護理后SDS以及SAS評分均有所下降,但是觀察組患者下降幅度明顯快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預防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臨床中,通過采用一些預防性的措施,能極大的降低發(fā)病率,保證患者的健康。
[1]張冬梅,劉敏.護理干預對預防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觀察 [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2):76-77.
[2]林秀孟,陳妹,黃姱姱,等.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預防作用 [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7,15(12):90-92.
[3]連愛華,王詠華,楊秀春,等.早期護理干預對重癥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3(37):7411-7412.
[4]羅云英,朱珍萍.康復護理對預防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效果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yī)藥,2012,19(18):2866-2867.
[5]周小燕.Autar量表在腦卒中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風險評估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1):2000-2001.
[6]王曉琴.循證護理在預防腦卒中后并發(fā)深靜脈血栓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