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畜禽安管嚴防應激
在雞場內適當種植樹木,減少陽光對雞舍的直射,或栽植爬山虎等攀援類植物以隔熱。同時,還可在雞舍周圍空地種植草皮,營造雞場內的小生態(tài)氣候。將雞舍墻面及舍頂涂成白色,以增加反射、減少吸熱量,避免舍溫大幅度升高。密閉式雞舍,采用縱向通風降溫法,同時實施濕簾降溫;沒有條件的可采用背負式或手壓式噴霧器對雞體噴霧降溫。如是開放式雞舍,可打開所有門窗,并適當增加風扇數量;在中午太陽輻射最強時在舍內地面潑灑冷水,也可用帶消毒液的冷水在舍內噴霧降溫;在雞舍窗上搭遮陽簾或懸掛半透光黑簾。簡易雞舍可在雞舍頂部覆蓋石棉瓦、草簾、稻草、秸稈等隔熱材料,并在運動場內搭建涼棚。
在盛夏來臨前,確保養(yǎng)殖密復合理。保證飼料新鮮、無酸敗、無霉變。避開高溫時間喂料,可在早晨7:00前、傍晚6:00后或夜間相對比較涼爽的時間進行飼喂。傍晚7:00~9:00是雞發(fā)生應激死亡較高的時間,此時不宜飼喂。可在不改變光照強度和時間的情況下,在凌晨0:00~3:00較為涼爽時給予2~3h的光照,同時提供飲水和飼料。提供充足、清涼的飲水,水溫以10℃左右為宜。在炎熱季節(jié),免疫、斷喙、運輸、轉群等工作宜在早晨或晚間氣溫較涼爽時進行。重視雞舍的通風換氣、清潔、消毒和防疫等工作,及時清掃舍內糞便,保證雞舍內空氣清新。平養(yǎng)模式時,宜應用水洗砂做墊料;如用刨花、稻殼、麥草等做墊料,要保證勤換墊料,使墊料保持干燥、松軟。每周兩次帶雞消毒,消滅蚊蠅。
提高日糧能量水平,可在飼料中添加2%~3%的油脂,以增加飼料的能量濃度。在保證日糧中必需氨基酸水平的前提下,通過適當降低粗蛋白水平,同時增加蛋氯基酸、賴氨酸的比例來提高蛋白質利用率。在日糧中分別按0.02%、0.02%~0.05%的比例添加維生素C和維生素E,可明顯增強雞只抵抗熱應激的能力。
若雞群發(fā)生輕微中暑,應立即打開風扇,采取噴霧降溫,同時提供充足的清涼飲水并添加適量的清熱解暑中草藥和維生素C等,可當即見效。當雞只發(fā)生群體性中暑時,可根據雞群癥狀的嚴重程度,立即選用抗驚鎮(zhèn)靜藥和抗熱應激藥物以及中草藥治療。對于發(fā)生熱應激的個別雞只,應及時將其轉移至通風、陰涼處,保持環(huán)境安靜,將其頭部或腳浸在冷水中,同時也可在雞冠、翅部位扎針放血,并滴喂十滴水(成雞每只每次3~5滴,小雞每只每次1~2滴)或喂給仁丹4~5粒,可收到明顯成效。
高溫條件下,對飼料配方做必要的調整,已成為克服熱應激的有效措施之一。選擇適口性好、新鮮質優(yōu)的原料配合飼糧,適當降低高纖維原料配比,控制飼糧粗纖維水平,以減少體增熱的產生。應適當降低飼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飼料中添加5%以內的油脂;增加飼料中粗蛋白含量,提高飼料利用率,減輕高溫季節(jié)豬的散熱負擔;飼料中添加200~500mg/kg維生素C和200mg/kg維生素E,能夠提高豬的免疫力,增強抗熱應激能力,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適量添加碳酸氫鈉(250mg/kg)和微量元素鉀的含量,也可緩解熱應激對豬的不利影響。
減少豬舍飼養(yǎng)密度,可降低豬舍內溫度。有條件的可安裝自動化飲水器,供給豬充足的飲水,促進體熱散失。把干喂改為濕喂或采用顆粒飼料,可增加豬采食量。增加飼喂次數,盡量避開天氣炎熱時投料,夜間加喂1次。搞好飼料保管,防止霉變。為了提高母豬繁殖力,應避開高溫季節(jié)配種,可采用同期發(fā)情的辦法,使大多數母豬集中在氣溫較適宜的季節(jié)配種。
高溫環(huán)境中,在飲水中添加蔗糖、電解質等成分,能顯著促進仔豬生長,提高飼料報酬。當溫度超過34℃時,可酌情試用維生素C、維生素E、生物素和膽堿等抗熱應激藥物。飼料中添加10mg/kg大豆黃酮素或400mg/kg?;撬?,也可減輕熱應激對肥育豬的影響。給飼養(yǎng)在炎熱環(huán)境中的豬飼料中補充300ug/kg鉻(吡啶羧酸鉻),可以緩解高溫應激作用,提高豬采食量和日增重,降低料重比。
炎熱環(huán)境中給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一定比例的豬用助長素(中草藥制劑),具有較好的促長作用,能降低料重比和耗料成本。選用開胃健脾、清熱消暑功能的中草藥山楂、蒼術、陳皮、檳榔、黃芩、大曲等配制成飼料添加劑,可以緩解炎熱環(huán)境對商品豬的影響,提高增重和飼料利用率。將中草藥、維生素、礦物質、電解質等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添加劑,能協(xié)調豬體內的調節(jié)功能,增強豬的適應性和抵抗高溫的能力,從而緩解豬的熱應激。
新引進的肉牛,經過長途運輸,一般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應激反應,加上生存環(huán)境的改變,如果養(yǎng)殖人員管理不當,牛很易出現(xiàn)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疾病,這對牛進入育肥期很不利,影響育肥的效果。那么,新引進的牛有了應激反應該怎么辦呢?
安置好到達的牛后,飼養(yǎng)員第一位的工作就是給牛補水。但是第一次飲水切忌暴飲,飲水量控制在15kg即可,間隔3~4h后改為自由飲水。
為了調整牛的消化機能,第一天只需要喂優(yōu)質的干草,而且要適量,第2~3天在逐漸加量,并加喂玉米青貯料,第4天起加喂混合精飼料。之后,隨著消化機能的調整,精飼料可逐漸加大。加料時還需要注意牛的食欲、糞便等情況,不可“拔苗助長”。
為了便于管理,最好將牛分群管理。分群的依據主要是按照品種、大小、強弱、性別、采食特點等,每欄10~15頭為宜,保證每頭牛占有面積4m2左右。分群的時間安排在傍晚時分會比較容易。另外還要加強管理,防止?;ハ喔穸?,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規(guī)模大的養(yǎng)殖場最好將牛群編號,這樣更便于掌握牛的生長情況。一般用耳標法對牛進行編號。
這里的驅蟲包括牛體內體外以及牛舍的驅蟲。常用的驅蟲藥物有蟲克星、左旋咪唑、敵百蟲等。
增重劑一般育肥前使用,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埋植時牛的應激反應,提高增重的效果。
飼養(yǎng)員對新引進的牛更要多加觀察,看它們的適應情況,看反芻、糞便、食欲、精神等方面是不是正常,如果發(fā)現(xiàn)不正常的地方要及時處理,以免造成損失。只有身體健康的牛才能轉入育肥期,獲得良好的育肥效果。
最后,為了減少對牛的刺激,建議飼養(yǎng)員把編號、去勢、埋植增重劑的操作集中進行,一氣呵成,牛少受罪,人也少受累。
(王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