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鳳
(吉林省樺甸市中醫(yī)醫(yī)院內科療區(qū),吉林 吉林 132400)
研究顯示,許多高血壓病人都伴有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也多伴有高血壓,高血壓和糖尿病通常和病發(fā)作,形成糖尿病高血壓[1]。這種疾病多發(fā)于中老年人群,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發(fā)病率也逐漸增高,若果患者在早期得不到有效治療,很容易對生命構成威脅。因此本文對治療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時提供人性化護理干預進行研究,顯示此方式效果佳?,F(xiàn)將結果匯報如下:
將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視作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齡49~79歲,使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觀察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50~80歲,使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聯(lián)合人性化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護理。兩組患者及家屬知情且同意,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臨床資料比較(P>0.05)。
對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常規(guī)檢查、治療、護理。對觀察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式聯(lián)合人性化護理干預進行綜合護理,人性化護理具體方式如下:
1.2.1 心理護理
由于高血壓合并糖尿病對身體損傷很大,患者病情通常較為嚴重,加上對此病的了解不夠全面清楚,很容易對患者造成過大的心理壓力,產生焦慮、急躁、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在患者治療前,對其進行健康教育,對患者普及疾病相關知識,預防并發(fā)癥的措施,積極主動的與患者進行交流,時刻觀察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及時疏導緩解,使患者有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積極參與治療。
1.2.2 環(huán)境、飲食護理
保持患者病房的濕度、溫度適合患者所處范圍,定時對病房進行打掃及通風,使病房能夠照射陽光,注意病房內的安靜,給患者提供一個安靜、舒服的住院環(huán)境。飲食方面要囑咐患者少食用含鹽量、含糖量、脂肪等過多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及有刺激性的食物,多食用富含營養(yǎng)、高蛋白、維生素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等,避免誘發(fā)并發(fā)癥。
1.2.3 藥物護理
治療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要從控制患者的血壓、血糖著手。護理人員要注意患者對哪些藥物過敏,避免患者服用后發(fā)生不良反應,然后選擇用藥,并囑咐患者按時服用。
1.2.4 運動護理
指導協(xié)助患者進行運動,多進行有氧運動,如:爬山、慢跑、散步等,不僅可以增強患者的抵抗力,還能夠促進患者對藥物的吸收利用。
將治療效果劃分為顯效、有效、無效三個標準。
應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過不同方式護理,觀察組患者顯效17例(48.6%),有效15例(42.9%),無效3例(8.5%),總有效率91.5%;對照組顯效12例(34.3%),有效15例(42.9%),無效8例(22.8%),有效率為77.2%。觀察組患者治療效果顯著由于對照組(P<0.05)。
近年來,我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發(fā)生率日益增高,是導致中老年死亡疾病中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糖尿病與高血壓之間關系密切,以糖尿病為主所導致的合并癥中最嚴重的就是高血壓合并糖尿癥,治療棘手[2]。若患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易誘發(fā)心血管病、腎病、腦卒中等,甚至造成患者病亡。本次研究顯示,通過對患者實行人性化護理干預療效顯著。在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及藥物治療時,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了解自身病情的實際情況,樹立對治療的信心,清楚如何避免并發(fā)癥發(fā)生的措施等,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之間的交流,關注其心理狀態(tài),及時疏導患者心理的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讓其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接受并配合治療[3]。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住院環(huán)境,達到保證患者身心舒適的目的。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自身情況,有無過敏藥物等囑咐患者服藥,告知患者不要攝入刺激性、辛辣等食物,以免產生并發(fā)癥,多吃水果蔬菜、富含營養(yǎng)的物質,多進行有氧運動,增強患者免疫力,從而提高治療有效率,繼而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綜上,將人性化護理應用到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療中,臨床療效顯著,極大促進了患者的康復,具有臨床價值。
[1] 朱亮亮,徐貞梅,肖 東.人性化護理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醫(yī)療裝備,2016,29(6):6-7.
[2] 劉文杰.人性化護理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航空航天醫(yī)學雜志,2017,28(5):622-623.
[3] 宋冠梅,賈維力.人性化護理在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5,3(32):176-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