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五言律詩美學特質探論
        ——兼論“中和”審美理想與古典詩歌之關系

        2017-03-06 11:49:59葉汝駿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1期
        關鍵詞:美學

        葉汝駿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34)

        五言律詩美學特質探論
        ——兼論“中和”審美理想與古典詩歌之關系

        葉汝駿

        (上海師范大學 人文與傳播學院,上海 200234)

        “中和”思想是漢民族文化心理中穩(wěn)定的、有機的組成部分。盡管它最早是作為一種儒家話語介入文藝創(chuàng)作的,它本身也內蘊著許多普適的美學理想,包括價值判斷上真善美的統(tǒng)一,節(jié)制、適度原則,矛盾要素的平衡與調和等?!爸泻椭馈笔侵袊诺湓姼枳非蟮睦硐朊缹W境界,全方位地滲透于詩歌的內容美學、形式美學和風格美學諸方面。在古典詩歌的眾多詩體中,五言律詩最契合于“中和”的審美理想,堪稱“中和之美”的極致。

        五言律詩;中和之美;古典詩歌;美學特質

        “詩歌的體裁是規(guī)定詩歌藝術品格的重要因素。”①錢志熙:《唐詩近體源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1頁。不同體裁詩歌的美學特質內蘊著差異性,廣義詩歌的詩、詞、曲、新詩之異自不在話下,古典詩歌內部首先有古近之大別,古體和近體內部諸種詩體亦有較大差異性,甚至一種詩體在不同時代也有不同程度的差異。不同詩歌體裁的美學特質首先具有內在的規(guī)定性和外在的區(qū)分性,它是規(guī)定各種詩體之所以成為此種詩體的首要特性,也是區(qū)分和辨別各種詩歌體制的主要判尺。古人非常重視“辨體”,張戒《歲寒堂詩話》云:“論詩文當以文體為先,警策為后。”②[宋]張戒著,陳應鸞校箋:《歲寒堂詩話校箋》,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第65頁。胡應麟《詩藪》云:“文章自有體裁,凡為某體,務須尋其本色,庶幾當行。③[明]胡應麟:《詩藪》 ,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21頁。各體詩歌的美學特質還呈現(xiàn)出一種相對的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詩體的原生美學特質并不是變化不居的,在發(fā)展流變過程中會有一定的裁汰、增補或變異,但這種變動實際上是微小、外圍而不傷及大體的,某種詩體的核心美學特質仍然作為強勁的脈絡將不同歷史階段的詩體有機串聯(lián)起來。又由于這種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是相對的,造成了不同時代的詩歌體裁系統(tǒng)呈現(xiàn)出微妙、復雜而有趣的變化姿態(tài)。前賢對各體詩歌美學特質的研究頗有建樹,但多零散而不成體系,一些關鍵的問題還未曾點破,這一領域實仍大有可為。五言律詩作為聯(lián)結古、近詩歌系統(tǒng)的樞紐詩體,探析其美學特質或可以達到管中窺豹,于細微見全局的效果。故本文選擇五言律詩作為考察對象,將其置于漢民族“中和”審美理想的語境中進行梳理考察,以期探賾索隱其美學特質的生成與嬗變,并歸結出古典詩歌若干共通的美學特質。

        一、“中和”的審美理想及其內蘊

        (一)從“中”、“和”到“中和”——“中和”思想的形成

        “中和”思想是漢民族文化心理中穩(wěn)定的、有機的組成部分。欲探其本源,要先從“中”與“和”談起?!墩f文解字》釋“中”字云:“中,內也。從口;丨,上下通?!雹賉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8頁,第26頁。其本義為內、里,引申為中間,即一定空間范圍內部適中的位置,進而又有適中、適度之意?!吧兄小币庾R很早便得到古人的體認,并將其貫串于對天文、地理和人倫的認知中。譬如天文方面以北斗星為“天樞”;地理方面,三代以來都有建都于國土中央的傳統(tǒng),如商人自命為“中商”,所居之地為“土中”;人倫方面,以帝王為人間倫理的中心,又如《尚書?呂刑》言“明啟刑書相占,咸庶中正”,意為刑法要適度合理?!兑住诽峒暗摹爸兄薄薄ⅰ爸姓?、“中道”;墨子以“天志”為“中”;道家所言之“守中”、“養(yǎng)中”、“敬中”;孔子的“中行”、“時中”等等,都是對“中”的多元詮釋,也是“尚中”意識盛行的表現(xiàn)。再看“和”,《說文解字》釋為:“和,相應也。從口,禾聲?!雹赱漢]許慎撰,[宋]徐鉉校定:《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8頁,第26頁?!昂汀弊畛跤糜谡務撊祟惛泄俳嵌鹊睦硐敫惺埽湓谙惹貢r代有“和、盉、龢”三種寫法,分別代表飲食之和、五味調和與五音相合。“和”的內蘊是多種矛盾元素按照一定規(guī)則進行調和,從而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tài)。后來逐漸被用以借喻為政治、社會、人倫的和諧,最終演化升華為漢民族至高的社會理想,“尚和”意識作為一種精神基因,根植于漢民族文化心理的底層。

        “中和”思想的生成與三代以來“尚中”與“尚和”的意識密切相關。但“中和”思想并非是兩種意識的簡單、機械地匯合,也并非是在兩者各自定型后才開始形成?!爸泻汀彼枷胧枪湃恕吧兄小迸c“尚和”意識的有機聚合,它伴隨著兩種思想形態(tài)的發(fā)展而逐漸生成?!爸泻汀币辉~首見于《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雹踇清]阮元??蹋骸妒涀⑹?禮記正義》,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第3527頁?!抖Y記》將“中”闡釋為人內在思想情感的均衡、平穩(wěn)的狀態(tài),喜怒哀樂這些情感是互相矛盾又相互制約的,在未表現(xiàn)出來之時即呈現(xiàn)出“中”的狀態(tài)。當這些情感抒發(fā)出來之后,“中”的狀態(tài)被打破,而這種破壞是有節(jié)制的、適度的、有分寸的,合于一定的準則、規(guī)范,在總體上仍能維持一種相對和諧的狀態(tài),這就是“和”?!抖Y記》作為儒家話語系統(tǒng)的成員,在此將“中和”與人倫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強調“中和”對于人類社會的巨大作用。董仲舒進一步辨析了“中和”思想中“中”與“和”的關系,其《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云:“中者,天地之所終始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達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中之所為,而必就于和……中者天之用也,和者天之功也?!雹躘漢]董仲舒:《春秋繁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91-94頁。董仲舒所謂的“中”意為標準、尺度,是達到“和”的理想境界的手段或方式,反過來,如果達不到“和”的理想境界,那么“中”也就毫無意義可言。可見“中”與“和”是互相依存、相互促進的關系,兩者從相互獨立的概念融合為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所謂“中和”,是指事物的運行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或尺度,適中調和,不偏不倚。其本質是追求天人合一的狀態(tài),意即天性與人性的合一、理性與情感的合一、規(guī)律性和目的性的合一。

        (二)從政教到文藝——“中和”思想在文學領域的滲透

        “中和”思想作為漢民族一種獨特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全方位滲透于人們對自然宇宙、人倫社會、文藝創(chuàng)作等領域的認知和理解。但由于“中和”思想隸屬于儒家的話語系統(tǒng),先天性地帶有濃厚的現(xiàn)實功利色彩,在儒學視閾內其政教意義總是第一義的,如《論語?學而》云:“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薄爸泻汀彼枷胗糜谥笇乃噭?chuàng)作,也是有輔佐政教的使命所在。這在孔子的理論中趨于成熟,《論語?八佾》篇云:“《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庇帧队阂病菲骸百|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雹輳堁鄫胱g注:《論語》,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第8頁,第35頁,第78頁。這些言論都是孔子用“中和”思想指導文藝創(chuàng)作的體現(xiàn),他強調文藝創(chuàng)作時要注重“文”與“質”的調和,不能過文也不能過質,“文質彬彬”的調和狀態(tài)才是最為理想的文藝創(chuàng)作境界?!对娊?關雎》篇被孔子奉為“中和之美”的典范,朱熹注曰:“淫者,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傷者,哀之過而害于和者也。”人們需要抒發(fā)喜怒哀樂之情,但感情的抒發(fā)要有節(jié)制、有限度,要不激不厲,把握分寸,不失其正。以“中和”思想來指導文藝創(chuàng)作,在荀子那里得到了極大豐富和發(fā)展?!盾髯?勸學》篇云:“《詩》者,中聲之所止也?!抖Y》之敬文也,《樂》之中和也,《詩》、《書》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間者畢矣?!薄稑氛摗菲疲骸皹氛?,審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飾節(jié)者也,節(jié)奏合以成文。”①[戰(zhàn)國]荀況著,王天海校釋:《荀子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3頁,第809頁。在荀子看來,詩樂創(chuàng)作要符合“中”即禮義的標準,要接受禮義的規(guī)范和引導;同時他也強調詩樂要在做到五音調和的自然之“和”的同時,發(fā)揮使得國家社會和諧的人倫之“和”,在這樣的基礎上產生的“中和之美”,才是詩樂創(chuàng)作的理想境界。從上可見,“中和”是作為一種儒家的話語介入文藝創(chuàng)作的,逐漸成為后世指導文藝創(chuàng)作的一種正統(tǒng)思想,在實際的創(chuàng)作中也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三)從儒家話語到普適美學——“中和”審美理想的核心要義

        “中和”審美理想脫胎于儒家思想,服務于政教,許多成分帶有強烈的功利色彩。但這并不能抹煞其價值,相反,若從超越儒學的視閾來觀照,“中和”審美理想實際上內蘊著許多有價值的藝術規(guī)律,對于后世的文藝創(chuàng)作仍然具有普遍的、積極的指導意義。所以,從隸屬于儒家話語系統(tǒng)的狹義的“中和”審美理想提煉出普適性的審美規(guī)律(即廣義的“中和”審美理想),是必要且可行的。具而言之,有以下數(shù)端:

        第一,價值判斷上追求真善美的統(tǒng)一。從儒家視角來看,“中和”審美理想帶有強烈的現(xiàn)實功利色彩,可以說是一種價值論美學,不過在儒家的標準里符合禮義的、能輔佐政教的才是有價值的。若從超越的眼光來看,“中和”審美理想實際上追求的是真善美的統(tǒng)一。它引導人們追求正面的東西,規(guī)避或化解負面的東西,將復雜的對象按一定規(guī)律調整為和諧的整體,最終使作品達到一種兼?zhèn)湔鎸嵭?、思想性和愉悅性的理想境界。在價值判斷上追求真善美的統(tǒng)一,是為“中和”審美理想真正的思想底層。

        第二,節(jié)制、適度原則。在“中和”審美理想的原生內蘊中,這一原則的儒學指向性并不明確,最具超越色彩,而接近于普適的審美理想。在文藝創(chuàng)作中,需要作者把握“度”的問題。過于放任或刻意規(guī)避某一種思想情感,過于注重作品的思想性或藝術性,這些都容易影響作品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根據一定的審美標準或規(guī)律,有節(jié)制、有分寸地去表達或處理作品的各要素,使之調整到最佳的狀態(tài),最終達到理想的表達效果。

        第三,矛盾要素的平衡與調和。在“中和”思想的早期發(fā)展中,即非常注重矛盾要素的調和,如五音的相和、五味的調和,后來儒家強調的是社會矛盾的調和。調和的前提是構成事物的諸種要素存在著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的矛盾關系,如前所述的五音、五味和各種社會階級即是這樣一種矛盾關系,為了使事物達到“中和”的理想狀態(tài),就必須按照一定的法度、規(guī)則去調和矛盾各要素,使之井然有序,各得其所。就文學而言,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是一對最主要的矛盾體,要妥善處理兩者的關系,使之平衡與調和,才能達到“文質彬彬,盡善盡美”的理想境界。判定文學作品是否具備“中和之美”,應對照以上三點進行具體考察。

        二、“中和”審美理想與古典詩歌美學之關系

        “中和之美”是漢民族追求的理想藝術境界,“中和”審美理想在中國古代普遍用于指導文藝特別是詩樂的創(chuàng)作。在詩樂分離之后,詩歌成為人們抒情言志的陶寫之具,“中和”的審美理想亦主要在詩歌中傳承下來?!爸泻椭馈笔冀K是中國古典詩歌正統(tǒng)的美學追求。

        (一)“中和”審美理想強烈的內容美學指向

        由于“中和”審美理想在儒家視閾內蘊含著強烈的現(xiàn)實功利性,十分重視和強調作品的社會政治教化意義,這就使得“中和”的審美理想在古典詩歌中自然而然首先指向的是其內容方面,甚至是唯一的一面。特別是在文學的自覺以前,詩歌依附于政教,作為一種輔佐教化的工具而存在,它的藝術價值是被低估或忽視的。所以“中和”審美理想與古典詩歌的內容美學最具關聯(lián)性。

        文學作品的內容由客觀因素(生活內容)和主觀因素(思想內容)構成。前者主要包括題材、人物和情節(jié),在詩歌中主要涉及的是題材方面(敘事詩還要考慮人物和情節(jié))?!爸泻汀睂徝览硐朐谥笇ь}材時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題材的選擇。從儒家角度出發(fā),符合教化目的的題材是受青睞的;從普適美學角度而言,一切符合真善美標準的題材都是優(yōu)良而可取的。二是題材的處理?!爸泻汀睂徝览硐胱非笫挛镎嫔泼赖恼鎯r值,規(guī)避或化解其負面意義,這要求詩人要從材料中挖掘出事物真善美的一面,適度抨擊或救贖其假丑惡的一面。文學作品的主觀因素主要指作品的主題和思想,體現(xiàn)的是作者對于生活的認識、理解、態(tài)度和評價。于古典詩歌而言,狹義的“中和”審美理想(儒家話語)在指導思想內容的處理時,強調諷喻,推崇刺美見事,要求有益于教化,歷代許多政治詩都以此為最高標準。而廣義的“中和”審美理想(普適美學)指導思想內容的處理時,則不囿于政教。今人陳銘先生曾言:“在中國古典詩詞創(chuàng)作中,中和尺度要求和諧地、適度地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的矛盾關系,強調矛盾的統(tǒng)一性,強調主體與客體的共同性。”①陳銘:《意與境——中國古典詩詞美學三昧》,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年,第170頁。詩詞的內容無外乎在處理人與自然、社會和人之間的矛盾關系,“中和”審美理想引導我們適度、和諧地去應對和處理這些矛盾關系,發(fā)掘其中真善美的一面??梢哉f,廣義的“中和”審美理想對于古典詩歌內容美學的指導是全面、普適而有意義的。

        (二)被忽視的一翼:古典詩歌形式的“中和之美”

        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等諸方面的原因,“中和”審美理想在文學作品中首先并強烈地指向作品的內容美學層面。內容固然是規(guī)定文學作品藝術品格的重要因素,受儒家詩教的影響,中國古典詩歌一直存在注重內容層面的傳統(tǒng)。但事實上,文學作品在形式美學方面同樣受到“中和之美”的深度影響,然而這一方面卻受到了長期的低估和忽視。只要深入考察,便可發(fā)現(xiàn)中國古典詩歌實際上十分注重作品的形式層面,歷朝歷代詩人不斷試驗、打磨詩歌的形式,逐漸研制出一系列精密的詩歌形式規(guī)則,最終形成了近體詩,形成了一套完整、嚴密的詩歌形式美學系統(tǒng)。這套形式美學系統(tǒng)也處處滲透著“中和”的審美理想,近體詩(特別是律詩)可以說是“中和”審美理想在詩歌形式美學上的完美表現(xiàn)形態(tài)。

        “中和”審美理想在近體詩的形式美學中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言數(shù)與行數(shù)。近體詩以五言和七言為主體,這是由兩者的美學優(yōu)勢決定的,二言、三言和四言太短,在抒情效果上不及五七言;七言以上的詩又太長,超過了氣息的生理節(jié)奏,實際上也可以分拆為兩個更小的句式,故也不流行;而六言詩的問題在于它的節(jié)奏,其節(jié)奏一般為二二二,與四言詩一樣過于板重凝滯,不似五七言詩的三字尾帶有搖曳生動之感。所以按照“中和”審美理想的節(jié)制、適度原則,五七言詩是最恰當?shù)?。近體詩的行數(shù)規(guī)定也符合“中和之美”,偶數(shù)句在整體上營造出一種和諧感,其中八句的律詩最符合“中和之美”,絕句由四句構成一個完整的抒情單元,律詩八句是兩個抒情單元的組合,相比絕句更加具有旋律感,因為旋律的本質是重復,而和諧完美的旋律是有限度、有節(jié)制的重復,事實證明兩個抒情單元是最恰當?shù)?,長律雖然能做到整體的和諧,但其旋律的重復并沒有限度,在符合規(guī)則的前提下可以無休止地延長下去,故八句的律詩實為最恰。二是聲律與用韻。近體詩擁有一套復雜、嚴密的聲律規(guī)則,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言:“欲使宮羽相變,低昂互節(jié),若前有浮聲,則后須切響。一簡之內,音韻盡殊;兩句之中,輕重悉異?!笨梢娔铣艘炎⒁獾皆姼杪曊{的重要作用,有意識地探索這些矛盾要素的排列組合規(guī)則,從永明體到初唐后期,聲律規(guī)則逐漸成熟。要之,句內的規(guī)則是平仄相間,聯(lián)內規(guī)則是平仄相對,篇內規(guī)則是平仄相粘。這種對于平仄這對矛盾體的調和處理,體現(xiàn)了“中和”的審美理想。同時,押韻規(guī)則也增強了近體詩的“中和之美”,近體詩規(guī)定偶句押韻、一韻到底,韻腳在聲音和節(jié)奏上將全詩串聯(lián)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使得近體詩的形式系統(tǒng)更為和諧。三是對仗藝術。對仗本身就可以帶來一種整體的平衡感和對稱感,實質是一種和諧感。律詩要求中兩聯(lián)對仗,首尾二聯(lián)可對可不對,這種有限度的對仗即是“中和之美”的體現(xiàn),而絕句的對仗相對自由,排律不管多長中間必須對仗,在限度上沒有約束,所以律詩最能體現(xiàn)形式的“中和之美”。此外,語言的鍛煉與運用方面也應納入形式美學的范疇來考量,此不贅述。

        (三)基于“中和”審美理想的古典詩歌風格美學

        風格是文學作品的內容與形式有機統(tǒng)一而形成的一種獨特性。分析文學作品的風格美學,離不開探求其內容因素和形式因素。如前所述,“中和”審美理想全方位滲透于古典詩歌的內容和形式諸方面,基于內容與形式相統(tǒng)一的觀點,“中和之美”可以說是中國古典詩歌總體性的美學追求,此其一。其二,“中和”本身也是一種風格類型,其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中正平和的美學風范,許多宮廷詩歌、宗廟詩歌都以此為藝術追求。其三,“中和”審美理想呼喚風格的多樣性,也追求多種風格的調和。前面提到,“中和”審美理想的一個要義就是矛盾諸要素的平衡與調和,其美學追求是建筑于多樣性的基礎之上的,調和矛盾諸要素以達到和諧狀態(tài)才是“中和”思想的本旨。其四,古人在實際創(chuàng)作中,其風格美學也往往呈現(xiàn)出“中和”的色彩,詩論家也多以“中和”為標準評論詩歌。《詩經》的風、雅、頌都是“中和”美學風格的典范,“《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保ā墩撜Z?八佾》)“《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保ā妒酚?屈原賈生列傳》)類似“樂而不淫”這種句式后來頗為盛行,可以視為“中和”審美理想的一種顯性標志。譬如皎然《詩式》所言的“詩有六至”便是采用這種句式:“至險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麗而自然,至苦而無跡,至近而意遠,至放而不迂?!雹賉唐]皎然著,李壯鷹校注:《詩式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第26頁。

        三、“中和之美”的極致——五言律詩

        “中和之美”是中國古典詩歌總體性的美學追求,全方位滲透于詩歌的內容美學、形式美學以及在兩者基礎上統(tǒng)一形成的風格美學之中。不同詩歌體裁的美學特質具有內在差異性,故“中和之美”在不同詩體中體現(xiàn)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判定某種詩體“中和之美”的程度,應對照前文所論“中和”審美理想的三點要義,并綜合考慮其內容取向、形式要素與風格特征。按照上述標準,總的來說,近體詩比古體詩更具“中和之美”;五言詩和七言詩相比五言以下、七言以上以及六言詩更具“中和之美”,五七言相較又以五言最??;兩者結合考量,五言律詩是諸體中最契合于“中和”審美理想的詩體,堪稱“中和之美”的極致。

        (一)五言律詩極致“中和之美”的雙重淵源

        五言詩是孕育五律的母體,近體詩則是其父體。若以“中和”的審美標準來衡量,五言詩和近體詩在各自的場域里皆為最具“中和之美”的詩體。五言律詩極致的“中和之美”正是來源于其母體五言詩與父體近體詩的有機融合。

        就其母體五言詩而論,相較于其他言數(shù)的詩體,五言詩最具“中和之美”。西晉摯虞《文章流別論》云:“詩之流也,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九言?!雹赱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五十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第1018頁。實際上,除摯虞所舉外,還有二言、八言甚至更長的詩體,但一言卻不成詩,因為一個字難以表達完整的意思,通篇是一言句的詩歌歷史上幾不可見,顧炎武《日知錄》、趙翼《陔余叢考》所提的“一言詩”也僅是指篇中的一言句而已。在以上諸種言數(shù)的詩體中,四言、五言和七言經過歷代詩人的審美選擇,成為了中國古典詩歌的主流形式。歷代有許多關于三者美學優(yōu)劣的討論,持論者雖立場、標準不同,五言詩的美學優(yōu)勢仍得到許多學者的認可。鐘嶸《詩品》云:“四言文約意廣,取效風騷,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五言居文詞之要,是眾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會于流俗?!雹賉梁]鐘嶸著,曹旭集注:《詩品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36頁。胡應麟《詩藪》云:“四言簡質,句短而調未舒。七言浮糜,文繁而聲易雜。折繁簡之衷,居文質之要,蓋莫尚于五言?!雹赱明]胡應麟:《詩藪》,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22頁。近人顧隨先生也明確指出:“中國古詩以五言最恰,四言字太少,七言字太多?!雹垲欕S著,葉嘉瑩筆記:《中國古典詩詞感發(f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第111頁。以本文所探討的“中和之美”的三點核心要義觀照,此處實際適用的是節(jié)制、適度原則。根據節(jié)制、適度原則,四言詩句短字少,往往需要兩句才能表達一個意思;五言則做到了一句一意,句子容量得到大幅提升;七言則甚至可以做到一句兩意,那么一聯(lián)至多可有四意,一首七律至多可達二十八意,容量大雖然是七言的優(yōu)長處,但以節(jié)制、適度原則衡量,則文意過于繁瑣。鐘嶸和胡應麟都以“文繁”評論四言詩和七言詩,需要區(qū)別的是,鐘嶸所論四言詩之“文繁”是指其兩句才能做到一意,亦即表達一個意思需要八個字,比五言詩足足多了三字;胡應麟所論七言詩之“文繁”則恰好相反,正因為七言詩句子容量太大,優(yōu)勢把握不恰則可能成為劣勢,容易造成文意的復雜與繁亂。故根據節(jié)制、適度原則,五言詩相較四言詩和七言詩,實際上最符合于“中和”的審美理想。

        再就其父體近體詩而論,相較于古體詩,近體詩更具“中和之美”。在這個場域內,“中和”審美理想的核心要義的后兩點適用于此處。古體詩在篇幅、格律上的要求比較寬泛和自由,適合于表現(xiàn)內容含量較大、事件較為復雜的題材,而近體詩在篇幅、格律、偶對上有著極為嚴格的規(guī)制,與古體詩有著完全不同的藝術特點和審美要求,適合于表現(xiàn)容量適中或較小的題材。根據節(jié)制、適度原則,近體詩將詩歌凝練的藝術追求發(fā)揮到了極致,而這種極致的凝練正是節(jié)制的結果。再從矛盾要素的平衡與調和這一要義觀照,由于古近體之別最主要是聲律之別,故這里的矛盾要素是聲音,具而言之是平仄。近體詩有著嚴格、精密的聲律系統(tǒng),句內要求平仄相間,聯(lián)內要求平仄相對,篇內要求平仄相粘,這種規(guī)則實質是矛盾要素的平衡調和。這套嚴格的聲律系統(tǒng)有時往往會打破這種平衡(即拗),但也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達到平仄的協(xié)調(即救),這也是矛盾要素的平衡與調和的體現(xiàn)。有學者(如王士禎)認為古體詩亦有一套聲律規(guī)則,但這套規(guī)則是在近體詩出現(xiàn)后參照總結而來,而且在嚴密性上根本不能與近體詩相提并論。故以“中和”審美理想來觀照,近體詩是最契合其精神的。

        (二)五言律詩形式的“中和之美”

        由于“中和”審美理想胎息于儒家思想,使其具備強烈的內容美學指向,其形式美學指向往往容易被低估甚至被忽視。在本文探討的詩歌體裁的場域中,形式要素的分析顯得更加必要,所幸“中和”審美理想的若干要義是契合或指向詩歌形式美學的。五言律詩在形式上極致的“中和之美”淵源有自,繼承和發(fā)展了五言詩和近體詩的優(yōu)良“基因”,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數(shù)端。

        第一,“中和”的建筑之美。這種建筑之美又表現(xiàn)在言數(shù)、行數(shù)和對偶形式三個方面。五言律詩在言數(shù)和行數(shù)上合乎“中和”原則,亦即五言八句詩是恰如其分的。對偶形式又加持了整體上的平衡感和對稱感,這是矛盾要素合理排列組合的具體體現(xiàn),這些在前文已有所剖析。

        第二,“中和”的音樂之美。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聲律安排、用韻規(guī)則和音聲結構彈性。在聲律排列組合上,平仄相間構成句內的規(guī)則,平仄相對構成聯(lián)內規(guī)則,平仄相粘構成篇內規(guī)則,體現(xiàn)了矛盾要素的平衡與調和。偶句押韻、一韻到底、不得通韻和轉韻等規(guī)則增加了整體的均衡感與和諧感,使詩歌更富于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同時,五言律詩也具備了近體詩的音聲結構彈性優(yōu)勢,具言之就是整體音聲結構的恒定性與局部音聲結構的可變性,前者是指近體詩擁有一套嚴格的標準的聲韻規(guī)則,作為一套基準的通用法則,具有一定的恒定性;后者是指近體詩還可以通過拗救的方法獲得有限度的局部可變性,在用韻上的靈活性則表現(xiàn)為韻字的選擇技巧、出句句腳平上入俱全等方面。

        第三,“中和”的繪畫之美。這主要表現(xiàn)在語言的錘煉和語體的選擇上。五言律詩最講求煉字,張謙宜《絸齋詩談》云:“五言律,須字字如渾鐵打就?!雹賉清]張謙宜:《絸齋詩談》,見郭紹虞等編:《清詩話續(xù)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804頁。施補華《峴傭詩說》云:“五律須講煉字法?!雹赱清]施補華:《峴傭詩說》,見王夫之等撰:《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973頁。周紫芝《竹坡詩話》云:“大抵五字詩,其邪正在一字間?!雹踇宋]周紫芝:《竹坡詩話》,見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340頁。又劉昭禹云:“五言如四十個賢人,著一個屠沽不得。”④[宋]黃徹:《?溪詩話》,見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xù)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372頁。杜甫是歷代公認的煉字大師,《杜工部草堂詩話》引王得臣詩話云:“逮至子美之詩……尤工于用字,故卓然為一代冠,而歷世千百,膾炙人口?!雹輀宋]蔡夢弼:《杜工部草堂詩話》,見丁福保輯:《歷代詩話續(xù)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第194頁。少陵之五律更是煉字的典范, 歐陽修《六一詩話》曾載一軼事:“陳公時偶得杜集舊本,文多脫誤,至《送蔡都尉詩》云‘身輕一鳥’,其下脫一字。陳公因與數(shù)客各用一字補之?;蛟啤病?,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是‘身輕一鳥過’。陳公嘆服,以為雖一字,諸君亦不能到也。”⑥[宋]歐陽修:《六一詩話》,見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266頁。此外,歷史上許多煉字的故事,如賈島的“僧敲月下門”,齊己的“昨夜一枝開”等皆言五律的煉字之法。煉字使得詩歌更加凝練,這也是節(jié)制、適度原則的體現(xiàn)。除了語言的錘煉,在語體的選擇上五言律詩也體現(xiàn)了“中和之美”。五律在這方面一定程度上繼承了漢魏五言詩高古質樸的語體風格,在整體上追求的是麗而不淫、質而不野,作為正宗與典范的盛唐五律即以此為高格,這與七律有典型的區(qū)別。

        (三)五言律詩“中和”的內容取向

        盡管從理論上可以放言,任何內容都可以用一切形式來裝載,不存在會全然抗拒某種內容的形式;在實際操作中,同一種內容也常常會用不同的形式來表達,運用得當也會產生非同凡響的藝術效果。但這種理論上的可能性和實踐中的可行性,并不能抹煞某種形式在內容上取向性。相反,這種差異性往往直接影響到作品的表達效果,正視并合理利用這種微妙的取向性,可以幫助作者取得事半功倍、錦上添花的效果;低估或忽視這種取向性,很大程度上也謝絕了取得更良好的藝術效果的可能性。敏銳的詩人往往十分重視詩體在內容取向上的微妙性,并合理利用其在表達某種內容上的美學優(yōu)長,將形式自如地為我所用,而不是被其所縛。

        杜甫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他往往以不同詩體表現(xiàn)相似的事件、景物或心境,而產生迥異的藝術效果,以此服務于表達特定情感的需要。蕭滌非先生曾指出:“為了適應內容的要求,杜甫的敘事詩概用伸縮性較大的五七言古體,而抒情詩則多用五七言近體,因之這類詩,語言特別精煉,音樂性也強,耐人含詠?!雹呤挏旆牵骸抖鸥υ娺x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第12頁。以至德元年(756)六月至次年四月杜甫陷賊時期的創(chuàng)作為例,杜甫自鄜州前往肅宗行在鳳翔府,途中被叛軍俘獲,押往長安,至次年四月方脫賊。在陷賊這一特定時期中,杜甫創(chuàng)作了《月夜》、《對雪》、《春望》、《一百五日夜對月》、《避地》等五言律詩,雖然這些詩篇幾乎都是對時事有感而作,但更多傳遞的是杜甫個人化的情感,與時事隔了一層距離,顯得更加沉郁、低回、凝斂;對于社會、政治方面的內容,杜甫往往以內容含量更大、形式更為自由的古體詩來抒寫,如《哀王孫》、《哀江頭》、《悲陳陶》、《悲青阪》等,這一體裁更能表達詩人對于國家時事的嚴正關切,也更能抒發(fā)其沉郁悲憤之情??梢姸鸥τ忻翡J的擇體而作的意識,利用詩體的內容取向性為情感表達的多樣化需求服務。

        那么,五言律詩的內容取向性究竟如何表現(xiàn)?從主觀角度(思想內容)來看,五言律詩適合于抒發(fā)一種受到節(jié)制、內斂的情感,它不能像古體詩那樣在情感表達上可以放任自流,而必須將情感濃縮至凝練的結構和語言之中,使其耐人含詠。盡管七律亦相當凝練,但相較五律其美學優(yōu)勢在于容量更大,情感抒發(fā)更為自由,在節(jié)制、適度上往往不及五律。絕句是近體詩最為凝練的形式,這也要求其內容表達上要做到的是極端的濃縮或提煉,不似五律的恰到好處。再從客觀角度(生活內容)來看,五言律詩適合于寫景和造境,山水田園風光、寄贈酬答、詠物詠懷等內容皆適合用五言律詩來表達,它們的共同要求是在表達上有所節(jié)制,留有供人含詠、想象的空間。此外,若以狹義的“中和”審美理想觀照,一些表現(xiàn)官方、御用的內容也非常適合用五律來承載,初唐的宮廷詩即是代表。

        (四)五言律詩“中和”的風格美學

        五言律詩在風格上亦是“中和之美”的典范。元人楊載《詩法家數(shù)?律詩要法》指出了五律和七律的藝術特點:“五言:沉靜,深遠,細嫩?!薄捌哐裕郝曧?,雄渾,鏗鏘,偉健,高遠。”①[元]楊載:《詩法家數(shù)》,見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第729頁。又清人劉熙載《藝概?詩概》云:“五言尚安恬,七言尚揮霍。”②[清]劉熙載:《藝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70頁。相比七律在音調上呈現(xiàn)出“聲響”和“鏗鏘”的特點,五律則顯得“沉靜”和“安恬”;在風格和意境上也不同于七律的“雄渾”、“偉健”和“高遠”,而是顯得“深遠”和“細嫩”。可見五言律詩相比七言律詩更為內斂而不是張揚,更為深沉而不是飛動,更為精細而不是闊大。楊載、劉熙載等學者用“沉靜”、“深遠”、“細嫩”、“安恬”等富于節(jié)制、適度精神的字樣來評價五律的風格,這是對五律“中和”風格美學的體認。明人顧璘在《批點唐音》中則全面總結了五言律詩的藝術特征:“五言律詩,貴乎沉雄溫麗,雅正清遠,含蓄深厚,有言外之意,制作平易,無艱難之患,最不宜輕浮俗濁,則成小人對屬矣。又須風格峻整,音律渾雅,字字精密,乃為得體?!雹坳惒V骶帲骸短圃妳R評》,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3314頁。這些特征,正是五言律詩極致“中和之美”的具體表現(xiàn)。

        “中和之美”是中國古典詩歌追求的理想美學境界。在古典詩歌眾多詩體中,五言律詩在形式、內容和風格諸方面最契合于這種審美理想。但“中和之美”并不是唯一的評判標準和藝術追求,每一種詩體都有各自的美學優(yōu)長,每一種藝術標準也都有各自推崇的詩體,“中和”的審美理想本身也在呼喚著藝術風貌的多樣性,而這也正是詩體美學特質研究的必要性和趣味性所在。

        [責任編輯 唐音]

        Research on Aesthetic Specialty of Five-character Rhyming Poetry——Concurrently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eutralization Thought and Classical Poetry

        YE Ru-jun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Colleg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

        The Neutralization Thought is organic part in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of Han nationality.Even though it acted as the confucian speaking when intervening literature at early stage,it actually has many universal aesthetic thought. Which includes unification of truth,Good and Beauty;moderate principle;reconciliation of conflicting elements.The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 is the ideal aesthetic realm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which affects the content,form and style of poetry. Among the genres of classical poetry,F(xiàn)ive-character Rhyming Poetry is 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Neutralization Thought,considered as the ultimate of the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

        Five-character Rhyming Poetry; the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I206.2

        A

        1672-1217(2017)01-0028-08

        2016-11-03

        葉汝駿(1989-),男,浙江景寧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美學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飲食美學中還鄉(xiāng)
        Calligraphy,the gem of Chinese culture
        外婆的美學
        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 05:29:06
        現(xiàn)代生活美學之城
        生活美學館
        VR嶗山:虛實相生的美學
        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 06:05:26
        造物美學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w|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人妻黑丝| 偷拍色图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香蕉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在线| 日本大乳高潮视频在线观看| 护士人妻hd中文字幕| 国产AV边打电话边出轨| 亚洲综合原千岁中文字幕| 亚洲av一区二区三区色多多|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网站 |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无码免费视频| 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网站 | 最新无码国产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很黄很色很爽的网站| 亚洲免费国产中文字幕久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毛片春药| 亚洲第一区二区快射影院| 久久99人妖视频国产|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色| 女人被做到高潮免费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www久久久888| 加勒比东京热一区二区| 九九久久99综合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福利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国产内射一级一片内射高清视频1| 国产v片在线播放免费无码| 亚洲自偷自偷偷色无码中文| 午夜天堂精品一区二区| 一区视频免费观看播放|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午夜伦鲁鲁|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视频在线免费视频|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AⅤ无码久久丝袜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