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賽男
摘 要:前景化在文學(xué)作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本文將運用前景化的有關(guān)理論,對海明威的小說《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中的前景化特征進行分析,從而更好地理解該作品所表達的主題思想。
關(guān)鍵詞:前景化 主題 海明威 《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
一、作者及作品簡介
(一)海明威簡介
海明威1899年出生于美國的伊利諾斯州。他一生寫了很多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著作,如《太陽照樣升起》(1926)、《永別了武器》(1929)、《老人與?!罚?952)、等。海明威的寫作原則是真實客觀地反映事實。此外,他還追求作品的簡單美,盡量做到讓自己的作品容易理解。他的小說的特征是:簡單的句子結(jié)構(gòu),頻繁使用的排比句;二、巧妙運用重復(fù)及動詞的對位法;三、措詞自然,避免使用抽象或過于書面化的詞語。
(二)《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故事內(nèi)容簡介
故事的背景是在一個干凈、明亮的咖啡店里。一個耳聾又微醉的老人正在店里喝咖啡。兩個服務(wù)員在閑聊,等著老人離開以便打烊。事實上,年紀大些的服務(wù)員不情愿打烊,而年輕侍者則想早點回家。當喝醉的老人想要再點一杯白蘭地時,年輕侍者拒絕了。最后,老人付了賬,離開了。之后,年輕侍者匆匆趕回了家,而年老侍者則進入一家酒吧,想找人聊天,因為他一直被失眠困擾著。然而,酒吧里的招待員態(tài)度卻很冷漠。最后,老服務(wù)員只好回了冷冷清清的家。這個故事是海明威的早期作品,也是海明威虛無主義的典型代表。
二、前景化簡介
前景化是文體學(xué)理論中一個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張德祿,1999),指的是為了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前景化故意違背日常語言的規(guī)律,用隱喻、頭韻等寫作手法,給讀者以清新的感受。Leech and Short (2001)將前景劃分為八類:1.詞匯變異,指的是詞匯的創(chuàng)新(秦秀白,1983);2.語法變異,指存心違背語法規(guī)定的條條框框,用不合語法的語言表達作者的思想;3.語音變異, 指的是文本中特別顯眼的語音現(xiàn)象,如頭韻、諧音、字首音省略等;4.書寫變異,指的是特殊的書寫形式。在一些小說當中,有時正常的語言形式里摻雜著比較新奇的書寫形式;5.語義變異,指的是當一個不合邏輯的因素出現(xiàn)在小說中,我們把這樣的現(xiàn)象看做是語義變異;6.方言變異,是借用某些方言的某些特點,以達到各種不同的目的;7.語域變異,是指借用某種語言的詞語或語言形式,來達到某種效果;8.背景變異,是指某些詞語或短語在不同的時代,具有不同的意義。小說中的前景化能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表達效果,給讀者以新奇的感覺并幫助讀者理解文學(xué)作品。
三、《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中的前景化特征分析
(一)語義變異:重復(fù)的詞語
《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中,有些詞語是重復(fù)出現(xiàn)的。這種重復(fù)是有意義的,且跟主題有緊密的聯(lián)系。小說中,第一個重復(fù)出現(xiàn)的詞是“nothing”。小說雖短,但卻出現(xiàn)了八次“nothing”以及21次“nada”(西班牙語,意為“nothing”)。很顯然,“nothing”是理解小說主題的關(guān)鍵詞。它為表現(xiàn)小說主題提供了重要線索。故事開頭,兩個服務(wù)員談?wù)摿死先说淖詺⑹录?,并且首次提到了老人自殺的原因是他絕望了。初見“nothing”這個詞,我們很難猜出具體要表達什么意思,只有繼續(xù)往下讀,才能更進一步地理解它??Х瑞^打烊之后,年老的服務(wù)員走進了一家酒吧。接著便是一長段的老服務(wù)員的心理描述。從中可以看出,“nothing”的真正所指了。“它不是恐懼,不是害怕,這是一種再熟悉不過的感覺了。所有的都是虛無的,連人也是虛無的。所以人們需要明亮,需要整潔(Hemingway, 1933)。”他深刻體會到,虛無的狀態(tài)是致命的,讓幸福變得遙遠。這就是“海明威的虛無主義”。老侍者明白,喝酒的老人正遭受著虛無的折磨。他認為,人人都受到虛無的困擾,包括他那年輕的同事。故事中的虛無指的是黑暗、孤獨以及絕望。這種虛無可以讓人無法入睡,最終選擇死亡。第二個具有高頻率的詞是“night”(包括一個“tonight”),共出現(xiàn)十次。此外,還有十二個“l(fā)ight”(包括一個“well-lighted”和一個),以及十個“drink”(包括它的過去時和過去分詞“drunk”and“drunken”)和三個“shadows” 等等。所有這些重復(fù)的詞語給讀者的印象是,人類生活在陰影、黑暗、孤單及絕望當中,有效地吸引了讀者的眼球,然后慢慢地將讀者引向作品的主題。因此,這些將詞匯重復(fù)是讀者表達內(nèi)心世界的一個有效的寫作手法。
(二)方言變異:特殊句式
小說的結(jié)尾有一些含有借入語的特殊句式。如:“some lived in it (refers to nothingness) and never felt it but he knew it was already nada y pues nada y pues nada. Our nada who art in nada. Give us this nada our daily nada and nada us our nada as we nada our nadas and nada us not into nada but deliver us from nada; pues nada.”特殊的句式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也讓讀者更深入地思考小說的主題思想。這些句子當中,出現(xiàn)了二十次“nada”。這個詞語的重復(fù)傳達出了乏味之感。而這種感覺是跟主題相關(guān)聯(lián)的。對于海明威來說,“nada”(虛無)的陰影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作品中的三個主人公,都是活在虛無中的。他們在跟各種精神上的、物質(zhì)上的困難斗爭著。這樣的句子,可以吸引讀者的眼球,幫助他們很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題。
(三)風(fēng)格變異:措詞簡單、句子簡短
作者的寫作風(fēng)格可被視作前景化的手段之一。我們已經(jīng)提過,海明威典型的寫作風(fēng)格是:運用簡單易懂的詞語,簡短的句子結(jié)構(gòu),直奔主題、忽略細節(jié)(張德祿, 1998)。在《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中,我們幾乎看不到任何復(fù)雜的句子或短語。主人公之間的對話是簡短易懂的。然而,雖然文本易讀,讀者仍然需要花費一定時間去弄清楚作者到底想要強調(diào)什么,表達什么,因為簡單易懂的詞語背后暗含著深奧的涵義。因此,寫作風(fēng)格的變異事實上是重要的理解文學(xué)作品的重要方法。
四、結(jié)語
作為海明威的著名作品之一,《一個干凈、明亮的地方》是作者虛無主義的典型代表。海明威之所以強調(diào)虛無主義是人類的生存狀態(tài),是由于他自身的悲慘經(jīng)歷。父親的自殺,一戰(zhàn)、失戀、無數(shù)次面臨的困難,都讓他變得悲觀,覺得一切都是虛無的。他的悲觀情緒或多或少地影響了讀者。但是,他的作品卻真實地反映了現(xiàn)實的黑暗和殘酷。當然這不是他的寫作目的。相反,他是想讓讀者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最終找到有效的途徑擺脫虛無,勇敢地追求幸福。
參考文獻
[1] Halliday,M.A.K.Linguistic function and literary style: An Inquiry Into the Language of William Golding′s the Inheritors.In Jean Jacques Weber (Ed.),The stylistics reader.London: Arnold,1971:57-85.
[2] Leech,G.,& Short,M.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London: Longman,1981.
[3] Leech,G.N.& Short,M.H Style in fiction:A Linguistic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Fictional Prose.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4] 秦秀白.簡明英語文體學(xué)[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5] 張德祿.韓禮德功能文體學(xué)理論評述[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9(1):34-40.
[6] 張德祿.功能文體學(xué)[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