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珂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fā)展,美國的許多高校開始通過境外辦學的方式出口高等教育,美國政府、相關社會組織以及各高校也紛紛通過政策規(guī)范、質量認證、研究咨詢、辦學活動等方式在境外辦學中扮演相應角色,其政策和實踐可以為我國的中美合作辦學活動帶來重要啟示,如在合作辦學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把握好教育主權問題、進一步提升合作辦學機構在國際化中的地位等。
關鍵詞:美國高等教育;境外辦學;中美合作辦學美國高校接收的國際學生數(shù)量雖然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但其年度增長率在近年來有所下降,除了受到赴美簽證政策變化的影響之外,來自其他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不斷高漲的赴美留學費用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許多美國高校開始尋找途徑,將自己的教育“送”到國際學生面前,而不是坐等他們“上門求教”,到國外開辦教育項目或機構成為美國高校的另一個選擇。2011年至2014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中,與美國合作的項目或機構占總數(shù)的23.39%[1],可見我國已然成為美國高校境外辦學的一個具有廣闊前景的市場。我們有必要對美國高校境外辦學的相關政策和實踐進行考察,從而根據(jù)其現(xiàn)狀和動向調整我國中美合作辦學的策略。
一、美國政府出臺的
關于高校境外辦學的政策
美國是聯(lián)邦制國家,對各州高校的管理權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而聯(lián)邦教育部對教育則發(fā)揮宏觀和間接調控作用。因此,美國聯(lián)邦教育部雖然也出臺了一些教育國際化的政策,但涉及到美國高校境外辦學的規(guī)定則非常少,這方面的事宜主要由各州政府負責管理。美國有50多個州,每個州的教育管理體系不盡相同,因此,不同州在高校境外辦學的規(guī)定上也有所差異??偟膩碚f,美國高校境外辦學方面的政策主要涉及批準程序、委托管理的要求、提供具有可比性的專業(yè)、避免不必要競爭等方面。
新澤西州的肯恩大學與中國的溫州大學合辦了溫州肯恩大學,因此選取該州研究其政府關于境外辦學的政策具有代表性。新澤西州對高??缇侈k學的管理由高等教育部長負責。在該州,高校從事境外辦學活動被視為高校實現(xiàn)國際化戰(zhàn)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能夠為那些不能在校本部接受教育的學生提供更多受教育機會。高校在境外辦學,必須保證其提供的境外教育與其在校本部提供的教育和服務具有相同的質量,因此高校需要用與校本部同樣的標準來評判境外教育。
對于要在境外提供教育項目或開辦校區(qū)的高校,新澤西州高等教育部長要求其提交關于新項目或校區(qū)的報告,并要求其在辦學前獲得高等教育部長的批準。在獲得批準前,高校需要向高等教育部長提交申請,說明其開辦新項目或校區(qū)的原因,并對新項目或校區(qū)所提供的專業(yè)和課程進行描述。申請材料必須證明新項目或校區(qū)中所提供的專業(yè)和課程在質量上至少與校本部的相應專業(yè)和課程具有相同的水平;學校為保證新項目或校區(qū)的教育質量提供了有效的監(jiān)督和控制;學校為新項目或校區(qū)進行了充分的資源投入,并且不能損害校本部的教育質量,不影響學校其他部門的正常工作。具體來說,申請材料還包括教室、實驗室、計算機和圖書館合乎規(guī)格;行政人員、教輔人員和咨詢人員充足;教學人員有相應的資格證等。此外,新項目或校區(qū)由全職教學人員教授的課程的比例要與其校本部一致。
在收到高校所提交的新項目或校區(qū)批準申請之后,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員要將該申請的摘要發(fā)給新澤西州所有的高校,并請他們在30天內告知該新項目或校區(qū)開辦后對其他高校有何影響。如果沒有高校對申請?zhí)岢霎愖h,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員就會將申請直接發(fā)給高等教育部的決策部門進行決策。如果有高校提出異議,那么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員就會在60天內將所有材料發(fā)給新澤西州的高校校長委員會(Presidents Council),由其對相關材料進行評審并提出建議。
在新校區(qū)建立之后,如果高校想在這個新校區(qū)開設新專業(yè),且這個新專業(yè)在校本部已經獲得批準,則必須提前告知高等教育部長。如果高校想在這個新校區(qū)開設新專業(yè),且這個新專業(yè)在校本部并未開設過,則必須將新專業(yè)的信息提交高校校長委員會審批。如果高校想要關閉一所新校區(qū),則要在關閉之前通知高等教育部長。[2]
二、美國社會組織對國際教育的支持
美國的相關社會組織也對高校開展國際教育的事宜較為關注,其提供的支持也是多種多樣的,具體如下。
(一)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
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CHEA)是美國一個全國性的高等教育質量認證組織,并負責對60家其他地區(qū)性或全國性的質量認證組織進行認證,其成員包括3000多家具有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院校,可以說該組織在美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領域具有權威性。該組織并非美國的官方機構,而是具有民間行業(yè)協(xié)會性質的,其最高決策機構是由高校校長、高校代表和公共部門相關人員等20人組成的理事會[3],能夠充分代表美國高等教育界及公眾相關部門的意見和利益。
為了更好地處理有關國際教育事宜,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成立了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國際質量小組(The CHEA International Quality Group,CIQG),為高等院校、認證和質量保證組織,以及世界范圍的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了重要的平臺,使他們能夠在國際背景下探討質量保證方面的問題,以共同迎接挑戰(zhàn)。具體來說,CIQG提供的服務包括幫助高等教育機構以及相關組織進一步提高其學術質量;增進人們對國際質量保證的理解;提供新的政策和研究方向等。[4]
就美國高校境外辦學等事宜,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制定了《海外以非美國人為對象的國際教育項目良好實踐原則》(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in Overse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Non-U.S. Nationals),并被所有地區(qū)性認證委員會采納,適用于所有正在或打算開辦海外校區(qū)或海外教育項目的高等教育機構?!对瓌t》的開發(fā)基于以下五點:第一,獲得了認證的高等教育機構有責任對以其名義所做的任何事情負責;第二,獲得了認證的高等教育機構有責任保證其國際教育實體不會因為質量問題而被投訴,或在質量上陷入不能被認證的狀態(tài);第三,認證委員會有權評審以非美國人為對象的海外國際教育項目,并且其采用的評價程序可以不同于為本土高校設計的程序;第四,認證委員會如果要求進行相關的評審和訪問,獲得認證的高等教育機構應該承擔相應費用;第五,除非例外的情況,《原則》主要是補充認證委員會所確定的標準和認證要求,而不是取代這些標準和要求。
具體來說,《原則》包括以下10部分內容[5]:
1.機構使命
高校的國際項目基于其所確定的使命和目標,反映該使命特殊的社會、宗教和倫理目標;高校的教師、管理人員和理事會理解其國際教育項目與高校使命和目標的關系。
2.授權
國際項目要獲得高校內部所有相關機構的批準,包括理事會的批準;國際項目要獲得所有外部相關機構的批準,包括校方的最高管理者、政府機構和認證委員會的批準。
3.教學項目
高校應具體說明其國際項目所能滿足的教育需求;國際教育項目的內容應經過相關教師評審;國際教育項目應反映高校的教育重點,必要時可以包含通識教育的內容;高校教師要保證教育項目的內容和嚴格程度與所授予的學分和學位相稱;在國際教育項目中任教的教師應有適當?shù)膶W術資格和語言能力,其所擁有的文憑要通過高校的評審并滿足相關認證組織的要求;在國際教育項目中,衡量學生學業(yè)成就的標準要與美國校本部的標準一致,美國校本部評估學生學業(yè)成就的方法要延伸到國際項目中去;國際教育項目在可能和適當?shù)那闆r下要適應所在國的文化。
4.資源
高校要保證國際教育項目能夠持續(xù)性地使用適當?shù)奈锢碓O施和學習資源,包括教室、辦公室、圖書館和實驗室,在適宜的情況下應使用計算機設備;高校應證明其經濟能力,使之在維持國際項目時不會減少對美國校本部的經濟支持,國際項目的運營應整合進其日常預算和審計過程;高校需制定應急計劃以展示其能力,必要時要對國際計劃中的所有學生履行其義務;高校應提供財務信息的摘要,以描述其國際校區(qū)的整體收入和支出。
5.入學與記錄
海外校區(qū)對國際學生的招生要求應與美國校本部對國際學生的招生要求相似,其中包括一定的語言能力;高校要控制國際項目中學生的招生和入學;所有在國際項目中入學的國際學生都被視為美國校本部的學生;國際項目中所有本科階段的學分都要適用于美國校本部的學位課程;高校要保留國際項目中所獲學分的官方記錄;高校發(fā)布的官方成績單要按照校區(qū)分類,或按課程分類,但要標出哪些學分是在海外項目中獲得的。
6.學生
高校要保證其國際項目為學生發(fā)展提供支持性的環(huán)境,并且要與國際情境中的文化和習俗相適應;要讓國際項目中的學生充分了解該項目能提供哪些服務;國際項目中的學生應獲得學術咨詢服務;要讓國際學生充分了解美國校本部在學生安全方面對學生承擔的責任。
7.控制和管理
國際項目要由美國校本部控制;負責國際項目教育質量的教師和行政人員要向美國校本部的常駐行政人員負責;高校要定期正式評審所有與國際項目有關的教職員工;高校要根據(jù)其目標定期評審其國際項目,并將評審結果整合到其日常規(guī)劃過程中去。
8.倫理和公共信息
高校要根據(jù)其認證機構的要求提交關于其國際項目的完整財務賬目,包括根據(jù)協(xié)議要撥給第三方的賬目;保證所有關于國際項目的媒體報道都是真實、公正和準確的;主要的分類目錄中要描述其國際項目;不得出賣或特許其名稱或認證的使用權;保證所有關于學分轉換的主張都符合現(xiàn)實情況;如果與國際項目相關的材料中提到了美國校本部的認證情況,關于校本部認證的角色和目的必須是公正和準確的。
9.合同協(xié)議
開辦國際項目而簽訂的合同必須用英語和項目所在國的主要語言;合同必須明確指出,美國高校要根據(jù)該《原則》以及美國高校認證要求來控制該國際項目;高校要確認進入合同的外方機構的法律資格;合同必須明確寫出高校國際教育項目的法定管轄權在于美國校本部;合同要寫明項目終止的條件,包括適當保護在學學生的利益;所有的合同協(xié)議都要與認證委員會的《合同協(xié)議良好實踐守則》(Good Practices in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相一致。
10.遠程教育
如果高校在其國際項目中利用遠程教育,其做法要依據(jù)認證委員會的《遠程教育良好實踐守則》(Good Practices in Distance Education);遠程教育的技術和內容要與學生所在國的教育文化相適應。
(二)美國教育理事會
美國教育理事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成立于1918年,是美國高等教育領域的行業(yè)協(xié)會性質的組織。該組織成員包括1800個已獲認證且具有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院校、高等教育領域的相關委員會、組織和公司等。其主要工作是倡導公共政策、開展教育研究以及實施高等教育領域的相關項目,在高等教育領導發(fā)展方面扮演著主要角色。[6]
該組織對美國高校在國際化方面的事宜也非常重視。如其下設的國際交流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在2008年對美國高校的國際化狀況展開了調查分析,并發(fā)布了分析報告《繪制美國校園的國際化地圖:2008版》(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08 Edition),這是繼2001年之后第二次對美國高校國際化的政策和實踐方面的調查。調查顯示,美國有10%的高校為非美國籍學生提供海外學位課程,這些課程中有40%在中國開設[7]。2012年,國際交流中心再次開展調查,并發(fā)布了調查報告《繪制美國校園的國際化地圖:2012版》(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12 Edition)。調查顯示,2011-2012學年,美國擁有境外辦學項目的高校比2006年增加了51%,且中國依然是這些境外辦學項目分布最多的國家。雖然美國在境外舉辦的教育項目和機構有所增加,但總量偏少,尤其是海外校區(qū)[8]。為此,美國教育理事會會長莫利·科貝特(Molly Corbett)指出:“我們經常意識到,為在21世紀的競爭中取得勝利,美國勞動者必須為跨境工作做好準備……這次調查顯示,雖然美國高校的國際化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但一些高等院校正在采取行動為學生提供機會,武裝他們的頭腦,使之能夠在新的全球環(huán)境中取得成功。”[9]
(三)國際教育協(xié)會
國際教育協(xié)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成立于1919年,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組織,同時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資深的國際教育和培訓組織之一,其主要工作是為其參與者、贊助者和捐贈者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項目,具體包括管理獎學金、培訓、交流和領導力項目;發(fā)起關于全球高等教育的研究和政策對話;保護世界范圍的獎學金等。[10]
國際教育協(xié)會非常重視國際高等教育問題,并經常提供這方面的資源,使相關組織和人員獲得信息。例如,2012年,國際教育協(xié)會在社交網絡推特(Twitter)上做了改進和拓展,重點關注國際教育方面的新聞和話題,以滿足自身及相關組織和人員的需要。國際教育協(xié)會在發(fā)展推特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有意義的資訊,并且將這些資訊匯編起來,發(fā)布了第一份關于國際高等教育的年度資訊列表,供相關人士閱讀和參考。[11]
除了發(fā)布資訊之外,國際教育協(xié)會還經常組織與國際高等教育相關的會議。例如,2012年,國際教育協(xié)會舉辦了“國際教育協(xié)會網絡全國電話會議”(IIE Network National Conference Calls),把世界各地的相關工作者聚在一起討論關于國際高等教育的重要話題。該電話會議的主題是“美國高校擴大全球影響力的模式:戰(zhàn)略和財務問題”(Models for Expanding U.S. Universities Global Presence: Strategic and Financial Issues)。有160多位美國高校的高級財務和行政領導者,以及主要的國際事務官員撥打了會議電話。會議由來自美國2所高校的4位杰出人士主持,這2所高校都積極參與國際性事務,并且是以新型模式參與全球活動的先驅。其中2位主持人來自紐約大學,紐約大學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開辦了上海紐約大學,因此會議的內容也對紐約大學的境外辦學問題有所涉及。
據(jù)紐約大學副校長馬修·桑狄洛科(Matthew Santirocco)介紹,紐約大學的國際化進程是一首“兩步曲”。第一步,紐約大學秉持“全球高?!崩砟睿ν卣蛊浜M鈱W習項目,開發(fā)更廣闊的國際研究計劃。第二步,紐約大學秉持“全球網絡高?!崩砟?,致力于建立完整的海外校區(qū),校區(qū)之間彼此協(xié)調和聯(lián)系,共同推進紐約大學整體計劃的實現(xiàn)。屆時,學生和教師可以自由地在多校區(qū)的高校系統(tǒng)中流動,其行政功能(如招生管理、財務規(guī)劃、人力資源管理和學生服務等)高度整合和協(xié)調,使高校的不同校區(qū)能夠資源互補,共同進步。[12]
三、 美國高校對開展境外辦學的態(tài)度
美國許多高校在境外辦學方面抱樂觀態(tài)度,如紐約州立大學的教育學教授杰森·E·萊恩(Jason E. Lane)等人指出:“全世界大概有200多所跨境高校,相對而言,這種形式的高等教育機構在整個高等教育領域為數(shù)甚少,但這些高校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為它們得到了許多媒體的關注,并在人們的印象中成為高校國際化的主導形式。因此,當高校進行定位,或制定國際化戰(zhàn)略時,人們越來越關注跨境高校,因為無論高校是否進行跨境教育,它都是一種廣為人知的辦學形式?!本唧w來說,美國高校向海外拓展的原因很多,包括“提高其國際聲譽、增強其對新學生和資源的吸引力,以及增進其學生和教師的國際經驗”。
美國高校中對于境外辦學除了有支持之聲,亦有反對之聲,尤其是對于開辦海外校區(qū)這一舉動,人們的態(tài)度更加復雜。例如,美國杜克大學在中國的昆山與武漢大學合辦了昆山杜克大學。在計劃開始運行之后,校內的教師治理委員會就提出了反對意見,盡管該計劃最終通過了教師委員會的審批,但這反映出美國高校內部在國際化方面的意見并不一致。部分美國高校認為,至少在現(xiàn)階段不宜去海外開辦新校區(qū),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財務因素,到學術自由問題,再到教師缺乏足夠興趣等。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大衛(wèi)·香博(David Shambaugh)教授說:“就與中國的合作辦學事宜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建立新校區(qū)是否能夠成功。雖然中國已經有了昆山杜克大學和上海紐約大學,但我還是建議有辦學意向的高校再等5年,看看這兩所大學做得怎么樣?!痹撔5牧硪晃唤處煾袼估铮℅uthrie)指出,鑒于學術自由等問題,美國高校在中國開辦新校區(qū)時必須要保證有獨立的學位授予權,這樣才能完全控制學校的課程。他還補充說,要在中國開辦新校區(qū)就要建立一個完整的、成建制的校區(qū),這樣才能在中國社會站住腳,贏得政府和社會精英的尊敬。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沒有在中國開辦海外校區(qū),但是從2009年開始組建了一個由8個全球中心組成的網絡。該校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校長撒萬·M·馬斯里(Safwan M. Masri)指出:“最后我們之所以采用了建立全球中心的方式,而沒有選擇建立海外校區(qū)的方式,也許是因為建立海外校區(qū)與學習無關,而主要是傳授知識。開辦海外校區(qū)就像做空降兵,在國外的土地上,你要專門為那個校區(qū)招聘教師,由那些教師在那里教學、傳授知識,而美國校本部就可以置身事外了??偟膩碚f,建立跨境高校與美國校本部教師的科研無關,自己的學生也未必能夠到那里去學習?!盵13]
四、對中美合作辦學的啟示
第一,美國政府關于高校境外辦學的政策具有地區(qū)差異,這就要求我國在與美國合作辦學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高校境外辦學事宜來說,美國的領導和管理權主要在各州政府,而不在聯(lián)邦政府,各州的相關政策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例如,有的州對高校境外辦學活動做出了一定的政策規(guī)范,而有的州認為這是高校自己的事情而不過多干涉。為此,我國在與美國各高校進行合作辦學時應仔細考察其所在州的相關政策,從而順利推動辦學活動向前發(fā)展。
第二,美國關于高校境外辦學的質量認證強調美方控制,這就要求我國高校在合作辦學時把握好教育主權問題。在美國,負責高校境外辦學質量保證的外部機構是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該委員會雖然只是一個社會組織,但在美國高等教育界具有較高權威性,各高校在境外辦學時都會遵照其出臺的《海外以非美國人為對象的國際教育項目良好實踐原則》。該原則在相關規(guī)定中強調了美國高校對其境外辦學項目的控制,如在第六條“控制與管理”中強調“國際項目要由美國校本部控制”;第九條“合同協(xié)議”中強調“合同必須明確寫出高校國際教育項目的法定管轄權在于美國校本部”。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高校對中美合作辦學項目或機構的控制程度就會成為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中方辦學者在與美方辦學者進行協(xié)商時雖然應該認可美方在保證教育質量時的積極態(tài)度,但對于涉及我國教育主權,如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還是應該抓牢抓緊。
第三,美國高等教育界對于海外校區(qū)的辦學形式存在爭議,這就要求我國的中美合作辦學機構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國際化中的地位。中美合作辦學機構在美國高校界的眼中屬于“海外校區(qū)”,這種海外校區(qū),尤其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海外校區(qū),跟一般的合作辦學項目相比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然而,有一些美國高校界人士對于這種海外校區(qū)在美國高校國際化進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質疑,有人認為它為美國校本部帶來了財政壓力,有人認為它并沒有推動校本部的學術發(fā)展。雖然這些質疑都是站在美國人的角度提出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國中美合作辦學機構在運行中的問題。例如,只是片面強調美國教育資源的輸入,忽略中方合作高校的學術貢獻;對這類機構的經濟、政策方面的支持有不足之處等。為此,中美合作辦學機構應該在引入美國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尋求特色化的發(fā)展道路,加強與其美方合作者的交流與學術對話,同時要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在政策和資源上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和價值,成為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標桿。
參考文獻:
[1]李陽,陳麗梅. 中外合作辦學外方合作者國別(地區(qū))分布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山東高等教育,2015(9):15.
[2]New Jersey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NEW JERSEY ADMINISTRATIVE CODE TITLE 9A-HIGHER EDUCATION[R/OL].3/2015-03-24.
[6]Wikipedia.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Council_on_Education,2015-03-26.
[7]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08 Edition [EB/OL]. http://www.acenet.edu/news-room/Phttp://www.nj.gov/highereducation/documents/pdf/Licensure/LicensureRules.pdf,2015-03-17.
[3]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ccreditation Serving the Public Interest[EB/OL]. http://chea.org/pdf/chea-at-a-glance_2012.pdf,2012-06-29.
[4]CIQG.The CHEA International Quality Group [EB/OL].http://www.cheainternational.org/,2015-03-24.
[5]CIQG. 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in Overse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Non-U.S. Nationals[R/OL].http://www.ndsu.edu/fileadmin/accreditation/assessment/resources/HLC_International_Education_Programs_1997.pdf,1997-02-0ages/Mapping-Internationalization-on-U-S--Campuses-2008-Edition.aspx,2008-01-30.
[8]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12 Edition[R/OL].https://www.acenet.edu/news-room/Documents/Mapping-Internationalizationon-US-Campuses-2012-full.pdf,2012-06-29.
[9]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Campuses Report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but Progress Is Mixed[EB/OL]. http://www.acenet.edu/news-room/Pages/Campuses-Report-Internationalization-Is-Accelerating,-but-Progress-Is-Mixed.aspx,2015-03-26.
[10]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bout Us[EB/OL].http://www.iie.org/Who-We-Are/Mission-and-Values,2015-04-01.
[11]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ess Release[EB/OL]. http://www.iie.org/Who-We-Are/News-and-Events/Press-Center/Press-Releases/2012/2012-12-12-IIE-2012-Top-Twitter-Picks-International-Higher-Education,2015-04-01.
[12]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 FROs and WOFEs: Models for Expanding U.S. UniversitiesGlobal Presence[EB/OL]. http://www.iie.org/Blog/2012/September/Models-for-Expanding-US-Universities-Global-Presence,2015-04-01.
[13]Elizabeth Redden. Bucking the Branch Campus[EB/OL].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2014/03/12/amid-branch-campus-building-boom-some-universities-reject-model,2015-04-03.
美國高校接收的國際學生數(shù)量雖然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但其年度增長率在近年來有所下降,除了受到赴美簽證政策變化的影響之外,來自其他國家日益激烈的競爭,以及不斷高漲的赴美留學費用也是重要原因。因此,許多美國高校開始尋找途徑,將自己的教育“送”到國際學生面前,而不是坐等他們“上門求教”,到國外開辦教育項目或機構成為美國高校的另一個選擇。2011年至2014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和機構中,與美國合作的項目或機構占總數(shù)的23.39%[1],可見我國已然成為美國高校境外辦學的一個具有廣闊前景的市場。我們有必要對美國高校境外辦學的相關政策和實踐進行考察,從而根據(jù)其現(xiàn)狀和動向調整我國中美合作辦學的策略。
一、美國政府出臺的
關于高校境外辦學的政策
美國是聯(lián)邦制國家,對各州高校的管理權主要集中在州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門,而聯(lián)邦教育部對教育則發(fā)揮宏觀和間接調控作用。因此,美國聯(lián)邦教育部雖然也出臺了一些教育國際化的政策,但涉及到美國高校境外辦學的規(guī)定則非常少,這方面的事宜主要由各州政府負責管理。美國有50多個州,每個州的教育管理體系不盡相同,因此,不同州在高校境外辦學的規(guī)定上也有所差異??偟膩碚f,美國高校境外辦學方面的政策主要涉及批準程序、委托管理的要求、提供具有可比性的專業(yè)、避免不必要競爭等方面。
新澤西州的肯恩大學與中國的溫州大學合辦了溫州肯恩大學,因此選取該州研究其政府關于境外辦學的政策具有代表性。新澤西州對高??缇侈k學的管理由高等教育部長負責。在該州,高校從事境外辦學活動被視為高校實現(xiàn)國際化戰(zhàn)略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時能夠為那些不能在校本部接受教育的學生提供更多受教育機會。高校在境外辦學,必須保證其提供的境外教育與其在校本部提供的教育和服務具有相同的質量,因此高校需要用與校本部同樣的標準來評判境外教育。
對于要在境外提供教育項目或開辦校區(qū)的高校,新澤西州高等教育部長要求其提交關于新項目或校區(qū)的報告,并要求其在辦學前獲得高等教育部長的批準。在獲得批準前,高校需要向高等教育部長提交申請,說明其開辦新項目或校區(qū)的原因,并對新項目或校區(qū)所提供的專業(yè)和課程進行描述。申請材料必須證明新項目或校區(qū)中所提供的專業(yè)和課程在質量上至少與校本部的相應專業(yè)和課程具有相同的水平;學校為保證新項目或校區(qū)的教育質量提供了有效的監(jiān)督和控制;學校為新項目或校區(qū)進行了充分的資源投入,并且不能損害校本部的教育質量,不影響學校其他部門的正常工作。具體來說,申請材料還包括教室、實驗室、計算機和圖書館合乎規(guī)格;行政人員、教輔人員和咨詢人員充足;教學人員有相應的資格證等。此外,新項目或校區(qū)由全職教學人員教授的課程的比例要與其校本部一致。
在收到高校所提交的新項目或校區(qū)批準申請之后,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員要將該申請的摘要發(fā)給新澤西州所有的高校,并請他們在30天內告知該新項目或校區(qū)開辦后對其他高校有何影響。如果沒有高校對申請?zhí)岢霎愖h,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員就會將申請直接發(fā)給高等教育部的決策部門進行決策。如果有高校提出異議,那么高等教育部的工作人員就會在60天內將所有材料發(fā)給新澤西州的高校校長委員會(Presidents Council),由其對相關材料進行評審并提出建議。
在新校區(qū)建立之后,如果高校想在這個新校區(qū)開設新專業(yè),且這個新專業(yè)在校本部已經獲得批準,則必須提前告知高等教育部長。如果高校想在這個新校區(qū)開設新專業(yè),且這個新專業(yè)在校本部并未開設過,則必須將新專業(yè)的信息提交高校校長委員會審批。如果高校想要關閉一所新校區(qū),則要在關閉之前通知高等教育部長。[2]
二、美國社會組織對國際教育的支持
美國的相關社會組織也對高校開展國際教育的事宜較為關注,其提供的支持也是多種多樣的,具體如下。
(一)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
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CHEA)是美國一個全國性的高等教育質量認證組織,并負責對60家其他地區(qū)性或全國性的質量認證組織進行認證,其成員包括3000多家具有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院校,可以說該組織在美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領域具有權威性。該組織并非美國的官方機構,而是具有民間行業(yè)協(xié)會性質的,其最高決策機構是由高校校長、高校代表和公共部門相關人員等20人組成的理事會[3],能夠充分代表美國高等教育界及公眾相關部門的意見和利益。
為了更好地處理有關國際教育事宜,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成立了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國際質量小組(The CHEA International Quality Group,CIQG),為高等院校、認證和質量保證組織,以及世界范圍的其他利益相關者提供了重要的平臺,使他們能夠在國際背景下探討質量保證方面的問題,以共同迎接挑戰(zhàn)。具體來說,CIQG提供的服務包括幫助高等教育機構以及相關組織進一步提高其學術質量;增進人們對國際質量保證的理解;提供新的政策和研究方向等。[4]
就美國高校境外辦學等事宜,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制定了《海外以非美國人為對象的國際教育項目良好實踐原則》(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in Overse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Non-U.S. Nationals),并被所有地區(qū)性認證委員會采納,適用于所有正在或打算開辦海外校區(qū)或海外教育項目的高等教育機構。《原則》的開發(fā)基于以下五點:第一,獲得了認證的高等教育機構有責任對以其名義所做的任何事情負責;第二,獲得了認證的高等教育機構有責任保證其國際教育實體不會因為質量問題而被投訴,或在質量上陷入不能被認證的狀態(tài);第三,認證委員會有權評審以非美國人為對象的海外國際教育項目,并且其采用的評價程序可以不同于為本土高校設計的程序;第四,認證委員會如果要求進行相關的評審和訪問,獲得認證的高等教育機構應該承擔相應費用;第五,除非例外的情況,《原則》主要是補充認證委員會所確定的標準和認證要求,而不是取代這些標準和要求。
具體來說,《原則》包括以下10部分內容[5]:
1.機構使命
高校的國際項目基于其所確定的使命和目標,反映該使命特殊的社會、宗教和倫理目標;高校的教師、管理人員和理事會理解其國際教育項目與高校使命和目標的關系。
2.授權
國際項目要獲得高校內部所有相關機構的批準,包括理事會的批準;國際項目要獲得所有外部相關機構的批準,包括校方的最高管理者、政府機構和認證委員會的批準。
3.教學項目
高校應具體說明其國際項目所能滿足的教育需求;國際教育項目的內容應經過相關教師評審;國際教育項目應反映高校的教育重點,必要時可以包含通識教育的內容;高校教師要保證教育項目的內容和嚴格程度與所授予的學分和學位相稱;在國際教育項目中任教的教師應有適當?shù)膶W術資格和語言能力,其所擁有的文憑要通過高校的評審并滿足相關認證組織的要求;在國際教育項目中,衡量學生學業(yè)成就的標準要與美國校本部的標準一致,美國校本部評估學生學業(yè)成就的方法要延伸到國際項目中去;國際教育項目在可能和適當?shù)那闆r下要適應所在國的文化。
4.資源
高校要保證國際教育項目能夠持續(xù)性地使用適當?shù)奈锢碓O施和學習資源,包括教室、辦公室、圖書館和實驗室,在適宜的情況下應使用計算機設備;高校應證明其經濟能力,使之在維持國際項目時不會減少對美國校本部的經濟支持,國際項目的運營應整合進其日常預算和審計過程;高校需制定應急計劃以展示其能力,必要時要對國際計劃中的所有學生履行其義務;高校應提供財務信息的摘要,以描述其國際校區(qū)的整體收入和支出。
5.入學與記錄
海外校區(qū)對國際學生的招生要求應與美國校本部對國際學生的招生要求相似,其中包括一定的語言能力;高校要控制國際項目中學生的招生和入學;所有在國際項目中入學的國際學生都被視為美國校本部的學生;國際項目中所有本科階段的學分都要適用于美國校本部的學位課程;高校要保留國際項目中所獲學分的官方記錄;高校發(fā)布的官方成績單要按照校區(qū)分類,或按課程分類,但要標出哪些學分是在海外項目中獲得的。
6.學生
高校要保證其國際項目為學生發(fā)展提供支持性的環(huán)境,并且要與國際情境中的文化和習俗相適應;要讓國際項目中的學生充分了解該項目能提供哪些服務;國際項目中的學生應獲得學術咨詢服務;要讓國際學生充分了解美國校本部在學生安全方面對學生承擔的責任。
7.控制和管理
國際項目要由美國校本部控制;負責國際項目教育質量的教師和行政人員要向美國校本部的常駐行政人員負責;高校要定期正式評審所有與國際項目有關的教職員工;高校要根據(jù)其目標定期評審其國際項目,并將評審結果整合到其日常規(guī)劃過程中去。
8.倫理和公共信息
高校要根據(jù)其認證機構的要求提交關于其國際項目的完整財務賬目,包括根據(jù)協(xié)議要撥給第三方的賬目;保證所有關于國際項目的媒體報道都是真實、公正和準確的;主要的分類目錄中要描述其國際項目;不得出賣或特許其名稱或認證的使用權;保證所有關于學分轉換的主張都符合現(xiàn)實情況;如果與國際項目相關的材料中提到了美國校本部的認證情況,關于校本部認證的角色和目的必須是公正和準確的。
9.合同協(xié)議
開辦國際項目而簽訂的合同必須用英語和項目所在國的主要語言;合同必須明確指出,美國高校要根據(jù)該《原則》以及美國高校認證要求來控制該國際項目;高校要確認進入合同的外方機構的法律資格;合同必須明確寫出高校國際教育項目的法定管轄權在于美國校本部;合同要寫明項目終止的條件,包括適當保護在學學生的利益;所有的合同協(xié)議都要與認證委員會的《合同協(xié)議良好實踐守則》(Good Practices in Contractual Arrangements)相一致。
10.遠程教育
如果高校在其國際項目中利用遠程教育,其做法要依據(jù)認證委員會的《遠程教育良好實踐守則》(Good Practices in Distance Education);遠程教育的技術和內容要與學生所在國的教育文化相適應。
(二)美國教育理事會
美國教育理事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成立于1918年,是美國高等教育領域的行業(yè)協(xié)會性質的組織。該組織成員包括1800個已獲認證且具有學位授予權的高等院校、高等教育領域的相關委員會、組織和公司等。其主要工作是倡導公共政策、開展教育研究以及實施高等教育領域的相關項目,在高等教育領導發(fā)展方面扮演著主要角色。[6]
該組織對美國高校在國際化方面的事宜也非常重視。如其下設的國際交流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Initiatives)在2008年對美國高校的國際化狀況展開了調查分析,并發(fā)布了分析報告《繪制美國校園的國際化地圖:2008版》(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08 Edition),這是繼2001年之后第二次對美國高校國際化的政策和實踐方面的調查。調查顯示,美國有10%的高校為非美國籍學生提供海外學位課程,這些課程中有40%在中國開設[7]。2012年,國際交流中心再次開展調查,并發(fā)布了調查報告《繪制美國校園的國際化地圖:2012版》(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12 Edition)。調查顯示,2011-2012學年,美國擁有境外辦學項目的高校比2006年增加了51%,且中國依然是這些境外辦學項目分布最多的國家。雖然美國在境外舉辦的教育項目和機構有所增加,但總量偏少,尤其是海外校區(qū)[8]。為此,美國教育理事會會長莫利·科貝特(Molly Corbett)指出:“我們經常意識到,為在21世紀的競爭中取得勝利,美國勞動者必須為跨境工作做好準備……這次調查顯示,雖然美國高校的國際化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但一些高等院校正在采取行動為學生提供機會,武裝他們的頭腦,使之能夠在新的全球環(huán)境中取得成功?!盵9]
(三)國際教育協(xié)會
國際教育協(xié)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成立于1919年,是一個獨立的非營利性組織,同時是世界上最大和最資深的國際教育和培訓組織之一,其主要工作是為其參與者、贊助者和捐贈者提供高質量的教育項目,具體包括管理獎學金、培訓、交流和領導力項目;發(fā)起關于全球高等教育的研究和政策對話;保護世界范圍的獎學金等。[10]
國際教育協(xié)會非常重視國際高等教育問題,并經常提供這方面的資源,使相關組織和人員獲得信息。例如,2012年,國際教育協(xié)會在社交網絡推特(Twitter)上做了改進和拓展,重點關注國際教育方面的新聞和話題,以滿足自身及相關組織和人員的需要。國際教育協(xié)會在發(fā)展推特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有意義的資訊,并且將這些資訊匯編起來,發(fā)布了第一份關于國際高等教育的年度資訊列表,供相關人士閱讀和參考。[11]
除了發(fā)布資訊之外,國際教育協(xié)會還經常組織與國際高等教育相關的會議。例如,2012年,國際教育協(xié)會舉辦了“國際教育協(xié)會網絡全國電話會議”(IIE Network National Conference Calls),把世界各地的相關工作者聚在一起討論關于國際高等教育的重要話題。該電話會議的主題是“美國高校擴大全球影響力的模式:戰(zhàn)略和財務問題”(Models for Expanding U.S. Universities Global Presence: Strategic and Financial Issues)。有160多位美國高校的高級財務和行政領導者,以及主要的國際事務官員撥打了會議電話。會議由來自美國2所高校的4位杰出人士主持,這2所高校都積極參與國際性事務,并且是以新型模式參與全球活動的先驅。其中2位主持人來自紐約大學,紐約大學與華東師范大學合作開辦了上海紐約大學,因此會議的內容也對紐約大學的境外辦學問題有所涉及。
據(jù)紐約大學副校長馬修·桑狄洛科(Matthew Santirocco)介紹,紐約大學的國際化進程是一首“兩步曲”。第一步,紐約大學秉持“全球高校”理念,努力拓展其海外學習項目,開發(fā)更廣闊的國際研究計劃。第二步,紐約大學秉持“全球網絡高?!崩砟?,致力于建立完整的海外校區(qū),校區(qū)之間彼此協(xié)調和聯(lián)系,共同推進紐約大學整體計劃的實現(xiàn)。屆時,學生和教師可以自由地在多校區(qū)的高校系統(tǒng)中流動,其行政功能(如招生管理、財務規(guī)劃、人力資源管理和學生服務等)高度整合和協(xié)調,使高校的不同校區(qū)能夠資源互補,共同進步。[12]
三、 美國高校對開展境外辦學的態(tài)度
美國許多高校在境外辦學方面抱樂觀態(tài)度,如紐約州立大學的教育學教授杰森·E·萊恩(Jason E. Lane)等人指出:“全世界大概有200多所跨境高校,相對而言,這種形式的高等教育機構在整個高等教育領域為數(shù)甚少,但這些高校之所以如此吸引人是因為它們得到了許多媒體的關注,并在人們的印象中成為高校國際化的主導形式。因此,當高校進行定位,或制定國際化戰(zhàn)略時,人們越來越關注跨境高校,因為無論高校是否進行跨境教育,它都是一種廣為人知的辦學形式。”具體來說,美國高校向海外拓展的原因很多,包括“提高其國際聲譽、增強其對新學生和資源的吸引力,以及增進其學生和教師的國際經驗”。
美國高校中對于境外辦學除了有支持之聲,亦有反對之聲,尤其是對于開辦海外校區(qū)這一舉動,人們的態(tài)度更加復雜。例如,美國杜克大學在中國的昆山與武漢大學合辦了昆山杜克大學。在計劃開始運行之后,校內的教師治理委員會就提出了反對意見,盡管該計劃最終通過了教師委員會的審批,但這反映出美國高校內部在國際化方面的意見并不一致。部分美國高校認為,至少在現(xiàn)階段不宜去海外開辦新校區(qū),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從財務因素,到學術自由問題,再到教師缺乏足夠興趣等。喬治·華盛頓大學的大衛(wèi)·香博(David Shambaugh)教授說:“就與中國的合作辦學事宜來說,最重要的問題是建立新校區(qū)是否能夠成功。雖然中國已經有了昆山杜克大學和上海紐約大學,但我還是建議有辦學意向的高校再等5年,看看這兩所大學做得怎么樣?!痹撔5牧硪晃唤處煾袼估铮℅uthrie)指出,鑒于學術自由等問題,美國高校在中國開辦新校區(qū)時必須要保證有獨立的學位授予權,這樣才能完全控制學校的課程。他還補充說,要在中國開辦新校區(qū)就要建立一個完整的、成建制的校區(qū),這樣才能在中國社會站住腳,贏得政府和社會精英的尊敬。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沒有在中國開辦海外校區(qū),但是從2009年開始組建了一個由8個全球中心組成的網絡。該校負責國際事務的副校長撒萬·M·馬斯里(Safwan M. Masri)指出:“最后我們之所以采用了建立全球中心的方式,而沒有選擇建立海外校區(qū)的方式,也許是因為建立海外校區(qū)與學習無關,而主要是傳授知識。開辦海外校區(qū)就像做空降兵,在國外的土地上,你要專門為那個校區(qū)招聘教師,由那些教師在那里教學、傳授知識,而美國校本部就可以置身事外了??偟膩碚f,建立跨境高校與美國校本部教師的科研無關,自己的學生也未必能夠到那里去學習?!盵13]
四、對中美合作辦學的啟示
第一,美國政府關于高校境外辦學的政策具有地區(qū)差異,這就要求我國在與美國合作辦學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就高校境外辦學事宜來說,美國的領導和管理權主要在各州政府,而不在聯(lián)邦政府,各州的相關政策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例如,有的州對高校境外辦學活動做出了一定的政策規(guī)范,而有的州認為這是高校自己的事情而不過多干涉。為此,我國在與美國各高校進行合作辦學時應仔細考察其所在州的相關政策,從而順利推動辦學活動向前發(fā)展。
第二,美國關于高校境外辦學的質量認證強調美方控制,這就要求我國高校在合作辦學時把握好教育主權問題。在美國,負責高校境外辦學質量保證的外部機構是高等教育認證委員會,該委員會雖然只是一個社會組織,但在美國高等教育界具有較高權威性,各高校在境外辦學時都會遵照其出臺的《海外以非美國人為對象的國際教育項目良好實踐原則》。該原則在相關規(guī)定中強調了美國高校對其境外辦學項目的控制,如在第六條“控制與管理”中強調“國際項目要由美國校本部控制”;第九條“合同協(xié)議”中強調“合同必須明確寫出高校國際教育項目的法定管轄權在于美國校本部”。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高校對中美合作辦學項目或機構的控制程度就會成為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中方辦學者在與美方辦學者進行協(xié)商時雖然應該認可美方在保證教育質量時的積極態(tài)度,但對于涉及我國教育主權,如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還是應該抓牢抓緊。
第三,美國高等教育界對于海外校區(qū)的辦學形式存在爭議,這就要求我國的中美合作辦學機構進一步提升自身在國際化中的地位。中美合作辦學機構在美國高校界的眼中屬于“海外校區(qū)”,這種海外校區(qū),尤其是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海外校區(qū),跟一般的合作辦學項目相比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然而,有一些美國高校界人士對于這種海外校區(qū)在美國高校國際化進程中的作用提出了質疑,有人認為它為美國校本部帶來了財政壓力,有人認為它并沒有推動校本部的學術發(fā)展。雖然這些質疑都是站在美國人的角度提出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國中美合作辦學機構在運行中的問題。例如,只是片面強調美國教育資源的輸入,忽略中方合作高校的學術貢獻;對這類機構的經濟、政策方面的支持有不足之處等。為此,中美合作辦學機構應該在引入美國教育資源的基礎上尋求特色化的發(fā)展道路,加強與其美方合作者的交流與學術對話,同時要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各界在政策和資源上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影響力和價值,成為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中的標桿。
參考文獻:
[1]李陽,陳麗梅. 中外合作辦學外方合作者國別(地區(qū))分布特點及發(fā)展趨勢[J].山東高等教育,2015(9):15.
[2]New Jersey Commission on Higher Education. NEW JERSEY ADMINISTRATIVE CODE TITLE 9A-HIGHER EDUCATION[R/OL].3/2015-03-24.
[6]Wikipedia. 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American_Council_on_Education,2015-03-26.
[7]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08 Edition [EB/OL]. http://www.acenet.edu/news-room/Phttp://www.nj.gov/highereducation/documents/pdf/Licensure/LicensureRules.pdf,2015-03-17.
[3]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 Accreditation Serving the Public Interest[EB/OL]. http://chea.org/pdf/chea-at-a-glance_2012.pdf,2012-06-29.
[4]CIQG.The CHEA International Quality Group [EB/OL].http://www.cheainternational.org/,2015-03-24.
[5]CIQG. Principles of Good Practice in Oversea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for Non-U.S. Nationals[R/OL].http://www.ndsu.edu/fileadmin/accreditation/assessment/resources/HLC_International_Education_Programs_1997.pdf,1997-02-0ages/Mapping-Internationalization-on-U-S--Campuses-2008-Edition.aspx,2008-01-30.
[8]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Mapp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on U.S. Campuses: 2012 Edition[R/OL].https://www.acenet.edu/news-room/Documents/Mapping-Internationalizationon-US-Campuses-2012-full.pdf,2012-06-29.
[9]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Campuses Report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ccelerating, but Progress Is Mixed[EB/OL]. http://www.acenet.edu/news-room/Pages/Campuses-Report-Internationalization-Is-Accelerating,-but-Progress-Is-Mixed.aspx,2015-03-26.
[10]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bout Us[EB/OL].http://www.iie.org/Who-We-Are/Mission-and-Values,2015-04-01.
[11]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Press Release[EB/OL]. http://www.iie.org/Who-We-Are/News-and-Events/Press-Center/Press-Releases/2012/2012-12-12-IIE-2012-Top-Twitter-Picks-International-Higher-Education,2015-04-01.
[12]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 FROs and WOFEs: Models for Expanding U.S. UniversitiesGlobal Presence[EB/OL]. http://www.iie.org/Blog/2012/September/Models-for-Expanding-US-Universities-Global-Presence,2015-04-01.
[13]Elizabeth Redden. Bucking the Branch Campus[EB/OL]. https://www.insidehighered.com/news/2014/03/12/amid-branch-campus-building-boom-some-universities-reject-model,201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