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霞,黃 麗
(杭州師范大學 1.教育學院;2. 醫(yī)學院,浙江 杭州 311121)
健康心理研究
大學生安全感與戀愛關系滿意度研究
張曉霞1,黃 麗2
(杭州師范大學 1.教育學院;2. 醫(yī)學院,浙江 杭州 311121)
目的 探討大學生安全感與親密關系滿意度的關系,為維護大學生心理健康提供參考。方法 采用叢中、安莉娟編制的安全感量表和洛克·華萊士婚姻(戀愛)關系調(diào)試測定兩份問卷對隨機抽取的某論壇學生進行調(diào)查。結果 大學生總安全感、人際安全感存在顯著的學歷差異(P<0.05);有戀愛史的大學生在總安全感、確定控制感上高于無戀愛史的大學生(P<0.05);總安全感、確定控制感、人際安全感對戀愛關系滿意度有預測作用(P<0.01)。結論 大學生安全感存在學歷和戀愛經(jīng)歷差異,安全感能較好地正向預測戀愛關系滿意度。
安全感;人際安全感;確定控制感;戀愛關系滿意度
安全感這一概念最早見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論研究,馬斯洛[1]明確提出心理安全感(psychological security)概念,是指“一種從恐懼和焦慮中脫離出來的信心、安全和自由的感覺,特別是滿足一個人現(xiàn)在(和將來)各種需要的感覺”。安全感最初源于嬰兒時期的依戀行為系統(tǒng),安全感強的個體對人的本性抱有相當積極地看法,通常會用積極詞匯描述關系對象,所以安全感強的個體通常會擁有積極的人際關系。親密關系作為一種特殊的、更緊密的人際關系,個體的安全感對于伴侶互動有很大的影響。從個體特質(zhì)層面上講,安全的個體對親密伴侶有更高的溫情之愛[2]。實驗條件誘發(fā)的安全感啟動效應,能讓個體更積極地響應伴侶,提供舒適感,即提供一個安全港灣(a safe haven),或提供一個安全基地(a secure base)[3],伴侶可以安心地出去探索世界。
張麗宏的研究[4]發(fā)現(xiàn),安全感與婚姻質(zhì)量總分存在正相關,女教師的安全感越強其婚姻質(zhì)量也越高,反之婚姻質(zhì)量越差。但鑒于其研究群體是女教師,有其群體特殊性,本研究聚焦于大學生群體,探求心理安全感和戀愛關系滿意度的關系,以完善安全感科學研究領域。本研究假設安全感越低的大學生,其戀愛關系滿意度越低;安全感越高的大學生,其戀愛關系滿意度就越高。
1.1 被試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選取某考研論壇上的大學生進行調(diào)查,發(fā)放275份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272份。其中男生153人、女生119人,平均年齡22.7歲,來自城鎮(zhèn)153人、農(nóng)村119人,本科以下學歷12人、本科243人、研究生17人,有戀愛史的195人、無戀愛史的77人。
1.2 研究工具
1.2.1 安全感量表(Security Questionnaire, SQ) 該問卷由安莉娟、叢中[5]于2004年編制而成,共包含16個項目,分為兩個因子。人際安全感因子(因子Ⅰ),共八個項目,主要反映個體對于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安全體驗;確定控制感因子(因子Ⅱ),共八個項目,主要反映個體對于生活的預測和確定感、控制感。該量表與人際信任、自我接納、個人評價及馬斯洛的安全—不安全量表(S-I)的相關系數(shù)為0.235-0.682,有較好的效標效度。人際安全感因子與確定控制感因子與總量表得分之間的相關0.857和0.870,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正常人和神經(jīng)癥患者安全感量表及其因子的得分有顯著差異,表明該量表對于區(qū)別正常人與神經(jīng)癥患者,具有較好的實證效度。該量表的同質(zhì)性信度和重測信度分別為0.7958和0.7420,有較好的信度。
1.2.2 洛克-華萊氏(Lock-Wallace)婚姻(戀愛)關系調(diào)適測定[6]該量表由Lock及Wallace于1959年編制,是客觀評定親密關系質(zhì)量的工具,作為關系滿意度的一個指標。包含15個問題,分數(shù)從2-158。分數(shù)越高,說明關系調(diào)適越好,其內(nèi)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90,重測信度為0.59。
1.3 數(shù)據(jù)處理 使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處理,使用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事后檢驗、Pearson相關分析和回歸分析等統(tǒng)計方法進行分析。
2.1 大學生安全感的基本情況 大學生總安全感、人際安全感、確定控制感得分分別是54.11±10.11分、26.61±5.42分、27.53±6.24分,大學生總安全感(F=3.869)、人際安全感(F=4.062)在學歷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學歷越高,總安全感、人際安全感越高;事后檢驗發(fā)現(xiàn):大專以下學歷的大學生總安全感顯著低于本科和研究生學歷的大學生(P<0.05),本科以下學歷的大學生人際安全感、確定控制感顯著低于研究生學歷的大學生(P<0.05)。大學生總安全感(t=-2.085)、確定控制感(t=-2.190)在有無戀愛史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有戀愛史的大學生在總安全感、確定控制感上高于無戀愛史的大學生;不同性別、不同生源地大學生的總安全感、人際安全感、確定控制感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2.2 大學生安全感與戀愛關系滿意度的關系 大學生戀愛關系滿意度與確定控制感(r=0.341)、人際安全感(r=0.301)、總安全感(r=0.345)之間均呈顯著正相關(P<0.01)。進一步考察總安全感、確定控制感、人際安全感對戀愛關系滿意度的預測作用,以總安全感、確定控制感、人際安全感為自變量,戀愛關系滿意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結果見表1。大學生總安全感、確定控制感、人際安全感均能較好地預測戀愛關系滿意度。
表1 安全感對戀愛關系滿意度的回歸分析
3.1 大學生安全感的總體狀況及人口學變量分析
本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總體安全感水平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這一結果與國內(nèi)許多研究者結論相一致[7]。這可能由于本研究的對象平均年齡22.7歲,90后占大多數(shù),其成長環(huán)境無論是物質(zhì)條件還是來自父母的心理支持都相對比較充裕和豐富,獲得的安全感水平也就相對高一些。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大學生安全感水平隨著學歷的提升而呈上升趨勢,這與Haiyan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由于高學歷的個體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相對較高,個體獲得物質(zhì)保障和擇業(yè)多重選擇的可能性就越大,對于自己的未來生活充滿希望,所以高學歷的個體的安全感水平高于低學歷的個體。
除此之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有戀愛經(jīng)歷的大學生總安全感和確定控制感高于沒有戀愛經(jīng)歷的大學生,而人際安全感沒有這一發(fā)現(xiàn),這與Michelle等[9]的研究結果一致。安全感是對可能出現(xiàn)的對身體或心理的危險或風險的預感,以及個體在應對處置時的有力、無力感,戀愛中的個體對親密伴侶有更高的溫情,為伴侶提供情緒支持和心理安慰,同時也提供了一段穩(wěn)定的關系,這使處于戀愛中的個體有更好的確定控制感。而愛情一對一的模式,使得在戀愛中的個體忽略周圍群體,從而在人際關系上會出現(xiàn)一些矛盾[10],這可能解釋了人際安全感沒有類似的發(fā)現(xiàn)。
3.2 大學生安全感與戀愛關系滿意度的關系 本研究發(fā)現(xiàn),正在戀愛中的大學生的戀愛關系滿意度水平高于曾經(jīng)有過戀情而現(xiàn)在破裂的大學生。正在戀愛的大學生其戀情狀況比較穩(wěn)定,至少維持著戀愛關系,說明其對戀愛關系質(zhì)量主觀評價較高,否則主觀評價很低,必然這段戀愛將不能維持。而曾經(jīng)有戀情現(xiàn)在單身的大學生,必然是因為某些原因而導致戀情的破裂,即使是對舊情念念不忘,也很難對舊情有比較滿意的評價。
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安全感與戀愛關系滿意度顯著正相關,回歸分析表明總安全感、確定控制感、人際安全感對戀愛關系滿意度有預測作用,影響順序依次為總安全感(11.9%)、確定控制感(11.6%)、人際安全感(9.1%),這與張麗宏[4]的研究有類似的結果,表明安全感高的大學生戀愛關系滿意度也就越高。安全的個體對親密伴侶有更高的溫情之愛,對伴侶的需求更敏感,在這樣的伴侶陪伴下顯然會對戀愛關系更滿意一些[3]。
[1]Maslow AH, Hirsh E, Stein M,etal. A clinically derived test for measuring psychological security-insecurity[J]. 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1945,33:21-41.
[2]Sprecher S, Fehr B. Dispositional attachment and relationship-specific attachment as prechctors of compassionate love for a partner[J].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2011,28:558-574.
[3]Mikulincer M, Shaver PR, Bar-On N,etal. Security enhancement,self-esteem threat, and mental depletion affect provision of a safe haven and secure base to a romantic partner[J].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2014,31(5):630-650.
[4]張麗宏.不同類型學校女教師安全感與婚姻質(zhì)量相關性[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4,30(8):1078-1080.
[5]叢中,安莉娟.安全感量表的初步編制及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4,18(2):97-99.
[6]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7]董雪,倪曉莉.大學生完美主義與安全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4):530-533.
[8]Haiyan L, Bo Z. An investigative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urban residents’ psychological security[j].Journal of Public Affairs,2014,10:1532-1537.
[9]Michelle AL, Constantine S.Your Love Lifts Me Higher! The Energizing Quality of Secure Relationship[J].Personality and SocialVPsychology Bulletin,2013,38(6):721-733.
[10]Stoeber J. Dyadic perfectionism in romantic relationships: Predicting relationshipsatisfaction and longterm commitment[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2, 53:300-305.
Security and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a correlation study
ZHANG Xiao-xia1, HUANG Li2
(1.SchoolofEducation; 2.SchoolofMedicine,HangzhouNormalUniversity,Hangzhou311121,China)
Object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security and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so as to obtain scientific knowledge for conducting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nselling for college students. Method The Security Questionnaire (SQ) designed by Chong Zhong and An Lijuan as well as Lock-Wallace marriage-debugging questionnaire were employed to survey a number of students randomly chosen from those attending a BBS. Findings Education background mad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curity and interpersonal security (P<0.05).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had a history of love were in a significantly better condition of security and certainty in control than those who had no history of love relation(P<0.05). Security, certainty in control and interpersonal security can predict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P<0.01). Conclusion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love history make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ecurity. Security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Security can better predict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security; interpersonal security; certainty in control; love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2017-00-00
張曉霞(1990-),女,江蘇常州人,碩士。
黃 麗(1961-),女,浙江杭州人,碩士,教授。
10.3969/j.issn.1674-6449.2017.01.022
R395
A
1674-6449(2017)01-0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