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孌
公元234年,53歲的諸葛亮(181-234)死在五丈原(今陜西寶雞岐山境內),蜀軍不得不班師回朝。把諸葛亮厚葬之后,黃皓(三國時蜀國的宦官)就上書要求清查諸葛亮的家產。
后主劉禪本是個耳軟心活之人。聽黃皓這樣一說,心不由得動了一下,但他還是把諸葛亮寫給他的《自表后主》拿出來讓黃皓過目。里面詳細羅列了諸葛亮的財產狀況:“臣初奉先帝,資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余饒。至于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余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所有的財產加在一起,不過800棵桑樹,15頃薄田,就連兒子們都是自給自足,自己沒有一點多余的財產。
黃皓看完,臉上露出一絲狡黠的笑,說:“陛下,諸葛亮在世時,獨攬朝政,權傾朝野,他表中所列的財產清單,不過是作秀給您看。想來他做丞相這么多年,家中竟無一點多余的財產,甭說朝中的大臣們不信,就是陛下您,就沒有一點懷疑嗎?”劉禪一聽,覺得也不無道理,于是拋開顧慮,派黃皓和大臣習隆一起帶人去相府清點財產。
負責清查家產的人幾乎把諸葛亮的家翻了個底朝天。黃皓滿心歡喜想著若能查出些稀世珍寶來,自己也好從中受益。可令他沒想到的是,諸葛亮的家產與《自表后主》里寫的分毫不差,根本沒有任何多余的土地和錢財,這讓他很是沮喪。
失望透頂的黃皓,只好將實情告訴了劉禪。劉禪聽完也忍不住長嘆一聲。直到此時,他才知道,諸葛亮的《自表后主》中所列財產并非作秀,而是句句屬實。他為自己對諸葛亮的懷疑感到愧疚和不安,追謚諸葛亮為忠武侯,并厚待其家人。
諸葛亮的一生,身居高位,不倨不貪,廉潔奉公,至死不渝。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說的“鞠躬盡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