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飛
我們要把課堂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教師少講,學生多學,讓學生有時間充分自主讀書,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合作學習,從而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尊重信任,培養(yǎng)學生主動精神
主動精神源于學生的內在需要,要讓學生主動學習,就要給予學生充分的信任。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意識。興趣是最好的動力,有了興趣,學習活動才可能成為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習的效率就會事半功倍。因此,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體驗,就要讓語文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精神需要,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語文學習中去。
另外,要引導學生確立學習責任心,把學習當作一種自覺自愿的責任,這樣才能把學習變成一種真正的有效學習。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信任學生,經(jīng)常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需要,傾聽學生的心聲,和學生展開心靈的交流。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親切的語言,比如,“把你喜歡的段落或語句讀一讀,好嗎?”、“讓我們一起分享你的勞動成果,好嗎?”這樣委婉親切的語言,充滿了親和力,容易讓學生受到感染。課堂上學生自由的討論,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主動精神慢慢得到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氛圍慢慢形成。
二、著眼長遠,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新課程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其獨立性,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主學習??茖W合理的學習方法,可以大大提升學習效率?!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教師要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真正具有獨立的能力,讓學生真正能夠自主學習。
學會積累、運用語言。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運用語言。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詞句,而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在生活中運用。仿寫練習就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我們在學習課文以后,一般都可以嘗試模仿。可以從仿句開始,然后進入仿寫片段,再進入仿寫整個文章,在仿的過程中,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寫作。仿寫的過程是積累過程的升華,是運用。另外,教學課文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分析能力的過程,我們可以教會學生如何去讀一篇課文,幫助學生掌握讀書的步驟。
在教學中,讓學生通讀文章,整體感知;再引導學生分析重點語段,理解文章思想內容;再統(tǒng)觀全文,掌握表達方式等,形成了“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體驗過程。這樣,學生掌握了閱讀課文的基本步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真正達到理解文意、熏陶情感的目標。當然語文學習中還有許多方法,這都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教給學生,比如朗讀技巧,識字方法等,只有讓學生自己掌握方法,才能有效地推動學生終身學習。
三、注重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
在語文學習中我們要落實好語文教學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課前預習的習慣。通過預習,學生可以主動了解課文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通過布置有針對性的預習題,讓學生在預習中解決,并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帶到課堂上探討。使用工具書的習慣。我們要告訴學生,字典、詞典是最好的老師,它們最忠實,也最權威,如《新華字典》《現(xiàn)代漢語詞典》等。讓學生準備好必備的工具書,培養(yǎng)學生勤查工具書的習慣。勤于讀誦的習慣。朗讀背誦是積累語言、培養(yǎng)語感的基本途徑,朗讀和背誦對發(fā)展學生的記憶力,規(guī)范學生的口頭語,強化學生的表達能力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要培養(yǎng)學生背誦經(jīng)典詩詞、優(yōu)美文段,可以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
因此,老師要有計劃地安排誦讀內容,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習慣。經(jīng)常讀書看報,閱讀是人們搜集、處理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廣泛閱讀有利于向社會獲取智慧。重視課外閱讀,從閱讀中獲取豐富的精神養(yǎng)料。我們要養(yǎng)成廣泛閱讀的習慣,激勵學生從課外閱讀中開闊視野,增加見識;同時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教給學生精讀、略讀、瀏覽等方法。不動筆墨不讀書,學會圈點勾畫,學會做讀書筆記。
四、創(chuàng)新思想,培育學生探究意識
新課程理念在論述學習方式的時候,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一方面,我們通過問題教學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給學生提供學習的動力;另一方面,我們更加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生成問題,并且在學習中形成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樣,通過完整的一個學習過程,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
總的來說,“教是為了不教”,我們要著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少教甚至不教,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通過貫徹這樣的教學理念,可以讓師生雙方都得到提升,教學相長,把課堂發(fā)展成為師生共學、共同成長的平臺,實現(xiàn)教育的一種理想境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亭湖區(qū)桂英初級中學(22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