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蛟 晉書元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產品行業(yè)發(fā)展迅速,并且在出口方面也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我國農產品出口卻頻遭發(fā)達國家技術貿易壁壘的打擊,這嚴重沖擊著我國農業(yè)的良好發(fā)展。在這種背景下,以重慶市為例,主要圍繞著重慶市農產品出口的發(fā)展現狀展開分析并提出對策。
[關鍵詞]:技術性貿易壁壘(TBT) 重慶市農產品 出口 競爭力
一、相關概念的概述
技術性貿易壁壘(簡稱 TBT)是指,進口商品的國家或者地區(qū)組織以保護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健康和安全、環(huán)保、預防不誠實行為、產品質量的安全保證、保障其基本安全為由而設置的貿易障礙。
技術性貿易壁壘一般表現為技術法規(guī)與認證、包裝和標簽要求、商品檢驗檢疫制度、綠色壁壘、信息技術壁壘等五種形式。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最頑固的一種非關稅壁壘,它有著隱蔽好、針對性強、靈活多變等特點。
二、技術性貿易壁壘下重慶市農產品出口存在的問題
(一)市場準入難度增加、農產品出口量減少
隨著實施技術壁壘國家的技術標準不斷提高,我市農產品要想進入其市場的難度也就越來越大了,進而導致我市農產品的出口量停滯不前。市場準入條件越來越高,農產品出口就會越困難,并且我市生產農產品的技術和質量還遠達不到外國的標準,缺乏應對國外技術壁壘的實力。特別是一些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例如歐盟、日本,憑借自己發(fā)達的技術水平,對要進入本國市場的產品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標準。例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涉及的范圍關乎大部分我市農產品,這些嚴格的標準就為設置技術壁壘提供了便利。
(二)農產品出口增長速度慢,出口規(guī)模小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重慶市農產品的產量是逐年上升的,但是農產品出口額占總出口額的比例卻遭遇了滑鐵盧,盡管重慶市農產品的出口額在加大,但是出口規(guī)模在縮小。具體情況為:2009年重慶市農產品出口額為2.50億美元,較去年增長了9.05%,占總出口額的5.84%;2010年重慶市農產品出口額為3.22億美元,同比增長28.89%,占總出口額的4.30%;2011年重慶市農產品出口額達到了4.2億美元,較去年增長了31.91%,占總出口額的2.12%;2012年重慶市農產品出口額為3.63億美元,同比增長了—9.05%,占總出口額的0.63%;2013年、2014年重慶市農產品出口額一直在下降,占總出口額的比例也是持續(xù)下降。
(三)農產品缺乏競爭力
重慶市農產品出口的主要部分為傳統農產品,其中主要包括豬肉、糧食、蔬菜、茶葉、腸衣、烤煙、中藥材等。這一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在出口價格上比較占有優(yōu)勢,然而國外日益增多的技術壁壘的實施,傳統的初級產品已不能滿足技術上的要求,我市缺乏對初級產品進一步加工的企業(yè),缺少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新興產品少,并且我市農產品的生產比較分化不集中。這些問題都會阻礙我市農產品出口競爭力的提高。本文通過近幾年重慶市糧食貿易競爭力的數據來進一步說明。如表1-1:
TC指數=(Xe-Mi)/(Xe+Mi),其中Xe表示產品的出口額,Mi表示產品的進口額。
TC指數通常在(-1,1)之間變動,當0≤TC<1時,表示該類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較強,越接近1,競爭力越強;當TC=0時,表示該類產品在國際上競爭力一般;當-1≤TC<0時,表示該類產品在國際上沒有競爭力,越接近-1,競爭力越弱。從上表顯示的數據來看,重慶市糧食競爭力指數接近-1,且逐年下降,國際上的競爭力很低。再加上國外技術壁壘的沖擊,重慶市糧食的競爭力逐年降低,幾乎沒有了競爭力。
(四)農產品出口成本增加,降低了農產品出口企業(yè)和農民的利益
為了應對外國的標準,出口企業(yè)從各方面完善自身,產品成本增加了,但還是達不到國外的產品質量標準。我市種植農作物的農民有1000多萬,占全市人口的40%左右,從事與農產品相關行業(yè)的人口比例也不小。加上我市農產品出口受到國外技術壁壘的影響不斷加大,不少出口企業(yè)的積極性也在降低,同時減少了農民以及相關從業(yè)者的利益。
(五)農產品出口遭遇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打擊
根據國家質檢總局統計,在2013年中國的出口貿易因外國的技術壁壘損失約663億美元,其中中國出口企業(yè)中有近四成企業(yè)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比2012年減少了23億美元。出口貿易的損失在2014年期間進一步擴大,同比增長了14.1%,有755.2億美元之多,農產品出口成了受阻較嚴重的行業(yè)之一,同時仍影響著近四成的中國出口企業(yè)。亞洲地區(qū)是重慶市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地,然而運用技術壁壘較多的恰恰也是亞洲地區(qū)的發(fā)達國家。
三、重慶市農產品出口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原因分析
第一,主要出口市場比較集中、單一;
第二,出口的農產品種類少,缺乏多樣性;
第三,重慶農產品的技術標準達不到國際市場要求;
第四,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存在問題;
第五,出口企業(yè)的消極回避。
四、重慶市農產品出口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對策
第一,結合各區(qū)縣特色,打造品牌產品。如我市永川區(qū)的茶葉“秀芽”,種類多,產量高,在國內還是比較知名的,但在國際上沒有知名度,在與其他知名品牌競爭時,往往顯得底氣不足。隨著跨境電子商務的興起,我們可以打造一個電商平臺,結合各區(qū)縣特色農產品如渝東北地區(qū)的柑橘、渝西地區(qū)的茶葉,通過規(guī)?;姆N植,提高產品的影響力,打造出一種新的貿易方式。
第二,提高技術水平,研發(fā)新技術。首先,市政府應該加大對研究的資金支持,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人才,全力研發(fā)農產品新技術;其次,出口企業(yè)也應該時時關注進口國的技術標準、評定程序等,學習國外先進技術,以此來改善自己產品的不足之處,使其能夠滿足外國對產品的要求。
第三,完善質量檢測體系。目前我市的質量安全示范區(qū)已經建成多個,接下來還將不斷延伸示范區(qū)的范圍。但處于我市基層的農產品質量檢測能力還較低,政府還需加大投資力度,制定適合我市農產品的質量標準,加強整治生產環(huán)境,嚴格把關施肥、用藥等農業(yè)環(huán)節(jié),大力打擊不遵守質量安全的行為。并且在出口檢驗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對農產品的質量把關,不斷完善農產品的質量檢測體系,使之達到進口國的標準,提升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第四,出口企業(yè)應該積極應對。我市出口企業(yè)在遇到國外技術壁壘時,只有極少數的企業(yè)正面應對,大多數企業(yè)都是采取回避的方式。出口企業(yè)應該加強與國外先進技術企業(yè)交流、學習、合作,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他們達成合作關系,把握可以“走出去”的時機,發(fā)展跨國經營即運用外商投資、境外企業(yè)并購等方式來擴大市場。
第五,建立專業(yè)化的技術壁壘信息平臺。設置技術壁壘的一般是一國政府或地方組織,僅僅憑著出口企業(yè)的力量去應對它,往往會敗下陣來。此時還需借助政府的力量,針對我市產品出口的情況,建立一個專業(yè)的技術壁壘信息平臺,完善技術壁壘預警機制。雖然我市有重慶市外經貿委,但還不夠完善,需要更全面的信息,更專業(yè)的人員來管理這一平臺。
總結:面對重慶市農產品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和重慶市農產品出口頻繁遭受國外的技術貿易壁壘,一方面解決其他國家的技術壁壘,另一方面降低我市農產品出口面臨的損失,必須采取相應的策略去提高重慶市出口農產品的質量,增長其出口額,使重慶市農產品出口得到良性發(fā)展。要想應對外國的技術貿易壁壘,重慶市農產品企業(yè)應該提高產品質量檢測水平、打造品牌農產品、提高技術水平,研發(fā)新技術,使之達到進口國的技術標準、建立專業(yè)的技術壁壘信息平臺,提高農產品的出口競爭力,這不僅是對重慶市農產品出口,而且對我國農產品出口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湯鵬主,徐娟.重慶市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分析及發(fā)展對策[J].價格月刊,2012(8):48-51
[2]鄭遠芳.重慶農產品出口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中外企業(yè)家,2015(34):148-150
[3]龍泉,沈俊,曾勤.重慶地區(qū)特色農業(yè)發(fā)展建議[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5(4):14-16
[4]夏冬.重慶市農產品出口促進政策研究[J].探索,2006(2):131-133
[5]余倩倩.我國農產品出口現狀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9):1
[6]買夢陽.我國應對國際貿易壁壘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