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靳建紅
(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河北 石家莊 050000)
摘要:《了不起的蓋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具影響力的一部小說,具有半自傳性質(zhì)的作品,也是描寫“美國夢”幻滅最出色的一部小說。經(jīng)典的美國夢,片片金錢做瓦,愛情做梁柱。身為“爵士樂時代”下的青年人,他沉溺于那個時代的縱情享樂,但同時又清醒地認識到浮華生活背后的殘酷社會本質(zhì),這是一個等級界限分明有著玻璃天花板的社會,上層社會是你可望不可及的,縱使你靠雙手打拼獲得家財萬貫,也難真正躋身于上流社會。因而他對那個時代愛情的看法是矛盾的:既感到悲觀迷惘,但是又不放棄希望,表達了對現(xiàn)代社會的焦慮。本文通過對黛西、蓋茨比所生活的年代和家庭背景的介紹,以及他們在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行為投射,從心理學角度概括了各自主要的心理特征,從側(cè)面展示了在不同心理支配下的不同行為預示了這段愛情必然走向滅亡,這些行為交織碰撞在一起具有一種撲朔迷離的神話色彩,恰又被作者賦予了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關(guān)鍵詞:心理學;黛西;蓋茨比;特征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9-0127-04
一、黛西主要的心理特征
1.唯我獨尊的自戀心理。黛西,從小生活在在美國南部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Louisville)上流社會的家庭里,身份顯赫,衣食無憂,美如夢幻,在傳統(tǒng)守舊的家庭觀念的熏陶下,黛西并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養(yǎng)尊處優(yōu)、追求奢華是她的生活重心。她的嗓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所有的裝扮都顯得甜美可人,泰勒軍營的青年軍官個個都把與她結(jié)識交往視為榮耀。從小就養(yǎng)尊處憂備受寵愛和羨慕的黛西已經(jīng)習慣了眾人的追捧,“芝加哥的人們還想念我嗎”是黛西最想從尼克口中聽到的答案,而尼克自然也附和了她的虛榮:她是芝加哥人們非常想念的人。[1]這種急于想從尼克口中得到肯定的表現(xiàn)只不過是黛西沉迷于幻想的自戀人格的體現(xiàn)。
2.享樂主義的本我心理。黛西在蓋茨比被派到國外戰(zhàn)場上的時候已經(jīng)深深地愛上了他,但是長時期的不能見面讓黛西不由得心生抱怨,黛西還很年輕,她生活的世界又是那么的空虛,在蓋茨比離開黛茜去前線后,黛茜的生活變得更加百無聊賴,她頻繁地出席社交舞會。她不明白蓋茨比為什么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還不快快回國,她寫給蓋茨比的信里表現(xiàn)了她對分離的焦慮,她幾乎感覺到絕望。她對蓋茨比的感情經(jīng)歷了三個時期,抗拒-絕望-隔離,所以她不想再等待遙遙無期的愛情,她需要觸摸得到的幸福。湯姆的出現(xiàn)滿足了黛西所有的需求,湯姆的身軀壯碩,有不錯的社會地位,能為她提供體面的生活,這讓她感到滿意,所以拋棄了對蓋茨比的誓言嫁給了湯姆。在爵士時代,女人結(jié)婚僅僅是為了金錢和地位,不是因為愛。對于她來說,勢力的喜悅和歡樂,所有的一切,包括生活節(jié)奏、人的情感都是規(guī)定好了的。以至于她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后做一個美麗的小傻瓜,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就像她當初選擇了榮華富貴一樣。在她看來愛慕虛榮沒有什么不好。她是如此的世俗,愛慕虛榮,并且冷漠得如同當時的社會。
3.泛濫愛情的投射性心理?;楹蟮镊煳麟m然有著別人羨慕的光鮮亮麗的生活,但是她是不開心的,她試著去做一個好妻子,所以當湯姆出事的時候她像一個女仆一樣在圣巴巴拉的旅館里照料他,無微不至。但是這一切并不能鎖住湯姆的心,黛西生女兒的時候湯姆并沒有陪在黛西的身旁,而是在外面與情婦默特爾廝混。湯姆和他情婦的事讓黛西感覺糟糕透了。她無法放棄湯姆帶給她的財富和社會地位,所以只能默默忍受湯姆的行為。然而當尼克邀請黛西來家里喝茶時黛西看到滿屋的鮮花竟認為尼克愛上了自己。當和蓋茨比久別重逢時,對蓋茨比舊情復燃,黛西故意觸碰了蓋茨比的手并含情脈脈地看著他,黛西是蓋茨比永遠無法抗拒的力量,兩人重新陷入熱烈的愛情中。雖然黛西對蓋茨比的初戀情結(jié)是一直深埋內(nèi)心的,純真少女時期的黛西為蓋茨比奉獻過真摯的愛情,因此現(xiàn)實生活的不如意更讓她渴望重溫以前的幸福,對她而言,現(xiàn)在的物質(zhì)滿足只是提供了一個美輪美奐的生活舞臺,一場華麗的表演,作為演員,她需要能夠欣賞她美貌的眼睛、傾聽她曼妙聲音的耳朵,蓋茨比看她時的眼神是所有女人都向往的,但是黛西已經(jīng)結(jié)婚,所有的理由也不足以說明她背叛湯姆是對的,她痛恨湯姆的沾花惹草,卻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投射性認同了這種不道德的行為。當黛西埋進蓋茨比華麗的襯衫堆中號啕大哭的時候蓋茨比溫柔的叫著Daisy,Daisy,他想知道是什么讓自己心愛的女人心生難過,然而對于黛西來說過去的四年又豈能是幾句話能簡單概括的,她無法說出自己心里的苦悶,更或者傷心自己一并淪為了感情的奴隸,所以只能謊稱自己因為從沒見過這么多漂亮的襯衫而難過。
4.阿尼瑪斯的消極心理。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卡爾·榮格把女人潛意識的男性性格,可以有多個,稱之為阿尼瑪斯。男人潛意識中的女性性格,只有一個,稱之為阿尼瑪。阿尼瑪斯對女性有雙重影響:一是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積極和消極的形象;二是對現(xiàn)實中的男性產(chǎn)生投射。第一,阿尼瑪斯的積極方面體現(xiàn)在黛絲在少女時期對愛情堅定不移的態(tài)度。然而,阿尼瑪斯的消極影響在黛絲身上表現(xiàn)得更為突出?;楹蟮乃兊孟駵芬粯雍翢o責任感。即使已為人母,她并不真心關(guān)心自己的孩子,當她提及她的女兒時,她很冷漠,不同于其他父母。黛西認為蓋茨比的金錢來源于自由經(jīng)營,可是當她聽湯姆說蓋茨比是一個大的走私者并且做非法活動時,她感覺到了極大的不安全感,最后選擇跟自己的丈夫繼續(xù)生活。甚至在撞死梅特爾之后,她毫不猶豫地逃走。為了保住自己所謂的社會地位、優(yōu)裕的物質(zhì)生活,她竟然默認了是蓋茨比撞死了美特爾,并附和了湯姆的密謀狠心地離開了長島。蓋茨比為她而死,但她對蓋茨比的死絲毫沒有羞愧感。這就是讓蓋茨比殉命的女人,在死的前一秒都在喊她名字的女人,沒有出現(xiàn)在葬禮現(xiàn)場,也沒有獻花,只想著趕緊躲開這個“是非之地”。[2]第二,黛絲內(nèi)心的阿尼瑪斯先后被投射在她的兩位戀人身上。一開始她與蓋茨比情投意合,在經(jīng)歷過愛情與現(xiàn)實分離之間的掙扎后,黛絲屈服于以物質(zhì)財富為代表的男性力量的誘惑。可以說,黛絲想要的不只是單純的關(guān)心和愛護,更是披著愛情外衣的金錢。當愛情遠離時,她便用華麗的外表掩飾自已的空虛,而這一“本我”的需求如同催化劑促使阿尼瑪斯的力量在其體內(nèi)不斷滋長,追求原始的快樂,放縱自己,從而將原本單純的她逐漸腐蝕,最終淪為浮華世界的一員。
二、蓋茨比主要的心理特征
1.為夢想而活的單純心理。自少年時期蓋茨比就有不同尋常的決心和毅力,他以制定學習和身體鍛煉計劃來約束自己,并決心通過努力改變自己卑賤的命運。上天眷顧,在17歲的時候他獲得了丹·科迪的幫助過上了像樣的生活,構(gòu)建了自己理想的形象,并始終不渝地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不懈奮斗。他曾以不透露自己身份的方式和泰勒營的其他軍官一起去看黛西,他被黛西迷得神魂顛倒,黛西的家讓他感到詫異,在這之前他從來沒有見過這么漂亮氣派的房子。那房子里有一種讓他不敢大口喘氣的東西,或許完全是由于黛西在里面的緣故,但是那房子對黛西卻是那么的平淡無奇。那時候已經(jīng)有許多男人已經(jīng)愛上了黛西,這對于蓋茨比來說也是一種誘惑,甚至讓他激動,黛西在他心中的價值也成倍的上漲,擁有黛西何嘗不是他的夢想。然而他心里明白,可以去黛西家完全是偶然,無論有多么輝煌的未來,當時他也只是不名一文的窮光蛋,他的制服就像是一件無形的斗篷,隨時都可能滑落。他甚至覺得自己卑鄙無恥,因為他占有黛西的手段并不光明磊落,他是用欺騙的方式,他并沒有以自己幻想出來的萬貫家財做交易,而是故意給了黛西一種安全感,他讓黛西相信自己和他門當戶對,他完全會給她一種優(yōu)裕生活。但其實當時他并沒有這種能力,他沒有一個有背景的舒適的家庭,而且就連他當時所擁有的職位都有可能會隨時失去。蓋茨比知道,為了配得上黛西只有讓自己變得非常富有。所以當他功成名就時他本人對奢華的物質(zhì)并無多大興趣,只是“以一種超然的目光俯視著尋歡作樂的賓客”[3]。蓋茨比對金錢的追逐是為了取悅黛西、贏回他失去的愛情,他對黛西感情很純粹,“心靈始終沒有因為金錢而被腐蝕,為了愛情他寧愿揮霍所有的錢”[4]。
2.不接受現(xiàn)實的執(zhí)拗心理。蓋茨比心里明白自己只是個一文不名的窮光蛋,可是上流社會的“身份”和美麗妖嬈的黛西都是他想要得到的,他不甘于接受現(xiàn)實,“一直追逐著某種冥冥想象之中的成功的圣光,一種像出現(xiàn)在明天的地平線上的一個海市蜃樓般熠熠生輝的身份”,蓋茨比的“錯誤”在于他構(gòu)建了一個與現(xiàn)實不相符的理想,而意識到夢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后“又執(zhí)拗的拒絕承認現(xiàn)實”[5]。黛西與蓋茨比分手讓蓋茨比痛苦萬分,他堅信黛西是如此好的女孩,一定是金錢蠱惑了黛西的貞潔,他認為只要努力奮斗等到腰纏萬貫的時候就可以把黛西奪回來。黛西成為他的理想、美夢、奮斗目標和整個生活的中心。為了黛西一切都是值得的,當棄他而去的黛西重新投入他的懷抱時,蓋茨比覺得自己受盡磨難后終于能實現(xiàn)自己的偉大夢想了,“黛西和他會像五年前一樣重新開始”??墒沁^去的時光不可能倒流,錯過的愛情不可能回來,黛西已經(jīng)嫁為人婦,現(xiàn)在的黛西也已經(jīng)不是五年前的黛西,黛西沉浸在金錢帶給她的快樂,享受著高高在上的貴族生活,迷失在金錢和享樂之中。黛西此時的愛已經(jīng)大不同于從前,現(xiàn)在更多的是被蓋茨比光鮮帥氣的外表所吸引,并從蓋茨比那里填充自己內(nèi)心的空虛。蓋茨比深陷于自己的幻想不能自拔,到最后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夢想從未實現(xiàn)過。
3.愛慕虛榮的自卑心理。蓋茨比出身貧寒,他的雙親只是北達科他州貧困潦倒的農(nóng)民,他從未承認過他們是自己的父母,在他的臆想中他是上帝之子。為了改變命運,年僅16歲的蓋茨比離家出走很遠很遠,從此踏上了自己的尋夢之路。他渴望改變自己卑賤的命運,堅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他痛恨農(nóng)民的家庭背景,總是否認自己的出身,他太想實現(xiàn)“美國夢”,但是實現(xiàn)美國夢豈是那么容易的,最終他用非法手段奇跡般地從身無分文到獲得巨大的財富和榮譽并躋身于上層社會。然而,上層社會并不是他所想的那樣,雖然蓋茨比通過金錢和上層社會建立了聯(lián)系,但他仍然不能被富人們所真正接受。出身卑賤是他心里永遠的痛,也是最不能觸碰的底線,所以當湯姆揭露蓋茨比不法身份并羞辱他永遠都不可能跟他們相提并論的時候,蓋茨比沖動地抓住湯姆的衣領(lǐng)沖湯姆大喊,那種歇斯底里的憤恨是其他人所不能理解的。自卑的心理一直伴隨著蓋茨比,他努力使自己外表看起來很強大,用金錢來掩飾自己內(nèi)心的不安全感,用金錢來換回自己的愛情。如果一開始沒有掩蓋自己的真實身份,沒有用欺騙的手段獲得這份愛情,而是坦然的接受真實的自己,或許就不會一直去迎合別人,也不會因為墜入愛河而犯下大錯。
4.沖動的本我心理。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jié)構(gòu)有3個層次,即為人熟知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指最原始的我,是天然、自然的我,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沖動和生命力,本我是追求快樂避免痛苦的,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察覺;自我,是指“自己”意識的覺醒,是人類特有的自我探尋的開始,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沖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xiàn)實原則”,為本我服務;超我,是人格結(jié)構(gòu)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nèi)化道德規(guī)范,內(nèi)化社會及文化環(huán)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其機能主要在監(jiān)督、批判以及管束自己的行為,他所遵循的原則是道德原則。人格的這三個層次通過相互協(xié)調(diào)使得各自能在自己所處的部分正常運作。然而,當這三個部分不能協(xié)調(diào)彼此之間的矛盾,作為人格實體的人就會對自己產(chǎn)生不滿。在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出身于貧苦農(nóng)民家庭的蓋茨比,通過自己的努力家產(chǎn)萬貫以后卻在自己的豪宅之中夜夜笙簫,極盡奢華之能事,花費血本大操大辦只是為了收買一個早已嫁入豪門的少婦之心,終其原因是因為擁有黛西是他當年的夢想,只有當一切按照自己設定的規(guī)劃全部實現(xiàn)的時候才不枉自己這么多年激烈的生存斗爭,欲望得到滿足是他遵循的“快樂原則”。蓋茨比自私、任性、淺薄、有些缺乏耐性,他就是這樣一個由“本我”支配的人,但是又不得不承認,蓋茨比“對于人生的希望具有一種高度的敏感”,并稱之為某種“創(chuàng)造性氣質(zhì)”——“一種異乎尋常的永葆希望的天賦,一種富于浪漫色彩的敏捷”。[1]“這種天賦我在別人身上從未看到過”,它從未掙脫出蓋茨比的內(nèi)心,或者換句話說,他一直隱藏于蓋茨比的潛意識之中,這種潛意識不斷在受到來自主體超我思想的壓抑和抵抗,這種被壓抑的東西最終就被合并到本我當中去了,成為他的一部分。
三、結(jié)論
蓋茨比和黛西都有著豐富的憧憬和缺失的人格,他們活著,積極而無奈,彼此都受到兩個方面觀念的影響,幼稚地認為最優(yōu)越的生活即將到來,同時又意識到催生這種情況發(fā)生的條件存在于無可挽回的過去。黛西深愛蓋茨比但最終與湯姆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他們的感情是虛假的,是金錢和美色的結(jié)合。蓋茨比深愛著黛西最終導致自己走向了“死亡”,但肉體的“死亡”并沒有讓愛情偉大,使之永恒,相反,蓋茨比的死反而證明了他苦苦追尋并為之付出一切的愛情是多么的虛幻與荒唐。
朱光潛曾說“理想的悲劇人物是有一點白璧微瑕的好人”[6]。在《了不起的蓋茨比》里雖然蓋茨比的性格單純,但他為了愛情去非法獲取金錢,說明他不是個十分“公正”的人,正屬于亞里士多德說的介于好人與壞人之間的人。在蓋茨比的心中黛西是一個無人替代的好女孩,事實上黛西純潔無瑕、溫柔美麗的外表下是一個看重金錢的自私自利的不敢與生命抗爭的懦弱女子,蓋茨比如此單純的相信黛西會選擇他,在他看來,黛西只是需要足夠的時間去做決定而已,事實上這都是他自己的一廂情愿,所有的這一切都是他自己幻化出來的美好幻想罷了,黛西對他的愛是建立在物質(zhì)之上的,黛西需要蓋茨比熾熱的愛情,更需要蓋茨比頭上的光環(huán),而真正的愛情從來不是宣揚表面上的奢華,而是強調(diào)自我在實現(xiàn)愛情的征途中獲得靈魂上的升華和心靈上的歸宿。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曾經(jīng)的怦然心動,曾經(jīng)的山誓海盟,曾經(jīng)的美麗愛情,都只是曾經(jīng),過去的事情我們不能重蹈覆轍,所有的光鮮亮麗都敵不過時間,并且一去不復返。一味沉浸在過去的遺憾中不能自拔反而使自己最后越陷越深,萬劫不復。
當我站在你面前的時候,我從未如此怯懦以至于我甚至害怕直視你的眼睛;我也從未如此勇敢,不論需要面對什么樣的結(jié)局,我都愿意去試。愿所有撕心裂肺的難過,所有深夜里黯然的眼淚,所有被反復提及的懊悔與遺憾,到結(jié)束的時候都可以換回一份以真心換真心的愛情。作者將自己的夢想寄于蓋茨比的故事,透過蓋茨比映射社會,傳遞心聲。何為愛情,何為真正所求?也許生命就是如此,動時乘風破浪,靜時隨遇而安。
參考文獻
[1][美]弗.司各特.菲次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6.
[2][美]弗.司各特.菲次拉德.了不起的蓋茨比[M].巫寧坤,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7.
[3]陳雷.對《了不起的蓋茨比》的一種解讀[J].國外文學,2002,(2).
[4]尹洪濤.《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悲劇性解讀[J].時代文學,2011,(8).
[5]戴廷紅.消失在希望中的綠燈——《對了不起的蓋茨比》中象征手法運用的剖析[J].作家.2013.(7).
[6]亞里士多德.詩學[J].羅念生.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1986.
致 謝
感謝王老師給我們教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學》這門課程,讓我對心理學由一無所知到深深的沉浸在心理學知識的海洋。雖說沒有接觸心理學生活也照舊生活,但接觸了心理學會讓你生活得更好。心理學,能夠給心障者雪中送炭,給健康人錦上添花。感謝老師認真的工作態(tài)度,理論講解、視頻音頻資料、小組討論相結(jié)合,每一節(jié)課都呈現(xiàn)給我們不同的精彩內(nèi)容,讓我們不僅得到了知識的儲備還得到了心靈的洗滌,靈魂的升華;感謝老師百忙之中抽出時間關(guān)注心理學相關(guān)講座與論壇,定期給我們推送深度好文,每一篇文章在震懾我們靈魂的同時也暗暗慶幸我們又多了一些心理學上面的知識,告誡自己以后不要犯這樣的錯誤。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健康的心理是我們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達到最完善境界的必經(jīng)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