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翟玉浪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強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我們常說,教育的作用并不一定在當時就能體現(xiàn)出來,我們應以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教育的作用。本著幼兒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在組織幼兒的早期閱讀活動中,我會采取以下措施。
幼兒由于年齡與認知的特殊性,需要適合于他們發(fā)展和感興趣的閱讀材料與讀物。但由于教育環(huán)境的制約,幼兒讀物的選擇面還相對狹隘。因此,我把幼兒早期閱讀的讀物對象主要鎖定在相關的主題課本中,主題課本數(shù)量充足,基本上可以做到人手一本,而主題讀物由于是權威機構推薦的,相比較而言,科學合理化程度也較高。再者,我會到園里的閱覽室,借取相關的幼兒讀物,如各種童話故事、科學繪本等。我還會從網(wǎng)上下載一些幼教人士推薦的優(yōu)秀讀本與幼兒共享。
這樣,通過多種途徑,選擇適合幼兒的讀物,與他們一起開展閱讀活動,為幼兒的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機會。
當幼兒看到畫面、內容奇特的書本時,瞬間會被吸引,然而幼兒的心理特點又往往決定著這樣的心理動機不能夠長時間地持續(xù)下去??紤]到幼兒這種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我采用了多種閱讀形式,在幫助幼兒閱讀的同時更好地保持他們的閱讀熱情。
閱讀活動剛開始,當幼兒接觸一本新書時,他們的閱讀熱情一下就被點燃了,如果這時教師讓他們靜下來,一起來看這本書顯然是不可取的,因為孩子還不具備這樣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我個人則會盡量滿足他們,讓他們一個人,或是與小伙伴一起看這本書,小組內進行討論分享。直到他們把這本書看完為止。這時孩子們有了對這本讀物的第一經(jīng)驗,之后我會組織孩子們討論,說一說他們看到了什么,或是心里的感受與想法,從小范圍的討論升級到全班大范圍的討論。很多孩子很愿意講述自己的想法,有的孩子還會因為對書的見解不同而與小伙伴產(chǎn)生爭執(zhí)。最后當孩子們的問題匯總時,我會和孩子們一起共讀這本書。
當然,集體化的閱讀活動需要開展,個別閱讀也同等重要。我也會利用班里的閱讀角,鼓勵孩子一個人或是和好友一起去看書。
心理學中提及,合理的提問可以在幫助學生思考的同時保持他們關注的熱情。幼兒由于知識與能力的缺乏,往往對問題的看法容易浮于表面,對一些現(xiàn)象的認識也不夠客觀。教師在引導的同時,為了實現(xiàn)閱讀目標或是幫助幼兒更全面地了解讀物內容,也可以采用提問的形式,引發(fā)幼兒的關注與思考。
幼兒在閱讀之后的交流過程就是他們思維火花相互碰撞的過程,往往此時會產(chǎn)生許多新的疑問,當然有的是有價值的,有的則不然,教師在這樣的環(huán)節(jié)中就需要提取有價值的問題,將其放大,共同解決。因為這是孩子自己的疑問,他們往往更有動力去解決自己的疑惑。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孩子們容易忽視的問題,進行分析,幫助或是與孩子共同解決。當然,幼兒園大班孩子已具備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對于中小班的孩子,我認為還是要視孩子情況而定。
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當孩子們讀完一本書后肯定會產(chǎn)生許多不同的想法,在我們鼓勵他們分享之后,只要孩子的觀點與讀本的觀點偏差不大,不妨給孩子以肯定,當他們在感受閱讀帶來的快樂同時,更會因為老師的鼓勵而信心倍增。
閱讀的形式可以是多樣的,閱讀的作用也將延伸至將來。相信在我們關注與傾心培養(yǎng)幼兒早期閱讀習慣之下,定可以慢慢開啟幼兒的智慧之窗。
(江蘇省海門市貨隆幼兒園)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