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呂其平
“跳皮筋”是一種民間體育游戲,幼兒可以在情境活動中變換隊形、朗誦兒歌,不僅能增強幼兒下肢肌肉力量,發(fā)展彈跳能力,并對提高關(guān)節(jié)和韌帶的靈活性、柔韌性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改善心肌和呼吸系統(tǒng),促進體內(nèi)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方面也具有輔助作用。
那么,如何讓幼兒在“花樣皮筋”中幸福成長?我園從健身化、娛樂化出發(fā),以人為本,重視幼兒的主體地位,關(guān)注幼兒的個體差異與不同要求,確保每個幼兒受益,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花樣皮筋”運動項目的樂趣和獨特魅力,有效實現(xiàn)健康領(lǐng)域的教學目標。
健康領(lǐng)域教育建議中明確指出:開展豐富多樣、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鼓勵幼兒堅持下來,不怕累?;顒又形覀冎匾曈變旱闹黧w地位,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體驗快樂運動,注重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的身心體驗和實際效果。如兒歌《馬蘭花》,“小皮球,駕腳踢,馬蘭開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這是我們幼時跳皮筋時吟唱的童謠,時??M繞在耳邊,讓我們記憶猶新。而幼時的我們,也在跳皮筋多變的玩法中感受到無與倫比的歡樂,成了美好的童年回憶。于是我們帶著孩子們一起邊歌邊舞地玩跳皮筋游戲,既在游戲中增強了孩子們的體質(zhì),又通過這些民間童謠的吟唱,使孩子們在愉快的氛圍中健康成長?;顒又兄匾暭ぐl(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zhuǎn)變,在教師的啟發(fā)指導下,由易到難學習創(chuàng)編兒歌,且能積極練習,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讓幼兒盡情享受“花樣皮筋”運動的樂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件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chǎn)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在跳皮筋游戲中,孩子們經(jīng)常趣變圖形,他們對圖形的變化有著強烈的探索興趣,如將皮筋變成三角形、菱形、梯形、多邊形等多種形狀,也可將幾條皮筋組合起來玩游戲。大班“柳樹灣”游戲就編排了跳、勾、踩三種基本動作;“繡花繡”游戲編排了跳、勾、繞、鉆四種基本動作,鼓勵幼兒挑戰(zhàn)跳的高度;游戲“蜘蛛網(wǎng)”則是用三四條皮筋交叉撐成大網(wǎng),兩組幼兒可爬網(wǎng)送信或夾沙包跳網(wǎng)格。孩子們喜歡什么就變什么形狀,大家沉浸在跳皮筋活動中,既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參與意識,又提高了孩子們對跳皮筋的興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quán)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fā)展。為推動活動學習的進程,我們?nèi)ぴO(shè)情境,通過情境表演,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以及其內(nèi)在的學習動機,開啟其學習、探索之旅。結(jié)合《小蝌蚪歷險記》動畫片情節(jié),在音樂的伴奏下,小蝌蚪在池塘里游來游去繞螺旋形走,圍成圓圈走,游到大河邊,游到大海,跳過龍門。“跳龍門嘍!”孩子們歡呼起來,一次又一次跳過“龍門”。這種情境能有效推動孩子們的學習進程。
在每一次的活動中,一根普通的皮筋到孩子們手中,就成了好玩的彈弓、跳繩、漂亮的彩帶、會游的小蛇、能伸縮的彈簧……孩子們想出了“過獨木橋”“走小路”“開火車”等皮筋的多種玩法,想出了雙人、三人、多人等合作跳法。教師的啟發(fā)點燃了幼兒智慧的火花,使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得到了發(fā)展。
跳皮筋活動以游戲為載體,重視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進行轉(zhuǎn)變,在教師啟發(fā)指導下,由易到難積極練習。讓幼兒主動去學習、模仿,使整個游戲過程充滿樂趣,使幼兒思維和個性得到張揚,能力得到提高,通過多種教學方法,讓孩子在愉快的活動中輕松地掌握知識、技能,戰(zhàn)勝困難,鍛煉身體,發(fā)展身心,讓幼兒在“花樣皮筋”游戲中幸福成長。
在我園“花樣皮筋”觀摩活動中,大班孩子展示了多種多樣的跳皮筋玩法:大(1)班以游戲為主進行了展示;大(2)班以民間游戲為主展示了皮筋的多種玩法;大(3)班以音樂和兒歌為主題進行了展示;最后,所有的大班孩子在老師的帶領(lǐng)下一起展示踏、跳、勾、繞等跳法。這樣的觀摩活動讓中、小班孩子也了解了好玩的皮筋,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同時也博得了家長們的陣陣掌聲。
當然,我園的“花樣皮筋”游戲還在持續(xù)進行中,它詮釋了孩子們在學習“花樣皮筋”中的幸福成長過程。作為幼教人,我們要在活動中充分調(diào)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探索游戲的玩法,在玩樂中健康發(fā)展。
(江蘇省濱??h八灘鎮(zhèn)中心幼兒園)
教育部基礎(chǔ)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