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里有許多互?;パa,有無相生,陰陽和諧的觀點,其中包含許多玄機妙理。而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既要這樣又要那樣”的思維玄機,保住了當前中國發(fā)展的奇跡與大局的穩(wěn)定。
欲說中華之“玄機”,先得明了何為“玄”。
《說文》上說:“玄,幽遠也,黑而有赤色者?!薄靶庇腥龑右馑迹浩湟?,黑色,黑里透紅就是玄色;其二,遙遠;其三,高深莫測,奧妙。引申出來,“玄”有時代表宇宙本體。而“玄機”主要指道家理論,儒家卻也有喜用此詞者。這里取其高、大、上、深、厚、妙、神奇的含義。
古人崇拜水,認為“水”與“玄”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玄是水的一種狀態(tài),水成旋渦狀才叫“玄”,因此,水神就起了玄冥這個名字。
古人崇拜水的思想和觀念,后來慢慢發(fā)展成為一種哲學,這就是中國的道家。道家是崇拜水的,《老子》五千言里好多地方談到水,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上善,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樣,水可以柔弱勝剛強。道家崇拜水,還可與道家發(fā)生在中國南方長江流域一帶史實連起來。道家因此把“玄”作為他們的最高哲學范疇,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一切萬物都是從這兒出來的,所以是“眾妙之門”。
總之,“玄”的解釋很簡單,就是對水的崇拜,是對水的一種形象化表達,具體地說是對水的旋渦的一種形象化表達。它出于一個崇拜水的氏族,最后一直提升到哲學本體的高度,“玄”字因此變得非常“玄”。
作家王蒙表示,“玄機”與“故弄玄虛”不是一回事:“有些人把‘玄機’解釋為某種神秘的、不可捉摸的東西,這不是我的觀點。在我看來,‘玄機’是指深刻的道理、奧妙的道理和偉大的道理?!?/p>
他用《列子》第四章《仲尼》里的一個故事來解讀“中華玄機”到底是怎么回事。
話說有一天,子夏跑來問孔子:“顏回的為人怎么樣?。俊笨鬃踊卮鹫f:“他的仁愛勝于我呀?!弊酉挠謫栕迂暤臑槿?,孔子說:“他的口才勝于我呀?!痹賳栕勇返臑槿?、子張的為人,孔子都說出了他們勝于自己的地方。這個時候子夏就迷惑了:“既然他們四人都是勝于您,那么為啥他們還要把您當成老師呢?”
孔子此時的回答,就頗有深意了:“顏回確實是仁愛的,但是他不明白有時不能仁愛(而是要分清是非,棄惡揚善);子貢確實雄辯,但他不明白有時不要去辯(需要的是沉默寡言,此時無聲勝有聲);子路也非常勇敢,但他不懂得有時要示弱(該退則退,如老子說的柔弱勝剛強);子張確實是莊敬嚴謹?shù)模鄙俦匾獣r候求同的智慧(隨和妥協(xié),爭取多數(shù))?!痹挼酱颂?,孔夫子十分可愛且坦誠地說:“這正是他們始終不二地以我為師的原因嘍。”
《列子》第四章《仲尼》里的一個故事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的玄機妙理:相輔相成,互?;パa,有無相生,陰陽相和。圖為孔子雕像
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玄機妙理,相輔相成,互?;パa,有無相生,陰陽相和。中華玄機,是談我們的生活與頭腦中的傳統(tǒng)文化,談我們與眾不同的文化的可敬、可嘆、可咀嚼與可珍惜;實際上仍然是談你我他的日常生活,更談我們的思路、我們的風度、我們的氣派、我們的歧義。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處處暗藏“玄機”。中國沒有覆蓋全民的強勢教會,民間宗教天真質樸、靈活隨意,媽祖灶王、山神土地、(天)花娘財神、岳飛關羽,多神多祭。士人則用一個“道”字、一個“天”字、一個“德”字、一個“一”字,自主地、深刻地取代了西方“上帝”的含義。它把先驗的天與實存的天、先驗的性善與文化的善德、人性的善良與行政(古曰為政)的仁厚親民、為政以德的標榜與得人心者得天下的權力歸屬規(guī)律,全部整合連貫在一起;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合而為一,把信仰、道德、政治、學理合而為一。它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一的一切、一切的一,把多元與一體合而為一。其他外域,多半是君權神授,在中國則是神權君授,經(jīng)過皇帝或權力系統(tǒng)的封禪,泰山、孔子,取得了類宗教神靈的地位,一些民間神才站住了腳跟。但同時中華玄機中的道、天、德、一,類似的概念神,卻又成為推翻無道昏君、氣數(shù)已盡政權、約束國君權力運作的武器。這樣的玄機,國內外并沒有幾個人鬧得明晰。
中華文化的一些說法確實比較稀罕,如無中生有、無為而治、有常無常、以退為進、以弱勝強、深藏不露……
中華文化的地位也很特殊,它是古老的文化,是明確地肯定現(xiàn)代化與全球化的文化。近二百年來它經(jīng)歷了探索與曲折。它在新文化運動中痛心疾首、反思自省,接受了來自歐美的大量新思潮,特別是接受了相當激進的馬克思主義。在馬克思主義指引下發(fā)動了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卻又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創(chuàng)立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它推動與保持快速發(fā)展,成為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引擎,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許多難點與節(jié)點上,西方人士多次預言新中國的崩潰,卻全部落空而為笑談。
如今,我們國家的傳統(tǒng)文化日益引發(fā)興趣,引起重視。王蒙認為,中華文化中確有許多相反相成,互?;パa,有無相生,陰陽和諧的觀點中包含許多玄機妙理。只有一個正面是不夠的,還要看到、理解到、有辦法應對各種的負面。正是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既要這樣又要那樣”的思維玄機,保住了中華,保住了當前中國發(fā)展的奇跡與大局的穩(wěn)定。這些都值得人們好好思考、琢磨。(《半島都市報》2017.11.2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