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海香
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愛的天空
——淺析對留守兒童的情感教育
文 王海香
越來越多的父母外出務工,在這種環(huán)境下催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他們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開展了更多適合他們的情感教育活動,使他們健康成長。
留守兒童;情感教育;家庭教育
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父母外出務工,在這種環(huán)境下催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他們的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在情感上缺少父母的關愛、呵護,使得他們在個性與心理發(fā)展方面容易產生異常表現(xiàn),如冷漠、攻擊性強、以自我為中心等。
針對留守兒童的心理特點,我們開展了很多適合他們的活動,讓他們在活動中感受親情、友情帶給自己的快樂,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健康成長。
(一)在主題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服務能力
留守兒童普遍存在依賴性強和自我服務能力差的現(xiàn)象,由于爸爸媽媽不在家,爺爺奶奶會更寵愛孫子、孫女。這些留守兒童對爺爺奶奶的依戀也更強烈,生活自理能力更差。針對這些情況,我們運用一些主題活動,比如“我是好寶寶”“鞋子嗒嗒響”等,通過開展各種主題活動,使幼兒萌發(fā)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識,減少幼兒對親人的過分依賴,訓練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每一個孩子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結合孩子的興趣愛好,通過畫展、早操比賽、運動會等大型活動,給留守兒童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
(二)在角色游戲中培養(yǎng)幼兒的情感意識
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是教育的重要手段,運用幼兒游戲自主自愿的特點,將愛心貫穿于游戲中,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在娛樂中愉快地體驗。在游戲中,孩子們一起游戲,共同使用玩具,并能夠互相謙讓、友好合作,通過游戲培養(yǎng)幼兒的友好情感。利用游戲進行教育,最有利的就是讓孩子“交換角色”,讓孩子去感受別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從而讓孩子懂得去愛。同時,在與同伴一起游戲的過程中,他們感受到集體的快樂,享受著同伴的掌聲帶給自己的自信,從而有利于形成開朗樂觀的個性品質。如開展“小鬼當家”“葉幼郵政”等區(qū)角活動,讓幼兒感受到他們無憂無慮的生活是和親人的無私奉獻和關懷分不開的,從而學會關心身邊的人。
(一)利用家長半日活動,開展育兒經(jīng)驗座談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幫助家長提高教育的能力。”針對留守兒童的特殊家庭教育群體——爺爺奶奶,我們通過開放家長半日活動,讓爺爺奶奶了解老師們先進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教學方法的同時,我們還針對爺爺奶奶在教育方法上的困惑,開展有針對性的育兒經(jīng)驗座談會,讓老人們逐漸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對孩子進行愛的教育,從而增進孩子與爺爺奶奶的感情。
(二)結合重大節(jié)日,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
針對我園留守兒童較多的情況,我們每年都會充分利用一些節(jié)日開展親子活動,如:“三八”婦女節(jié)我們會邀請留守兒童的奶奶與幼兒進行活動,讓孩子感受到奶奶的愛,還通過現(xiàn)場打電話與在外的媽媽交流、問候,讓孩子們表達出對媽媽思念;在重陽節(jié)到來時我們會邀請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和孩子共同活動,讓孩子為老人表演節(jié)目,送上一句感謝的話,給老人捶捶背、揉揉腿,讓孩子學會尊重和關心老人,懂得感恩;在新年到來之際,我們讓孩子動手制作賀卡并寫上想說的話,送給親人,表達出自己的一份祝福。此外,我們還通過開展“迎新年祖孫同樂親子運動會”,讓爺爺奶奶在與幼兒共同游戲的過程中感受到親子活動的樂趣,增進孩子與祖輩們的感情。“六一”兒童節(jié)前夕,我園舉辦了“火紅的六月”親子時裝秀活動,活動中孩子們穿著家人設計的衣服,走起了模特步,特別是和爺爺奶奶一起表演的孩子顯得格外開心,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自私與任性是留守兒童的一大缺點,教師應及時教育孩子要學會與同伴分享,學會謙讓,同時要重視幼兒在交往中的情感體驗。有意識地多創(chuàng)設一些機會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體驗與大家在一起的快樂,為了開闊留守兒童的眼界,豐富他們的社會經(jīng)驗,我園還充分利用社區(qū)這一教育資源積極組織孩子走出園門,展示他們的風采,如參加縣委縣政協(xié)舉辦的“迎新年茶話會”“慶圣誕”及盛世家園社區(qū)“創(chuàng)建市級園林式居住區(qū)”的文娛表演活動,在此過程中充分展現(xiàn)了孩子們的活潑自信,同時還受到縣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與贊揚。
(江蘇省寶應縣葉挺橋幼兒園)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