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門市三和小學 黃培香
淺談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教學策略
江蘇海門市三和小學 黃培香
新語文課程標準不斷強調(diào)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指出教師應該從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入手,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讀寫活動,并對小學生進行引導,使其積極參與到這些讀寫活動中,從而實現(xiàn)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但目前,仍然有較多的教師忽視讀寫結(jié)合,淡化讀寫結(jié)合。注重讀與寫的結(jié)合,積極探尋讀寫結(jié)合的有效性教學策略,使讀寫結(jié)合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是當下每位語文教師應深入思考的問題。
讀寫結(jié)合 以讀帶寫 仿寫 課外閱讀
近年來,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日漸深入,新的語文課程標準不斷強調(diào)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指出教師應該從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入手,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讀寫活動,并對小學生進行引導,使其積極參與到這些讀寫活動中,從而實現(xiàn)學生語文應用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讀與寫的結(jié)合,積極探尋讀寫結(jié)合的有效性教學策略,使讀寫結(jié)合教學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在對小學生的讀寫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教師不能急于求成,需考慮小學生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對教材上的內(nèi)容進行有效應用。蘇教版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較強閱讀性的課文,在對這些課文實施教學時,教師可要求小學生將文中的關(guān)鍵段落找出,隨后組織讀寫活動。例如,在《秋姑娘的信》這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將收到秋姑娘信的“人物”找出,對相關(guān)的句子進行閱讀。隨后,教師可組織學生模仿秋姑娘的口吻,重新給大雁、青蛙、小松鼠、山里的孩子等寫一封信,將想說的話告訴他們。在引導學生充分對課本上的句子進行閱讀的基礎(chǔ)上,再要求學生自己寫句子,可實現(xiàn)“以讀帶寫”,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語言的美感,自主對具有美感的句子進行創(chuàng)作,從而使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此外,教師還可引導學生閱讀課本上優(yōu)美的句子,并進行摘錄從而使學生知識儲備增加。例如,在《美麗的南沙群島》一文中,有很多優(yōu)美的句子,如“天是一片藍玉,海是一塊翡翠”“每一個浪頭都托起潔白的浪花,一團團,一簇簇”,對于這些句子,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閱讀與摘錄,以豐富學生的閱讀儲備,從而為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打好基礎(chǔ)。
在對小學生閱讀、寫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時,仿寫訓練是一個重要途徑。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合理對仿寫的訓練活動進行組織,在引導學生對某一優(yōu)美語句進行分析的基礎(chǔ)上,嘗試著仿寫出類似的句子,以實現(xiàn)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有效培養(yǎng)。有些教師認為:學生作文不能模仿,模仿會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生吞活剝式的搬用當然不行。教師不要怕學生模仿,而是要教會學生模仿,即在模仿的基礎(chǔ)上提高、發(fā)展、再創(chuàng)造。正如郭沫若所說“于無法之中求得法,有法之后求其化”,這才是我們提倡的仿寫。例如,《小露珠》這一課文中,教師可將“像鉆石那么閃亮的小露珠”“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像珍珠那么圓潤的小露珠”等句子摘出來,隨后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回憶記憶里露珠的樣子,隨后對以上句子進行仿寫,讓小學生感受到文中的寫作技巧。又如,進行完《夕陽真美》課文的教學后,教師可要求學生仿照著課文的結(jié)構(gòu),回想一下自己與長輩或小伙伴看夕陽的情景,仿寫一小段話。仿寫訓練完成后,訓練活動并未結(jié)束,教師還需引導學生將自己喜歡的句子念出來,讓學生共同分享自己仿寫的句子。這樣,不但能讓學生在對課文進行閱讀的基礎(chǔ)上提升閱讀能力,而且能讓學生寫作能力得到提升,從而促進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提升。
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濃厚閱讀興趣、良好閱讀習慣,但寫作能力不強的小學生并不少見,這主要是學生進行閱讀時未對相應的素材進行積累,沒有將閱讀過程中學習到的語言知識及時應用到寫作中。因此,在引導學生自主進行閱讀時,寫作練習不可忽視。組織學生參加了相應的閱讀活動后,教師應該及時對寫作練習的任務進行布置,讓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例如,完成《秦兵馬俑》的教學后,教師可給學生提供相應的歷史資料、兵馬俑博物館介紹資料等,讓學生自己閱讀,充分了解秦兵馬俑的歷史背景及博物館的具體情況。隨后,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想象自己是一個導游,依據(jù)你在閱讀過程中掌握的知識,寫一篇關(guān)于兵馬俑的導游詞,導游詞中需包括兵馬俑的形成、作用、歷史意義等。通過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關(guān)鍵性資料進行提煉,并將提煉出的信息及時應用在寫作中,可在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同時,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例如,《掌聲》一課寫了人們對殘疾人的一份濃濃的關(guān)愛??梢栽O(shè)計這樣的題目進行練習:假如英子給你寫了一封信,你想對她說什么?學生可以以書信的格式來寫自己心中的感想。鼓勵學生有感而發(fā),把這些想法通過文字表達出來。這樣,不僅進一步感悟了文本,還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局限于第一課堂,教師還應該注重第二課堂的應用,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讀寫活動,讓學生有更為豐富的閱讀量、知識準備量,在寫作時能夠“信手拈來”的應用素材,進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升。對此,教師需推薦一些符合學生興趣及接受能力的讀物,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可引導其閱讀《開明語文讀本》系列、《安徒生童話》等具有較強故事性、并富有圖畫的圖書;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引導其閱讀《十萬個為什么》《三毛流浪記》等圖書;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推薦其閱讀《西游記》《小王子》等書籍。這樣,能夠讓學生的閱讀量更為豐富,使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學習到表達技巧等,也為日后更深層次讀寫訓練打好基礎(chǔ)。
小學語文是基礎(chǔ)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日后順利進行學習的基礎(chǔ),而在小學語文中,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極為關(guān)鍵,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大綱也提出:“在作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把閱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見,讀和寫是相輔相成的。因此,在對小學生實施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對培養(yǎng)學生讀寫結(jié)合的有效性教學模式與方法進行探尋,將閱讀與寫作教學合理融合在一起,促進小學生閱讀、寫作能力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