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黃橋實驗小學 張曉娟
基于陶行知“六大解放”教育思想下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qū)黃橋實驗小學 張曉娟
自主學習能力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這種能力泛指自主探究能力、觀察比較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自學能力等。下面我就基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1.猜想——激發(fā)探究的動力
猜想,即是探究的開始。兒童與生俱來就有一種探究的欲望,教師應該解放孩子的思想,珍視學生的這種探究欲望,使它發(fā)展為學生探究活動的情感動力。
例如探究“多邊形的內角和”這一課,在學生已經知道了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認知基礎上,教師追問學生:“四邊形的內角和也都是180°嗎?”學生立馬回答:“不是!”“那是多少呢?”“360°?!薄澳闶窃趺粗赖模俊薄耙驗殚L方形、正方形都是四邊形,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4×90=360°?!薄笆遣皇撬兴倪呅蔚膬冉呛投际?80°呢?先猜一猜?!睂W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猜想,或對或錯,這時教師就要珍視這種思考并抓住契機進行引導:剛才的猜想是否正確?用什么方法來驗證呢?這樣引導,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又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誘發(fā)他們急切的探究欲望。猜想,給了學生探究的方向,使探究有了明確的目的;猜想,給了學生探究的動力,使探究成為自覺的行為。
2.驗證——經歷探究的過程
猜想和驗證是學生解決問題時的一對基本矛盾,學生的數學思維在這對矛盾中逐步深入。學生在做出猜想之后,需要對結果進行驗證,驗證的過程,有著不同的策略,對于不同的學生,驗證猜想的活動所用的策略、思考方法也是不同的。如驗證任意四邊形的內角和是否是360°時,有的學生是用量角器去量的,有的學生是把四個內角剪下來再拼成一個周角,有的學生就把這個任意四邊形分成兩個三角形,180°×2=360°……方法雖然不盡相同,但在驗證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了探究的過程,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3.交流——歸納探索的規(guī)律
數學課程需要鼓勵每一個學生能夠清晰、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果。實際上,思考和交流是交叉在一起的,交流時,學生需要預先組織自己的數學思維,并且捕捉同伴之間的想法,從而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時,學生在猜想、驗證的基礎上對五邊形、六邊形、七邊形的內角和進行填表、交流,在交流中發(fā)現多邊形的內角和與邊數、分成的三角形的個數有關,并且總結歸納出了多邊形內角和的計算公式為:180°×(n-2)。像這樣大膽猜測,小心求證,交流總結,這種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幫助。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整十數、整百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時,先出示一組口算題:2×4=8、2×40=80、2×400=800,讓學生觀察并思考:這三個算式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了這三個算式中都有數字2、4、8。(初步感知)“你是怎樣口算2×40和2×400的?”有學生發(fā)現:這兩道題都是先算2×4=8,然后分別在后面添加一個0和兩個0。也有學生發(fā)現:要計算后面兩道題,都要先算第一道題。問:“通過觀察,你發(fā)現怎樣口算整十數乘一位數和整百數乘一位數?”只要用整十數、整百數最高位上的數去乘一位數,然后在積的后面分別添上一個0或兩個0即可。追問:通過比較,你發(fā)現整十數乘一位數和整百數乘一位數在口算時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問題要準許他們問,從問題的解答里可以增進他們的知識,發(fā)展他們的思維,促進理解能力。他曾經寫過一首詩:“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解放學生嘴巴,要鼓勵學生多問、多學,所以合作交流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式,正如《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設計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之間的合作、討論,開啟、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提高他們的邏輯思維水平。
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后,我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小小商店”的模擬購物活動,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體驗付錢、找錢的過程,使學生不僅熟悉了元、角、分之間的進率,而且還受到了要勤儉節(jié)約、愛護人民幣等思想教育。這樣的教學活動,改變了以往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從真正意義上解放了學生的空間,在活動中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是為了不教”,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學習。只有學生有了自由支配的時間,才能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提高自學的能力,這一能力對人的一生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不妨這樣設計導學案,涵蓋三個方面:“預習提示”、“我的收獲”、“我的疑問”?!邦A習提示”主要是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師可設計一些點撥性導語;“我的收獲”主要是展示預習成果,讓學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我的疑問”主要是羅列獨立學習中的疑惑點、重難點,以便在上課中互相學習,互相補充,修正知識。長此以往,學生的自學能力將不斷提升,課堂效率將不斷提高。
陶先生說:“有了六大解放,創(chuàng)造力才可以盡量發(fā)揮出來?!痹诔珜刭|教育的今天,在新課程改革的形勢下,教師只有大膽地放手,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他們到“漁場”去“撒網”,去“捕魚”,才能真正成為“捉魚”的主人和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