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 祁 蕓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個性化學習策略
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 祁 蕓
數學作為小學教育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以學生為本設計教學方案,尊重學生想法,提高教學質量。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個性化發(fā)展逐漸成為小學數學教學重點,將學生素質教育作為教學目標,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為學生營造自由和諧的數學學習氛圍,減少對學生思維的遏制,引導學生在互聯網的幫助下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自主學習習慣,保證個性化的發(fā)展。
互聯網+;小學數學;個性化
隨著小學數學教學信息化的逐步推進,互聯網的使用成了課堂的常態(tài),同時,小學生因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學習能力上的差異,教師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重視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充分了解每個學生的數學學習需求,并作為教學出發(fā)點,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為學生創(chuàng)建自由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個性的相應提升。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有助于創(chuàng)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學生在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數學學習基礎。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正確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這是客觀存在的現象,需要充分利用各種各樣的教學資源彌補這些差異,讓學生形成個性化的數學學習觀念。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更要重視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扭轉錯誤的教學觀念,正確定位課堂師生關系,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在網絡資源的幫助下發(fā)現數學學習魅力,進而激發(fā)數學學習興趣,保證下階段教學的有效開展。
“互聯網+”概念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使用為學生提供了新型的學習途徑,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能根據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選擇合適的教學素材,為學生提供多樣的數學探究方式,同時,教師在“互聯網+”概念的幫助下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著重講述理論知識點,給學生提供自主理解和消化知識點的時間和空間,減少對學生的限制,督促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融入“互聯網+”式的數學課堂,提高個性化培養(yǎng)效率。
例如在進行“三角形面積計算”這部分知識點的教學時,我會重視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在課堂的開始,我先利用互聯網為學生展示各種各樣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讓學生對本堂課的教學知識點產生好奇,接著我會為學生講述三角形計算的相關理論知識點,引導學生使用互聯網上展示的三角形自主探究計算技巧的運用方式。學生在自由和諧的“互聯網”式課堂中,積極性明顯提升,充分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完成學習任務,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個性化的發(fā)展,這也是我使用“互聯網”幫助教學的預期目標。教師在“互聯網+”背景下要正確理解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創(chuàng)建完善的教學框架,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使用情境教學法會因為客觀因素的影響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因為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很難解決這些問題,但是在互聯網的幫助下,教師可以通過虛擬化的方式成功創(chuàng)建數學學習情境。教師在情境設計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將其作為情境創(chuàng)建的出發(fā)點,同時也要正確融入互聯網技術,將抽象的數學知識點具體化,降低學生在情境中理解知識點的難度,提高情境教學質量。
情境創(chuàng)建的方式多種多樣,教師要靈活運用“互聯網+”概念,從學生個性化角度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情境創(chuàng)建方式,如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時,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在教學過程中融入生活素材,讓學生在熟悉的環(huán)境中發(fā)揮自己的個性能力,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完成提升數學運用能力的教學目標。又如在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時,我會發(fā)揮互聯網知識的廣泛性,為學生挑選合適的探究方式,構建問題情境,保證個性學習的順利進行。
例如在進行《簡單的加減乘除》這個章節(jié)的教學時,我會根據學生個性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需求創(chuàng)建生活化情境。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我先使用互聯網搜集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及其對應價格,接著我會根據課前對學生的了解,設計不同的購物清單,分別針對加減能力和乘除能力較差的學生群體,讓學生利用生活素材彌補學習過程中的差異,體現生活化情境對學生個性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效果。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運用互聯網的優(yōu)點為學生創(chuàng)建個性發(fā)展的學習情境,使得學生在小學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時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將學生適當地劃分成一個個群體,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針對性的數學教學中完善數學綜合素養(yǎng)。分層教學開展需要教師對學生有充足的了解,拉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鼓勵學生主動說出在數學學習中面臨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在網上和學生進行交流,在虛擬的環(huán)境中,學生對教師的敬畏心理也會明顯降低,能更好地表達想法,幫助教師完善對學生的相關記錄。
作業(yè)分層是分層教學的重要代表,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為學生布置作業(yè),結合之前對學生的了解,為學生分配不同的作業(yè),給數學能力較好的學生分配難度較大、有助于探究能力培養(yǎng)的作業(yè),而基礎較差的學生也更重視簡單理論知識點的鞏固,讓每個學生通過互聯網都能得到數學個性化學習能力的完善,彌補學習過程中不足。
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要重視學生個性化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為學生設計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使得學生在自由和諧的數學課堂中更好地完善數學學習中的不足,發(fā)揮互聯網的各種優(yōu)點,有效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1]李波.“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構建高效課堂的基本策略[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7(5).
[2]郭曉川.“互聯網+”背景下實現學生自適應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策略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