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保
(太湖縣新城第二小學,安徽安慶 246400)
分層教學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應用
何金保
(太湖縣新城第二小學,安徽安慶 246400)
在我國當前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的現(xiàn)狀下,小學的教學學習中逐漸會出現(xiàn)“個體化”的學習現(xiàn)象。在這一背景因素下,我國小學方面開始提高對分層教學法的重視程度,使其逐漸發(fā)展成為我國教學改革中的關注對象。在新課標理念下,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分層模式,可以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對教學方案進行合理的調整,使小學數(shù)學的整體教學水平得以全面提升。
分層教學;小學數(shù)學;應用;價值
每一個學生都具備獨特的性格特點,其學習能力也大有不同,這種差異屬于正常的范疇。傳統(tǒng)模式下的教學方式,對于統(tǒng)一的教學方式過于關注,努力打破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這一模式使得學生的個性得不到充分展現(xiàn),加大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教師迫切需要針對學習較差的學生采取激勵原則,以提升其學習能力,引導其對數(shù)學產(chǎn)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小學數(shù)學分層教學法對學習程度有所差異的學生保持同等的尊重,同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保證教學適合每一層次的學生。
在學生分配這一過程中,階段的劃分是有浮動性質的,要實時觀察學生的成績變化,再開展相應的調整。例如可以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況以及作業(yè)完成狀況、考試成績等來重新分配,使得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可以時刻保持緊張感,督促自己,從而提高對數(shù)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在實行分層教學方法時,教師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程度來制定學習內容,還要將教材內容等因素考慮在其中。教師自身需要全面了解教材內容以及教材中的知識難點、重點,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靈活轉變教學方式。另一方面,要分清必學內容和選學內容的利害程度,使得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提高基礎能力,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擁有自由的時間來學習其他方面的知識。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合理分配、制定,可以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大大提升學習質量。
每個人都具備不同的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班級內的學習狀況也是同樣的概念,學生之間存在不同的學習基礎。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們所提出來的數(shù)學問題也必須提前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等情況。
習題設計可以合理調整難度系數(shù)以及數(shù)量,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降低練習要求,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在完成練習的基礎上再加以延伸拓展。批改練習則要將學生完成的習題進行精細的批改,同時針對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展開一對一的輔導工作。
學生的作業(yè)通常都是課堂作業(yè),所以教師在對作業(yè)進行布置的過程中,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程度,運用不同層次的評價體系。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只完成習題的計算,而學習能力稍強的學生需要對同一題型展開一題多解的解題方式,使其數(shù)學創(chuàng)新思維得以培養(yǎng)。作業(yè)評價也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講解“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教學內容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相應的討論,讓學生把比較分數(shù)時通常會出現(xiàn)的幾方面狀況一一羅列出來,再進行相應的總結歸納,使學生的邏輯思維得到培養(yǎng)提升。在這一過程中,總會有部分學生的作業(yè)完成狀況較差,教師就需要對其進行適時的鼓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這一類學生的主觀能動意識。
在小學數(shù)學課程教學階段,分層教學法優(yōu)先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及自身所具備的性格要素,開展全體性質的教學,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發(fā)展過程中,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獲得相應合理的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為了進一步推動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進度,需要結合本校的教學設施以及信息資源狀況、時間、資金投入狀況等,來滿足學生的差異需求;并且在分層教學整個實踐過程中,確保學生分別得到個性化發(fā)展,從而正確引導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發(fā)展。并且可以改進教學方法,有效地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使學生不同程度的需求都可以得到最大滿足,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自身的教學效率。
我國小學數(shù)學現(xiàn)階段的教學模式依然沿用之前的班級授課制度,一般情況下班級人數(shù)都較多,所以當前最關鍵的問題就在于如何在秉承“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下,將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實效意義和針對性意義全面展現(xiàn)。應用分層教學方法,能夠根據(jù)學生各方面的差異來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從而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意義,使學生有效地拓展自身的知識范圍。
教師必須實時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進一步豐富教學內容,使自身的教學手段可以得到靈活的轉變,使不同程度學生的學習需求都可以得到實際的滿足。例如在開展“最小公倍數(sh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恰當?shù)亟M織趣味性活動,組織班上學生進行報數(shù)游戲,報數(shù)是2或者3的倍數(shù)的學生需要起立。在這一過程中,積極的課堂氛圍得以構建,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培養(yǎng),從而領悟到數(shù)學的實用性以及趣味性。這一教學形式需要教師更深一步地了解理論內容,同時具體研究學生的心理動向,使教師自身以及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都得到培養(yǎng)。
現(xiàn)階段在所有的學科教學過程中,學生都應該始終處于主體地位,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因此在對分層教學法展開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對學生差異特征的重視程度,結合學生自身的基礎知識范圍以及學習程度、能力等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另一方面,開展分層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全面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狀況。在對學生進行具體分層的過程中,因為班級內學生的數(shù)量較多,所以教師需要應用班集體的整體性作用,讓優(yōu)秀學生幫助后進生,這種整合可以很好地提升班級整體成績。并且教師可以和其他學科教師及時聯(lián)系,從而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狀況和學習能力、心理動向,這對分層教學的應用有著關鍵影響。
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需要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推動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所以教師需要增強創(chuàng)新教學的力度。如在教學“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利用9的乘法口訣針對除法算式加以編排,并將其編排方法靈活地轉換,使學生獲得學習的動力,得到積極的認可。教師要對學習小組進行合理的分配,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狀況,來推動數(shù)學教學進度;定期開展小組評優(yōu)活動,拉近小組內成員之間的關聯(lián),在互相幫助的學習過程中,提升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有效性。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需要結合學生的知識范圍以及基礎能力等各方面來開展層次性的授課內容。學習小組可以結合一周的學習狀況進行歸納總結,從而加強和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這一系列的交流活動,可以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都得到全面的發(fā)揮,使數(shù)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教師還可以通過結合課本知識進一步聯(lián)系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具體事例,具體結合學生在課堂中的反應,對教學內容展開合理的調整。
[1]沈亞莉.小學數(shù)學中分層教學法的應用[J].求知導刊,2015,(10).
[2]李平.小學數(shù)學分層異步教學的實施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4).
[3]張帆.分層施教,使小學數(shù)學充滿活力[J].小學教學參考,2015,(14).
[4]江珊.小學數(shù)學分層評價有效性的教學實踐研究摘要[J].教師,2014,(12).
何金保(1974—),男,安徽安慶人,太湖縣新城第二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shù)學教學。
責任編輯 李杰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