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灸可改善乳腺癌患者術后患肢功能障礙
巴西圣保羅聯(lián)邦大學的Giron教授等人公布了一項最新研究結(jié)果,針灸治療對乳腺癌患者術后肢體功能障礙的恢復效果顯著,具有安全、微創(chuàng)、耐受性好的特點,可減輕乳腺癌患者術后的身心問題,提高其生活質(zhì)量。
該研究共納入50例18歲以上、術后3個月仍有肩胛帶、上肢及頸胸椎疼痛,且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分的女性乳腺癌患者,排除雙側(cè)乳腺切除、轉(zhuǎn)移性腫瘤、靜脈炎和肢體觸覺感覺障礙、I型和II型失代償性糖尿病以及受教育年限不足4年的患者。將患者隨機分成運動療法組(G1)和針灸加運動療法組(G2),干預時間為期10周,G1組按預定的運動療法方案治療,30 min/次,包括拉伸頸部肌肉和肩胛帶,關節(jié)活動度和上肢肌肉強度(抗阻力)鍛煉。G2組在完成與G1組相同運動方案的基礎上增加針灸治療,30 min/次。兩組患者在接受治療1周、5周、10周后,收集臨床和社會人口學資料,測量肩關節(jié)活動度、臂圍,采用DASH上肢功能調(diào)查表、VAS評分、BECK抑郁量表測評上肢功能、疼痛、抑郁情緒。
最終48例患者完成了本研究,每組各24例。結(jié)果顯示:(1)疼痛方面:66.6%的患者存在上肢疼痛,43.7%存在腋窩疼痛,41.6%存在肩膀疼痛,27.0%存在背部疼痛,25%存在患側(cè)胸部疼痛,兩組患者在3個節(jié)點進行評估時,疼痛均有明顯緩解。在接受治療10周后,Gl組和G2組各有5例和11例患者表示已無疼痛感,VAS平均評分由6.7降至2.3。(2)抑郁情緒方面:BECK得分顯示,絕大多數(shù)患者有輕度抑郁癥狀,G1組僅在完成所有治療周期后才顯示改善,G2組自我感覺情緒有所好轉(zhuǎn),甚至有些患者在結(jié)束10周的療程后仍堅持要求繼續(xù)治療。(3)上肢功能改善方面:兩組患者在療程結(jié)束后上肢功能障礙均有明顯改善,G1組僅在完成所有治療周期后才顯示改善,而G2組在3個評估節(jié)點中均有明顯改善。(4)關節(jié)活動度方面:兩組患者屈曲、伸展、內(nèi)旋運動在第二、三個節(jié)點與第一個節(jié)點相比,均有所改善,而內(nèi)收運動僅G2組顯示癥狀有所改善。(5)淋巴水腫方面:l例患者在治療前即出現(xiàn)淋巴水腫,在第5周出現(xiàn)2例,在第10周出現(xiàn)4例,均來自于Gl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運動療法加抗阻訓練并不會增加淋巴水腫的發(fā)生率,反而能通過增加淋巴回流和改善蛋白吸收來減輕淋巴水腫的癥狀。
本文摘自Giron PS.Haddad CA.Lopes de Almeida Rizzi SK.et al,Effectiveness of acupuncture in rehabilitation of physical and functional disorders of women undergoing breast cancer surgery[J].Support Care Cancer,2015,24(6):1-6.
(編譯:劉少華,審校: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