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費用對效用的關系、所有與占有的區(qū)別
        ——對《資本論》學習再學習的體會

        2017-02-24 16:18:09冒天啟
        山東社會科學 2017年10期
        關鍵詞:資本論效用所有制

        冒天啟

        (中國社會科學院 經濟研究所,北京 100045)

        ·經濟與管理研究·

        費用對效用的關系、所有與占有的區(qū)別
        ——對《資本論》學習再學習的體會

        冒天啟

        (中國社會科學院 經濟研究所,北京 100045)

        為紀念《資本論》(德文版)第一卷 出版 150 周年,我又再次學習了《資本論》(德文版)以及《資本論》(法文版),并對以往的讀書筆記做了整理,以成此文。我們通常都把價值理解為資本對勞動的剝削,但通過對《資本論》的重新學習,有了另一種理解:資本對勞動的剝削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資本與勞動的有效和諧結合,構成一種費用,價值是費用與效用的關系,勞動價值的源泉與實現(xiàn),都包含在費用與效用的比較中。另外,我們通常都把“占有”看作是所有制的核心,但通過對《資本論》的重新學習,還會有另一種理解:所有制的性質存在于生產、流通、交換等環(huán)節(jié)中,而不能單單從占有關系上去判斷所有制的性質,只有具有法律依據的“占有”,才是所有制意義上的“占有”即“所有”?!顿Y本論》一、二、三卷,從整體上驗證了恩格斯的價值理論,馬克思的價值理論以市場均衡為分析框架,抽象了價格競爭,是一種思維分析工具;勞動價值的源泉與價值的實現(xiàn),都包含在恩格斯的費用與效用的比較中;《資本論》從生產、流通、分配多環(huán)節(jié)論述了私有制,不能簡單的從生產資料歸誰占有去判斷所有制的性質。

        費用與效用的關系;所有與占有;所有制/產權

        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德文版)于1867年9月14日在德國漢堡出版。這之后五年,1872年3月,馬克思又親自修訂了《資本論》第一卷的法文版并在法國出版。馬克思非常看重這部法文版的《資本論》第一卷,他認為這是德文版《資本論》“之外有獨立的科學價值”的著作。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逝世,而《資本論》的第二、三卷則是恩格斯對馬克思大量遺稿進行整理后,分別在1885年、1894年先后公開出版的。

        但是,《資本論》德文版?zhèn)魅胫袊鴧s是時過半個多世紀后的20世紀30年代。在中國,對《資本論》的傳播,論翻譯,不能不講王亞南的貢獻;論研究,不能不講孫冶方的特點。我國上世紀40、50年代出生的經濟學工作者,他們經濟學的知識功底基本上都是《資本論》。不過,由于各自學習、研究《資本論》的方法不同,所以不同的研究者可能會對《資本論》的理解、把握以至在對實際問題的解釋上有著比較大的差別。70年代末,我有機會在孫冶方身邊學習、工作,孫冶方很重視《資本論》,但他研究《資本論》的方法卻與眾不同,他強調要學習、把握《資本論》的總體系。由于共性總是寓于個性之中,因此學習、研究《資本論》,就要從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個體屬性中把握社會化大生產的共同特征,挖掘如何以最小的勞動耗費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的經濟思想。以他自己對《資本論》的理解,從對個性的理解轉換為對共性的把握,馬克思的《資本論》實際上又是人類如何以最小的勞動耗費創(chuàng)造最大有用效果的思想庫。這樣,我們就可以將《資本論》轉換為《價值論》,以恩格斯的價值理論為紅線,改造斯大林模式的傳統(tǒng)經濟學教科書。我隨著他的思路重新學習了《資本論》,為此,我曾專門寫過一篇隨筆:《在孫冶方身邊重讀<資本論>》,發(fā)表在《經濟學家茶座》第 22 輯上?,F(xiàn)在想起來,通過重新學習,現(xiàn)在又再學習,感受最深的還依然是價值和所有制理論,這對于研究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許多實際問題都非常有益。這里,我想圍繞著這兩個問題講講我的體會:

        一,我們通常都把價值理解為資本對勞動的剝削,但通過對《資本論》的重新學習,有了另一種理解:資本對勞動的剝削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面,資本與勞動的有效和諧結合,構成一種費用,價值是費用與效用的關系,勞動價值的源泉與實現(xiàn),都包含在費用與效用的比較中。

        孫冶方最有學術價值的理論是他的價值理論,但他所講的價值并不是我們通常意義上所理解的商品價值,而是適用于社會化大生產的非商品價值即產品價值。1956年7、8月間,他去蘇聯(lián)統(tǒng)計局考察,聯(lián)系中國經濟建設中已經出現(xiàn)的問題,深感我國經濟管理體制和一些經濟政策存在著嚴重的弊病。1956年11月,他寫了《把計劃和統(tǒng)計放在價值規(guī)律的基礎上》的文章,批評斯大林把價值規(guī)律和國民經濟計劃管理對立起來的觀點;1959年8月,他又寫了《論價值》一文,發(fā)表在1959年第9期《經濟研究》,在這篇文章中,孫冶方提出,對現(xiàn)在流行的經濟學教科書必須加以改造,應該按《資本論》的順序來編寫經濟學教科書,把恩格斯“價值是費用和效用的關系”的理論貫串于各篇各章,并為此設計了著作的寫作綱要。綱要按照《資本論》的敘述層次,以全民所有制的產品為出發(fā)點,以價值即以最小的勞動耗費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為貫穿全書的紅線,滲透于各章節(jié),分析生產過程、流通過程、社會再生產總過程,從而揭示了社會主義經濟的內在運行規(guī)律。我用很長時間細細品味了孫冶方的這種獨特的研究思路,漸漸嘗出了經濟學的科學味道。在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下,孫冶方長篇大論恩格斯“價值是費用和效用的關系”的理論,強調政治經濟學要以最小的勞動耗費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為紅線,而不要將經濟學政治化,這幫助我改變了學習《資本論》的方法:不要在建設時期去人為的界定《資本論》的社會屬性甚至賦予它另外的政治含義,而是要在社會化大生產的意義上,研究資本背后的價值含義。有了這樣的理解,馬克思的《資本論》實際上成了新時期的《價值論》。這樣,我以一個新的視角讀書,在一個新的高度,重新把握了馬克思《資本論》中最重要的理論即價值理論。我覺得,一個搞經濟學研究的人,如若能夠從社會大生產的意義上挖掘《資本論》深層的思想,不要給資本附以什么政治含義,在費用與效用的比較中去理解價值,經濟學的思維就會有一種豁然開朗且又有包容的新理念。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資本主義社會中勞動者與資本的矛盾關系的分析批判中,創(chuàng)建了勞動價值理論。這個理論強調商品的價值是由勞動者的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商品價值是人類一般勞動的凝結。馬克思在勞動價值論基礎上建立了剩余價值論,從價值到剩余價值,從剩余價值到利潤,從利潤到平均利潤、生產價格的分析,合乎邏輯的指出,雇傭工人即勞動者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主體,勞動者的勞動才是價值的源泉,而資本家則作為剝削者并不參與勞動過程,而只是單純憑借對資本的所有權,不勞而獲地擁有了工人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在這個經濟過程中,勞動者一無所有,是純粹的無產者;資本家不參加勞動過程,他在價值形成過程中所耗費的體力與腦力,不過要“進行剝削親自花費必要氣力”?!顿Y本論》,特別是第一卷,通過勞動價值理論對資本如何剝削勞動,如何以最少的費用投入榨取最多的剩余價值作了最充分而又生動的闡述。

        但是,與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相并行的,還有恩格斯對價值理論的闡述。1843年,恩格斯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對李嘉圖與薩伊的價值論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在批判他們各自的價值論的弊端中,提出了自己的價值理論。李嘉圖認為,價值是由生產費用決定的。恩格斯批駁說:如果生產費用決定價值,那豈不是說生產水平越低、投入的生產費用越多,價值就越大嗎?李嘉圖回答說:無用勞動是沒有結果的,也是沒有效用的,因此,沒有效用的勞動不會形成價值。薩伊認為,物品的價值是由效用決定的。恩格斯反駁說:如果效用決定價值,那豈不是說生活品的價值要比奢侈品的價值高嗎?薩伊回答說:不,黃金的價值決不會低于小麥的價值,因為生產黃金的費用要高,所以,效用是一種存在。恩格斯挖苦他們兩人說:你們的價值理論實際上都回到了對方。因此,恩格斯說:“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價值首先是用來解決某種物品是否應該生產的問題,即這種物品的效用是否能抵償生產費用的問題。只有這個問題解決之后才談得上運用價值來交換的問題。如果兩種物品的生產費用相等,那么效用就是確定它們的比較價值的決定因素?!倍鞲袼菇又€說:在未來社會中,“價值這個概念實際上就會愈來愈只用于解決生產的問題,而這也是它真正的活動范圍?!?恩格斯:《政治經濟學批判》,《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605頁。

        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與恩格斯的費用對效用關系的價值理論是否一致,這在研究《資本論》中長期存在著爭論,緣由是蘇聯(lián)編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對恩格斯的上述論述加了一個注釋,說那時的恩格斯才23歲,很不成熟,還沒有脫離道德的觀念,受到人道主義的束縛,他不可能給價值理論以科學的定義。*注釋說:“(恩格斯)還沒有完全擺脫倫理的“哲學的”共產主義的影響。很多地方恩格斯還是根據一般人類的道德和人道的抽象原則來批判資產階級社會的?!?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65版,第733頁。這引發(fā)了我國思想界長期對恩格斯的這個觀點持否定態(tài)度,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到現(xiàn)在,這個爭論一直存在。但是,如果我們系統(tǒng)的去閱讀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就會發(fā)現(xiàn)馬克思對恩格斯有關“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的理論是十分贊賞的。1868年1月8日,馬克思給恩格斯的一封信中說,由于我采取了抽象的研究方法,直接的價值規(guī)定,在現(xiàn)實社會中,實際作用是很小的,甚至是找不到的。(價值)“通過價格的變動來實現(xiàn),那么事情就始終向你在《德法年鑒》中已經十分正確的說過的那樣?!?馬克思致恩格斯(1868年1月8日),見《馬克思恩格斯‘資本論’書信集》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250頁。所謂“十分正確的說過”,就是指恩格斯發(fā)表在《德法年鑒》上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中“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的說法。我們研究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切切不要忽視了馬克思的這段論述,因為他告訴我們:1.《資本論》的寫作采取了抽象法,他在研究價值規(guī)定時設定市場均衡而舍象了價格變動;2.舍象了價格變動而所講的價值,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3.通過價格變動所實現(xiàn)的價值,是費用與效用的比較關系。我要特別強調的是,恩格斯在1895年逝世前半年再版《反杜林論》時,將這一觀點與《資本論》一、二、三卷聯(lián)系起來,重申到: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關系的觀點,“我在1844年已經說過了。但是,可以看到,這一見解的科學論證,只是由于馬克思的《資本論》方才成為可能?!?恩格斯:《反杜林論》,《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35頁腳注。恩格斯在病逝前重申自己對價值概念的論述,足見這一思想的極端重要性。

        我在這里所引述的“條條”,決不是什么片言只語,而是馬克思本人對自己撰寫《資本論》所遵循的方法論的解釋。由于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研究的價值概念中,抽象了價格、競爭、供求等因素,因此,這里的價值一直到剩余價值的形成,是對資本剝削勞動進行分析的一種思維方法、一種理論工具,用馬克思的話來說,這在現(xiàn)實中是找不到的。馬克思的研究方法雖然是抽象法,但它對研究成果的表述卻是穿衣法。從《資本論》第一卷抽象的研究價值到《資本論》第二、三卷中對價值流通與實現(xiàn)、分配的敘述中,將資本主義現(xiàn)實生活中各種現(xiàn)象一件件的又加進去了,從而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幅活生生的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的宏偉圖景!因此,我們在閱讀《資本論》時,一定要把握馬克思在研究問題時,在什么地方抽象了現(xiàn)實中的什么事實!也一定要把握馬克思在敘述問題時,在什么地方又加進了現(xiàn)實中的什么事實。從閱讀《資本論》的第一卷開始,直到《資本論》第二、三卷時,隨著馬克思敘述的逐步展開,資本主義的各種現(xiàn)象也才逐步展現(xiàn),只有讀完了三卷,再加上《剩余價值學說史》,我們才看到了一個完完整整的現(xiàn)實的資本主義經濟運行狀態(tài),由此,我們也才能真正的懂得價值為什么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所以,恩格斯的“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的理論,是以市場經濟的運行實踐為基礎,透過市場價格的波動來透視了資本主義經濟中資本與勞動之間的經濟關系,實實在在的描述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經濟利益。因此,馬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與恩格斯費用與效用比較的價值理論,這二者是完全相通的。

        通常我們對《資本論》的把握,如果我沒有判斷錯,基本上是停留在第一卷,甚至是第一卷的前25章,以為《資本論》唯一的結論就是“剝奪者被剝奪”。那么《資本論》中的“剝奪者被剝奪”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意義呢?這一點,馬克思對此有過明確的說明。

        19世紀80年代,俄國的馬克思主義小組即普列漢諾夫組織的“勞動解放社”在學習《資本論》時,聯(lián)系俄國當時還普遍存在的農村公社問題及由此產生的對俄國革命進程的影響發(fā)生了爭論,小組有一位成員在1881年2月16日直接給馬克思寫信請教,信中還特別提到:你在《資本論》中所講的歷史必然性,是否適合世界各國?馬克思收到信后對俄國的社會經濟情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寫了四份復信的手稿。其中,1881年3月8日的復信說:我在《資本論》中所講的對農民的剝奪,以及必然發(fā)生的剝奪者被剝奪“這一運動的‘歷史必然性’明確的限于西歐各國,而并不適應于落后的東方國家?!?馬克思:《給維·伊·查蘇利奇的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68-269頁。馬克思在寫這封信時,曾詳細地研究了19世紀時期俄國農村公社問題。他認為,俄國的農村公社有自己的特點,一方面土地歸公社所有,但定期給公社成員之間進行耕種,這種公社所有制保持了公社的相對穩(wěn)定;但另一方面,房屋、農具等生活資料歸公社成員所有。農民習慣勞動組合。這在西歐資本主義市場已經得到發(fā)展,世界市場已經形成的條件下,很容易從小土地耕種過渡到集體耕種,把資本主義的先進成果運用到村社內部,通過合作的道路建立集體所有制,建立起集體生產和集體占有為主要形式的社會主義。*馬克思:《給維.伊.查蘇利奇的復信草稿 初稿、二稿、三稿》,《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九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30-452頁。

        就此看法,恩格斯更為明確。1894年1月,《恩格斯論俄國的社會問題》的俄文譯本在俄國公開發(fā)行,恩格斯為這本小冊子寫了一篇跋,直接了當地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即能不能利用“村社制”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他說:“唯一可能的答復是:假如俄國革命將成為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信號而雙方互相補充的話,那么現(xiàn)今的俄國公共所有制便能成為共產主義發(fā)展的起點?!蓖瑫r他強調:“這方面必不可少的條件是:由目前還是資本主義的西方做出榜樣和積極支持?!?恩格斯:《論俄國的社會問題》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二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502頁。這里,他明確指出了落后國家通向社會主義的特殊性,預見了像俄國這樣的經濟落后的國家如果沒有西方無產階級革命的呼應和支持的話,不可能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

        因此,《資本論》第一卷的結論,并不具有普遍的意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具有很大的擴展能力,歐洲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的基礎上都確立了大工業(yè)。伯恩斯坦根據這種情況,對馬克思的價值理論做了新解釋,他認為馬克思的價值,是一種思維構想,當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抽象后,勞動價值是作為思維的公式或科學的假說而得到承認,剩余價值是商品的勞動價值同對于生產商品時工人消耗的勞動力的付款之間的差額,這實際上是以假說為根據的一個公式。*伯恩斯坦:《社會主義的前提和社會民主黨的任務》,三聯(lián)書店1965年版。他解釋說:生產費用對價值量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誰也不會把起碼還不能補償生產費用本身的商品繼續(xù)往市場上送,而對于超過生產費用出售的商品,不久就會出現(xiàn)競爭,把價格壓低。這里要解決的問題是對需要的分析。需要,自然要與總起來構成市場的各個階級的購買力有關,也就是說,效用、需要,是通過有效購買力實現(xiàn)的。因此,應該尋求勞動與資本結合的最有效的形式。伯恩斯坦在當時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發(fā)展的具體條件下做出這樣的解釋,并沒有違背馬克思闡述價值概念的方法論,也符合恩格斯的有關價值是費用與效用的關系理論的原意。當然,他對恩格斯有關和平進入社會主義與暴力革命的關系的理論解釋并不完全符合恩格斯的完整思想體系。

        中國的革命是在充分認識中國社會性質的基礎上,歷經長期的武裝斗爭才取得了勝利。建國以后,在一個時期內,權利、資本、勞動尚還處在和諧中,但到對資本主義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時期以及這之后的一段時間,《資本論》中“剝奪者被剝奪”的斷語以中國化的語言,變?yōu)椤白屬Y本主義絕種”。那以后,主流的經濟思想強調資本對勞動的剝削,強調要對資本主義改造,強調對市場經濟的限制,把社會主義和商品貨幣關系對立起來,由此,逐步建立了一個類似蘇聯(lián)模式的集權計劃經濟體制。在這個體制的運行中,沒有經濟效益觀點,借口政治賬掩蓋經濟建設中的高消耗;沒有生產經營觀點,企業(yè)按上級定下來的指標進行生產,造成產銷脫節(jié);沒有等價交換觀點,把價值看作是使用價值的計量單位,用“剪刀差”向農民征收“貢稅”;沒有流通觀點,不準生產資料進入流通,用調撥代替了交換;沒有資金核算觀點,實行資金供給制,培植了敗家子作風;“資本”被集中而逐步國家化,把集權的計劃經濟看作就是社會主義經濟。孫冶方雖然也認為社會主義經濟與市場經濟是不相容的,但他從社會化大生產的意義上,以一個非商品的視覺,把恩格斯的“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理論,運用于中國經濟建設的實踐,以中國化了的經濟學語言對上述經濟建設的指導導思想作了針鋒相對的斗爭。他在多篇文章中都講: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實際上就是要用最小的勞動消耗去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人類生活的好壞,從根本上說,取決于勞動效率的高低,要以更少的勞動投入獲得更多的有用產品;或者說,要減少生產每一單位產品所需要的勞動量,這是一切經濟問題的秘密?;卮鹨欢ǖ膭趧訒r間內生產了多少產品,這是勞動生產率問題;回答單位產品中包含有多少勞動時間,這是價值問題,是用最小的勞動耗費如何取得最大的有用效果。最小最大,實際上是一個把個別的、局部的勞動還原為大多數的、社會平均勞動耗費的經濟運行過程。這也正是《資本論》第一卷中的精髓,馬克思通過剩余價值的生產,對此做了嚴密的論述!

        從恩格斯價值是生產費用對效用的關系理論出發(fā),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所揭露的資本家以最少的生產資料投入獲取最大限度剩余價值的各種途徑,都可以還原為人類如何以最小的勞動耗費取得最大有用效果的秘訣。前幾年,高層曾提出要深化發(fā)展勞動價值理論,本意可能是要合乎經濟學理論去處理資本與勞動的關系,但卻繞開恩格斯的價值理論,以為發(fā)現(xiàn)了勞動的外延、強調了管理者的功能,提高了科學技術的作用,就可以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社會主義勞動價值理論”。坦率地講,這真是一個莫須有的經濟學命題。因為,那些所謂創(chuàng)建“社會主義勞動價值理論”的理由,翻開《資本論》第二、三卷特別是《剩余價值學說史》,幾乎篇篇都是。

        二、我們通常都把“占有”看作是所有制的核心,但通過對《資本論》的重新學習,還會有另一種理解:所有制的性質存在于生產、流通、交換等環(huán)節(jié)中,而不能單單從占有關系上去判斷所有制的性質,只有具有法律依據的“占有”,才是所有制意義上的“占有”即“所有”。

        上世紀70年代末,孫冶方從牢獄中出來后的第一件理論斗爭就是清算斯大林的所有制理論。對所有制范疇的研究,是馬克思經濟學理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我們翻開《資本論》卻發(fā)現(xiàn),在這部宏偉的著作中并沒有獨立的篇章去專門說明所有制范疇。然而,我們誰都不會理解錯,馬克思的《資本論》通篇都是在論述資本主義的所有制關系,在對資本主義生產、交換、流通、分配的研究中,使我們對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的產生、發(fā)展和滅亡的歷史過程有了透徹地了解。孫冶方的這一思路,在對斯大林的有關所有制理論的批判中得到了充分發(fā)揮。我們都知道,斯大林將《資本論》中有關“剝奪者被剝奪”的結論,引申到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對如何研究所有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蘇聯(lián)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中說:(經濟關系)“包括:(1)生產資料的所有制形式;……”*斯大林:《蘇聯(lián)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58頁。他在這里將所有制理論歸結為“所有”,并把它作為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中獨立的一項,即在財產歸屬的意義上來說明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從而將所有制作為一個獨立于經濟關系之外的問題進行研究。斯大林的這種研究方法影響很大,在一個時期是主流觀點,許多教科書大都因循這種看法,開卷第一篇就是講如何以革命的手段,實現(xiàn)了對剝奪者的剝奪,接著是講如何對資本主義私有制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生產資料的公有制。這種所有制理論,突出了國家通過“革命”而實現(xiàn)了對生產資料的歸屬,即(國家)“占有”問題。孫冶方在1979年第8期《經濟研究》發(fā)表了《論作為政治經濟學對象的生產關系》一文,與斯大林針鋒相對。他指出,不能在生產關系的組成部分即生產、交換、分配之外去獨立研究所有制,生產關系的全部內容也就是所有制形式或財產形式的全部經濟內容。孫冶方透過《資本論》的研究體系,指出研究所有制,必須從生產、交換、分配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來進行具體的分析,我們不能簡單地從文字的標榜上,比如說生產資料的所有或占有形式來判斷社會性質,實現(xiàn)了國家“占有”,未必就是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孫冶方指出,叫嚷窮過渡,要不斷提高生產資料公有化的程度,但聯(lián)系生產、交換和分配過程中人與人的關系,就可以看出其假社會主義,真封建主義的本質,“他們反對商品、貨幣關系所體現(xiàn)的資產階級法權,為的是要建立他們的封建特權,使勞動者處在一種對它們的人身依附關系上。他們在這個所謂的‘公有制’的經濟中擢取‘公款’和‘公物’,比資本家在自己開設的商號里支取款項還隨便?!边@樣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實質上是一種掛著社會主義公有制招牌的封建主義的特權所有制?!?孫冶方:《作為政治經學對象的生產關系》,載《孫冶方選集》,山西經濟出版社1984年版,第610-611頁。時至今日,還沒有那篇文章能以如此辛辣的筆調去揭露那些假公有制之名而行封建特權所有制實質的各種行徑。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是以資本主義私有制為主要的研究內容,但我們找不到任何獨立的篇、章、節(jié)是獨立論述所有制的!對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xiàn)形式到底是什么?還處在艱難的探索中,諸如“社會所有制”、“公眾所有制”等,還都僅僅是一種思想或理論。但我想,我們在探索這一問題時,除了要不斷總結實踐經驗外,無論如何也不能忘記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一卷第二十四章中的一段話:“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資本主義占有方式,從而資本主義的私有制,是對個人的、以自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的第一個否定,但資本主義生產由于自然過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對自身的否定。這是否定的否定。這種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對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也就是說,在協(xié)作和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2頁。這是在學習《資本論》時都很熟悉的一段論述,而且還常常發(fā)生爭論,爭論的焦點放在了“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但實際上,這段論述最重要的思想是關于“協(xié)作和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上面所說的“社會所有制”,還有“公眾所有制”,以及流行的說法——公有制,這都需要“在協(xié)作和土地及靠勞動本身生產的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甚至還可以說必須“在對資本主義時代的成就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馬克思說:“靠自己勞動掙得的私有制,即以各個獨立勞動者與其勞動條件相結合為基礎的私有制,被資本主義私有制,即以剝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勞動為基礎的私有制所排擠”,在這種情況下,“一旦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站穩(wěn)腳跟,勞動的進一步社會化,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進一步轉化為社會使用的即公共的生產資料,從而對私有者的進一步剝奪,就會采取新的形式。”*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30-831頁。這種所謂的新形式,就是恩格斯晚年所一再強調的股份制經濟。

        我不認為股份制就是一種所有制形式,這一點很明確!但股份制經濟確是社會化大生產中財產的組織形式,它能夠使壟斷財產分散化, 同時又使個人財產社會化。恩格思在整理《資本論》第二、三卷時對股份制經濟做了大量的論述,他也曾把“勞動者個人所有制”解釋為對生活資料的占有,這個解釋是完全合乎馬克思的理論體系的。因為,馬克思是在對資本主義內在矛盾分析的基礎上,未來社會將消滅商品貨幣關系。一個沒有商品貨幣關系的社會,人們所具有的當然僅僅是生活資料。但是,換一個社會背景,如果那里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存在著市場經濟的競爭機制,生活資料向生產資料的轉化就是一件很容易的經濟過程。我們都看到,在現(xiàn)實的市場經濟條件下, 某些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界線是很難劃分得清楚的,一棟房屋, 可以作公司辦公用地, 也可以作生活住宅;一筆資金,可以購買各種生活用品,也可以進行投資,成為可以增值的生產資料即資本。節(jié)余的生活資料更可以以貨幣形式來進行投資,這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經濟活動。勞動者一旦將自己的生活資料以價值的形態(tài)投入生產過程,那他不但是勞動者,同時也就以股東的身份成為生產資料的所有者,他們和公司的管理者在協(xié)作和對生產資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礎上,實實在在的在“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因此,拘泥于恩格斯的那種解釋,就會陷入空泛的理解。但如果將恩格斯“重建勞動者個人所有制”直接解釋為私有制,那也是不夠嚴肅的。在市場化改革起步時,鄧小平曾經主張,讓一部分人通過勞動先富起來。但那時,鄧小平似乎沒有預見到勞動致富后的剩余資金一旦轉化為資本,資本致富的速度以及由此產生的收入差距會快速擴大。勞動致富與資本發(fā)家,原本是兩種不同的經濟思維方法。人類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歷史證明:生產資料作為一種稀缺的資源,由于生產資料本身就是勞動的產物,是勞動的產品,也是商品,所有者本身客觀上就存在著對生產資料的所有權,并且是一種排他的私有權。具有了一定勞動能力的勞動者,并不等于他同時就會擁有一定的生產資料,他的勞動力只能與別人擁有的生產資料相結合,才能開始勞動生產過程。當然也有另外一種情況,具有了生產資料卻勞動力不足,同樣也不能開始勞動生產過程。生產資料作為一種稀缺的資源,人們對其所有權的要求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作為資產要素所有者即資本所有者也并非多余。

        所有制作為經濟學的一個重要的概念,不是說不需要對它進行獨立的研究,事實上,經典作家對所有制范疇也做過相當深入的研究,從而闡述了在不同社會形態(tài)下,對生產資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一般原理。馬克思在1843年研究古羅馬私有產權時說過:“私有財產的權利是任意使用和支配的權利,是隨心所欲地處理什物的權利?!接胸敭a的真正基礎即占有,是一個事實,是不可解釋的事實,而不是權利。只是由于社會賦予實際占有以法律的規(guī)定,實際占有才具有合法的性質,才具有私有財產的性質?!?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批判》,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382頁。就我所讀到的文獻資料,這一段論述也許是馬克思最早對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之間的經濟關系的精彩論述,其最重要的思想是:只有有了真正的法律規(guī)定,才使得對生產資料的占有具有了合法占有即排他的所有權性質。沒有法律依據的占有,實際上就是一種剝奪。最近幾年,學術界逐漸有了研究憲政經濟的文獻,有的文獻在考察了古羅馬的先占論、洛克的勞動財產論、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黑格爾的個體自由意志論,還有布坎南的現(xiàn)代契約主義的一些思想后,引伸出了憲法和財產的關系。作為學術研究,無疑應該掌握方方面面的資料和思想,但是在我看來,有關文獻提供的思想資料,遠不如馬克思1843年對生產資料所有制中的“所有”、“占有”的表述深刻。研究對生產資料的“占有”或者說“所有”,是無論如何不能離開特定社會的法律規(guī)定,即憲政、法律問題。

        我注意到,在馬克思的文獻中,涉及所有制范疇時,他們對“所有”和“占有”概念的使用,有時也的確是通用的。除上述那段論述外,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也講過同樣的話:“一切生產都是個人在一定社會形式中并借這種社會形式而進行的對自然的占有,在這個意義上,說所有制(占有)是生產的一個條件,那是同義語反復?!?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737頁。但是,在研究理論問題時,當我們對所有制主體的內部結構以及其不同職能進行分析時,一定要嚴格區(qū)分“所有”和“占有”這兩個不同的概念?!八小?,是指對生產資料的一種排他性的歸屬關系,具有任意的處置權,這種職能體現(xiàn)了特定社會的法律關系;“占有”,盡管對生產資料具有支配、使用的權利,但卻不具有任意的處置權。強調這一點,是因為這種在概念理解上的嚴格區(qū)分,無論是對總結我們的歷史教訓還是推動現(xiàn)實經濟問題的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

        嚴格把握馬克思有關所有制理論以及所有制概念的基本理論,第一,我們從現(xiàn)實中生產、交換、流通、分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系統(tǒng)研究中,能夠真正理解所有制結構變化即現(xiàn)存不同所有制的性質,從根本上回答了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中怎樣成了社會生產力發(fā)展的障礙?為什么應該由現(xiàn)代市場經濟體制去取代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第二,只有從憲政的意義上理解經濟學中的“所有”與“占有”的不同含義,只有使生產資料的“占有”具有了合法的憲政法律保障,才能真正實現(xiàn)公民對財產的所有權,才能真正維護經濟長期發(fā)展的潛在動力。

        在由集權計劃經濟向現(xiàn)代市場經濟轉型過程中,僅就馬克思的所有制理論已不能完全說明經濟運行中的某些新問題。因為馬克思的所有制理論,主要研究社會經濟形態(tài)發(fā)生變遷的歷史趨勢,或者說是研究人類社會制度變革的規(guī)律。這一點就連現(xiàn)代產權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科斯也承認:在詳細描述長期變遷的各種現(xiàn)存理論中,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說服力的。但是,如何讓已經建立的社會主義制度更有效率,這就需要大膽吸收現(xiàn)代產權理論中的科學成分,構建符合中國國情的所有制/產權理論,強化對所有權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利益實現(xiàn)的研究?,F(xiàn)代產權理論就是在既定的社會制度下,基于如何提高效率而研究社會經濟組織的契約結構,包括在交易成本分析的基礎上建立有效的產權制度和各種組織。馬克思的所有制理論回答人類社會經濟經濟制度為什么會發(fā)生變革?現(xiàn)代產權理論回答一種社會經濟制度內部如何變的更加協(xié)調和有效率。當前我們都在講“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內容”的命題,其理論背景是在產權作為財產所有的意義上來理解而提出的,是講不同所有制之間要界定生產資料所有的性質,維護所有者權益;而有關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xiàn)代產權制度”的命題,則是把產權作為在市場經濟運行中的契約關系來理解而提出的,在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界定市場交易中的各種權利。

        價值理論和所有制理論,是理論經濟學中非常重要的基礎理論。就價值理論來說,勞動創(chuàng)造價值,勞動者的勞動是剩余價值的源泉,這是一條正確的原理,但是在現(xiàn)實的經濟活動中,勞動者如果沒有生產資料來裝備,就不能形成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過程,勞動者在維持勞動力在生產的界限內也就不得不依附于資本;同樣,生產資料如果沒有勞動者運用,也不能成為榨取剩余價值的工具。從總體講,資本應該在利潤的形態(tài)上獲得投入的足夠補償;而勞動者亦應該在工資的形態(tài)上獲得付出的足夠補償,形成一定的社會購買力,凝聚在商品上的剩余產能才能得到實現(xiàn)。所以,勞動與資本協(xié)調結合作為費用投入生產勞動過程,才能完成對剩余價值的創(chuàng)造;而且,這還要和效用比較,沒有足夠的市場購買力,產品賣不出去,這對資本和勞動,都是一種損害!剩余價值的實現(xiàn)也就無從談起。就所有制理論來說,作為靜態(tài)的概念,必須嚴格區(qū)分對生產資料的“占有”與“所有”的區(qū)別,只有以法律為依據的占有,才會形成對生產資料的真正“所有”;僅僅講占有、講歸屬,很難消除超經濟的暴力剝奪;作為動態(tài)的概念,要講清楚一種所有制形式,必須聯(lián)系特定的生產、交換、分配所有環(huán)節(jié),而不能脫離他們去獨立研究生產資料的占有,生產關系的全部內容才是某種所有制形式的全部經濟內容。所以,我們不能單憑誰占有了生產資料,就去判斷所有制的性質。

        我們通常都講,《資本論》是工人階級的圣經,其實,在更深的意義上,《資本論》也是如何實現(xiàn)“最小最大”的思想庫。當然,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對如何實現(xiàn)“最小最大”的思想越來越豐富,但在眾多的經濟學家中,馬克思與亞當·斯密、凱恩斯齊名,為世界學界所認可。馬克思《資本論》、亞當·斯密《國富論》即《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凱恩斯《通論》即《就業(yè)、利息和貨幣通論》,在經濟思想發(fā)展史上,這三論即《資本論》、《國富論》、《通論》,始終是各經濟流派的理論源泉,是經濟學家的案頭經典!

        (責任編輯:欒曉平)

        F0-0

        A

        1003-4145[2017]10-0120-07

        2017-08-03

        冒天啟,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孫冶方經濟科學評獎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

        猜你喜歡
        資本論效用所有制
        我與《資本論》的故事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道德資本論的雙重誤讀
        小學美術課堂板書的四種效用
        少兒美術(2019年7期)2019-12-14 08:06:22
        納米硫酸鋇及其對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中國塑料(2016年9期)2016-06-13 03:18:48
        幾種常見葉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試驗
        玉米田不同控釋肥料效用研討
        “瘋狂老師”的新資本論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醫(yī)院:到底走多遠?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极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色不卡| 国产精品会所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人妻伦一二三区久久| 米奇欧美777四色影视在线|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网不卡| 国产精品日本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ai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色欲 | 国产免费无遮挡吸奶头视频| 亚洲av自偷自拍亚洲一区| 女女同性黄网在线观看| 88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国自产电影| 国产一级黄色录像| 国产chinese在线视频| 国产日产亚洲系列av| 热门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国产亚洲一区| 国产精品爽爽久久久久久竹菊| 98久9在线 | 免费| 又爽又黄无遮挡高潮视频网站 | 亚洲欧洲成人a∨在线观看 | 广东少妇大战黑人34厘米视频| jiZZ国产在线女人水多| 国产毛片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一边捏奶头一边高潮视频| 欧美成人猛交69| 4444亚洲人成无码网在线观看| 亚洲 美腿 欧美 偷拍|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夜色不卡| 日本天堂免费观看|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日韩av在线毛片| 亚洲无码图| 国产精品夜色视频久久| 不卡的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色偷偷偷久久伊人大杳蕉|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高清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