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輝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社會與文化教研部,哈爾濱150080)
論家譜在齊家中的價值及對家風(fēng)的記憶
——以黃炎培所撰譜序及《黃氏雪谷公家譜》為考察中心
趙春輝
(中共黑龍江省委黨校社會與文化教研部,哈爾濱150080)
以譜齊家,是歷代譜學(xué)家所秉持的譜政觀念,而譜載世系、志傳、祖典、家訓(xùn)及家學(xué)等恰好也成為了家風(fēng)的物質(zhì)記憶。黃炎培先生修譜堅持“以譜齊家”的觀念,認為修譜能促進家庭文化建設(shè),激勵后人立德、立功以繼承祖典與家學(xué),由愛一家一族而至于愛民族、愛國族,甚至可以形成家族乃至民族的文化特質(zhì),從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據(jù)黃炎培舉人中式《朱卷履歷》和《黃氏雪谷公支譜》史料,參以明清詩文別集及方志文獻史料,考證黃炎培始祖為春申君黃歇,上海始遷祖為黃彥,而其十世祖至七世祖則為黃錫周、黃霂、黃恒松、黃焜和黃煜,累世經(jīng)商,“富而好禮”,成為商才儒魂的典范,而這也形成了黃氏家族的家風(fēng),并影響到黃炎培的父祖輩及其本人的人生價值取向。
黃炎培;家譜;齊家;家風(fēng)
黃炎培(1878—1965),字任之,號楚南,江蘇川沙廳(今上海浦東)人,我國著名的詩人、教育家、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在教育、歷史、文學(xué)、方志和家譜學(xué)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詣,被稱為中華職業(yè)教育之父。著有《新大陸之教育二編》《黃炎培對于棉蘭華僑教育意見》《黃炎培教育考察日記》《清季各省興學(xué)史》《苞桑集》《空江集》《八十年來》《民國川沙縣志》《川沙縣志金石志》等多種,其新舊體詩則收入《黃炎培詩集》。黃炎培還曾發(fā)起和組建了中國民主同盟會和中國民主建國會兩個民主黨派。民國時期曾任國民參政會議委員,1949年后又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副總理兼輕工業(yè)部部長。關(guān)于黃炎培的家世、家學(xué)與家風(fēng),學(xué)界已有所關(guān)注。①許漢三撰有《黃炎培年譜》,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年版;黃方毅撰有《我的父親黃炎培與母親姚維鈞》,載《江淮文史》2012年第5期。此兩部文獻對黃炎培的先世,僅僅是對其父、祖輩偶有涉及,對其祖父以上先世情形均未詳考。然囿于新材料的缺乏,尚未取得重大突破。筆者檢書,覓得黃炎培《舉人中式朱卷》和黃炎培纂修的家譜《黃氏雪谷公支譜》等稀見文獻,獲得了有關(guān)黃炎培家學(xué)、家風(fēng)的若干史料,以及黃炎培所撰譜序及譜例等,故綴文,考證黃炎培先生譜學(xué)思想及其對商才儒魂家風(fēng)的傳承,并論證家譜的價值,以飧同好。
我國著名文化學(xué)家柳詒徵先生論述譜牒的價值,認為:“圣哲詔人之相續(xù),有宗廟焉,有譜牒焉。年祀綿延,禮制演變,后世之宗廟、譜牒不盡合于古代。要其續(xù)天立人,源流一貫,無二道也。”“而吾族人守先待后,稟圣哲之教不渝,其亦緣茲族譜。守其特質(zhì),而益勉于人之貴且大者,由一族而廣推及于國族乎?”[1]卷首柳詒徵先生認為譜牒與宗廟在齊家治國中具有“續(xù)天立人”的價值,而固守家學(xué),團結(jié)族人,稟持圣賢做人的教誨,并形成家族的風(fēng)貌與特質(zhì),也有賴于家譜的記憶功能。這就是所謂的譜以齊家觀,或曰以譜為政觀。蔡元培先生在論述世界每一民族必有其不同之特質(zhì)方能賴此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時,撰文說:“予以一氏族之譜與一民族之歷史同,必有可以推見特性者。雖其中傳記者所著足以見其人之行習(xí)性情者,僅及于歷世最著之賢哲,然即此代表之?dāng)?shù)賢哲而推暨之,又征之于其所傳誦之家訓(xùn)、普守之規(guī)條,則所謂特性者尤足以抽象而得之?!保?]卷首以上二賢之論,皆認為修譜不僅可以齊家治國,而且還可推見和彰顯民族、國族的特性與文化,以見其與世界之不同。
黃炎培先生共撰譜序三篇,并兩次參與纂修《黃氏雪谷公支譜》,不論其所秉持譜學(xué)觀念,還是修譜之實踐活動,皆奉這一“譜以齊家觀”為群治之規(guī)條和治家之圭臬。
黃炎培于民國四年(1915)為《練西黃氏宗譜》作序?!毒毼鼽S氏宗譜》,共十四卷,首一卷,誠明堂刊本,黃守恒①黃守恒(1874—?),字心舟,一字佛星,號卹臣,自號頑公,又號復(fù)疁。上海嘉定人。清廩貢生。曾任上海廣明師范、城東女學(xué)、愛國女學(xué)、浦東中學(xué)校教員。著有《荀子谷梁學(xué)考》一卷、《定庵年譜稿本》一卷和《謀邑編》五卷,編有初等地理》、《參考地圖》和《初等手工教程》等教科書,譯著有赫胥黎的《原人》六卷、大烏圭介的《長城游記》一卷和田邊朔郎的《西伯利亞鐵道》五卷。編撰。是譜共載譜序四篇,黃炎培撰《序》列第二篇,其文云:
世界進化,由宗法社會進而為國民社會,論者信為不易之原則矣。以亞東開化之早,而留戀于宗法社會者數(shù)千年,其故蓋緣交通所及,政權(quán)統(tǒng)一。即有紛擾來,數(shù)十年復(fù)其原狀,無至劇之競爭,無至堅之抵抗,故其進取之途較迂,而行較滯歟。二十年來,以外力之激蕩,而國家主義大昌,人人皆將輟俎豆而執(zhí)干戈,作新民,而棄舊德。雖然,吾于今所謂文明先進國,亦嘗游其閭巷,攬其簡編。寫偉人之生平,累累先德;拜英雄之遺象,赫赫故居。幾見談群治者,忘祖典邪?
吾族居揚子江下游,崇明、嘉定、寶山、川沙諸縣至繁,而吾家與頑公家(黃守恒)尚未獲深究其溝通之所。顧余交頑公久,嘗共事于教育界、行政界。每見其業(yè)務(wù)余暇,篝燈伏案,朱墨燦然。非先世之遺文,則鄉(xiāng)邦之掌故也。輒心感其致力之勤,而愧余之有志弗逮。乃者輯《練西黃氏宗譜》成,郵示印本。頑公可謂不忘本者矣。若其體例之精審,纂輯之密致,為家乘開新紀(jì)元。此則老手斫輪,頑公之以是見稱于儕輩,匪自今始。
案,黃炎培與黃守恒,同為上海人,一居川沙,一居嘉定。二人共事于教育界和行政界,故黃守恒請序于黃炎培。黃炎培撰《序》,在1915(民國四年)四月二十三日,當(dāng)時黃炎培正從日本赴美國考察途中。據(jù)《黃炎培年譜》,是年四月九日,農(nóng)商部組織游美實業(yè)團,黃炎培被邀參加,乘坐太平洋公司的“滿洲利亞號”輪船由滬啟航,先抵日本橫濱。短暫逗留后,再由橫濱往檀香山,至四月二十六日抵檀香山[3]。
觀是序,黃炎培認為家譜雖是宗法社會的產(chǎn)物,但是在國民社會,崇尚國家主義和人人要做新民、摒棄舊道德的背景下,譜學(xué)并不會被廢止。所謂“家之有譜,猶國之有史”的觀念并非過時,仍屬于優(yōu)秀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1916年(民國五年)孫中山曾應(yīng)族人孫可畏之邀撰《孫氏宗譜序》,非常認同這樣的觀點“凡事必有起點,由家族主義推為民族主義,由民族主義推為五族共和,而成天下大同胞主義”,并說道:“持救世之志,仁也;先九子之親,義也;遵尊長之命而請序于予,禮也;由家族主義而悟民族主義及天下共和主義,智也。孟子云:‘凡有四端于我者,智皆擴而充之矣!吾子信可人矣!’”[4]后來又在1923年給《詹氏五修宗譜》作《序》,重申他的觀點,認為:“民族惟獨立并存,各貢其工作之值于世界,然后可使進化同程,以共趨于極治之城。今欲甲乙或丙無強弱不更為敵,異昔之人相食,則必先使之各去敵意而互謀親愛,是故積民族之親,則一人類之非敵也;積家族之親,則一國一民族之非敵也?!保?]再如,冰心在給福建《謝氏宗譜》作《序》時說:“族譜是承上啟下的家族歷史,對家史的注重和關(guān)懷,是愛祖國愛人民的起點?!保?]難怪章炳麟有一次觀平湖《孫氏宗譜》后,心情非常愉悅,贊美說:“我覽圖傳,好仰春風(fēng);言深如海,樂復(fù)何窮!”[7]
其實,在西方所謂“文明先進國”亦有作譜的傳統(tǒng)。黃炎培數(shù)次到美國、日本考察,曾經(jīng)“游其閭巷”,閱讀他們所編纂的家譜、簡譜等,對于家譜史料的社會功能與價值有深切的體會,因此,向“談群治者”指出,家譜有記載“祖典”的記憶價值,可以“寫偉人之生平,累累先德;拜英雄之遺象,赫赫故居”,具有強大的齊家治家的教化價值,能夠促進家庭文化建設(shè)。黃炎培家譜《黃氏雪谷公支譜續(xù)輯》收錄黃氏宗族祠堂圖、祖先畫像及墓地等,同時記載明、清至民國三個時期家族文獻將近40部,包含經(jīng)、史、子、集四部(俟后詳論),足稱文獻世家。
同時,在論及黃守恒所編纂家譜在體例上的創(chuàng)新時,認為有開新紀(jì)元的價值?!毒毼鼽S氏宗譜》的體例創(chuàng)新主要表現(xiàn)在對現(xiàn)代統(tǒng)計法的運用上。比如“世紀(jì)表”的編纂內(nèi)容改為分欄單列諱字、生卒、學(xué)行、事業(yè)、職位、妻妾、子女和居宅、墓地等八欄,分類清楚,內(nèi)容一目了然。而在譜后所開列的家族人物統(tǒng)計表則有“累世出生統(tǒng)計”、“累世年齒統(tǒng)計”、“累世族長統(tǒng)計”、“累世列傳邑志統(tǒng)計”、“清代科舉統(tǒng)計”等五種,這種科學(xué)統(tǒng)計法的運用,也給黃炎培家族的修譜實踐帶來影響,當(dāng)然也會對今天有志于家庭文化建設(shè)而欲創(chuàng)修或續(xù)修家譜者提供借鑒。
《黃氏雪谷公支譜初輯》是由黃士煥①黃士煥(1881—?),號伯文。生于高行鎮(zhèn),年十三遭母喪,寄居上海,曾自修英文投考上海郵政,取為甲等。民國成立后,曾任江西都督彭盛藩的構(gòu)辦軍械翻譯。編纂于1923年(民國十二年),共十卷,由黃楨熙②黃楨熙(1872—1930),字季純,號緝震。經(jīng)營綢緞業(yè),在上海小東門及杭州大新等地創(chuàng)立大成、大昌公司,營業(yè)甚佳,暮年積資豐富,甲于同族。性孝友,好施。獨捐巨資于民國十一年冬初次修輯《雪谷公支譜》。出資,雪社刊印,卷首署“黃氏支譜”,由著名教育家沈恩孚③沈恩孚(1864—1949),字信卿,江蘇吳縣人,清末舉人,中國近現(xiàn)代教育家,著有《沈信卿先生文集》。題簽。雪谷公即黃炎培八世祖黃霂(1660—1702),字既霑,號雪谷,雪社之名亦由此來。是譜共載譜序兩篇,一篇為黃士煥自序,另一篇即為黃炎培所作。黃炎培《序》云:
吾家就譜考之,當(dāng)是春申君后。按今所存家譜,為清同治六年丁卯,崇明埌庵氏所輯,以宋侍衛(wèi)元一公為始祖。元一公生五子,長留句容,次徙湖廣,三遷淮安,四由姑蘇徙吳江路,至崇明西沙黃家村。五隨兄而東居嘉定清溪鎮(zhèn)。傳十一世至細一公。此皆譜中語。而譜首乃畬氏序,又稱譜載宋淳熙已酉春申君之五十二世孫細一公創(chuàng)建法昌寺于清溪,旁設(shè)家廟,供春申君為始祖云云。此殆據(jù)其所見舊譜。果爾,則細一公為春申君五十二世孫,元一公先細一公十一世,即春申君先元一公四十一世。其自元一公以下,固斑斑可考也。相傳黃浦為春申君所開,以通吳水利者,故亦稱春申江。吾子孫沿浦東西而居,歷二千年未之夷,且加繁焉。遠念先澤之留傳如此,其長且久。觀夫濬浦以托跡者,其人包五色種,其所徙來遍五大洲,此一衣帶水,名聞于全世界,吾宗固足以自豪,而吾后人所負光且大之責(zé)亦重矣哉!曾叔伯文創(chuàng)議合十九世祖雪谷公后組為雪社,并調(diào)查自十九世以來名字、年齡、職業(yè)、住所等,編以付刊,而叔祖季純慨任刊資。余方服社會役,長日卒卒,未克終隨諸伯叔兄弟后有所盡力。輒寫吾家與斯土之關(guān)系,弁于其編,以自勉,且勉吾后焉。
案,此序撰于1923年(民國十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即黃氏家族的所謂“雪社常會日”。由序知,黃炎培亦曾參與是譜纂修工作,但因“服社會役”,沒有參加終稿工作。1922年(民國十一年)正值中華職業(yè)教育社成立五周年,加之黃炎培又主持全國職業(yè)學(xué)校聯(lián)合會,正奔波于南北各地。再據(jù)黃士煥《序》,則《雪谷公支譜》是黃士煥從黃炎培所收藏的同治六年(1867)《崇明黃氏宗譜》中抄錄出的元一公第五子黃天瑞一支,再以雪谷公一宗五支為主干重輯而成。黃士煥《序》有文云:“余于民國八年冬,由族侄任之(黃炎培字)處覓得舊譜一部,計五十本,費數(shù)月之精神,始悉我始祖宋侍衛(wèi)元一公由汴梁從宋高宗南渡至句曲,距今七百九十余年?!保?]元一公即黃彥,元一其字也。黃炎培《舉人中式朱卷履歷》云:“始祖黃彥,宋南渡時為康王府侍衛(wèi)親軍,隨駕至臨安,致仕后隱居嘉定之滕陽,再東遷居青浦?!保?]黃炎培先生是在光緒壬寅(1902)年補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的科舉考試中考中舉人的,他的《舉人中式朱卷》,內(nèi)容包含三篇科舉文和履歷表。三篇科舉文涉及了經(jīng)濟、法律和政治思想,對于研究黃炎培早期的社會觀念與思想頗具價值;履歷表記載其家世甚詳,從遷上海始祖黃彥一直列到祖、父輩。
再,據(jù)黃炎培《黃氏雪谷公支譜·序》,元一公為上海開派始祖春申君黃歇四十一世孫,而黃炎培為元一公二十七世孫,則其為春申君第六十八世孫。是故,黃炎培據(jù)此記載,始知其為黃歇后裔,亦頗引以自豪,他說上海:“其人包五色種,其所徙來遍五大洲,此一衣帶水,名聞于全世界?!币虼思詈笕苏f:“所負光且大之責(zé)亦重矣哉!”可見修譜記先人之事實與顯績,可以激發(fā)其后人向善崇學(xué)之風(fēng)。
關(guān)于這一點,梁啟超亦持相同觀念,他說:“雖然人性固恒,恃有所觀感激勸,而日以向上。為人子孫者,食舊德,誦先芬,知吾祖若宗,所以立身砥行,效忠于國,而光大其家者,為何如?則往往悚惕鼓舞,求所以自建樹,不墜其緒?!保?0]卷首梁啟超先生對于家譜記憶功能的分析,指明追念先祖舊德有四善,即可以勸勵人心,可以讓人努力向?qū)W,可以光大一人之門庭,可以擴而至于忠心愛國與建功立業(yè)。真可謂善莫大焉!
再,《雪谷公支譜》編纂體例,明顯受到黃守恒所編《練西黃氏宗譜》體例的影響,其“世紀(jì)表”亦分欄詳列世次、名號、年歲、職業(yè)、妻妾、子女、住址、墳?zāi)沟?,眉目清晰,深得近代統(tǒng)計學(xué)之妙。
《黃氏雪谷公支譜重輯》共十卷,由黃炎培與黃士煥、黃洪培等一同修纂于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卷首有黃炎培題署“重輯黃氏雪谷公支譜”,楷體書法,遒勁挺拔?!饵S氏雪谷公支譜重輯序》黃炎培、黃洪培共同撰寫,從其內(nèi)容來看,實為黃氏家譜的“導(dǎo)言”,其文云:
此重輯本就原有資料,取近三十年間事實調(diào)查補充,如世系圖表、世傳等,均有增補,而伯文叔所創(chuàng)議在世次以外,每人編定號次。自元一公以下八百年間,共得三十世,著錄者八百二十人,輯成名字世次編號一覽,既易檢尋,尤便統(tǒng)計。其他如五房戶口增減圖表,多子者一覽,學(xué)力一覽,官職一覽,年壽統(tǒng)計耆老一覽等皆由伯文叔起草,而稍稍修飾之、潤色之,亦有重違叔意,而仍之者。
尊父系而略母系,萬難認為合理。然欲兩系并列,則資料之調(diào)查與方式之排列,兩感困難。既在世系圖表中,苦于無法求合吾人理想,惟有勉就可能,試為之范,以供學(xué)人研究,中有洪培、炎培試制一部分男女雙世系圖,實本此意。
……
世界正在演進,最近三十年,經(jīng)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變化尤為劇烈。政治則一致祈求民主,經(jīng)濟制度則以社會主義為公共之趨向,社會組織則由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漸進而以國際主義、世界主義為大目標(biāo),對家族主義唾棄之不暇矣。此為人類社會進化必經(jīng)之程序。吾人豈宜留戀過去,忽視未來?后生子弟,尤宜各自滋培其理想,努力以求實現(xiàn)勉為大群之一員,勿以家庭佳子弟自足。
譜牒之學(xué),當(dāng)惟優(yōu)生學(xué)者珍視之,而偏于父系,抹殺母系,亦豈能滿足優(yōu)生學(xué)者之要求?若夫一家一姓之絕續(xù),興衰曾何足道?吾人雖隨諸伯叔后從事修輯,然其價值之多少有無,不敢不自反也。亦正懼前見古人,而后不見來者耳。
此《序》撰于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七月二十八日,黃炎培從重輯黃氏支譜的緣由、過程、男女雙世系圖、仕宦、年壽、著述、留學(xué)、譜牒學(xué)演變、祭田制度變革等方面對黃氏家族的詳細情形進行了介紹。其中黃炎培創(chuàng)制的男女雙世系圖,一改過去譜牒重父系、輕母系的譜法,具有一定的開拓意義。
黃炎培在此《序》中論及譜牒在齊家方面的價值,則尤其推重優(yōu)生學(xué)價值,這也是黃炎培“譜以齊家”觀念的現(xiàn)代意義。從明末至清末,全譜合計八百人,90歲老年人口比為0.5%,80歲老年人口比為2.5%,70歲老年人口比為8.62%,60歲老年人口比為12.25%中,而無論享壽最高,還是老年人口比,女性明顯高于男性。若推廣開去,則由黃氏一族情形則可約略推測出上海一地區(qū)之老年人口比例的情形,甚至亦可推見江蘇全省乃至全國人口情形。這無疑會給優(yōu)生學(xué)學(xué)者提供借鑒,也會給人口社會學(xué)家研究提供參考。同時,又因傳統(tǒng)譜牒抹煞母系一族,無法全部滿足優(yōu)生學(xué)者的研究目的和要求,而黃炎培男女雙世系圖恰好彌補了這個不足。
再,由于受到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黃炎培此時的思想,在政治上傾向于民主,在經(jīng)濟上主張社會主義,而在社會組織上則尤其反對家族主義,主張由國家主義、民族主義漸進而以國際主義、世界主義為目標(biāo),而這又促使他對譜學(xué)的社會功能和價值的認識明顯打了折扣,故謂家譜的“價值之多少、有無,不敢不自反也”,“正懼前見古人,而后不見來者”。這表現(xiàn)了他家譜學(xué)的矛盾心態(tài)。關(guān)于這一問題,也正是今天以修譜建設(shè)家庭文化者所著力思考的。
所謂家風(fēng),是一種家庭文化的傳統(tǒng)基因,屬于家庭層面的核心價值觀,要通過長期的家庭文化與道德建構(gòu)才能自然凝成。家風(fēng)內(nèi)容廣泛,包括家學(xué)傳統(tǒng)、家庭信念、禮儀傳承及家訓(xùn)家規(guī)等。據(jù)黃炎培家族《黃氏雪谷公支譜》初輯本與重輯本,黃氏家風(fēng)的內(nèi)容與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以儒學(xué)傳家
《黃氏雪谷公支譜》的譜主雪谷公黃霂共有五子:岱松、衡松、華松、恒松和中松。其中黃中松(1701—1754),字宗喦,號中巖,專治《詩經(jīng)》,是著名的經(jīng)學(xué)家,著有《詩疑辨證》六卷、《易粹》四卷、《春秋釋例》八卷,《霞起樓詩文集》十二卷,后世學(xué)者稱文瑞先生。沈德潛曾撰《文瑞先生小傳》,贊曰:“余嘗游上海,謁公村莊,第樹參天,寒泉無底,不見一人,惟聞鳥聲。與余啜茗論文,無一塵土語,而翛然自得,有不可一世之意?!保?1]卷八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亦將《詩疑辨證》收入。紀(jì)昀云:“是書主于考訂名物,折衷諸說之是非,故以辨證為名。然亦有間有疏舛……至全書之中考正訛謬,校定異同,其言多有依據(jù),可謂詳于陸璣,而典于蔡卞。瑕不掩瑜,亦近人中之留心考證者矣。”[12]黃中松的《詩疑辨證》注重考證,其成就可與三國時期著名學(xué)者陸璣的《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北宋著名學(xué)者蔡卞的《毛詩名物解》二書媲美。
黃烈(1718—1785),黃中松長子,譜載二十一世,字右方,號淼亭,又號一齋,廩膳生,亦能秉承家學(xué),博覽群籍,工于說經(jīng),時人稱為“黃經(jīng)解”。曾得到禮部尚書彭啟豐(1701—1784)特賞,而清代史學(xué)三大家之一的王鳴盛(1722—1797)亦引其為同道中人,并譽其為史學(xué)研究的“中流柢柱”。黃烈著有《書疑辨證》六卷,此外尚有《詩傳拾遺》三十卷、《云間文獻》二卷、《江夏著作林》二卷,并編有《江蘇采輯遺書目錄》二卷、《金堂縣志》九卷等。民國《上??h志》載其小傳,述其生平較詳[13]卷十五。此外,黃中松三子黃灼著有《禮耕堂詩古文集》、五子黃燿著有《易疑辨證》四卷、《霞起樓詩稿》二卷等,而黃燿夫子曹氏亦著有《茹荼集》及《女誠》等。
Kaczmarz迭代算法是一種針對過采樣線性等式系統(tǒng)設(shè)計的迭代型算法,適用于求解大規(guī)模線性等式系統(tǒng).由于其具有使用簡單、速度快、內(nèi)存占用率低等優(yōu)點,已被廣泛應(yīng)用于數(shù)字信號處理、醫(yī)學(xué)成像等應(yīng)用領(lǐng)域.在求解線性一致等式系統(tǒng)Ax=b時,Kaczmarz迭代算法循環(huán)遍歷矩陣A的所有行,并將當(dāng)前迭代x投影至由矩陣A中當(dāng)前選擇行所對應(yīng)的超平面上,即
黃元吉(1751—1807),黃烈子,譜載二十二世,字廷翰,號西堂,廩膳生,亦克紹家學(xué),撰有《詩經(jīng)遵義》二十卷、《西堂遺稿》一卷。黃元豐,生卒無考,黃灼子,字協(xié)占,著有《海曲吟廬詩集》四卷、《應(yīng)岳堂學(xué)古錄》六卷、《話雨山莊樂府小令》一卷。
川沙黃氏雪谷公第五子黃中松一支治經(jīng)學(xué),而第四子黃恒松一支則多著詩文小品,著作計有八部:黃協(xié)塤《鶴窠村人詩抄》、黃軒如《秋風(fēng)集詩》、黃陶然《陶然詩存》和《金閶雜詠》、黃小涪《小涪詩稿》、黃麗泉《香草堂詩》、黃次香《延秋館詩稿》、黃潔泉《潔泉詩存》等。此外,黃秀巖著有《字類標(biāo)韻詳注》一卷,黃沐三著有《小家語》四卷、《梟林小史》一卷,黃錫三著有《四音定切》四卷。而黃夢畹為《申報》主筆,富于著述,有《鉏經(jīng)書舍零墨》、《愛愚公八股遺文》等。
民國以來,黃氏家學(xué)亦隨國家形勢而有變革,其學(xué)術(shù)亦有新變化。正如黃炎培《黃氏支譜導(dǎo)言》所云:“自瀛海棣通,青年恣吸新知,學(xué)術(shù)為之一新?!保?4]黃自(1877—1938),著名的音樂學(xué)家,黃洪培長子,字今吾,清華大學(xué)畢業(yè),留學(xué)美國,畢業(yè)耶魯大學(xué)音樂學(xué)院,歸國后任國立音樂??茖W(xué)校教務(wù)長兼教授。黃炎培《黃氏支譜導(dǎo)言》:“專攻作曲,所制諸曲見重于中外專家,積稿甚多,如《音樂史》、《和聲學(xué)》、《對位法》、《懷舊曲》、《幻想曲》等,俱未印行,僅印行《春思曲》、《長恨歌》、《愛國合唱歌集》及《復(fù)興音樂教科書》等?!秉S組方(1911—1944),經(jīng)濟學(xué)家,黃洪培次子,專習(xí)經(jīng)濟,于會計及統(tǒng)計頗多創(chuàng)見,曾主編《立信會計叢書》,著有《決算表之分析會計名詞匯譯》、《基本會計學(xué)決算之編制及內(nèi)容》等。黃石(1901—1944),哲學(xué)家,黃炎培長子,字方剛,美國哈佛大學(xué)哲學(xué)博士,著有《道德學(xué)》《蘇格拉底》等。
(二)以經(jīng)商起家
川沙黃氏經(jīng)商歷史悠久,早在明朝時即開始經(jīng)商。如黃炎培十六世祖黃昇(1396—1472)在明初時即經(jīng)商,主營布業(yè),家業(yè)頗隆。“近青浦鹽課司中間二十里,十九皆公業(yè),自場司至海灘,延長三十余里?!币虼?,當(dāng)時蘇松人皆稱黃昇為“黃半海”,后因種種原因,家道中落。至清初,即黃炎培十一世祖黃學(xué)祿時,則遷居上海高行鎮(zhèn),亦是經(jīng)營布業(yè),后至十世祖黃錫周家道復(fù)隆。黃錫周(1625—1683)字令聞,擅長貨殖,外出二十年,歷九省。孫秉侃曾撰《令聞公傳》,有文云:“公稟性孝友,尤善經(jīng)營,先后出游,凡二十年,閱歷九省,與人交尚氣誼,重然諾,物我無間?!保?5]
黃炎培先世貨殖亦影響到黃炎培祖父輩,如黃梓,譜載二十五世,以營豆米為業(yè);黃鐘俊,譜載二十八世,先營米店,后營鐘表、呢絨等;黃關(guān)生,譜載二十五世,營紙業(yè);黃守楠,譜載二十五世,營花行、米行等;黃增和,譜載二十世,營染坊業(yè);黃觀九,譜載二十六世,營綢緞業(yè);黃洽,譜載二十四世,營布業(yè);黃佩珍,譜載二十七世,營藥業(yè)等。黃天祥,譜載二十八世,營報業(yè)等。黃濬培,譜載二十七世,營布米業(yè);黃榮培,譜載二十七世,營洋貨;黃兆培,譜載二十七世,營豆米……。比如黃佩珍,號杏園,善于經(jīng)營藥業(yè),家業(yè)有成。《世經(jīng)表》云:“光緒廿二年生,年十三,習(xí)六陳業(yè)(雜糧)。三載。年十七歲,從浦左胡達文夫子習(xí)針灸???,得傳臨診。然彼自覺不足,年二十二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吾國加入?yún)f(xié)約,彼志愿隨工兵出國當(dāng)護士之職?!图s成后,返國,年廿四,遍游大江南北及平津等地,行醫(yī)十余年。年四十,八一三日軍侵滬,專心從事祖?zhèn)髅刂起B(yǎng)真棲肺露,營業(yè)蒸蒸日上,彼熱心族事,捐資協(xié)同秋生重輯《雪谷公支譜》?!笨梢姡S佩珍經(jīng)歷豐富,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他以祖?zhèn)髅胤浇?jīng)營藥業(yè),起家后,亦曾出資編輯家譜。
(三)商才儒魂
由上文知,黃炎培十世祖黃錫周以貨殖為業(yè),頗富商才,不數(shù)年即廣積資財;又頗有義行,能“富而好禮”,以儒為商,熱心慈善?!渡虾?h志》卷十五《人物傳》亦載其小傳,其文云:“黃錫周,字令聞,幼習(xí)賈,慷慨尚義。嘗客潤州,有盛某為邂逅之識。后十五年游嶺南時,時盛為嶺南邑佐,被黜流離。以情告錫周,憫之,護送其家二十余口歸潤州,并出二百金為生計。盛感德以愛妾贈別,錫周艴然曰:‘是鄙我也?!活櫠?。居鄉(xiāng),當(dāng)明季之亂,東溝設(shè)木椿以御水寇。歷數(shù)年,寇靖而椿木未撤,船戶侍以為利,鋪家苦之,錫周白于臺憲,革其弊,遠近感頌其勇于為義,類如此。子霂,字既霑,號雪谷,持躬敬慎,有三老佛之稱?!保?3]卷十五沈德潛所撰《文瑞先生小傳》亦提及黃錫周相助盛某事。至黃霂,黃炎培九世祖,繼承祖業(yè)經(jīng)商,且慕義尚捐,“持躬敬慎”,因此有“三老佛”之稱。黃煜,黃炎培七世祖,陸錫熊(1734—1792)為其撰寫《家傳》,有文云:“黃君名煜,又名熙,字郁文,晚自號曰陶然。上??h東高行里,有篤行君子黃古存者,君之父也?!w君負異才,意氣踔厲,欲有以自見。而試有司,輒不中格,罷則從其父行賈吳中,間從吳老宿論文章源流……君所著曰《陶然詩集》二卷,《金閶雜詠》一卷?!保?6]
再,黃炎培先世經(jīng)商捐賑事,《上??h志·黃云師傳》亦有文云:“云師從弟炳嘗賈吳門,付家事于弟焜,而焜亦好施。乙亥歲歉,與弟煜、炘承父恒松志捐賑?!保?3]卷十五故知,黃炎培先祖黃錫周、黃霂、黃煜等人,生活在清初至清中葉,兼具商才與文才,秉持儒家義行,以儒為商,以商養(yǎng)儒,堪謂“商才儒魂”的代表。而且這種士商互動精神也成了上海黃氏的家風(fēng)。余英時認為:“明清商人如此看重道德修養(yǎng),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們對商業(yè)經(jīng)營看得很嚴(yán)肅,甚至很神圣。認為自己所承擔(dān)的社會責(zé)任不在治國平天下的士之下。所謂‘良賈何負閎儒’?!保?7]無疑,這種家風(fēng)對黃炎培當(dāng)會產(chǎn)生巨大影響。
民國時期,黃炎培先生與著名商人、企業(yè)家如張謇(1853—1926)、陳嘉庚(1874—1961)、盧作孚(1893—1952)等人關(guān)系都很密切,非常贊同他們從事公共事業(yè),倡導(dǎo)實業(yè)救國和教育救國,如張謇從事輕紡織工業(yè)、盧作孚從事民生交通實業(yè),而陳嘉庚則在南洋從事多種實業(yè)。于此,朱宗震先生撰文曾評價說:“黃炎培作為教育界的領(lǐng)袖人物,擺脫了傳統(tǒng)儒生的傲慢,與民營企業(yè)家建立廣泛的聯(lián)系?!M麄?yōu)楣粸樗剑瑸閲覡奚约?,為民眾謀求福利?!保?8]朱宗震先生說黃炎培希望商人、企業(yè)家要“為公不私”,甚至要“為國家犧牲自己”,這無疑是正確的,但說他與商人、企業(yè)家交往是“擺脫了傳統(tǒng)儒生的傲慢”,就有失偏頗與謬誤了。因為究其源頭,黃炎培先生經(jīng)商理念與社會思想正是與其黃氏家族先輩這種作為“傳統(tǒng)儒生”的“富而好禮”、“商才儒魂”的價值追求相一致的。
[1]柳詒徵.柳氏宗譜序.京江柳氏宗譜[M].柳詒徵,纂修.北京:國家圖書館藏,民國三十七年刊本.
[2]蔡元培.胡氏宗譜序.張川胡氏宗譜:卷首[M].胡鐘生,纂修.北京:國家圖書館藏,光緒三十一年敦睦堂刻本.
[3]許漢三.黃炎培年譜[M].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25.
[4]饒嵩喬.一篇新發(fā)現(xiàn)的孫中山佚文[M]//王鶴鳴.中國家譜通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232-233.
[5]劉清.研究孫中山的一篇重要文獻——孫中山佚文《序》評介[J].黃岡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1999,(2):82-85.
[6]冰心.謝氏家譜序[M]//謝氏家譜.謝氏家譜編纂委員會編纂.1986:1.
[7]章炳麟.題孫氏家乘.孫氏家乘:卷首[M].國家圖書館藏,民國二十年重輯本.
[8]黃士煥.黃氏雪谷公支譜序[M].黃氏雪谷公支譜初輯:卷首.黃士煥,黃炎培,等,纂修.上海:上海圖書館藏,民國十二年刊本.
[9]黃炎培.舉人中式朱卷履歷[M]//顧廷龍.清代朱卷集成:第203冊.臺北:臺北成文出版社,1992:341-354.
[10]梁啟超.吳氏宗譜序延陵吳氏宗譜:卷首[M].吳德洸,等,纂修.國家圖書館藏,民國十四年刊本.
[11]沈德潛.文瑞先生小傳[M].黃氏雪谷公支譜重輯:卷八.黃士煥,黃炎培,黃洪培,等,纂修.上海:上海圖書館藏,民國三十七年刊本.
[12]黃中松.詩疑辨證[M]//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8冊.臺北: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211-212.
[13]吳馨,姚文枬,等.上海縣志[M]//中國地方志集成:上海府縣志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民國二十四年鉛印本.
[14]黃炎培.雪谷公支譜導(dǎo)言[M]//黃氏雪谷公支譜重輯:卷首.黃士煥,黃炎培,黃洪培,等,纂修.上海:上海圖書館藏,民國三十七年刊本.
[15]孫秉侃.令聞公傳[M]//黃氏雪谷公支譜重輯:卷七.黃士煥,黃炎培,黃洪培,等,纂修.上海:上海圖書館藏,民國三十七年刊本.
[16]陸錫熊.寶奎堂集[M]//續(xù)修四庫全書:第1451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07.
[17]余英時.中國文化史通釋[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2:64.
[18]朱宗震.黃炎培與近代中國的儒商[M].南寧: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3.
Theory of Genealogy in Terms of Value and the Memories of the Dan Role—Based on the Spectrum Preface Composed by Huang Yanpei and Huang Snow Valley and the Spectrum
ZHAO Chun?hui
(Department of Social and Cultural Studies,Party School of CPC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Harbin 150080,China)
With spectral terms is a successive spectrum in upholding the concept of spectrum administra?tion,and spectrum lineage,the spread,ZuDian,family precepts and family customs also became a family trait of physical memory.Mr Huang Yanpei modified the spectrum adhering to the“with spectral terms”con?cept,believing that spectrum can promote family culture construction,encourage later generations to build mo?rale and to make contributions to inherit ZuDian and family tradition.Patriotic love will be generated from the love for the gens to the love for the nation,and even can form a family and the national culture,so as to stand proudly in nations of the world.Also,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data of Huang Yanpei juren Chinese style Zhu Resume and Huang Snow Valley and the Spectrum,and combined with exploring the classificatory books dis?seminat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poetry and distinguishing historical documents,textual research on Huang Yanpei ancestor found that it was Chun Shen Jun Huang Xie.Shanghai moving progenitor started from Huang Yan,and its ten sai-jo to seven sai-jo were respectively Huang Xizhou,Huang Mu,Huang Heng?song,Huang Kun and Huang Yu.The Huang family was engaged in trade for generations and always being“rich and generous”,becoming a soul model of dealer of Confucianism,which formed the Huang family trait of family tradition,and affected the life value orientation of father and grandparents of Huang Yanpei as well as his own.
Huang Yanpei;a family tree;spectrum in terms;family tradition
K820.9
:A
:1009-1971(2017)01-0085-07
[責(zé)任編輯:鄭紅翠]
2016-11-17
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后期資助項目(15FZW049)
趙春輝(1971—),男,黑龍江望奎人,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從事文學(xué)文獻、文化學(xué)、傳統(tǒng)文化研究。